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熬鹰航空业-第5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d…27对转浆扇这种东西来,甚至浆扇发动机在全世界都没有投入使用,我看这东西暂时还不靠谱啊!”
笑话,浆扇发动机这种东西实在是太不靠谱了,除了乌克兰和俄罗斯在此之前有一些技术积累的情况下可以勉强攻克这些技术,其他的不管是共和国也好、德国也罢,两国家似乎都对这种发动机没有什么研究。
德国人早就对安70中毒已深,想了想之后甚至给爆出一句:“我们不能做这种发动机,那就采购乌克兰的嘛!甚至再不行的话,我们还可以采购英国的苔茵发动机,把这款发动机改进一番之后还是能堪大用,到时候说不定还能够让英国也加入到我们这个项目中,这样的话就。。。。。”
这话一听就知道德国人的花痴病还没有醒过来啊 !先不说d…27浆扇发动机,那东西绝对是属于不靠谱,其次则是英国的苔茵发动机也是60年代的老货,属于和共和国现在使用的涡轴6发动机同一个时代的产品,要用苔茵发动机还不如把涡浆6发动机改改来的更加靠谱一些。
想了想之后感觉这时候的德国佬应该是陷入了死循环,那这就需要由杨辉来给他当头一棒,让他们知道万万不可把战术运输机的动力系统拘泥于涡浆发动机这一隅之地,用涡浆发动机的飞机得多没面子啊。
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思:“虽然我们造的是一款中型战术运输机,中型运输机现目前全世界都是以涡浆发动机最为普遍且流行,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知道,用涡扇发动机也是完全可以的,四台cg…2000发动机自然也是很不错的动力设计嘛!”
用四台cg…2000发动机作为动力系统,这东西和30吨的新中运搭配简直就堪称是完美,以cg…2000发动机7。8吨的最大推力来算,四台加起来就是总共31吨的推力,算起来还是可以推动一款120吨左右的运输机,而这次的新中运就是顶破了天也就这120吨左右了。
德国人明显还没有反应过来以这四台cg…2000发动机作为动力,到底能够实现多牛逼的动力设计,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之后才像是想起了什么一样,如同发现了新大陆,又仿佛是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yc…15,没错啊!四台cg…2000发动机为动力的中型运输机,这对应的就是当年美国开展的先进中型短距起降运输机计划,当时麦道公司所拿出的yc…15运输机计划中,yc…15采用了四台普惠jtsd…17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推力71千牛
第八百三十九章:总师驾到
研制新一代的中运,而且是涉及到了安东诺夫设计局的飞机,虽然这时候不能去直接找安东诺夫设计局,但中航西南绝对也不会是那种简单的两眼一抹黑啊!
要说咱中航西南从安东诺夫设计局挖来的工作人员难道还少了?金琴科。瓦列里。彼德罗维奇这位来自安东诺夫设计局的大牛,那绝对是不能就这样放着不用啊,虽然那边的还正主持着新舟600的研制工作,但要说暂时离开一下项目组的时间还是能够有的。
得到消息的金琴科总设计师在稍加安排了手头的工作之后,带着两位副手就来到了这边的云贵高原,一路上虽然也还没有太清楚地知道具体情况,但也算是知道了这次大概是这边打算对安70运输机有了想法,而这一点倒是有那么点意思。
。。。。。。
人员再次到齐之后,杨辉对这次的重磅人物做着介绍:“来,这里介绍一下,金琴科。瓦列里。彼德罗维奇总设计师,之前作为安东诺夫设计局的天才总设计师,在安70运输机项目中,他虽然没有当上总设计师,但这主要是因为当时这位是在做安225飞机,但金琴科总师同样也是深度地参与到了安70项目中,现在我们对新中运有什么想法,只有他才能给出正确地评价。”
德国这边在之前第一次同杨辉闭门商讨了之后,后来要继续展开会谈的要求都被杨辉暂时拒绝,当时就光听到说什么时间还没有到,还有重要的人物在路上。
那现在可终于算是明白了,就算这德国佬一听到介绍,那也是两眼放光啊,满满地全都是各种崇拜之情。实在也是没办法,这位设计了世界上飞机起飞重量之最的总设计师,居然被挖到了中航西南来,这可真是太令人意外了。
稍微想了想之后,也还算是勉强收拾起心情:“金琴科。瓦列里。彼得洛维奇总设计师吧,以前我们也只是在航展上见到过您的作品,而一直都没有见到过本人,没想到您是来到了中航西南工作。”
说要换德国人能够有如此表现,那也说的过去,毕竟人的名、树的影,金琴科这样的一位大牛来到了这会议室里面,确实是能够引起巨大的轰动。
而金琴科本人却对他自己的情况知道的很清楚,现在这也实在是没有办法了,他当然是参与设计了安124和主持了安225的设计工作,但这两飞机在苏联解体之后马上就停产,对于这种事,作为飞机总设计师的本人也只能为之奈何。
没有了项目,实际上就是什么也做不成,虽然整个设计局唯一的一个项目安70倒是勉强活了下来,但是一根萝卜一个坑,人家安70是早就有了总设计师的,现在你金琴科没有了项目虽然令人惋惜,但也绝对不可能就因为这给安70中途换总师。
于是乎,看不到未来的金琴科总设计师才来到了中航西南,和他本人一起的当然是几乎一整支安225的设计队伍,现在有新舟600项目在手,虽然没有之前安225时代的风光无限,但也还算是手头有项目可以做。
至于说安70这款飞机,一家设计局的作品,大家相互之间还算是比较了解罢了:“安225那都已经过去了,它和安124一样,没有苏联这样的国家,是不可能支持这种空中巨兽的研发和制造,现在转行客机,这也是我在安东诺夫设计局时代的梦想,所以我现在的工作还算一切都好。”
接着,也不管德国佬听了这话之后是什么表情,又开始说着关于这次的安70飞机的一些问题。
“关于安70这款飞机,它其实就是用来代替伊尔76运输机地位的一款前线战术运输机机,飞机的定位就是和伊尔106运输机一起组成新世纪苏联军队的野战运输体系。”
话还没有说完,似乎又是怕这里的人不知道伊尔106是一款什么飞机,又简单地解释了一下:“哦,对了,这个伊尔106你们可以把它称之为C17斯基就行了,是大概设计和C17如出一辙的一款飞机。“
一边说着,金琴科总设计师还有些不屑地摇摇头,也许相对于安东诺夫设计局这样的巨人来说,同是二战之前一路走来的老一代设计局,伊留申设计局的这种行为是被同行所不耻的。
当然,这说这话的原因是不是因为有一些苏联时代双方激烈竞争所导致的“仇恨”在里面,也就是不得而知了。
倒是杨辉这些听众们能听到这些内部消息,自是免不了唏嘘不已,若是当年的苏联没有解体,那么安70和伊尔106的组合也就确实非常的牛逼。只可惜一切都是过眼云烟,安70现在苟延残喘,而伊尔106压根儿就没有完成设计便直接下马,这也都是命!
