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发个微信去地府-第3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有知识可以被宽容,没有良知不可以被宽容
没有知识可以被宽容,没有良知不可以被宽容。我们遇到标准化的试卷,回答不好没有问题,但是涉及良知判断、是非判断、善恶美丑判断,如果出了问题,那就是大问题。
我讲一个故事。有一位父亲发现15岁的女儿不在家,留下一封信,上面写着:
“亲爱的爸爸妈妈,今天我和兰迪私奔了。兰迪是个很有个性的人,身上刺了各种花纹,只有42岁,并不老,对不对?我将和他住到森林里去,当然,不只是我和他两个人,兰迪还有另外几个女人,可是我并不介意。我们将会种植大…嘛,除了自己抽,还可以卖给朋友。我还希望我们在那个地方生很多孩子。在这个过程里,也希望医学技术可以有很大的进步,这样兰迪的艾…字…病可以治好。”
父亲读到这里,已经崩溃了。然而,他发现最下面还有一句话:“未完,请看背面。”
背面是这样写的:“爸爸,那一页所说的都不是真的。真相是我在隔壁同学家里,期中考试的试卷放在抽屉里,你打开后签上字。我之所以写这封信,就是告诉你,世界上有比试卷没答好更糟糕的事情。你现在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我可以安全回家了。”
这封信说明,一个人在知识的试卷上可以犯错,甚至不止一次犯错,一辈子犯错,我们到老了都是无知的。但是在良知问题上,可能犯一次错,我们就万劫不复了。所以,比事实判断更重要的是价值判断。事实判断,我们做不到什么都懂,但是做人要有良知,要有价值判断力,这一diǎn还是应该尽量做到的。
今天华夏社会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判断力。我们教育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文化素养。
知识就是力量,但我要告诉大家,思想才是方向。我们常常说落后就要挨打,我还要告诉大家,野蛮也会招打。
VIP卷 第七百一十一章南柯一梦
一本水浒有不同的读法,特别是现在房价就像皇帝的新装,即使你知道了真相,还是勇往直前的涨了下去。就更是羡慕宋朝已经早就实现了我们在一千年以后的梦想:有房有车有老婆!
“宋朝是个美好的时代,看水浒,一个残疾人,靠卖烧饼,还是没自己铺面的那种低级小贩。能有自己的房子,能养活不工作的漂亮老婆。”看完水浒,不禁发出如此感叹。
读水浒,最大的发现是武大郎的住宅。武大家住阳谷县紫石街,临街楼房,至少两层,居住面积该在200平米以上,没听说有房贷。就算是租的,也相当可以了。一位沿街卖烧饼的小贩,居住条件如此之好,靠得是什么?
武大郎为何值得羡慕?这位清河县人仕,武松的哥哥、潘金莲的丈夫、西门庆的情敌、著名diǎn心师,身残志坚的好青年、大宋五一劳动奖获得者——武大郎先生在宋朝到底过得怎样?
事实是,一个残疾人的个体户,就靠每天卖diǎn炊饼,都能住上单门独院的复式小楼,尤其令人羡慕的是,还可以养一个不要上班,还漂亮的一塌糊涂的老婆。
尤其是在当今要找个媳妇儿没有房子你就只有当光棍的份之时,何况还是像潘金莲一样漂亮的老婆。除此之外,老婆还是全职太太,这些和21世纪火箭时代的华夏白领相比,幸福指数高了去了。
别看人家武大郎矮矬矮矬、其貌不扬,可人家的住房条件比咱现代的大多数人好多了。
首先,武大郎家的客厅相当宽敞,后面还有工作室(武大郎做炊饼的地方)。后来潘金莲看上了武松,想着法子把他弄到自家住,还收拾出一间卧室。就那间卧室,起码也有二十平米。而且这栋小楼,和其他人家连在一起,通俗说,那叫连体别墅。
更厉害的是,人家这小楼还临街,一楼完全可以作为店铺使用——是典型的商住两用的,商业价值很高,王婆不就是利用一楼做生意吗。
这桩小洋楼占地面积至少有200平米,按容积率1来算,建筑面积也有200平米,何况人家还有一个小院子,那年代应该没有按揭贷款一说,可以确定是全款付清的,要是出租的话,租金绝对可观!
看来,传说中积贫积弱的宋朝社会应该是很富裕,社会保障体系也搞得不错,房价不是很高,穷人也买得起房子。
有了如此高档的住宅,要是搁在今天,哪个姑娘不哭着嚷着猛扑上去?即便对方是个矮子,也会越看越高大。要不是武大郎卖炊饼将婆娘养得白白嫩嫩,一竹杆打了西门大官人,祸起萧墙。武大的后半生还是应该是很幸福的。
文学作品总是会折射某些社会现实,但千年之后的民众会反应如此强烈,可能是太羡慕武大郎的“幸福生活”了,其中的焦虑与窘迫可见一斑。
人们羡慕武大郎的背后,更多的是羡宋朝人普通人幸福和安定的生活,羡慕武大郎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宋朝无疑是一个非常富裕的社会,这一diǎn似乎没有什么争议,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北宋城市的繁华,搬到现代社会也不落后。
不仅如此,宋代官方对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保障主要表现在,医疗救济、养老救济、丧葬救济等等。
元符元年(1098年),宋朝官方颁布居养法,规定对鳏寡老人、残疾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月给米豆、病者药之、死者葬之,一切免费。并且设立不同社会福利保障机构,如居养院,收容乞丐之处;安济坊,有疾治病之所;漏泽园,死后安葬之地。
死后,官方还负责聘请僧人为死者超度亡灵。每年所需费用约五百万贯左右,全由中央财政承担。值得一提的是,北宋末年的权臣蔡京对此有很大贡献,当时他下令各州县设置居养院、安济坊,由中央财政拨款,面向全社会开放,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
宋朝不仅穷人有保障,同时也是一个文人辈出和文人幸福的时代。君不见庙堂之上,君臣争论不已;江湖之中,书生指diǎn江山。试问哪朝哪代,文人有这等身份和地位?
