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工业民科-第6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德方的设计中复合材料就达到了全机重量的20%,地勤维护控制在25分钟以内,好于主流客机的燃效比、还有先进的气动外形。另外,德国的精工制造和符合欧美航空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这些都是代表团看重的因素。
施密特充满憧憬的说道:“我们认为中型窄体客机在未来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需求,全球订单将超过1000架,MPC75也将是一款可以取代旧式支线客机的优秀飞机,我们的技术设定非常具有前瞻性,MPC75将在国际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
他看向江同等人说道:“同时MBB公司也非常看好中国航空市场的发展,据我们推测仅在中国,未来就有着超过700架支线客机的需求!”
这也是MBB公司看重中国,想要拉上中方一起研发飞机最大的原因,德国人非常看好未来中国民航业的增长。
“700架,中国民航会发展得这么快吗?”中航技的一行人都非常惊讶于施密特的乐观。
林强生和同样疑惑的江同说道:“施密特总经理说的这个预计是十年之后中国的情况,估计那时候国内的航空需求会大大增加。现在国内只有来往大城市之间干线飞机,中国广大的二三线城市之间大多都没有航线,有的也多是采用老式飞机。十多年后这个情况估计会有很大改观,到时候我们支线客机制造出来就正好赶上市场增长,国内航线大大增加,各航空公司大规模更换新式飞机,这是个很好的机会!”
江同也同意他的观点:“这个情况我们要考虑在内,国内的航线需求和各家航空公司的飞机更新需要!”大家也都点头同意,过后他们肯定是要总结计算国内的航空业情况,确定市场需求。
施密特听过翻译也连连点头,冲着林强生竖起大拇指说道:“林先生说得对,我们非常看好********十年后的航空业发展!”
众人释然,不过江同等人还是觉得施密特有点太想当然了,中国经济哪能发展得那么快,十年之后也就是96年啊,那时候中国真的需要700架支线客机嘛,再过个十年还差不多。他们预计MPC75最起码也要十五年才能建功,等飞机上天之时,国内的航空业也该增长了,时间正好。
不过他们倒也对施密特的乐观预计保持肯定,外国人认为********需要这么多的飞机,或许也是有些道理,咱们自己别否定人家的看法了。
两个投资方都这么认为,中航技也没有意见,江同问道:“MPC75是考虑装备哪种动力系统,不是涡浆发动机吗?”
施密特说道:“我们考虑过涡桨发动机的可能,但是这种发动机有一些难点现在无法克服。而涡扇发动机的方案有宝马和罗罗合作的BR715涡扇发动机、美国艾利逊的Gma3014涡浆发动机、德国戴姆勒奔驰的MTURTF180、美国盖瑞特TFE742和法国的CFM系列。”
他看了一眼林强生:“关于动力系统,林先生有些不同的意见。”
林强生说道:“目前这些发动机机型还都是纸面计划,除了法国CFM可以在几年之内拿出配套的成熟发动机之外,其余的都需要较长时间设计!”
“原来是这样,罗尔斯罗伊斯、宝马、奔驰的MTU这些我们都听说过,但是盖瑞特、艾利逊,他们在航空发动机上的技术实力不怎么样吧?”江同疑惑的问道。
林强生笑了笑:“艾利逊是搞变速器的一家公司,他们在齿轮技术上很有影响力,而盖瑞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涡轮增压器制造商。两者在单品制造上都很有实力,但是航空发动机的工业集合度非常高,这样两家公司就不怎么合格了。
尤其是盖瑞特这家公司,他们在81年开始与台。湾的汉翔航空工业公司合作,发展IDF战斗机的动力装置TFE1042发动机,这就不好合作了!”
“啊,竟然有这回事?”江同等人大为惊讶,如果是这样的话,盖瑞特参与MPC75项目就不好了,一不小心就有触雷的风险啊!
施密特疑惑的看着翻译,林强生后面的话显然很重要,中方人员的面容都严肃了起来。
林强生改用英语道:“我属意宝马和罗尔斯罗伊斯的发动机研究计划,还有MTU公司的核心技术是低压涡轮、高压压气机技术、涡轮轮盘制造工艺。罗罗、MTU同是国际航空发动机公司(IAE)的成员企业,负责V2500发动机的低压涡轮的研制,这款发动机主要用空客A320系列飞机。”
他对江同等人说道:“我想东星或许可以和这几家企业合作,参与开发航空发动机!”
江同心里马上有了个想法,难道说林强生想要让中国的技术人员参与开发先进的航空发动机,这可太好了!
因为中航技知道,实际上林氏的东星航空工业公司实其实就是个空壳,技术研究人员根本没有国内那么全面,研制航发当然要找国内的技术人员。
而MBB的施密特这时也点头说道:“这方面我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林先生有意的话我们可以联系RollsRoyce和MTU还有BWM,我想几家企业是不会拒绝的。”
江同等人都露出了兴奋的神色,林强生这个外资的身份还真有很大的好处,如果是中方直接参与合资公司的组建,他们相信绝对没有这么好的事情。
第八百五十五章集结航空人
五天之后,中航技代表团团长江同和林强生一起乘坐飞机到了上。海,又转机回了北。京。
这次到访MBB让双方收货巨大,德国人的合作诚意十足,并且诚挚的邀请中方人员参加研发项目,往常欧美封锁禁止高科技技术流入中国,而这次他们却向中方完全敞开,这可着实出乎了中方的意料。
中航技在汉堡成立了工作室,在郊区租了一套乡间别墅,供给中方代表团使用。
林强生和江同迅速的赶回了中航技,与公司领导们开了个座谈会,大家的反应热烈,都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德国人出乎意料的邀请中方参与民机项目的研发,这可是个大好机会。
中航技总经理张爱萍高兴的对林强生说道:“林先生,东星集团参与MPC75项目,我们中航技是支持的。领导人也说过民用飞机可以合股经营,我们觉得这个决策很对,欢迎东星集团参加中国航空业这个大家庭。同时,我相信我们两方合作一定会事半功倍,中国的航空技术有很深厚的基础,一定会在项目中起到很大作用,你找我们算是找对人了。”
林强生笑道:“张总,我也是这么觉得,实际上我就是看重了国内上万名航空产业工人,还有众多航空制造企业,专业研究所。我有资金,你们有人才,正好互补啊!”
