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清末1909-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叶开这下才清楚为什么找他。

第二百九十章南洋三校

(第一更)

学生闹事?

叶开没想到他这辈子还能碰上这档子事,都说教育问题是个亘古难题,而学生问题更是难上加难,处理不好就会背上千古骂名,在历史上狠狠留下一笔烂账,纵观清末民国几十年,干出这种蠢事的人还少吗?

段祺瑞,张作霖,蒋光头。。。哪一个不是在学生问题上栽坑,严令弹压,被文人墨客骂的狗血淋头,民国尚且如此,更别说是在风雨飘摇的清末了。

当然,叶开身位两江总督,总揽江南三省军政大权,教育问题显然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无论如何,这个坎他是躲不过去了。

“从明天开始,撤销报管局,全体人员停止工作。”叶开开口道。

“撤销?!这。。”

众人怎会想到总督大人会下这般命令,一个个瞪大了眼睛。

叶开哼了一声,道:“不是说学生要‘惩治’你们吗,这下总不会担心了吧?此乃一劳永逸。”

“一劳永逸”居然是这么法子?一行人几乎傻了。

“大人,报管局要是贸然撤销,那些革命党又要。。。”

“那本督请问诸位,报管局成立了几年?革命报刊可有禁绝?革命党可否在上海绝迹?百姓可否对革命‘邪说’又是否深恶痛绝?”叶开早知道他们会这般阻拦,声音提高了几倍质问道。

他们几人自然无言以对。

当年“苏报案”震惊天下,报管局便应运而生,到目前为止也六七年了,查封工作也进行六七年了,但那些革命报刊就像水里漂的葫芦一般,摁下这个,飘起那个,越来越多,他们自知工作有失,所以叶开这么一问,他们也说不出话来。

“禁之不绝,报管局形如鸡肋,留着它徒增民怨而已,撤了就撤了。”叶开冷笑一声,他的命令自是无可置喙。

“卑职。。照办。。”

几个人点头应是,叶开一挥手,他们只好无奈的退了下去。

“大帅,这些学生,真有这么大胆子?”

张啸光的是旧式科举出身,听闻“学生闹事”,不由得发起感慨来。

叶开摇了摇头,心里却有些凝重,裁撤报管局只不过给他们一个善意的信号,要真是闹起罢工来,那才是大麻烦。

“走,下午,咱们去南洋公学看看。”

。。。。。

徐家汇,南洋公学。

两江总督要来视察的消息早早传遍了校园,在人群中激起了巨大反应,对于此行的目的,乐观的人有之,悲观的也不在少数,截止到现在,学生罢课已经半天之久,那几个被逮捕的学生教员还没有回来,“办报自由,释放学生”的口号还不时地在学校里响起。

校长唐文治正为这事忙的焦头烂额,听闻总督大人要来,心里咯噔了一下,是个人都清楚,前者是冲着这件事来的。

其实从心里讲,唐文治是不大愿意叶开来的,如果他不来,这件事还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可能性,而一旦来了也就意味着这件事不可遏制的要闹大,最后遭殃的还是学生,虽然“良公”美誉传晓天下,但他听闻良弼是个武夫,在军中是个强硬派,又是旗人出身,对主张革命思潮的公学学生肯定有所抵触。

要是下令严厉弹压那可如何是好?想当初请愿运动云起的时候,天津学生上街请愿,那可是大批大批被逮到监狱里,连主管教员也被流放道新疆,想到这,他便不寒而栗。

叶开还没到,他就着实捏了一把汗。

南洋公学始建于1896年,是中国最早的大学之一,亦是日后交通大学的前身,为盛宣怀一手创办,现有学生一千多人,分布在师范,外,中,上四个学院,经费主要有政府出资,民间捐款为辅,主要是为清王朝培养各色高素质人才。

然而,地处上海,此办学宗旨注定不可能实现,南洋公学创校不到十年,便爆发了轰动一时的“墨水瓶案”,师生关系极度对立,加之革命思潮在校园里蔓延,清王朝庚子年后积贫积弱,种种原因加在一起,遂使学生运动在上海风起云涌。

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两大组织便是在这一背景下成立,其创办者便是鼎鼎大名的蔡元培,他在任期间,每年都要爆发了好几次“学潮”。

南洋公学,还有附近的震旦公学,复旦公学,合称南洋三校。

这三所学校,背后多多少少都有革命党的影子。

这一点,几乎所有人都清楚,这也正是唐文治发愁的地方,一方面他是清政府的官僚,拿朝廷的俸禄,为清廷揽才,但另一方面,治下的学生却是革命派,立志推翻此不仁不义之恶政府。

不管唐文治怎么担忧,总督大人来了,他总要率领全体职工隆重接待。

下午两点多钟,叶开受邀来到了南洋公学正礼堂,以两江总督的身份为广大师生做“训导”,唐文治和八十多位学校职工陪同左右,他到的时候,座位上几乎已经塞满了学生,前前后后也已经挤得水泄不通,这些人细数下来远不止一千多,想是附近的复旦公学和震旦公学的学生也跑来旁听。

面对这么多稚气残存的面孔,叶开还真有些意气风发,稍稍吸了一口气后,他没有急着发言,而是把脸转向了身旁的唐文治等人。

“唐校长,列位教员,你们能否回避一下,让本督和学生们单独谈谈?”