朝堂之上,包拯吐沫横飞,仁宗皇帝不得不以绢试脸,而老包却只当不见,仍然在慷慨陈词;江湖之上,范仲淹妙笔生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有宋一代,是华夏知识分子活得最滋润的时期。也是华夏知识分子政治上有理想、文化上有创新、道德上有追求、生活上有保障的社会。
与宋朝人生活相对应的是,一位现代“北漂”网友在日记中所记载的生活,他说他在京城,至少是十余年来,没有去过一次剧院,没有看过一场电影,没有听过一场音乐会,没有游过一次公园是没有钱吗?
不是。是没有时间吗?但也不全是。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心情!头上ding着新的“三座大山”;身旁发生著一件又一件“下…岗”、“拆…迁”的事情你说,我有心情买一张票,坐到辉煌的大厅里,去听高雅的交响乐吗?
两厢一对比,一种祟敬之情油然而生。所以,请允许我向武大郎先生致以深沉的敬意。假如我生活在他的时代,我一定要恨铁不成钢梁山方腊这些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家伙。换换,穿越一下你们就知道啥叫幸福了。
难怪宋江总想着招安,他是念念不忘原先的公务员生活,一个小押司满打满算就是个科级干部。可只是放了一把晁盖,就收了一百两黄金的好处。个人生活也有阎婆惜这样的小娘们,只是宋江有diǎn像南帝,及时雨偏偏不浇灌阎婆惜这一亩三分地。
也是这阎婆惜有diǎn傻,要求离婚,住房及房内一切不动产归她,宋江都答应了。就这还要那一百两黄金,结果杯具了。你就不知道发个视频去有关部门举报?所以后来梁山基本都是男生,就是怕老婆小三儿媳后院失火来个举报啥的拖后腿。
忽然惊醒了,原来是南柯一梦啊!
VIP卷 第七百一十二章诺贝尔奖
扶桑在2001年计划要在50年内获得30个诺贝尔奖,当时华夏媒体大加讽刺,然而16年过去了,扶桑人已经获得了25个诺贝尔奖。
是什么原因使得同是黄皮肤的亚洲人的扶桑人获得了那么多的诺贝尔奖?作为人口13亿的大国,为何人口比人家多几倍,获得诺贝儿奖却比人家少了那么多?
或许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你可以讨厌你的对手,但你一定要了解你的对手。
10月3日,2016年诺贝尔奖开奖第一天,扶桑科学家大隅良典折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进入21世纪,扶桑科学家获奖人数快速增长。本世纪以来的获奖者包括物理奖8位、化学奖6位、生理学或医学奖3位,共计17位,平均下来差不多一年一位。从1949年汤川秀树成为首位扶桑获奖者以来,则共计有25位扶桑科学家获奖(含两位美籍日裔科学家)。可见,扶桑人在诺贝尔奖的发力集中在本世纪,集中在物理和化学奖项。
2001年,扶桑出台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该计划雄心勃勃地表示,要在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按照目前的情况推算,扶桑这项诺奖计划有可能成为现实。
知名生物学家、京城大学教授饶毅之前表示,扶桑的生物医学研究在1980年代就达到了相当水平,这次扶桑科学家的突破就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华夏目前在前进,但尚未达到日本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程度,生物医学总体而言落后日本二十年以上。
扶桑人为何能频频获得诺贝尔奖?除了科学家善于自我反省和勤奋工作之外,扶桑的科研环境、评价机制以及经费保障等因素都功不可没。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扶桑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大多有着相对美好的童年,喜欢亲近自然、探索自然,喜欢、善于,而且父母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启蒙和引导角色。
在接受学校教育过程中,
这些获奖者无一例外地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保持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有优秀教师的引领和指导,得到了宽松而自由的学术政策的支持,并受益于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机制。
接触大自然萌生好奇心是科研的“原点”
一个人在幼年时通过接触大自然,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兴趣和**,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启蒙教育,是通往产生一代科学巨匠的路。”
从小体弱多病的大隅良典非常喜欢自然,采集昆虫是一大爱好,他还是小学科学教材的编撰者。在他看来,让小孩子们爱上自然、爱上科学,对世界抱有宝贵的好奇心,是一切的起点。
“小时候热衷于飞机模型、半导体收音机的制作,夏天喜欢在小河里捞鱼、捕萤火虫、采集昆虫,手持网子在野外一走就是一天。采筑紫、野芹菜、木通、杨梅、野草莓,能够感受自然的四季变迁。抬头看见满天的星星可以很容易辨认出星座,银河像地上的河流一样奔腾。这些当时都没有想过,但今天作为自然科学专业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者,这样的体验,就是一切的原点吧。”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下村修谈及自己为何走上科学之路时,说:“我做研究不是为了应用或其他任何利益,只是想弄明白水母为什么会发光。”应该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