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清末1909-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对,赉臣不是这么分不清分寸的人,他没来定有原因。”

载沣还是坚信叶开会来,然后带着几万禁卫军将士替他收拾残局,但目前的情况又不得不让他怀疑,总之,消息的闭塞让他陷入了两难。

王府外,奕劻的煽动演讲还在继续,体制内的倒戈远比体制外更有说服力,特别是奕劻还是正派的皇族元老,群众举着标语,情绪不断高涨,他们叫喊着让载沣下台的口号,生生不息,甚至局部地带还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局势一度紧张。

每一分每一秒对载沣都是一种煎熬,他孤立无援,且没有任何办法,除了等待叶开的援军。

“王爷,群众闹起来了,卫兵快拦不住了!”

下人急急忙忙来报,看见载沣满脸愤怒,又把脑袋缩了回去,他可不希望成为那个撒气的倒霉蛋。

“良弼来信了没有?”焦急着跺了跺脚,好半天后,载沣才憋出了一句话。

“良府没人应,京城指挥所没人应,南苑禁卫军大营也没人应。。。。”

下人的话无疑宣判了载沣的死刑,在这一刻他闭上了眼睛,突然而至的黑暗几乎让他晕厥。

“你说法国有个路易皇帝,也是这种动乱局面,被暴民抓住砍了脑袋,这话是你说的吧?”

下人愣了愣,他不知道王爷说的什么,更不知道王爷怎么会突然蹦出一句这样的话,听起来却怪吓人的。

“王爷,您可千万别这么说,您是咱们大清国的皇父摄政王,是大行皇太后册封的监国摄政王,谁敢这么造次。”

“摄政王?”载沣“哼”着笑了两声,“本王即位以来,皇族不服,大臣不服,封疆大吏们不服,革命党也不服,一路铿锵竭蹶,都在看本王的笑话,本王现在都不知道这监的究竟是谁的国?”

载沣笑的有些凄惨,他摆了摆手,吩咐道:“你去,打开府门,让奕劻他们进来,本王要当面问问,他们的“国”和本王监的“国”到底是不是同一个?”

“扎”

。。。。。。。

奕劻还在大费口舌的叫喊,他吸纳的民意和声望已经足够他当上内阁总理了,就在这时,门开了,他望着洞开的府门,如同看到了一个新的时代,他的时代。

“诸位大臣,王公,议员,和爱国百姓们,烦请消停一下,请诸位在此耐心等候,不出两个时辰,必让宪政之明日,由此门而出!”

奕劻指着府门说道,众人一阵欢呼,然后他带着一百多位官员,浩浩荡荡的迈入了摄政王府。

摄政王府,银安殿。

八十多位大臣跪在殿外,黑压压的挤满了整个院落,只要载沣还在摄政王宝座上待一天,他们的礼数就不容有失,奕劻带着十几位重臣进入了大殿内,立而不跪,而小恭王溥伟更是放肆,连揖也不做,背着手直挺挺的站着。

“庆王真是好大本事啊!”载沣瞥了一眼外面的人,冷笑道。

“不是老臣有本事,是民心所向,摄政王不得不服啊。”奕劻道,面对载沣,他比起十几天底气更足了前,除了身后的十几位大臣,还有府外成千上万的民众。

“全国请愿人数加起来有四百多万人,摄政王也看到了,时局艰难,东南各省乱象初现,现在度支部连税也收不上来了,泽公你说是吧?”

