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末1909-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来想去,最稳妥办法是聘请洋人,毕竟,在这一方面人家已经提前走了近百年,考虑到这块地区日后要建百层的摩天大楼,叶开最后选择了美国人,由纽约工业设计局的设计师操刀整个城市规划,排水系统则由德国人负责,在这方面人家一向是有口皆碑。
为此,叶开打算成立了一个总体规划局,由中美德三国共同组建,这样也有利于中国人边拿边学,方便以后的独立自主。
说一千,道一万,要想完成这个庞大的工程,都离不开一个字,钱!
无论是前期设计,还是后期施工,都是一个烧钱的活儿,就按张謇的话来说,没一千万两打底根本拿不下来。
“看来,良督是想干一番大事业。”张謇抚着胡须道:“钱的事,想必良公心中已经有数了。”
“按謇公的说法,一千万两确实是一笔巨款,我即便是两江总督,坐拥东南富庶之地,短时间内也拿不出来啊,所以,建设计划,我打算分为三期完成,第一期工程,主要以工业园区为主,在加上一些基础工程,我私下算了算,大概需要四百万两。”
“四百万两?同样不少啊。”张謇道。
“是不少,眼下财政吃紧,上海的府库又没有闲银,这笔款子的确不好办。”
叶开缓缓说道,张謇是江南咨议局议长,自然对财政状况知根知底。
“所以良督的对策是?”
叶开脸上添上一抹心知肚明的笑容。
“发行公债,数额两百万两。”
发行公债在清末不是什么稀罕事,但是上海刚刚经历了股票风潮,正是人心惶惶的时候,老百姓好不容易揣在口袋里的钱,可不愿意在买什么债券了。
“股票风波初停,不好办。”
“那也要办,謇公,总不能因噎废食吧。”叶开道,股票,债券,储蓄,这些东西总有一天要办,既然如此,晚办不如早办。
张謇皱了皱眉,不看好。
“謇公的担忧,本督清楚,这次不是以官府的名义筹集公债,而是银商联合会,联合会拥有货币发行权,还有铸币权,回收权等等,实力不容小觑,眼下联合会正在发授新银币,白花花的银子从他们那里出来,老百姓见了自然买账,信誉要高得多。”
叶开极力说服张謇,联合会的招牌一定要打响,这是一次好机会,同时,也为他们带来第一笔不小的业务。
“良督要试一试?”
叶开点点头,“謇公可愿驻我一臂之力?”
张謇默认。
说了半天,钱的事情终于解决了,接下来就是人的问题了。
“浦东新区设立后,不按照现有官制设立管事机构,毕竟新区比其他地方要特殊的多,我打算仿照英美租界的工部局,法租界的公董局,设立一个最高董事局,由政府委派一位总董负责常务事务,董事局还有董事若干,除了官府委派外,一部分可以由新区的百姓自由推戴,局下面设立各办事处,总之,比照着英法的例子,机构要精简一些。”
叶开这么做,是为了避免新区管理部门,沾染清廷的官僚习气,算是一个小小的尝试吧。
“这个董事长,我打算让謇公来当。”叶开郑重其事的说道。
“老朽?良督高看了,老朽垂垂老矣,不堪大用。”张謇摇了摇头,算是婉拒。
“謇公不愿意么?”
“良督恕罪,老朽手头杂事颇多,实在脱不开身,南通的一片产业,还有咨议局的事务,有负良督的重托了。”
“也是”叶开想了想,没有字继续追问下去,张謇身兼多职,让他抛下手头一切活儿,道荒芜之地来开垦,的确难为他了。
“良督,这个总董的位置,有人比张謇更合适。”张謇忽然道。
“謇公请说?”
“上海总商会协理,浙人朱佩珍,商会中,他产业最大,年岁最高,通晓金融,实业,有他来做这个总董,良督的大业就成功了一半。”张謇缓缓说道。
“朱佩珍?”叶开对此人有些陌生。
“朱葆三年逾花甲,德高望重,是沪上当之无愧的商业领袖。”謇公接着道。
“好,既然是謇公极力推荐的,想想应该错不了,不过,此人能来吗?”对于这样的实业家,请得动请不动,叶开心里打鼓。
“这事好办,我和葆三兄相识甚久,商场上联系颇多,等回去之后,我就代良公亲自登门拜访一次,或许能卖我一个面子,出山做这个新区的总董。”
“太好了,那。。有劳謇公了。”叶开郑重的拜谢,搞建设这种事,最缺的就是专业人才。
“良督客气。”张謇笑笑。
钱和人的问题都解决了,接下来就剩下一件事,吸引商家投资办厂。
相比与前两个问题,以叶开的眼光来看,这是最简单不过的事了,就两个字。
政策!
第二百八十三章大刀阔斧
(第一更)
水往低处流,商往钱处看,无论中外,还是古今,只要有利可图,那些“见钱眼开”的商人自会嗅着金钱的气息,一路而来。
而政策两个字,就如同喷香的肥肉一般,是最诱惑的条件。
地皮免费使用,三年免税,逐年递增,这三条政策一旦公布出去,自然会吸引所有人的目光,就等于说在这里办厂经营,几乎是零成本,再加上浦东临近上海租界,交通状况四通八达,市场近乎包揽全国,辐射世界,种种有利条件夹在一切,浦东这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拥有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
就如张謇所说,叶开开出的这几个条件,几乎到了令人发指的廉价地步。
叶开有信心,眼前的蛮荒之地,会在不久的将来,改天换地,伴随着震耳欲聋的作业声,变成真正的黄金口岸。
相信这个时间不会太久。
傍晚时分,叶开一行人回到了华界,当然,他们这次可不是为了上去观光,同行的人中有轮船招商局测绘学堂的技术人员,将近一天的时间内,叶开取得了几份粗略的数据,包括水文,地形,地质之类的,面积不大,但很有参考价值,在这份简易地图上,叶开正和周金箴,蔡乃煌,李平书三人,商讨着筹建新区的事宜。
“朱佩珍?”
