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8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市委市府为你们准备的酒给你们以壮行色,去奋斗去冲去闯,等到安楠成功转型之后,我再来喝你们的庆功酒!上酒,为安楠的未来,干杯!”
  陈吉桥真是被震撼了,不但他被震撼了,所有的人都被震撼了,那些老党员,老劳模以及工人代表更是眼角擒着泪花,随行的省里的相关人员和安楠市委市政府的人员都是若有所思,若有所悟。
  陈吉桥也觉得陆政东这话实在讲得太精彩,可以说是给安楠打了一剂强心针。
  同时这也是对安楠市里的批评,可这样的批评很巧妙,甚至都没有任何批评的话,但陈吉桥相信安楠陪同考察的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得到……
  按照计划,下一站是巨侠县的精选矿业,按陆政东却是要求去夏东县。一边出门陆政东一边问道:“路上要走多长时间?”
  马英华道:“如果出市区不堵车的话,半个小时能到。”
  陆政东摆摆手:“那马上走。路上也可以休息嘛。”
  马英华能说不吗?立即下达命令,起程前往夏东县。
  两辆面包车,加上开道车,原本只有三辆车,因为夏东县来了三辆,车队仍然有六辆车。
  看到这种情况,陆政东便问了一句,周建设解释说,是清夏东县的县委书记和县长。已经有十年没有省长去夏东县了,他们听说陆省长要去,非常激动,一定要到安楠来迎接。
  陈吉桥这次注意了陆政东的表情。陆政东明显地皱起了眉头,似乎并不相信这话。
  这件事显然也看到了,又补充说,原计划是下午三点走,他们刚刚才赶到市里,午饭还没来得及吃。
  陈吉桥便想,午饭没来得及吃,可能是真的,是不是刚刚赶到市里,就只有天知道了。下面这些官员,对迎来送往极其重视,最怕的是一点点礼节上的差错,影响了自己的仕途。也难怪他们如此谨小慎微,处于县一级,上面随便哪个部门来个人,都是他们的领导,他们的工作,也就是每天迎来送往,见的人多了,谁能保证每一个细节都不出问题?如果仅仅因为接待时的一句话,影响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实在太不值了。偏偏官威难测,一个官员就是一种偏好,谁能搞得清哪个官员喜欢哪种风格?下面只好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宁可做过火受到批评也绝对不能因为没做到位而被某领导记在心里。
  陆政东说,上行下效吧?我想,你们安楠市的领导,比较喜欢这一套呀。
  此话一出,安楠的两位一把手,脸色均都一变。周建设解释说,他们主要是出于对首长的尊重和爱戴。我们安楠是山区,上级首长就算到安楠来,也很少到下面县里去。他们听说陆省长要下去,所以……
  陆政东却一直沉着脸不说话,坐在陈吉桥身边的周建设,脸色顿时变成了乌紫。陈吉桥从侧后面看了看马英华,他虽然尴尬,至少还没有到乌紫的程度。
  可以肯定的是,陆政东对闻州搞的这一套接待方案非常不满,可他又不是那种喜怒形于色的领导,话语不重,更不会疾言厉色,可听的人却会虚汗直冒。
  陆政东伸出一只手,制止了他,道:“下不为例!”
  才让安楠市的两大头头神情稍微放松下来。
  这种迎来送往的歪风。明明做错了事,还要编一堆理由出来,这种风气,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虚伪。对上面虚伪,谁能保证他们对下面就不狐假虎威?对更下面的人民群众,难道就不是作威作福?
  但陆政东只是省长,不是省委书记,如果是省委书记只要由办公厅出台一个规定就可以。
  官员出行,是有规制的。比如古代的县令,乘几人轿,有多少陪同,多少旗帜,再往上,哪一级拥有什么样规格的轿子或者跟班,规定非常严格。现在的官员虽然不乘轿子,却需要乘车,不同级别的官员,所乘车的品牌、配置、排量等,都有严格规定。高级领导,还有安全保卫方面的规定。名义上,这种规定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实际上,却是一种官威仪仗。
  省部级是有安保级别的,虽然不像有些级别的官员出行,规定每隔多少米就得站一名警察,但清道并且一路保持畅通,是最起码的要求。问题是,市里进行这些部署需要时间,陆政东将安排打乱,部署的时间没有了,几台车出城,不仅无法一路畅通,而且被其他车辆阻断了。好在前面有开道车,后面的两辆考斯特,大家都知道坐的是大官,这三辆车的队形保持不错。
  直到晚上六点,才看完最后一个点,一行人又马不停蹄地赶回市里,简单地吃过晚餐,都集中到市委会议室开会。
  参加会议的是省市领导,陈吉桥既可以参加,也可以不参加,关键还要看领导是否需要他在场。这类会议,秘书在场的必要性不大,就算有什么需要记录,也有米尚伟在场。马英华将会议室旁边的一间办公室打开,让他在里面休息。他和马英华的秘书说好,会议一散就来叫他,然后关了门,躲在里面抓紧时间补充睡眠。
  这也是杨柯教他的。领导休息的时间,秘书不一定能休息,秘书工作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合理安排自己的休息时间,最好能够养成见缝插针的本事,利用领导开会或者其他时间,打个盹。秘书在领导面前,必须时刻保持精神百倍,如果领导见秘书困意如山,这个秘书的路,也就走到头了。
  晚上的会开了两个小时,陈吉桥也真是太困了,美美地睡了一个半小时。
