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楚霸王在今世-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百三三
养至虚极静笃,再看周围物象,恍如隔世一般,见如不见,此乃“视之不见”之真景象。功夫到处,自然可知。
一百三四
心合于道,无论入于何境,均可外却物象,体合虚无,无挂无碍,自在优游。须把日常生活中之一切烦恼,看作磨炼性情之良机,不为外物所动,方获超拔。
一百三五
道教观念,是以人与大自然的融合,求得身心的平衡圆满,以弥补人生之缺憾。因为大自然是最完美的存在,惟有回归自然,才有可能铸造完美的人生,大自然是人类真正的归宿。
一百三六
修道者,先须淡泊外缘诸象。外面的世界淡化了,内在的心境才会光明。
一百三七
做功之时,先要达到外在的身体如如不动,形体大忘,则内部之炁机才会真正发动。
一百三八
心火不起,下元无漏,真炁自然上行。
一百三九
功夫时刻在于循序渐进,推陈出新,随着时空发展不断变化,故曰“道无止境。”
一百四十
所谓命功,只不过是为了促进性功的证悟,保住自己的躯壳。躯壳早晚是要坏掉。若悟性极高者,即可顿悟直超,不愿长生,无需修术延命。
一百四一
所谓苦与乐,颇可参悟。并非劳动强度大叫做吃苦,真正的苦是对内心深处的磨炼。修真之士,敢于去做本心不愿去做的事情,以磨炼自己的性子,符合修身立命的要求,这样才是最苦。比如刘长生真人为了除去欲心,不惜到烟花巷中,就在欲心与道心之间磨炼自性,可想而知这是很难的一件事情,这才是真正的吃苦。过去的修士外出化缘,也是为了磨炼自性。所谓:“一瓢千家饭,孤身万里游,为了性命事,乞化度春秋。”化缘之时,有的人家可能热心对你,有的人家可能吝啬对你,有的人可能戏辱于你,有的人可能伤害于你。皆须低声下气,恭敬一切,这样磨炼,当然很苦。但却能够磨去心中的障碍,达到心性圆明的高尚境界,犹如中天宝月,光满太虚。当然在我们今天的社会环境之下,并不提倡一定按照过去祖师的办法行持,但是他们的吃苦精神,却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发。故言真金不怕火炼,经得起火炼的才是真金。正是这样,修真之人才能具备超过常人的能力,忍人之所不能忍,行人之所不能行,达到修炼的崇高境界。如此之苦,最后的结果是无极之乐。
一百四二
才闻修道,便欲入山,是不符合修炼的。因为自觉山林之中无牵无挂,能够了道成仙,是为自心仍受环境摆布。既然自心不能自主,如何能够修炼自身?想当然地认为一入山林,就可以万念俱消,一了百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古来大修隐士,提倡:“未炼还丹莫入山,山中内外尽非铅。”故言“大隐居尘”。修真之初,先须和光同尘,磨炼自性,待到对境无心,功夫自然进步。具备一定基础,则居尘世可也,入山林亦可也。
一百四三
少年之时,无所谓认识红尘。因其对人世间阅历甚浅,难以得出正确结论。只有中年之后,对于人生有了充分体验,古云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才有资格参透红尘。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加认清人生苦短,无常迅速,性命事大,从而趋向修真悟道,以求了结生死。亦有少年笃志修为者,则是前世根基所定。
一百四四
道教人士,立足现实人生,不讲看破红尘,要在红尘之中励志修真,故曰今生现得。
一百四五
道无时不行,德无处不修。
一百四六
以俗观道,道亦是俗;以道观俗,俗即是道。
