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宝级艺术家-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面对珙桐和女孩舒婷,或面对其他人时,半夏的气质总是截然相反。
“白设计师,您好。”
青年有些恭敬的向珙桐喊道。
他是村里近些年唯一的大学生,对外面的世界,对网络都有了解,他深深的知道面前这位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青年的能量。
站在珙桐身前,不自觉的就矮上了一头。
“你好,村里像你这样大的可不多。”
珙桐轻声问道。
“我叫何彪。”
“刚大学毕业不久,回到家乡,想在家乡做些什么。”
青年挠了挠头,说到这显得有些惭愧与落寞。
珙桐一听,有些感兴趣的问道:“现在有在从事什么吗?”
“还没有,回来以后一直找不到方向。”
“过段时间,我也打算外出打工了。”
“大学里学的是什么?”
“在景德镇瓷器学校毕业,学的制陶。。。”
一问一答,珙桐问的方向越深,越窄,不知想到了什么,神色变得认真,语气都严肃了几分。
青年何彪老实的答着。
“不知道,我有幸能去你家里坐一下吗?”
大致进行了了解,珙桐转而问道。
一个村落不只要有它的形,还要有它的神。
那么什么是村落的神?
珙桐认为是他的传统文化形态,是非物质层面上的习俗、技艺等等。。。
这些天他也一直在找,希望能找到布依族村落的‘神’。
纺织、酿酒、布艺戏曲,这是他最先找到的三种。
现在,珙桐觉得他可能发现了第四种‘神’,布依族的土陶制作工艺。
何彪不知道这位鼎鼎大名的设计师为什么会对他这么个貌不惊人的大学生这样感兴趣,不敢拒绝,赶忙答应。
在去何彪家的路上,珙桐给左超打了个电话,让他跟过来有些事情要向他询问。
何彪家的房子是传统的吊脚楼,层层叠叠的坡屋顶顺应着起伏的山势倒别有一番味道。
“白设计师,您请进。”
打开门,对着珙桐做出请的手势,却没想到珙桐竟完全没有进门的意思,而是站在门外视线游走,四处打量。
珙桐的神情很专注,看了一会又围着屋子外边开始转。
“那边那个是什么?”
指向房子侧边一块区域,珙桐问道。
“那是废弃的沼气池。”
点头表示了解,心里在琢磨。
“头儿,你找我?”
这时,国字脸,皮肤黝黑的大汉左超小跑了过来。
他个子很壮,站在人的面前瞬间就能挡下一大片阳光。
“左超,你对这个土陶窑有了解没?”
左超家里是匠师出身,对这些老工艺有很高的造诣。
“懂一些,头儿您想问什么?”
瓮声瓮气的声音跟着应道。
“你看这块废弃沼气池的部分。”
珙桐指着屋侧那块区域,问道:“这里能不能往下挖,做个土陶窑出来。”
话音落下,珙桐手比划着,又接连问道:
“土陶窑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应该就是直径,正对着的。”
“如果这里是进料口,把它拓展为烟囱。。。”
“这里是出料口,把它改造成窑门。。。”
“封窑门的时候给他留出投柴口。。。”
“这些改动,你觉得有问题吗?”
左超一听,眉头微皱,走近几步,一边测量,一边在观察。
两人完全进入了讨论的状态,把一侧的何彪都给忽略了。
旁边,何彪一开始不懂珙桐要做什么,可见到他又是比划,又是问那个黑脸大汉,嘴巴里不时说着什么‘土陶窑’时,干涩的嘴巴不由咽了一口唾沫。
他的心脏突然砰砰直跳,整个人变得紧张。
他升起一道自己都觉得是天上掉了馅饼的想法,大气都不敢多喘,仔细偷听着。
“头儿,可以!”
“没问题,这里可以做个土陶窑。”
这时,左超也给出了答案。
听见这答案,何彪已经难掩狂喜之情,小心的望着珙桐。
“嗯,那我明白了。”
“制土陶窑的这个手艺你还有吧?”
“有的,头儿,您就放心吧!”
“好嘞,麻烦你了,去休息吧。”
几句对话后,珙桐找了块石头半坐着,跟着又把笔记本、钢笔掏了出来。
翻开空白的一页,一边看着眼前的房子,一边开始勾勒。
半夏悄悄站在了珙桐的身后,何彪也紧张的走了过来,脚步放的比猫轻。
何彪一眼就认出了珙桐画的内容,那是他家的房子。
可跟着,不同了。
珙桐笔触轻轻滑动,在他家房子一侧,随即出现了扩建的部分,扩建部分依然是坡屋顶,可这个新出现的坡屋顶不仅没有显得突兀,反倒是让整个老房子出现一种奇异的动态感。
扩建的部分坡顶处伸出根烟囱,坡顶下是裸露而出的传统梁柱构件。
再下面即是露出的土陶窑!
一页画完,翻下另一面。
珙桐开始勾画起土陶窑的具体平面图。。。
“白设计师,您这是。。。”
何飙的声音都在颤抖,问道。
“何彪,有没有创业的打算?”