奕劻撇了撇眼睛,身后的载泽无声的低了低头,就是这一个动作,却像刺一样扎在载沣心头,放眼望去,大殿内可有他不少“人”呢,此刻却都被奕劻网罗了。

“各地督抚纷纷汇报,说该省军政吃紧,革命党又要筹划起事了,再这样下去,祖宗基业就要败在你的手中了。”奕劻接着施压,恶狠狠的说道:“都说我大清是多尔衮打下来的,还真是成也摄政王,败也摄政王啊。”

庄亲王,敦亲王,小恭王,礼庆王,克勤郡王,内蒙绥远郡王,几位皇族亲贵纷纷附和,直言他的种种不称职表现,载沣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所有人中,载沣最年轻,也最无助。

“失国之罪,摄政王不愿意担吧,只要你答应民众的要求,这担子就可以卸下来了,你也可以安心悠游岁月,从此不用为政事忧烦了。”奕劻接着压迫式的说道。

载沣犹豫,眼神里充着血丝。

“庆王真是处心积虑,好一个悠游岁月,从此无忧。”

奕劻的话虽然含蓄,却表达了最直接的意思,明摆着索要权力。

“怎么,摄政王还不愿意从宝座上下来?那可是火烤的地方,退下来你仍然是世袭罔替的醇亲王,怎么样?”

奕劻接着道,载沣这次保持了沉默。

一咬牙,奕劻只好拿出了最后的条件,“当然,你即便退下来,也是大清的摄政王,这名号不会废,内阁也会象征性地留你一个体面,到底大家都是皇族,同气连枝,总不至于自相缠斗,让外人看笑话吧。”

此话一出,大殿中顿时响起了嗡嗡声,小恭王咬牙切齿,却被奕劻用眼睛喝止。

“载沣,这皇位不是你这种娃娃辈当得起的,交出来吧,也好保爱新觉罗家一个脸面。”时间等的不短了,奕劻最后郑重的说道,声音也威重了许多。

“绝无可能!”

载沣一拂袖,坐回了椅子上。

局势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

第一百九十六章窃国

(第二更)

突如其来的一幕让所有人都愣了愣,紧接着便是愤怒,其中表现的最激烈的就是恭王溥伟了。

“载沣,要是把大清国弄没了,这罪你当得起吗!”

溥伟自小跋扈惯了,一向不把载沣放在眼里,他指着载沣鼻子大骂,然而后者却不为所动,眼里充满了鄙夷。

“溥伟,你未建寸缕之功,有什么资格向本王讨官要职,不过靠祖上庇荫袭了一个亲王,饱食终日而已,先太后让你在贵胄学堂好好学习,你各项考核均是最末,真是辱没先祖名头。”

载沣这话戳到了痛楚,溥伟吵闹着要上前理论,却被奕劻拦了下来,他无可奈何,只能自讨苦吃,愤愤地说道:“哼,你不给我官做,庆王总会,这大清国又不是你载沣家的。”

说完还看了看奕劻,奕劻板着脸,没有答复。

溥伟尴尬的跺了跺脚,冷冷说道:“我在溥伟在,大清不会亡,有你在载沣,就不一定了。”

载沣用眼神回击,不言不语。

场面很快又冷寂下来。

“摄政王在等什么?”半天后,还是奕劻打破僵局。

“摄政王是在禁卫军吧?”奕劻接着道。

载沣的眼睛轻微眯了眯,嗤笑道:“庆亲王如此忠肝义胆,也怕禁卫军?”

“老臣当然怕,就像摄政王怕北洋军,怕袁世凯一样。”

这次换到奕劻笑了,“不过,摄政王放心,禁卫军不会来了。”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载沣浑身抖了一下,却依然镇定,“看来庆亲王真是我大清的股肱,连禁卫军的情况也挂怀的很啊。”

“摄政王不信?”奕劻忽然哈哈笑道:“不是本王一门心思想知道,是有人专门把这消息让本王府里送啊。”

“泄露军情,何人如此大胆?”载沣面容冷厉,从昨天到现在,禁卫军一直没有出现,期间一定出了问题。

“禁卫军大臣。。。。良弼。”奕劻道。

“良弼!”

载沣一下子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浑身颤抖,但很快就冷静了下来,“庆王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事君贰心者,古往今来,数不胜数,独良赉臣不会负我。”

“哈哈!”

