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5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咸阳不到二百里。中原军团的偏师彻底不动弹而徐岩本部更是龟缩了两百余里径直退到三川郡。
蒯通问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王上,这对我们会有什么影响吗?”
影响?肯定是会有影响,吕哲甚至认为这对整个天下大势的影响也将会无比的大。他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也正是因为纠结这个问题情绪才会变得躁动。
吕哲在思考什么?那是一个怎么看都不是那么靠谱的一统天下方案。
关于汉军一出动就是迅猛姿态,三个月威胁到齐国国都临淄,这么迅猛的攻势其实就是在为吕哲那个方案在服务。
汉国已经展现出能靠硬实力的统一局面,以非常迅速的速度灭掉看去作为强大的齐国,是不是能让其余的列国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汉国完全有实力和能力一个又一个的消灭列国。
世界很大不是吗?吕哲在展现出汉国的强大之后。会向给予韩王成的两个选择那般,接受失败的现实成为汉国的一个公爵,或是带领一批愿意跟随前去开创另一片新天地的人远走。
后勤线上出现问题,汉军的攻势迟缓下来。吕哲一度是非常懊恼和纳闷的,概因出现这样的事情使得原本松动的魏国那边重新又变得摇摆起来。
弱如魏国都会在汉国攻势没有想象中那么强悍的情况下摇摆,可以想象其他国家会是怎么个反应,绝对会认为吕哲异想天开到没救了。
索性也是吕哲没有跟任何人提起过那样的想法。不然绝对是丢人丢到家了。他有他的考虑,是在怀疑历经不知道多少场的大战之后,哪怕天下真的落在他的手中。光是收拾那片烂摊子都不知道要用多久的时间,大战之后人口的锐减也肯定非常厉害,更不用谈中原完事了还要进攻秦地,最后还得跟草原胡人不知道要打多少年。
吕哲的心思很大,崛起并建国可不是为了当皇帝,然后在这片土地上玩皇帝的游戏。他的理想是指挥一帮武装到牙齿的军队到处撵着野人玩,让汉军的军靴踏上所有可以踏及的土地。好吧,最次也能陆地上推进过去,试一试饮马多瑙河的滋味是什么模样。
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事情,毕竟匈奴的主力已经进入秦地,要是汉军能尽早解决掉齐燕,大军直接从后路将匈奴主力退回草原的道路切断,在秦地包饺子消灭匈奴的主力,草原上的威胁也就等于去掉了一大半。可是呢,蒙恬的战略性退却倒是把匈奴主力诱得更加深入了,但是东胡却提前冒出来了。
“孤要亲征。”吕哲是召集在南陵所有能数得上号的大臣,用着不是那么确定的语气说出这句话。
这些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竟然一致行礼曰:“诺!”
啊?吕哲本以为说出要亲征会遭到反对,没想到是一个反对的都没有,并且一些人还是一副极度赞成的模样,剧本严重的不对嘛。
吕哲忘记了,他是一个从战阵中崛起的君王,亦是一国的开国之君,不是那种在深宫生养于妇人之手的君王,并且谁看不出吕哲最近闲得都快做出一些糊涂事了,御驾亲征到前线去不但能统率在前线的第二、三、五军团,还能将十万禁军的兵力也带到战线前沿,这是对汉国极好的事情,他们反对做什么?
亲征对现在的汉国来说是一件好事,王妃已经诞下嫡长子二年有余,国之太子之位却是已经空悬,吕哲既然亲征肯定是要留下一套行政班子处理国事,那时也必然是需要有人充当监国,那么太子是不是也该册立了呢?
太子不能拥有某国王室血脉,这点是众位功臣早就有默契的事情,那么人选也只有赵婉所生的嫡长子吕议,或是卫雯所生的庶长子吕启。不过,他们目中也就只有嫡长子吕议,庶长子吕启压根就没什么人去关注。
“不允!”
吕哲没有多少迟疑,他的实岁才二十四,虚岁也就二十五,起码也还有三四十年好活,过早册立太子,那这孩子起码是需要当三四十年的太子,多少健壮的君王因为活得太久了,太子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结果演变成父子相残的惨剧?
“请王上仔细斟酌!”
