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清末1909-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打?千万不能打,这个时候,我们可不需要一场战争。”

朱尔典缓缓说道:“中国政坛自从施行立宪制度之后,就处于高度的不稳定状态,特别是这次的紧急会议,或许你也看出来了,议会对内阁持不信任态度,这会加速他们的倒台,而一旦奕劻内阁的倒台,对我们,对英国和法国,以及整个远东部署,都是极大的倒退和麻烦。”

“所以你的意思是?”马士里算是听明白了,朱尔典此行有重大决定找他商量。

朱尔典回答:“我想我们可以收手了,而且现在收手正是时候,奕劻内阁很需要我们,这未尝不是一个好时机,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让加我们的阵营。”

“你说的是。。联盟?”

马士里有点吃惊,特别是阵营这个词,从根本上讲,法国人对中国做自己的盟友这件事,还是有点抵触的,特别是此前在越南他们还吃过苦头。

“杰维,我们不得不转变我们的思维,你看看现在的形势,整个中国都在沸腾,惹怒一个占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的帝国,对我是极为不利的,无论是贸易还是战争。”

马士里有些犹豫。

中国虽然是个大块头,但他一下子无法接受这个国家不能再欺负了这个事实。

“让它加入我们是否真的有必要,我是说。。我们是否在远东需要一个土耳其式的盟友?或许,日本更值得我们这么做。”马士里回答道。

“可是跟越南接壤的可是中国。”朱尔典特意把“越南”两个字重读了一遍。

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马士里很清楚。

朱尔典接着说服:“中国已经不是十年前那个旧式帝国了,他购买我们的武器,学我们的制度,建立类似于我们的军队,很快就和我们变的一样了,到那个时候,我们不能指望当初没有给巨龙套上一个口栓。”

最后朱尔典拍了拍马士里的肩膀,说道:“至于脸面,还是让位给更实际的利益吧。”

马士里深思了,内阁虽然让他给中国一点颜色看看,可没有授权他打一场国际战争。

思索片刻后,他冲朱尔典笑笑,终于,露出了一副“你赢了”似的微笑。

“不过,我们还需要在谈判桌上取得胜利,中国人必须为之前的行为让步,即便是纸片般大小。”

“哦,当然。”

两人相视一笑。

(最近很多评论都没来的及看,书友们有空还是加一下企鹅群吧,群号:565362400,名字叫钢铁黄龙,期待。。。)

第二百七十一章两桩交易

(第一更)

资政院大打舆论攻势的策略受到了极大效果,全国上下都呈现出反对奕劻内阁媚敌的浪潮,在对待洋人“入侵”的问题上,不少人的立场甚至更加尖锐,他们主张要集全国之力,再和洋人大打一架,一扫庚子国难的耻辱。

在这种大好形势下,紧急会议开到第四天,终于有了点实质性的动作,梁启超宣布对之前的革职令进行重新审议,其目的就是将其推翻,让叶开等人官复原职,继而为最后的倒阁运动做铺垫。

在这方面,梁启超的分寸恰到好处。

“内阁此前的行为违背民心,议员们审议大多觉得不合适,现在请诸位议员投票,对此革职令的废立做最后之裁定。”

梁启超说完,现场开始进行投票活动,最后的结果没有太多悬念,155张有效票中,95票同意,32票反对,28票弃权,随后梁启超宣布此法案立时生效,叶开得以无障碍的官复原职。

资政院驳回内阁命令的消息一出,舆论哗然,而始作俑者的奕劻遂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种种迹象表明,他这个内阁总理大臣岌岌可危。。。

。。。。

“阿玛,资政院有何权力撤回内阁的决议,这群人真把自己当成了国会了。”载振怒气冲冲的对奕劻说道,虽说内阁是向国会负责,但资政院又不是真正的议会,说白了就是一个四不像,这也造成了府院之间关系极为微妙,载振想的是井水不犯河水,但那些咨议员却明显是越俎代庖。

这几天奕劻上上下下,已经忙得焦头烂额,听载振这么一抱怨,自己也窝了一肚子火。

如果他现在否定资政院的合法性,不就等于说否定自己的合法性了么,要知道没有资政院的支持他能当上这个总理大臣?奕劻心中大为苦笑,前前后后谋划这么久,反倒跳进了自己设的圈套里。

“阿玛,现在该怎么办?”载振道。

奕劻想了想,无奈的说道:“议员不是铁板一块,咱们就从他们下手,塞银子,送女人,给官给财。。。不管什么方法,只要能把他们分化了,咱们就还有余地,资政院通过决议需要半数以上的票,这几天要是能策反几个,谁赢谁输还不一定。”

“阿玛,这个。。”奕劻说的法子载振当然清楚,实际上这几天他都在忙这个,但跑前跑后,效果并不理想,“梁启超是宪友会的理事长,现在是宪友会把持着资政院多数席,要策反他们可大不容易。”

“要是容易还需要咱们动手吗?”奕劻拍了拍载振的肩膀,勉励道:“要学学袁项城,这时候不要吝惜银子。”

“是,儿子尽力去做。”

载振还有退下,门外就来人了。

“王爷,外部大臣梁敦彦来了。”

奕劻一听,顿时打起了精神,这几天梁敦彦都在跟洋人交涉,他来了一准有什么大消息。

“叫他来”

“是”

梁敦彦登门拜访,当然不会两手空空,他带了一纸密约交给奕劻。

“这是。。”奕劻有点不大明白。

“《中英密约》,总理,英国人要给咱们讲和。”

讲和?奕劻瞬间欣喜若狂,这件事这所以闹得这么大,根源不就是洋人吗,现在洋人主动讲和,这盘死棋终于要活了。

“洋人要退兵?”