一上来,叶开就下了逐客令,唐文治和一帮学校职工还没反应过来,底下就传来了欢呼叫好的鼓掌声。

(需要说明一下,革命派>;革命党>;>;同盟会>;孙中山。)

第二百九十一章初试教育改革

(第一更)

南洋公学的教员老师多以守旧派居多,在教学治校的过程中,极力抵制革命新学,严格限制学生议政游行,当年震惊教育界的“墨水瓶”事件,便是在这一背景下爆发,师生关系可谓一直紧张,明白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座位席上发出阵阵欢呼声了。

叶开一上来就把这些校方领导赶了下去,话虽然说的委婉,但效果确实立竿见影。

总督大人发话了,无奈,唐文治只能带着一帮校职工默默离开,现场接着以鼓掌声“欢送他们”。

大门一关,礼堂内也只有叶开和一千多名学生,跨越身份和等级,叶开走下台去,直接来了一个“零距离”接触。

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

“学生们,你们对这世界可满意乎?”

叶开大声发问,现场寂静了一两秒,随即讨论纷纷,不少人心里都大感稀奇,两江总督大人,怎么问了这么一个漫无边际的问题。

“这位学生你来说说。”

不知是惧怕还是激动,被点到名字的同学,站起后不断发抖,许久才说道。

“不满意。。”

“为何?”

“国家积贫积弱,百姓吃苦受罪,那些高官整日声色犬马,全然不顾。。”说到这,他马上捂住了嘴,面前的人不就是一位“高官”吗。。。

“哈哈”

说的事实,叶开倒不生气,大笑了一声,然后示意他继续下去。

“现在的中国。。已。。已是。。洋人的政府。。。”

“那你说说如何才能改变?”叶开接着问。

现场沉默了,人人都屏着一口气,而眼前的这位同学,打死他也不敢说了。

叶开倒毫不忌讳。

“革命?”

现场再度热闹了起来,没想到堂堂的清廷高官,居然说出“革命”的字眼来。

“是”

这位同学默默点了点头。

“好,勇气可嘉。”叶开点了点头,“你叫什么名字?”

“南洋公学经济特科第五期凌鸿勋”

“好,坐下。”

“你觉得呢?”叶开又指了另一位学生。

“世界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非革命不能救中国。”这位学生说话倒是坚决,看样子是位虔诚的革命小将。

“革命之后呢?”叶开问。

“革命之后,自然天下太平,这就好比一间屋子,扫干净之后,住的人才舒服。”

“若屋子里什么都没有了,一桌一椅,一床一柜都没有,如何住得舒服?”叶开道。

“这。。”学生犹豫了一下,“再置办即可”

“手中无钱如何置办?”

“苦一段日子,凑一凑钱,从一桌一椅开始,以后自然会越来越好。”

“若是家中有一二恶棍赌徒,过不了这苦日子,把凑起来的钱偷了花了,这可如何是好?”

学生想了想道,“那便将这恶棍赶出去”

“赶出去?好,即便是赶出去,争斗起来又要花一段日子,期间要是把赞起来的一桌一椅又弄破了碎了,岂不是又要从头开始?”

叶开这么连连逼问,后者到一下子说不出话来。

“只要中国人齐心协力,百折不挠,华美屋室建成之日,必定不远。”学生想了半天,握着拳头说道。

叶开笑道:“好好好,就按你说的这样,经历千折百回,国人终于建成了一栋华美屋室,但放眼一看,邻居家已建成了七栋八栋,这可如何是好?”

学生彻底没话说了。

“好,坐下。”

叶开摆了摆手,转身回到了台上,两人刚才的对话,底下人听得云里雾里。

不少人都在猜测总督大人什么意思,想来想去也跟不上趟,正思索着,却听见前方传来了叶开的最后发言。

“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你们若革命,大抵中国以后的命运也是革命,本督拦是拦不住的,朝廷拦也是拦不住的。”

略微沉默了一下,叶开接着道:“本督已经下令解散报管局,往后报纸可以自由创办,但要在法律的许可范围内,不得造谣生事,捏造事实。还有,此前被逮捕的学生,触犯了社会治安的规定,按照律令,要在大牢里关押半年,本督念起无知,且多未成年,特地法外开恩,统统释放,但是,已责令其父母严加看管,闭门思过,不管怎样,毁了人家的东西,总要照价赔偿的吧?”

叶开宣布完,底下传来了欢呼声,这真是两个好消息,报管局没了,学生也释放了,他们的条件都得到了积极回应。

“不过,还有一点,本督要劝告你们,罢课之举,以后万万行不得了,要想早一天建成华美屋室,非得掌握熟练技艺不可,三天两头罢课停学,如何能实现?”

叶开说完,大步离开,他来是要解决问题,而这问题可不是出在学生身上。

。。。。。

来到会议室,唐文治等人已等待良久,应叶开的要求,复旦公学校长马相伯也来了,此外,还有震旦公学的中文教务长垂永光,同济工学堂和医学堂的负责人升麻士,这些人加在一起,基本囊括了上海高等教育的所有院校。

在来之前,叶开就打算借这次机会,召开一次小型的教育工作会议。

当然,更多的还是改革。

“列为都是上海学界的泰山北斗,本督今天来,不外乎一件事,如何把中国教育实业搞好?教育问题关乎千秋万代,而上海又位列全国之先,学堂众多,本督深感责任重大,所以把各位叫来依次请教,诸位畅所欲言,本督这里没有禁忌。”

话音刚落,有人就回答了。

“良督,这十年来,上海高等学堂踟蹰不前,原因有很多,但今日老朽暂且不提,只为良督推荐一个人,要想教育振兴,非此人不可。”说话的是复旦公学首任校长马相伯,中国最早的一辈教育家,如今也是七十岁高龄。

“哦?谁?马老请讲。”叶开洗耳恭听。

“此人原为澄衷学堂首任校长,南洋公学总教习,名叫蔡元培。”

“蔡元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