也许是感叹够了,金琴科总师这时候也收拾好心情,才正式地说到了安70项目:“对于安70这个项目,我虽然没深入地参与到里面,但当年也算是为这个项目做过一些设计工作,这飞机的主翼就是我做的设计。所以对这项目还是算是比较了解,现在你们就说说到底如何定义新的中型运输机的?”
金琴科本人是负责了安70飞机的主翼设计,那这倒是说的过去,毕竟当时看这位简历上所写的就正是对飞机的机翼增升、动力增升方面有着深入地研究,那么这次就算是找对人了。
“好吧,那就由我来说好了,首先我们这次的新中运要求货舱的尺寸足够宽敞,所以就看中了安70的4×4货舱,最后我们觉得安70的机身设计也还算非常的优秀,打算直接采用这种设计。”
随着杨辉这话说下来,金琴科总师脸上的表情却是大起大落,先是认可,再是摇头,这明显也是很有想法啊!
这时候的杨辉倒是选择暂时停下来,能够多听听专业人士的看法自然是最好,这时候就必须要充分地考虑到专家的意见,于是这就有了金琴科总师的一句。
“你们要求中型运输机的货舱足够宽敞,这种想法没有问题,但是你们现在真的有必要这样做吗?”
虽然不知道现在项目定位是怎么想的,但出于职业道德,做为总设计师还是有必要说一说这些问题。
“安70的机体设计,那最多也就能够承载50吨的极限,一旦超过50吨之后货舱的结构就会受到永久性地损伤,而你们两国家的主战坦克的吨位和T72是一个级别的?”
看了看德国佬,一想到豹二那55吨的最低作战重量,明显这安70就不适合德国,而对于共和国这边的坦克虽然也不是太清楚,但光是看海湾战争中共和国出口的MBT2000坦克的指标就知道,共和国自用的坦克在重量更不会轻到哪里去。
此时才知道金琴科总师应该是想多了,德国那边连忙站出来解释着:“不不不,我们并没有打算研制可以运输豹二坦克的战略运输机,我们要得只是一款极限载重32吨的中型运输机而已。”
第八百四十章:艰难的抉择(上)
“32吨?若是仅仅要求32吨的载重,那么安7o的机身结构就显得有些太重了,你们使用安7o的机身设计就很没有必要了。这样吧,若是你们仅仅只是要求飞机的载重在32吨,货舱要4x4的尺寸。这次随我一起从安东诺夫设计局过来的技术人员中,其中有几人就是专门做机身框架结构设计的,他们参与过几乎所有安东诺夫设计局大大小小飞机的机身设计,到时候可以把这个任务交给他们。”
杨辉就说嘛,当时从乌克兰召回来一大批的技术人员是绝对不会没有用处的,现在这不就有大用了嘛!这可是当年参与到了安7o机身设计的设计人员,到时候让这些人根据新中运的设计指标,去适当的把机身承力结构简化,那么飞机的重量肯定是可以降下来的。
“倒是没有想到金琴科总师之前一起带来的技术人员中,居然还有这种宝贝人才,那么我看就应该这样办,只要能够把飞机的空重降低到5o…55吨之间,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动力方面有很多的余量,这就是不可多得啊!”
想当初,那yc…15运输机48吨空重确实令人羡慕的紧,只不过现在新中运的机身尺寸天生就要比yc…15大上半圈,在同等技术水平条件下,新中运的空重能够控制到5o…55之间就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要是没有安东诺夫设计局的人来做这设计,就共和国现在的技术力量,大概也只能把空重控制在6o吨左右。
而得知了可以把飞机的空重控制到如此丧心病狂,那德国方面也只能是默默地给大神跪下了,这年头,有足够的技术积累就是风骚啊。
此时的德国佬甚至整个眼睛都是红色的,尼玛当年苏联解体的时候,咱怎么就没有想到去安东诺夫设计局去抄家,要是当时聪明一点直接就有可能把整个安7o的设计队伍给搬回mBB啊!
奶奶的,这次回德国之后怎么也要和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