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8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次晋安能够争取到这样的试点机会,实在是出乎市委市政府一般人的意料,这足以说明陆政东对自己能力的认可和信任,“我们保证按照省长的意见,打造好一块试验田,然后逐步推广好的经验,绝不辜负省长的信任。”
  事实上陆政东选择晋安,其实没想得那么复杂,之所以没有选择省里的农业强市,主要是觉得不具备代表性,而选择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大市,财力上又吃力,晋安经济和农业在省里都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加上考虑到晋安的班子还是有不错的战斗力和冲劲,所以才选了晋安。
  “嗯,我就想听到杨书记这句话!”
  陆政东自然不会去解释他选择晋安的标准,而是笑了起来,转过头来。
  “启成,省里边要把晋安这个个点确定下来,全力指导打造,我的意见是既不要选条件好的,也不要选条件太差的,就算最一般最普通最平凡的,这才具有代表性。”
  “等这边把点确定好了,永清你亲自蹲点!这一块的工作非常重要,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因此,我们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
  也许有人说这是大话套话,那我就说点最实际的,就是如何拉动消费的问题,我们一直在讲要拉动内需,减小对出口的依赖拉动经济增长的依赖,这放在我们省里也是适当的,农村集中了我省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省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通过加强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又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所以不要看现在其他产业搞得热闹,我们贝湖毕竟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这一块如果无所作为,没有一个突破,那就很难谈得上整体发展,也就很难说得上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没有在农业上取得成效,那我们就像拖着两条灌满铅的腿,就算是力气好,向前走也艰难,我把这件事的意义讲得很清楚,我希望花架子别搞,而是要实实在在的想一想到底用什么办法来推动农村发展,既要利用试点总结出一些适合推广的经验,也还是要兼顾到各地实际情况,指导而不干预,调研而不介入,总结经验,提出意见,主要还是由晋安来负责打造!”
  陆政东目光落在省长助理杨永清的脸上,新农村建设,有些地方为了应付检查搞粉刷,把老百姓的房子刷一刷,然后在门前屋后摘摘花种种草,就是新农村建设了,甚至还有用假话胶花应付检查的奇葩事情,这样的新农村建设还不如不搞,为了不让这样的事情在贝湖上演,陆所以陆政东是反复强调……
  杨永清在城乡统筹发展方面的成绩是有目共睹,可想要从省长助理过渡到副省长,还是要更多的拿出一些有说服力的东西,而且副省长或许不久之后就有机会,这一点杨永清应该很清楚,但陆政东如此强调还是说给晋安的人听的,说完对着晋安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周学礼道:“学礼,你有没有信心啊?”
  “省长放心,刚才杨书记都说了,我们晋安市委市府一定按照省政府的意见把这项工作做得最好。”
  平常管农业的副市长都是很难有机会和省长面对面的,周学礼也很清楚这是一个机会,所以是拍着胸脯保证。
  “那好,这项工作我可是就拜托诸位了,翻了年我还要来看你们的工作想法和计划。”
  陆政东脸色很开朗,点点头,晋安的农业工作还是很有特色的,这也是杨永清推荐在晋安搞试点的原因。
  杨书记此人在搞经济上未必是能人,但是在驾驭局面上却是一把好手,到晋安不过几个月时间,基本上就把晋安这边摆得四平八稳了,而周学礼在农业发展也还是有一些新思路。
  正是因为杨书记政治驾敢力强,也就更能为这项试点提供保障,加上周学礼对三农工作的扎实功底,陆政东希望晋安能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试点和推动。
  新农村建设工作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之后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性的意见,陆政东也敏锐的觉察到了中央在每年都把三农工作摆在第一重要工作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拿出了具体性的解决意见,这也是中央对三农工作重视程度从务虚走向务实的一个标志性的信号。
  以前年年也强调三农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发展的压力使得中央更多精力摆在了城市和工业经济发展这一块上,现在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井,提出了城市和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工业要反哺农村和农业,城市要反哺农村,取消农业税只是第一步。
  建设新农村这一综合提法拿出来就意味着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从中央到地方都要把建设新农村改变农村现有面貌进而缩小城乡差别,缩小贫富差距作为政府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公,但是不知道各级党委政府有多少人能够意识到这一项繁复而艰辛的工佯的重要性?陆政东心中暗叹。
  不改变中央对地方,高层对基层各级工作考评方式,重视农村工作这一说法永远都只能是一句空话,作为在农村工作过的陆政东是深感这其中的弊病,他也有意识的想要在每年省里对地市一级的工作考评中想要做出一些改变,但是这不是他一个人能够说了算的,这牵扯到方方面面。
  在这个问题上他已经向周书明和祁玉民提出来,要求省委目标办在制定考核意见时应该要与时俱进,结合不同时段和不同地区的情况,分类制定考核办法,这样可以更为科学合理的对全省各个地市州的工作情况做出评判。
  省政府这边拿出这些措施之后,还要和省委那边衔接,尽快把会议各项议程事情敲定,好在这都是些轻车熟路的程序而已,自然有熟手来具体操作,当领导也就是定定调子,过过目拍板就行。
  会议结束之,陆政东看了看正在整理会议记录何远东,看看距离下一个活动还有时间,于是也就问道:“翻了年要到中央党校学习去了?”陆政东随口道:“好好把握机会啊。”
  “谢谢省长关心,都是省长的关怀,我才能有此机会。”何远东微微欠身道。
  “别做出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坐吧,这又不是正式场合还得正经危坐,你那么客气干啥?”