众人大笑,张爱萍连连点头说道:“的确互补,你们从德国前方传回了消息,我们这边就已经开始组织人力了。”
他颇为豪气的挥手说道:“我们已经联系了北航、西工大、沈飞、西飞、上飞等等航空企业研究所,让他们马上选拨人员,我郑重向你推荐这些单位参加MPC75项目,一会我把专家、技术人员名单给你,这些人都听你调配,希望你好好善待他们!”
林强生拍着胸脯说道:“没有问题,您放心吧,我承诺参加MPC75项目的所有人员工资一律提高2倍!”
众人惊讶的看着他,张爱萍同样吃惊的说道:“这可是你说的,说话算数!”
林强生哈哈笑道:“这个我还能做到的,希望中航技多多的向我推荐航空界优秀的专家和人才!”
“这可太好了,你不知道现在国家困难啊,好多研究院所都揭不开锅了!”张爱萍大喜的说道,在场的人也非常激动,连江同都没想到林强生会做出这个决定,他可是知道下属企业研究所,有的非常困难,很多人员都各找出路去了。
会后张爱萍亲自送来了名单,并向林强生亲自介绍,名单中有西工大的第一个洪堡学者、飞机系教授诸德培,中航技推荐他担任了MPC-75项目中方总设计师。
此外还有航空界著名的动力专家吴仲华、马凤山,还有空气动力学家沈元,航空学专家季文美,力学、结构振动专家张阿舟,航空专家胡溪涛,业内首屈一指的结构强度专家黄玉珊教授和付祥炯教授等等。
当然,这些专家学者每一个都是院士一级的人物,每一个也都是航空教育家,桃李满天下。
张爱萍尤为介绍了胡溪涛等人,1981年胡老担任了航空工业研究院的副院长,82年调任航空工业部任飞机局局长,1984年他写给中央的一封关于大飞机发展方面的信件引起了重视。
1985年胡溪涛离休后也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大飞机制造事业,1986年他与北航校长沈元、南航校长张阿舟、西工大校长季文美,联名向286同志上书《千方百计尽早提供和使用国产干线飞机》,四位老专家也因此获得了“航空四君子”的雅称。
已经退休在家的胡溪涛对于祖国发展航空事业的心情非常急迫,他从1984年开始先后多次谏言多方奔走,中国要制造自己的大飞机,不能完全依赖国外。
可是这几年却眼看着运10下马了,转而开始和麦道公司合作组装麦道82,这种让自己的大飞机下马,研发团队解散,完全依赖国外的做法让胡老极为失望。对于这种做法他很不认同,看在眼里急在心中。
中航技开始召集MPC75飞机项目的研发人员,胡溪涛很快就得知了消息,并且主动赶了过来询问情况,项目组征求了胡锡涛的意见后,也就把他算作了主要人员之一。
而胡老也是这些人当中最积极的一个,他还亲自打电话告诉了另外三名校长,邀请他们关注甚至加入中德MPC75中型支线客机项目。
虽然德国人搞的是支线飞机,但是据他看到的资料,觉得这款飞机的技术非常有前瞻性,发展前景很好,中国的大飞机眼下是搞不成了,但是中型飞机搞好了也就是给大飞机打下基础了。
听说这次是由东星集团参与,四人在了解了一番项目的投资情况之后,毅然的参加了项目组,而且还带上了他们的学生,带着课题前来。
。。。西北某飞机研究所,陈迎春正坐在桌子上思考着他的未来,有要好的同事走进了办公室,看没有旁人,上前打断了他的思绪:“迎春,你想什么呢?”
陈迎春摇了摇头:“胡思乱想而已,没什么要紧的。”
要好的同事低声问道:“听说了吗,上级单位要在所里招募民机研发人员,你是气动方面的能手,很可能把你调过去呢!”
同事羡慕的话语让陈迎春也有些心动,但他紧接着摇了摇头说道:“我是军机项目出身,能去搞民机吗?”
同事叹了口气说道:“嗨,现在的603所哪像以前啊,所长巴不得把人都派出去赚外快呢。我听说这回西飞和咱们所都要参加这个民机项目,你说会不会是麦道82啊?”紧接着他又摇了摇头:“可是上飞那边的人多着呢,也用不着咱们呐!”
陈迎春也挺纳闷,不知道这回是哪家的民机项目,不过他也挺想参与的,毕竟现在国防经费越来越吃紧,所里现在处于没有项目没有资金的状态,大部分人员都没有项目,连工资都发布出来,而民机无疑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西飞和603所等单位接到了中航技发来的协作要求,文件中要求他们参与中德MPC75中型客机的研制计划,这可谓是雨中送碳,让渴求经费的众多航空企业院所高兴不已。
两家单位立刻集结了自己的精英团队,立刻赶往了京城。这些人当中就有很多后来在国内大大有名的大飞机领域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