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发个微信去地府-第3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若凡道:“好像有些不对啊,这里不是天上人间吗?”

    北川悠子道:“不是拆了吧?现在可不就是喜欢拆拆拆?”

    李若凡笑道:“这个你也懂啊?就是拆,这才几天啊,这么大的宝塔就建起来了?”

    北川悠子道:“别想那么多了,既来之则安之,过去看看不就明白了。我好像看到是有门可以进去的。”

    李若凡想想也是,进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反正宝塔又不会跑。

    这座宝塔的门并没有落锁,轻轻一推就打开了。李若凡看到一层竟然有一个羽扇纶巾的中年文士背朝自己抚着一座石龟趺,像是不胜唏嘘。

    但是那座石龟趺背上却是空空的没有石碑。

    除此之外,一层竟然没有任何东西。

    北川悠子忍不住道:“你是什么人啊?这宝塔怎么没有和尚?”

    中年文士淡淡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和尚去了金銮殿,自然没有和尚。”

    北川悠子道:“不过一个算命先生,自以为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样子。”

    中年文士转过身道:“原来是同道中人,倒是失敬。”

    北川悠子道:“你我可不是同道中人,你在槛内,我早已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中年文士乃捏指轮算,半响头发如霜,忽然退后三步,口吐鲜血,神色萎靡道:“你们莫非是来破此宝塔之局?真是惭愧,青田自称运筹帷幄之中,却不想世上真有地仙滞留凡间。不对啊,先师曾留下谶语,凡间不可能还有的啊!”

    李若凡道:“敢问先生,这宝塔如此突兀,可有名字?”

    中年文士道:“宝塔建于金陵,无名。就是让人拆的,要名何用?”

VIP卷 第六百二十一章 天机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李若凡对于宝塔也是一知半解的。

    宝塔在华夏是可以单独存在的,并不一定要有和尚,李若凡是和寺庙和宝塔混为一谈了。

    李若凡道:“这座石龟趺为何连石碑都没有?”

    中年文士道:“不是没有,而是还没有想好碑文。九为数之极,而谶语却有十,恐有不渝之兆。”

    华夏自古一共有十大预言,最早的是《乾坤万年歌》,又称《万年乾坤歌》或《万年歌》为中国民间流传的著名预言之一,相传为周朝姜太公所作,每七字一句共一百零六句,文末有“行仁行义立乾坤”“我今只算万年终”两句,故称《乾坤万年歌》。

    当然还有许多人都知道的推…被…图,中华预言第一奇书,传说它是唐太宗李世民为推算大唐国运,下令当时两位著名的天相家李淳风和袁天罡编写的。

    李淳风用周易八卦进行推算,没想到一算起来就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后华夏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还是回去休息吧”,因此这本预言奇书得名《推…被…图》。

    刘伯温的「烧饼歌」是一首甚为准确的预言。这首预言可以在中国传统的历书通胜中找得到。

    它的名为何叫做「烧饼歌」呢?在其中也有提及,话说于公元1368年某一日的早上,明太祖在内殿里吃烧饼,只咬了一口,便听到内监会报刘伯温觐见。太祖心想测试刘基一下,于是便以碗盖著只咬了一口的烧饼,再召刘基入殿晋见。

    明太祖一日身居内殿,食烧饼,方啖一口,内监忽报刘基进见,太祖以碗覆之,始召基入。

    帝问曰:“先生深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

    基乃捏指轮算,对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此乃饼也。”

    而这十大预言里面,其实是九个人写的。要知道天机不可预泄,越是军国大事越容易遭到天谴。

    《藏头诗》是唐代易学家李淳风与唐太宗李世民口头对话,当朝史官记录成书的一部推测国运的预言。

    后来的那本已经算是李淳风和袁天罡合著的了,不过李淳风也确实是厉害,早早就知道武媚娘要夺大唐的江山了。

    太宗曰:“朕所问者,非此之谓也。欲卿以术数之学,推我朝得享几许年?至何人乱我国家?何人亡我国家?何人得我国家?以及代代相传。朕欲预知之耳。”

    淳风曰:“此乃天机,臣不敢泄!”

    太宗曰:“言出卿口,入朕之耳,惟卿与朕言之,他人皆不能知也。卿必为朕言之!”

    淳风曰:“臣不敢泄漏。”

    太宗曰:“卿若不言,亦不强,试随朕入禁宫。”

    于是淳风侍太宗登高楼。

    太宗曰:“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卿可为朕言之?”

    淳风曰:“乱我朝之天下者,即在君侧。三十年后,杀唐之子孙殆尽!主自不知耳。”

    太宗曰:“此人是文是武?卿为朕明言之,朕即杀之,以除国患!”

    淳风曰:“此乃天意,岂人力所能为耶!此人在二旬之上,今若杀之,天必祸我国家。再生少年,唐室子孙益危矣!”

    太宗曰:“天意既定,试约言其人!”

    淳风曰:“其为人也,止戈不离身,两目长在空,实如斯也!”

    即便如此,也都没有谁敢像刘基那样,还嫌烧饼歌说的不够明白,偏偏还要直截了当的把名字写了进去。

    作为臣子和皇帝说的太多其实是取死之道,因为朱元璋基本是有点偏执狂的反富斗士。

    为保大明江山代代相传而铲除异己,将他所忌讳的人一网打尽。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是历代开国帝王都要上演的空前却不绝后的清洗大戏。

    据说就连太子朱标也看不惯父皇的杀戒大开,便婉言劝诫父亲不要再滥杀无辜,这样恐怕有伤和气,当时朱元璋并没有立马做出反应。

    第二天,朱元璋故意将一根荆杖扔在地上,然后命太子捡起来。太子当时面露难色。此时,朱元璋说:“你怕刺不敢拿,为父帮你把刺拔掉,再交给你,这样岂不更好?”