“嗯,大体是这样,总理还是看完上面的条款吧。”梁敦彦的神色并没有多么轻松。

奕劻刚刚吃了一颗定心丸,但上面的条款,却又让它脸色波澜起来。

“洋人要跟咱们的联盟?”

奕劻皱着眉头说道,他已经看到了合约最下面的条款。

上面写道:自条约签订生效起,中英两国将实行军事互助制度,第三方对任何一国的武力攻击,即等同于对另一方的直接侵略,英方有义务保护中国不受第三国侵害,并在必要时提供援助,上面还特别说明一点,一旦英方遭受武力威胁,中方可以选择性参与抵抗,从这点看来,上述条款可谓优厚,但是在附加条款上,英方却要中国必须保证五点约定。

第一:中国军队须立即从租界撤离,且须提前于英法军队撤离。

第二:中国政府必须保证租界的安全和出行自由,尊重英方的独立行政权和领事裁判权,直至租界归还中国之日。

第三:针对本次的股票投机风潮,英方不再寻求单独审理,由中外组建的联合法庭审理,双方选派必要之审理法官,但审理地点必须设在租界内。

第四:英方尊重中方在青岛之主权,任何第三国不得在无两国内阁的允许下,变更或者单方面违反上述内容。

第五:两国的武器采购,军队训练,人员交流,以对方国为第一优先,任何第三国不得在无两国内阁的允许下,变更或者单方面违反上述内容。

前三条还好说,本来就是奕劻一心想答应的,但后两条却有些问题了,重重迹象和矛头都指向了德国,虽然奕劻有心抱紧英国这条大腿,但是他却不想介入到列强的争斗中,最好两边谁也不想招惹。

“朱尔典的胃口也太大了。”

奕劻把合约交还给了梁敦彦,看来,即便是他,也不得不对合约的内容慎重,这件事牵扯的利害太大了,一旦签署,等于得罪了德国人。

“是啊,朱尔典就是想把咱们绑到他那边去。”梁敦彦经验老道,一眼看破,“不过,有得必有失,就看总理的意思了。”

奕劻如何不知,这纸合约扔到他面前,说白了就是让他选边站。

“先和英国人谈着,记住,这件事千万不能泄露出去,也不要跟其他任何人谈起,特别是泽,盛二人。”奕劻吩咐道,他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在这上面下一下功夫。

“是”

盯着梁敦彦退却的身影,奕劻心里犯起了嘀咕,这条密约要想达成,还有一个大难题,怎么才能让良弼的军队从租界撤出去?

此前的革职令根本不奏效,而良弼要1600万两救济银,他也根本不会答应,难就难在这了,拿银子换和解?想想都有些匪夷所思。

“贼良弼,哼!”

奕劻狠狠跺了一下脚。

第二百七十二章谈判死结

(第一更)

1911年9月11日,晚七点,东交民巷。

一场秘密谈判在英国大使馆一楼的约翰厅内展开,到场的人数被严格限制,内容就围绕着此前提出的《中英密约》。

出席会议的有英国特命全权公使朱尔典,法国驻华公使马士里,外务部大臣梁敦彦,外务部第一副大臣唐绍仪,以及农工商部副大臣“太子爷”载振,载振是被奕劻特意叫来的,基本上可以代表他的立场了。

眼下中外关系紧张,这场会议也被高度保密,全程都是秘密进行,除了这几个人之外,中国方面也只有奕劻本人知道了。

《中英密约》关乎内阁的存废,所以,他对本次谈判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指派载振过来也基本上表达了这个意思。

约翰厅的会议桌上,中外双方分列一边,基本的寒暄和试探过后,会议已经进行到了最核心的部分,双方都开始赤裸裸的触及对方的底线。

“公使先生,总理最关心一个问题,你们什么时候可以退兵,要最快的答案。”

唐绍仪抛出了一个最要命的问题,谈判进行到了这个份上,都开始直截了当的发问,朱尔典能听到中文,马士里也不例外,两人都在中国居住多年,语言上并没有障碍。

“那要看你们的军队什么时候撤出租界,我们不能允许中国军队在没有外部威胁的状态下,公然地,持续地,不计后果地,占据和危害租界方,这不合法。”朱尔典用滴水不漏地外交辞令回答,“条约的第一款是其他条款生效的基础,我们必须首先取得互信。”

唐绍仪和梁敦彦相互对视一眼,难就难在这了。

马士里说道:“截止到今天上午,公使馆已经接到法租界公董局七份求救信,唐先生,你觉得法国军队会抛下他们不管吗,站在我们的立场想一想,问题其实异常简单。”

唐绍仪想要回击,但梁敦彦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来说。

“对于你们的诉求,我很清楚,但恕我直言,中央政府并不能指挥租界的军队,他们属于地方势力,你清楚的,能指挥他们的,叫做良弼。”

朱尔典和马士里对此并不意外,他们在中国待了十几年,清楚大清王朝一盘散沙的政治格局。

“抱歉,这是我们的底线,或者由我们解决也可以。”朱尔典弹了一下桌子,没有继续给梁敦彦压力,“当然,这会破坏了我们之间的互信,最好的方法就是你们出面,让中国军队撤离。”

梁敦彦没有继续谈下去,对方已经说的很清楚了,退兵才有和平,而这个和平不是他一人能决定的,点了下头,他在本子上记了些什么。

“我回去会向总理传达的,现在进行第二项谈判,联合审理,对于其他要求中国没有异议,关于审理法官的规格,中方的意思是尽量对等。”唐绍仪接着说道。

“联合审理由涉案国家的租界方参加,从目前看来,有中,英,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