叶开提到的这个名字,他们三人都有耳闻。
“张謇今天向本督推荐的,你们是本地的父母官,觉得怎么样?”
“合适”
周金箴首先点头,“朱葆三是几十年的老商办了,在商界影响极大,连洋人也很敬重。”
据说租界内仅有两条路是以华人的名字命名的,其中一条便是朱佩珍路,管中窥豹,可见此人的分量之大。
“你们觉得怎么样?”叶开转向了蔡,李二人。
“朱佩珍的名声我们也有所耳闻不瞒制台大人,卑职在调任上海道台之前,这个人就是上海华人商界的老资格了。”蔡乃煌说道,李平书也跟着点头,“謇公推荐的人肯定合适。”
作为老一辈华商,朱佩珍比现在的商办都要高出一个辈分,真可谓是老资格了,而叶开看重的也是这一点,此人在洋务运动之前就开始在上海混迹,白手起家,风风雨雨几十年整的了现在的家业,旗下的产业涉及生纱,棉纺,火油,金融,保险,种种行业,算得上家大业大,而一般来说,从那个年代走出来的实业家,多少有一份家国精神,算的上“儒商”一类的,既然是张謇推荐的,那由他来做这个新区总负责人,确实要比其他的正牌商人合适的多。
“那好,如果朱佩珍答应,那这个董事局总董就由他来做吧,另外,蔡委员。。”叶开看了看蔡乃煌。
“卑职在”
“本督计划将苏松太道衙门裁撤,那蔡委员。。就屈身一下,做这个董事局的第一董事吧。”叶开说道。
蔡乃煌心里一动,却是松了一口气,自从几个月前颁布紧急状态以来,大小事宜都是由制台大人亲摄,他这个上海道台实际上就是空气,说是名存实亡也不为过,当这个董事,虽然品级降了不少,但实权却抓在手中,可谓暗降明升,再说,股票风潮那么大的事,他这条命都是制台大人救得,没有他,哪还有现在的乌纱帽啊,蔡乃煌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
“做官,总要做到与时俱进嘛。”叶开拍了拍蔡乃煌的肩膀。
“制台大人教诲的是,卑职没有意见,只盼着能多尽一些力,把制台大人挂念的事干得漂漂亮亮。”反应过来,蔡乃煌赶紧表态。
叶开没有接嘴,继续说正事:“关于招商引资的事,我想让李委员来负责,李委员你觉得如何?”
李平书倒比蔡乃煌干脆了许多,直接道:“大人请吩咐。”
叶开道:“本督打算筹备一个浦江招商局,你来当这个督办,专门负责新区即华界内招商引资的事情。凡是在新区落户造厂的,要先到你这里注册,备案,审核,登记,有此等意愿的,也可以向你这里咨询。招商局的办事章程由你来草拟,人员也由你自行挑选,本督概不干涉,等一切都弄好后,呈交我审阅一遍即可。”
李平书也在商场内浮浮沉沉了半辈子,对这一套流程自然不陌生,叶开在人手不多的情况下,只能这么人尽其力。
“卑职领命,只不过。。敢问一声,制台大人需要多少天筹划此事?”看来,李平书很快就进入了这个角色。
叶开道:“尽快”,想了想,又说:“半个月可否?”
李平书道:“卑职尽力”
叶开点点头,他虽然是发号施令的人,但和这三位商界人士比起来,算是外行人,所以外行人管内行人,自然急不得。
会议结束后,三人的分工也有了大致方向,蔡乃煌主要负责新区的前期建设工作,李平书主管招商引资,而周金箴仍旧负责货币改革的具体事宜,因为前两人另有其用的缘故,旧币回收的重担落到了他一个人的肩上。
想想也算是分工明确。
。。。。
第三天,叶开以两江总督的名义,正式宣布新区筹备的消息,与此同时,向社会公众印发了《浦东新区招商引资暂行条例》
《条例》给予落户商家极为优厚的条件,主要面向所有华商,而此前独霸上海的外国资本却被挡在了门外,如果想要分一杯羹,除非一个办法,中外合资,且比例不得高于49%。
八天后,招商局在原上海道台衙门挂牌成立,正式受理招商引资的注册和谈判,《办事章程》在同一天公布。
而此前小心翼翼进行的货币改革终于迈开了大步,银商联合会规定,新的银龙币汇率为:一两关平银兑换一百元。
一时间上海滩再度掀起了一场实业风暴。
第二百八十四章革废南北洋大臣
(第二更)
庆王府,后花园。
奕劻穿着一身便服漫步其中,前段日子发生了那么多大事,里里外外,忙的他焦头烂额,而现在,难得如此清闲。
好在一切都以安然无恙,眼下,洋人兵也撤了,梁启超一伙人也散了,民众的呼声也因为《中英密约》而逐渐消散,所有的威胁都在远离,深陷荆棘丛中整整二十天,他到底还是躲过了一劫,一如丁酉年间事。
不过,即便这样,他仍旧殚精竭虑,毕竟年逾七旬,身体远不如从前,抓紧时间调理身心,倒也在情理之中。
在他的身旁,还跟着了两位小辈,一位是他的长子载振,而另一位是京城人称“大公子”的袁克定。
“阿玛,英法的军舰日前到达了威海卫,休整几日,会和大清的水师进行操练,大致过个十天半个月,就会撤离。”载振说道,这几天奕劻都在府邸里调养,大事小事都由其子载振亲自汇报。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