珙桐清亮的声音一响起,何彪整个人就宛如触电了般,他知道他是真的被天上的馅饼砸中了脑袋,拼命的点着头。
珙桐准备把这个土陶窑纳入村落整体规划体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将来在这里制布依族的土陶,可让游客体验感受,可在新寨售卖,可在网络销售。。。
半夏静静看着,没有说话,露出笑容,哪怕是她都能感受到身旁青年心中的喜悦。
第七十五章 半夏的惊叹!(求收藏、推荐)
凌晨时分,从沪上出发运输队已经开始前往青岛。
同时,青岛第二现场的施工队伍一切就绪,所有人准备完毕。
早上七点一刻,夏女士家。
“妈,快点!”
“我再最后检查一遍,看看门窗、水电都关上没。”
“我说妈,您就放心吧,都检查八百遍了都!”
“再不走,咱们火车都赶不上了。”
“来了,来了,真是,你们爷俩催命呢催。。。”
门口,夏女士背着行李,牵着孩子和老爹一起向房间里催促。
老太太一边应着,一边又试了试院子里的门窗有没有锁紧,厨房里的液化气是不是关上。
直到把房间里的总电源给合上,老太太才终于背上小包跟着出门。
这是夏女士的母亲,慈眉善目的,是一位非常平和淡然的老太太。
只是她略显年迈的脸上难掩一抹苍白,显出并不健康的身体。
夏女士站在门口,望着正一点点走出的母亲,鼻子突然有些发酸。
她想起了自己仍是稚童的时候,母亲还年轻,那时她就站在这门口,亦是雀跃的呼喊催促着母亲,让她快些,快些她带自己出去玩。。。
时间真是太残酷,只一转眼留给母亲的日子都不多了。
“妈,咱们这回就好好去沪上,去江南好好玩一圈!”
“您想去看看那水乡,想一辈子了。。。”
半搂着母亲,孩子被外公抱着,四人打了辆车直奔车站。
在车上,夏女士悄悄用手机发出了条短信。
夏女士母亲却是不知道,她这边刚走,那边老王、老刘就收到她闺女的消息,火速赶到,并用夏女士留下的钥匙开了她家的门,带着施工队进入了房子。
“全部打包带走,注意标号。”
“都小心,谨慎点,不能遗漏分毫!”
老王沉声吩咐道。
一声令下,所有人纷纷戴上手套,把房间里的东西清空,装箱,标号并带回第二现场。
只两个小时,整个房间就完全空了。
跟着,是夏女士母亲离开二十四小时后,她的家里已经整个面目全非。
墙壁被打开,裸露出了内部的砖石;
管线开凿,管路基本铺设完毕;
防水涂料开始铺刷;
吊顶、预制铝合金门框重新安装。。。
夏母若是在这时回到家中,估计会惊吓的当时就躺倒在地上。
距离青岛千公里外的板万村,所有工程亦开始进行着。
珙桐和半夏头上戴着顶黄色的施工帽,在村子里巡视。
半夏现在的身份是珙桐的助理,手里拿着个笔记本,里边记录了各方面所有联系人的电话。。。
两人经过一幢正在施工的吊脚楼时,珙桐望见了半夏有些好奇的视线。
顺着视线看去,轻笑了笑,随即张口为她讲解:
“板万村的布依族吊脚楼为传统穿斗式木结构,普遍依山就势,分为三层,底层为借山势而形成的的架空空间,多用于养殖家畜。”
“第二层为左右对称的结构,中间是堂屋、火堂兼厨房,两侧是卧室。”
“第三层结构则多为半开放空间,用来风干和储存粮食。”
说着,珙桐带着半夏向吊脚楼内走去。
他抬头指着一处处构件,向半夏说道。
“村子里的许多吊脚楼因为年代久远,整个房身都已经开始倾斜。。。”
“所以我为这些老宅做的第一步就是将它扶正。”
“扶正?”
半夏望着工人们的动作:“像那样吗?”
“为什么这样可以?我在西方读书时,从来没见过有这样扶正的,它们的修缮往往都非常困难,花的代价成本都很高。”
在半夏视线所看的地方。
只见到有施工队先拆除了瓦顶,然后通过钢缆锁紧、拖拉,将结构整个恢复横平竖直后,再通过木楔使结构重新紧密咬合。
半夏这一问,是问到了珙桐的心底,挑了挑眉毛略显得意与自豪:
“嘿,这就是咱们中国传统建筑的优异性了。”
“是老祖宗们的智慧。”
“你应该知道,在一些地震时,哪怕是现代新建的建筑倒塌,可一些上百年的老宅却仍然完好。”
珙桐说着,望向屋顶,向工人喊道:“老哥,这整根梁可都得换了。”
见到对方点头示意后,珙桐才又看向半夏。
“这是为什么?”
半夏越发好奇的问道。
“就像这穿斗结构。”珙桐顿了顿,指向房梁的部位:“它是通过穿插榫卯相接,通过木楔进行定位。。。”
“这些使得它的整个生命周期可以进行调整,有非常大的灵活性!”
“因为一处处小巧木构件、榫卯的穿插配合,使得穿斗式木结构天然对结构变形就有一定的宽容度。”
“等房子扶正后,施工队还要对原有木结构中腐烂的部件进行更换,非常方便。”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有些建筑被拆除,却能在千里外重新搭起,就好像积木一样。”
两人从吊脚楼走出,珙桐停下脚步,露出敬意与赞叹对半夏说道:
“这里面也是含着了老祖宗的哲学智慧。”
“万事万物,咱们都留有一些余地,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就是这个道理。”
一处处挨个看去,检查去。
半夏望着忙碌的施工现场,又看着身前不远处的珙桐,美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