奕劻俯仰大笑,乍时,脸上像开了一朵菊花。

“小贼窃相知,中贼窃情谊,大贼窃君心,良赉臣三者兼而有之,摄政王这次看走眼了。”

说完,奕劻掏出了一个信封,在手中招摇了一会儿,扔在了载沣的桌子上,“老臣说的是真是假,摄政王一看便知。”

载沣颤颤巍巍的打开了信封,才几段话,就越看越惊。

“国家动荡,时局混乱,摄政王当效仿尧舜,当变君治为宪治,将大权委之内阁,良弼虽为禁卫首领,深知礼义廉耻为人之首要,戮民以博君欢,此事恕难从命,为今之计,只有罢兵戈期与万民解,方为上上策,摄政王不可倾权恋位,以一人之私利拂万民意,良弼愿以庶民之身,实诚劝慰。”

上面的每一个字,都好似诛心之语,击碎了载沣所有的念想,他一动不动,手和信接触的地方开始颤抖,仅一刹那,传遍了全身。

“摄政王只要答应设立内阁,交出权力,您还是摄政王。”

奕劻趁热打铁,上前说道,期间还努力朝信纸上瞄去,是什么让载沣有如此大的波动。

“国事所托非人。。。。”

载沣长叹一声,底下的奕劻立马会意,赶紧使了一个眼色,外传进来一道诏书,上面的内容都已经写好,就差盖上摄政王印章了。

“取印玺来”

载沣吩咐,有气无力,太监巴不得这乱子早点结束,赶紧把摄政王印章取来,载沣看都没看,伸手盖了上去,仿佛只是一页无足轻重的政府文书,他也只有了一眨眼的功夫。

“你们要的有了,可以退下了吧。”

“摄政王大义。”

众人贺拜一声,徐徐散去。

门被关上了,一瞬之间,黑暗淹没了载沣全身。。。。。。

。。。。。。。。

奕劻高举诏书走出大门,外面的民众山呼海啸,这份圣旨被当众宣读,通过各种媒体的渲染,同一时间,诏书上的内容通传四海。

摄政王答应交出大权,奕劻被任命为过渡内阁总理,新内阁成员名单也会新快公布,同时,奕劻呼吁各省民众停止请愿运动,国家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当天下午巡警开始清场。

一直忙前忙后的奕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这件事刚刚没过多久,另一条石破天惊的消息,硬生生的抢夺了奕劻的关注度。

禁卫军大臣良弼宣布下野,辞去了所有职务,包括参预政务大臣,宪政编查管总理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资政院副总裁等等。有传言称正是因为他的一封信迫使摄政王最终让步,而在当下午,这封信的内容连篇刊登在了报纸上,引发了一阵抢购狂潮。

良弼?

就是那个此前主张和谈的良弼?

人们不会忘记叶开在六国饭店和请愿民众和谈的盛况,也不会忘记他主政津门时的开明之举,再加上叶开在咨议员群体中的名声,这条消息火速传开。

《京民晚报》将这份信的内容,概括为五大点,良弼居高位而主行宪,此为义,辞高位而以奉君,此为忠,不忍操兵戈向庶民,此为仁,一时间良公美名传游一时,当然人们不会注意到这份报纸的主编就是杨度。

“中国宪政之所成,庆王功第一,良公居第二,此二人,为吾辈之楷模。”

《申报》这样总结发生在宣统二年中旬的这场大请愿运动,盛赞它为不流血之光荣革命,特别将奕劻比作了中国的克伦威尔,不知《申报》有意无意,亦或是仅仅黑色幽默一把,克伦威尔虽然将王权终结在断头台上,但他本身却是位大独裁者。

事实证明,《申报》的乌龙闹的一点没错。

。。。。。

请愿运动结束后,奕劻等人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里,而这份内阁名单也在争相扯皮中停步不前,这次逼宫皇族立了大功,几个大臣也出力不少,要权衡的利益太多,而奕劻一时间不好拿捏。

还没等奕劻喘口气,《内阁官职》的突然发布便让他措手不及,而当这份《内阁官职》姗姗到达手中时,上面的内容让他勃然动怒。

“窃国者良赉臣也!”

奕劻狠狠啐道。

第一百九十七章谁是议长

(第一更)

借着奕劻这张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