  会议结束后,汽车将他们送到宾馆,陈吉桥的房间,被安排在陆政东的对面。陆政东并没有立即休息,而是和市里的相关领导谈话。第一个谈的,自然是马英华。被通知等待的,是周建设。陆政东和马英华谈话的时候,周建设就和陆政东聊天。
  
  第183章 一花独放不是春(六)
  
  整个晚上,陆政东接见了什么人,每个人谈了多长时间,只有陈吉桥清楚。因为每一个人进去,陈吉桥都要进去泡茶,并且将上一位留下的茶杯烟头之类清理一下,不留下残余。
  直到凌晨一点,陆政东的接见才结束。陈吉桥随后进了陆政东的房间,先试了试空调的温度,再开始清理。
  陆政东没有说话,开始脱衣服。一边对他说,我这里没事了,你去睡觉吧。明天早晨按时起床,我们去焦云。
  陈吉桥心里一动。焦云是他的家乡,以前作为党校老师,他无数次回雷江,还算风光,这一次毕竟不同,他是作为省长的秘书回焦云的。来安楠,陆政东并没有提前告知自己,现在却告诉他明天去焦云,说明陆政东对自己的态度正在改变?有很多次,他都想给邱成云打个电话,谈一谈此事,希望听到他的分析,也有两次,他想将自己心中的想法向人说出来,希望别人帮自己判断一下。这样的事,憋在心里,他会难受死。最终,他还是决定忍,他不想自己成为政坛祥林嫂,遇到一点事,便到处说。同时,他还暗暗告诫自己,以后遇到任何事,一定要自己设法解决。人在官场,千万不能依仗拐杖,你根本不知道那根拐杖是否靠得住,是否替你出馊主意或者在关键时刻出卖你。
  躺在床上,陈吉桥想了一下这一天的事情,想着陆省长为什么要这样行事,越想越觉得这其中的玄妙,虽然安楠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都挨了批,但这种挨批显然不一样,因为晚上陆政东和马英华的谈话是四十分钟,而周建设是十分钟出头一点,这种时间的巨大差距很是说明问题,陈吉桥慢慢品味着或许马英华和周建设之间是有些矛盾影响到了工作,陆省长看似对安楠批评,实际上却是在支持马英华?
  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因为陆政东的批评有利于统一安楠的思想,有利于马英华发出更强有力的声音……
  第二天一早,陈吉桥被闹钟叫醒,抓紧时间清理自己的物品。他的物品非常简单,仅仅只是一个小包,在安楠换下来的内衣来不及洗,只能等到了焦云再想办法。焦云是他的家乡,他妹妹在焦云市,交给她总该不是问题。
  吃完早餐,大家上车往焦云赶。按照惯例,市领导要送到高速公路出口。在市委招待所上车前,陆政东和马英华握了握手,周建设等人,一直站在马英华身边,显然希望书记和他们也都一一握手,可陆政东松开马英华的手后,向其他人挥了挥手,说:“你们请回吧。安楠的事情就拜托诸君了!”
  说完拱拱手,转身上了车。
  在陆政东后面上车的陈吉桥看到周建设的脸色很难看,却又无可奈何。人家是省长,他和谁握手不和谁握手,都是有特殊意义的。
  陆政东的这一行动,完全可以理解为省长对周建设的不满或者轻视。明天,不,或许今天稍晚些时候,安楠官场便会传出说法,陆政东对周建设很不感冒,周建设主动伸出手要和陆政东握,陆政东只是和马英华说话,装着没看见。
  这样的话一旦传开,整个安楠,大概再没有几个人会听周建设的话了。这样的情形再一次表明他昨晚睡觉时感觉到的是正确的……
  汽车到达高速公路入口,一路护送的安楠市领导早已经将车停在了路边,准备和陆政东告别。陆政东却只是淡淡的说道:“直接走。”
  前面的开道车已经减速停下来,见省里的面包车直接进了收费站,便又立即启动,跟上来。
  陈吉桥看了一眼站在路边的那些领导们,虽然看不清他们的面目,却能想象,一定很难看,这显然会给他们压力,让他们在工作上更加用心和努力。
  陆政东在安楠的一切,自然早有人报告给了周边几个市的市委书记,他们再接待陆政东的时候,就绝对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焦云的官员们并没有前往高速公路出口迎接,而是站成一排,等在市委门口。
  陆政东第一个下车,米尚伟跟在后面,陆政东紧跟着米尚伟下了车。此时,陆政东正与焦云市委书记杨刘广市长周燕和等握手。和安楠市临时在车上改变行程不同,焦云没有去高速公路出口迎接,面包车直接开到了市委门口,陆政东不可能再改变计划,只好随杨刘广等人上楼。
  杨刘广是家乡的市委书记,陈吉桥自然比较熟悉,杨刘广给噶留下极深印象的,不是旁征博引出口成章的绝佳口才,而是他说话,竟然比电视台的播音员还出色,没有一句废话,也没有一个多余的语气词,常常还有一种杨刘广式的幽默。就陈吉桥对贝湖的了解,杨刘广在贝湖应该是非常有能力最有才华的官员之一,执政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手段,似乎远在省里一些副职之上,不过,杨刘广也是一个争议比较大的另类官员,杨刘广在当政时期曾对焦云的教育、医疗大刀阔斧改革,综合配套改革中,医改、教改曾遭遇极大争议并形成某些阻力,媒体频频曝光,更闹得沸沸扬扬,当时的杨刘广被称为“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按官场一般常理,大多会找个替罪羊,给媒体一个解释或交待,但奇怪的是,杨刘广没有因此而处理下属,而央视针对焦云的某些做法进行的多次曝光,都没能让他收手,据说,这也引起中央的关注,曾数次派人来明查暗访,但发现当地的干部群众在改革上思想高度一致,对改革是欢迎的,虽然改革过程中确实有一些问题,但很多问题是属于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