一百四七
日常悟道,先求内心世界的宁静、平和、踏实、坦然,于是可以屏却外缘,放下一切,做到一尘不染,获得内心世界的无比莹净明彻,如同净空澄月,明镜无尘,此谓真空。再去反照现实,观察万象,乃有可能得到开悟。好象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不再迷惘,一切都是那样地明确、安详、自然,而我与万物皆可沟通,此谓由真空进入妙有。有此体验,逐渐可以超脱于万事万物之上,乃近道矣。
一百四八
天人合一见玄关,玄关显象造化生,造化生处识妙有,妙有万象余心同。
一百四九
仙道为一,修仙必须合道,否则难至上乘。
一百五十
“吸舐撮闭”四字诀,来自于房中术。乃恐精走伤身,而强留之。以后流入清修,成为炼精化炁的一种方法。其实后天欲动之精,强留之亦不能成丹;先天无欲之炁,不必采而自可了道。故其法乃属后天有为之法,并非自然大道。
一百五一
关窍不通,无以降龙伏虎。
一百五二
一切气的变化,都是心的作用,此乃针对后天意识而言。
一百五三
丹道大患,在于用念。
一百五四
若非完全止念,不能入于先天。
一百五五
以丹道层次相比而言,有些气功之弊病甚多:1意念太重,扰乱先天。2以意引气,难以深入。3精神假想,易入空亡。4自发动功,不养真炁。5局部用功,破坏整体。6认假为真,妄言上层。7追求功能,误入岐途。8迷信神秘,想入非非。9以妄为能,失于正常。10打破正规,转入羸狂。11过度迷信,神经错乱。12道德为名,利欲为实。13集体授功,不顾个人。14功法有弊,咎归练者。15违背自然,反言偏差。16引邪入正,悖于常规。17妄解丹书,毁谤前贤。18执迷术法,淆乱正道。19做功出偏,正常现象。20功法学成,原地徘徊。……种种不利,为初学功者所不知。
一百五六
中黄乃一身关窍之总枢,而非中脉。橐龠不开,任督不开;任督不开,八脉不开;八脉不开,中黄不开;中黄不开,周身关窍不得全开。
一百五七
阳举,阳微举,均非活子时,而不可采。一阳初动,为地雷伏,其炁始发,在内不在外。丹书喻之曰“黄芽”,即在土内初萌之嫩芽,尚未见于太阳。若见太阳,其芽转绿,而生中有杀,不可用矣。
一百五八
玄关开,不在身内,不在身外,不离乎身。
一百五九非人天之和合,不足得先天之一炁,此在丹道之三元丹法皆然。
一百六十
后天肉体本属浊质,先天精炁神乃属清灵。修道贵乎以清灵之先天,点化肉体之
后天,使其化为清灵之质,功成道备,即纯阳也。
一百六一
炼精化炁,即以炁化精;炼炁化神,即以神化炁;炼神还虚,即以虚化神。
一百六二
谭子云:“虚化神,神化炁,炁化血,血化形,形化婴,婴化童,童化少,少化壮,壮化老,老化死,死复化为虚。”修道之功,即从虚无之中夺取生机,而可不死,然后返老还壮,返壮还少,返少还童,返童还婴,返婴还形,返形还血,返血还炁,返炁还神,返神还虚。一切修为,皆在返还之功。
一百六三
“道”之义,在修炼概有四解:1天人合一之道,即天与人沟通的一条渠道,亦即吾人返本还源的道路。2颠倒之“倒”,张三丰祖师云:“顺则凡,逆则仙,只在其间颠倒颠。”3DQ之“盗”,《阴符经》云:“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又云:“天生天杀,盗之理也。”4宇宙运化之大道,即永恒不变之常道。修道者通过返本还源之手段,把有限的生命溶入无尽的宇宙运化之中,即为得道。
一百六22四
炼精化炁,为有为命功;炼炁化神,为无为命功;炼神还虚,为有为性功;炼虚合道,为无为性功。此乃相对而言。
一百六五
佛家止修心性,本是走见性之途,舍弃今生之身,以求来世之果。道家以修今生为本,先求人身自在,再求元神解脱,此即性命双修之理。