    相信刘基未必不明白朱元璋的为人,功成身退,急流勇退谓之知机,但他和皇帝说了那么多,皇帝怎么放心让他走?

    和刘基同时代的还有个很厉害的人,叫郑汝壁,住在缙云船埠。他的本事传说比刘基还要高,著名的《滴天髓》据说就是他写的,但是感慨刘基命运就假托是伯温所作。

    朱元璋听说郑汝壁的本事很大,就一心想请他出山为自己效力。

    选择好日子,一天朱元璋和国师刘伯温就来到了船埠头,他们见到桥东头的一个山岙里有人正在竖屋,一班人正在竖阊门。刘伯温看后吃惊地说:“这是什么人选的日子啊?!今天是火德星君值日,怎么可以竖屋呢?”

    这时,一个人回答道:“不要紧,今天有紫微星转过,不会烧的!”

    刘伯温听后大吃一惊,紫微星就是朱元璋啊,他赶忙和答话人施礼相见,不料,此人正是他们要找的能人、奇人郑汝壁。

    后来,经过各朝历代,果然这座阊门经过了多次火烧,也都没有被烧掉,一直到文化那啥之前,那座阊门都还立在那里。后来因为建供电站,才平掉了,这是后话。

    朱元璋、刘伯温找到郑汝壁后,谈话很投机,于是也就成了好朋友。可是君王的小船说翻说翻。

    那天夜里,郑汝壁请朱元璋和刘伯温一起到城里去看戏。刘伯温说:“还是不去了吧,今天夜里是要下雨的。”

    郑汝壁说:“没关系,雨是子时才能下得下来,而戏却是亥时就结束了的!”

    于是,三人就去看戏了,果然,天空下雨就是在他们回家之后才发生。至此,刘伯温知道郑汝壁的本事要远远超过自己。就这样,郑汝壁也就顺理成章地做了国师,后来人们也都习惯性称为郑国师。

    明朝建立后,郑汝壁马上就告老还乡了,同时还劝刘伯温不要贪恋权位,及早告老还乡才是正事,因为伴君如伴虎,很快就会有杀人之祸的。

VIP卷 第六百二十二章 勘破(二更)

    刘伯温不信,仍然在朝中效力。不料后来朱元璋真的要杀他,刘伯温此时才知道后悔。亏得刘伯温机灵,故意对朱元璋说“赦”字不会写,伸手就让朱元璋教他。朱元璋就在刘伯温的手掌上写了个“赦”字。

    于是,刘伯温就高举着这个写着“赦”字的手,说是朱元璋特意赦免了他,一路急匆匆地逃出了宫去。等有些变态狂的朱元璋醒悟后,他就勃然大怒,派兵去追杀。

    追兵到了刘伯温的家后,只见一个口棺材靠上屋柱上,上面写着“在生靠主,死后靠柱”几个字,很明显这是讨好皇帝的。

    但即便这样,追兵仍不肯罢休,他们还将棺材锯下了一段,想把刘伯温的头锯下来,让他死无全尸。

    不料棺材头被锯下来后,却是一段空空木头。原来,这是刘伯温女儿的主意——等到父亲逃回家自尽后,故意把棺材做长了一个头。

    后来,朱元璋看到了那八个字,人已经死了,再多事的话面子上不好看,就给刘伯温留了个全尸。

    但传说刘伯温是诈死避祸,棺木里面根本没有尸体,只是一根木头而已。当然,这就是无法查证了。

    北川悠子随口道:“这塔建在金陵,不就是一座金陵塔吗?”

    中年文士笑道:“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从此这街也就叫塔子街。君臣一场却终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但人算不如天算,他自己不也是空欢喜一场,镜花水月。金…陵…塔,金…陵…塔,刘…基…建,介…石…拆。”

    李若凡蹙眉:“你把这样浅近的文字刻成碑文,只怕灾祸不久。”

    中年文士道:“未来不可追,都是注定而已。”

    李若凡忽然想起一件事情,那座石龟趺十分有熟悉的感觉,难道这个人是刘伯温?可是怎么可能!

    既然不可能是忽然来到了过去,那似乎只能是一种情况了!

    李若凡忽然冲过去推开文士,对着石龟趺就是大喊道:“你这头石龟趺,专门就会给他人做嫁衣裳吗?你先祖还知道驮唐僧过河以求长生之道,真是丢了先祖的脸面。”

    中年文士大惊,莫非眼前这人疯了不成?他却不知,明面上是修建了金陵塔,其实还是为人所用。这座石龟趺就是关键。

    石龟趺本来是脖子伸出很长的,这时候被李若凡一声大喝,倒像是真的活了一般,就要把头缩回去。李若凡猛地抓住石龟趺的脑袋,不让它得逞。

    中年文士以为是眼花,其实他要刻写的碑文是要放在地宫的。放好之后,这座石龟趺就是个机关,封死之后再难进入,除非是等所写的那人出世。但现在怎么会如此?

    这就像是圣人之下,皆是蝼蚁。华夏的历史从家天下开始,都是大体相似的。帝王将相,治下万民,都是棋盘上的棋子,而不是下棋的人。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不信但看宴中酒,杯杯先敬富贵人。门前拴上高头马,不是亲来也是亲。

    胜者为王败者寇,只重衣冠不重人。三贫三富不到老,十年兴败多少人。在官三日人问我,离官三****问人。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一苗露水一苗草,一层山水一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