  陆政东一边笑一边道:
  “机关有机关的优势,不过光在机关,这也是不全面的,远东你一直没有到基层去锻炼过,这是个缺憾,到了基层你才能真正体味到工作的真实性,那种锻炼是相当值得的。”
  “是,我现在也觉得有些东西是有些欠缺的,也希望有机会去下面切切实实的锻炼锻炼。”
  何远东这句话倒是语出至诚。
  何远东现在是副厅级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党校学习结束,机会合适的话,也许就要升一格到下边地市去干一干市长或者书记这一级干部了,如果陆政东能够上到书记的位置,他能够抓住机遇,未尝不能在陆政东离开之前解决一个副部级,当然这就要看他本人机缘和陆政东在贝湖呆的时间长短了,当然,他也不是没有其他办法解决副部级,只是贝湖眼下的发展势头,让他真的有些舍不得离开。
  不知从何时起,陆政东就成为了他心目中的榜样,和自己相若的年龄,却已经是正经八百的省长,而且干得有声有色,传言陆政东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要出任省委书记,成为威震一方的封疆大吏。
  这一次到党校学习应该也是陆政东提出来的,当然周书明肯定也是支持的,党校学习三个月,有点为提拔之前培养的味道,一般说来都应该是提拔之后学习,这抢在提拔之前学习,也能让自己下一步学习稍稍拖后一些,多给自己一些时间适应。
  或许陆政东也是在进行人事的布局,毕竟不管怎么样,陆政东离开省政府的几率是极大的,杨启成的去向应该也已经有一个意向了,如果陆政东能够顺利挪到省委那边,杨启成极有可能出任省委秘书长,而若是陆政东没到省委那边,去哪里就有点不确定了,或许安新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171章 谋划
  
  春节期间纷乱繁忙的,陆政东这一次给自己确定的假期安排略有不同,以往都是尽可能的回到京城过春节,而这一次他反其道而行之,孩子又长大了一岁,带着出门也比较方便了,于是让雪玉带着孩子到贝湖过春节。
  二月初,北方天寒地冻,缺少阳光,贝湖省会气候倒是不错,但是陆政东不想呆在省城。因为要是得知他一家子在贝湖过春节,那上门者肯定是络绎不绝,那等于是自寻烦恼。
  其实在贝湖,不管陆政东去地方上任何地方,一家子目标太大想要不惊动地方上也会很难,不过在贝湖倒也有打扰不到的地方,那就是部队里面。
  陆政东轻车从简选择了去了下面一个还没怎么开发而又风景不错的部队疗养院,那里的温泉很不错。
  懦懒,随意,轻松,没有任何人来打扰,可以选择尽情泡温泉,也可以所心所欲的蒙头大睡,总之一切自由自在,没人打扰,轻松惬意。
  在这样的地方陆政东也静下心来思考了一些私人的事情。
  罗志林监控罗致娴的事情也让他想了很多,罗致娴和伊莎的转变成为了专业投资者了,越来越熟练的活跃在风投市场上,事实上成为风投行业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但罗致娴和伊莎一直遵循着低调和专业的原则,并不为国内很多人熟知。
  罗致娴和伊莎很喜欢现在的生活,现在她们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境内,而开始向全球范围挺进,这种富有挑战性的生活让她们很有成就感。
  而杨璐和杨雪两人很好的把握了发展的度,既没有固步自封的只局限于原有产业,也没有贪多嚼不烂的搞什么产业全面多元化,事实上陆政东在最初建议杨璐适当多元化之后也开始了适度收缩,捏紧拳头。
  虽然已经很坚决的不过问她们的具体发展情况了,但是他还是很欣赏杨璐在这上面的稳健,不遗余力的发展攫取高额的利润,同时握有大量现金流,随时都能把握住来到的机会。
  也是到了该完全放手的时候,人都是有惰性的,他一直这样,也会让她们产生强烈的依赖感的,有时候让她们自己去闯一闯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当然陆政东也希望杨璐、罗致娴她们能够在发展自己的事业同时,也要考虑搞企业的最终目的何在,人不能只为钱活着,钱到了一定程度上也就是一个数字,浅薄的人才会拙劣的炫富,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你总得要做点回馈社会平衡心灵的事情。
  这两个商业帝国交到她们手里,陆政东也算是放心,经历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