一百六六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为后天,可用语言文字表达;人与天之间的交流为先天,只可用信息相互沟通。此信息即无形无相之大道也。
一百六七
无形之精,不必采而自回;有形之精,即采之亦无用。修道功夫,妙在无为而得之,若有为反失道也。
一百六八
有所谓炼精化炁之法,先求丹田之炁冲入阳关,生出阳精,而后再用有为之法采炼之归入丹田。如此劳精劳炁劳神,何如将炁养在丹田,而后和合凝集而封固不失耶!故上乘修道之法,求其不炼精而自化炁。
一百六九外肾举时而采炼之法,用之化欲则可,用之炼丹则不可,止可结幻丹耳。
一百七十
炼精化炁阶段,须开任督乃至中黄,直至闭阳关、结丹为止;炼炁化神阶段,后天呼吸接通先天呼吸,以我之阳炁感通天地之阳炁,以为养丹,以上为命功;炼神还虚,纯为先天呼吸,息住脉停,阳神出窍,身外有身;炼虚合道,全为性功,修为旷劫不变之元神,天地有坏,这个不坏,即与道合真矣。
一百七一
修炼之功,有两种通经络之法,一有为法,一无为法。有为法即积精累炁,炁聚丹田,炁足通关,其效速;无为法即清静养神,神和炁融,渐通关窍,其效缓。其实神炁一元,唯有行功偏正之不同而已。
一百七二
性功与命功,其实不可分,性命原本为一,所不同者,唯其有为与无为之分而已。
一百七三
人身之炁机能与天地合,则守道不失,性命自主,可证长生久视;不能与天地合,则日趋衰老,性命无主,徒受生死摆布而已。
一百七四
做功之人,讲究潜修秘炼。一者用功需要没有干扰的环境,二者功修进步之后更须栖隐以防搅扰,三者免受社会视为怪异,俗言:“真人不露相”是也。
一百七五
精为人身生命之源,故道家宝之。丹书云:“要点长明灯,须用添油法。”添油之法,非在他求,当修之于自身。所谓:“一度不泻,一次添油。”老子曰:“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一百七六
原始之人,较少后天知识之累,能够做到浑浩肃穆,因而合乎自然大道,此即人道本一之根源。修炼之士当由此悟,庶几可以实际身心体验,返朴归真,叩开大道之门。
一百七七
修道之人,事有前知,犹如雪地鸿爪之象,但是存在先后之异。自然物象,是先有雪地无痕,如有鸟儿飞落,就会留下爪迹;人见其迹,可知已有鸟儿落此。道者前知,与此相反,好似鸟儿降落之前,已经先见爪痕,乃知必有鸟儿降落,其后定有鸟儿飞落地上,此为应验。这就是道家无形颠倒的力量,得其趣者生死可了。学者悟之,中有深意存焉。
一百七八
心中有道,脚下有路。
一百七九
这似乎是在梦里边才能领会到的一种状态;在睡眠之中;仿佛领悟了另一种状态;那是一种真正的〃意识明〃的状态;一但真正的掌握了这种状态;就可以如同佛家的大彻大悟般;彻底的摆脱醒与梦的困惑;达到真正的醒梦如一;佛家的大彻大悟其实是意识上的觉醒;而意识明这种状态;应该是灵魂上的觉醒。
经语言程式学,香港有时译为身心语言程序学,有人译作形气——很有中国味道。
实际上,它是包含了传统的神经学、生理学、心理学及语言学与人脑控制学。但临床上,更具体地说,他们的早期研究对象是美国四位极为卓越的沟通及心理治疗大师。NLP的学问便是籍由不断寻问﹕“这些大师是如何做到这么卓越的效果?”而发展出来的。从另一个角度看,NLP是研究一个人的头脑如何运作,因而我们的人生怎样可以凭着了解自己大脑运作的模式而变得更成功更快乐。
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运行的轨道,潮起潮落,月亮的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