没什么好斟酌的,在吕哲看来嫡长子吕议是不是当接班人的料还是一个未知数,他早拿定注意选贤而不是选长,只要是男孩也必须要有从军的经历。
众大臣又开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模样,他们真的难以理解在册立太子上吕哲为什么会那么拖拖拉拉。
叔孙通很不识时务地站了出来,他拿秦国久久不立太子来说事,说是秦国有现在这般模样皆是因为继承人一直模糊不定,然后才有那么多次的内耗。
吕哲就纳闷了,要说始皇帝久久不立太子导致国家不稳定那是历史有记载的,但是说秦国内耗又是怎么个回事?
某人放了数把火,不但将阿房宫烧成赤地,那些火也将先秦时期的很多典籍和史册也烧了个干干净净经,这件事情尚未发生,似乎放火的某人也被吕哲干掉了,那些典籍和史册可还是安安静静在咸阳的某个书架上摆着。再有,知道那些事情的人也没有死干净,叔孙通就是其中一个。
叔孙通侃侃而谈,说起尉缭的辞官,也谈起了关于华阳太后,更对昌文君、昌平君等事情大说特说。
这些事情对于吕哲来说都是被火烧掉的历史,他也就知道个成蛟叛乱的事儿,对叔孙通说的那些还是首次听见。
“……诸如这些事例,无一不是显示一国君王没有册立太子的坏处。”叔孙通说完一个长鞠。
吕哲有些发愣地眨了眨眼睛,老实说他刚刚听得有些迷糊,尉缭劝说年仅二十三岁的嬴政册立太子,嬴政不允尉缭辞官,那时候扶苏是个五岁娃娃,这个时间有点对不上号啊?
“王上,尉缭确实是在那时候辞官,不是秦一统天下之后辞官而退。”太尉司马欣被提问,不得不出班解释了一句。
吕哲又忘记了,历史从来都是一本被胡乱涂鸦的册子,先秦历史因为有多国记载还算靠谱,但是自两汉的唯一政权之后,历史怎么写全看当政者的心情。
“不允!”
在这么一件事情上吕哲不会进行任何的让步,他说完直接甩甩袖子走人,留下的是一帮搞不清楚状况的臣子。
第六百六十四章:诡异
吕哲不是那么清楚始皇帝为什么不早立太子,也没有心思去探询到底是为了什么。●⌒頂點小說,x。他不过早册立太子完全是经过深思熟虑,并不是一拍脑门就定下的事情。
现在还没有长子继承法,也就没有所谓的“立长不立贤,废长立幼取乱之道”的说法。在过去,因为各国之间竞争太过厉害,国家的掌舵者若是太过无能必然会毁掉国祚,因此在选择继承人上面基本是选贤为主。在这么个前提下,吕哲怎么从子嗣中选择一名继承人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并不会被条条框框所限制死。
跟随吕哲崛起的这一帮人,他们的唯一想法是不能让有列国王室血统的人成为未来国家的主人,那是在害怕那个拥有列国血统的继承人会留下属于列国的仇恨,毕竟他们从一无所有到拥有显赫高位就是站在列国的旧尸骸上面,谁不担心自己做了点什么会遭到清算的事情?
对于那些人的想法,吕哲心里自然是清楚。但是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却是没人知道了。
亲征一事确定,却也不是说出发就出发的事情,关乎到君王率军出征从来都没有那么简单,比之将军们率军出战要做的准备远要多得多,也复杂上不知道多少倍。
各郡的郡守受命回到南陵,各地的驻军也做出相应的调动,同时一些驻地的主官也做出一个改变,后勤物资的集中更是动用到非常多的人手,等等很多的事情可能需要用上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一国之君离开国都上前线,所会引发的事情将会有许多,关于该由谁来在君王不在时监国就是一个大问题。
监国一般是由某个王子来进行担任,但是说实话吕哲最年长的子嗣也不过是三岁大的庶长子吕启,其次是二岁嫡长子吕议。
年龄太小哪能起到什么监国的责任?说到底还是某些大臣在维持国家的运作,并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幼童。
吕哲考证了很多已经有的实际例子,他发现很多君王在出征的时候没有选择哪个王子作为监国。而是选择某些大臣。这些例子里面基本都是因为王子太小,没有实际的参政能力。
“古人都知道选择幼童作为监国会被野心家所利用?”吕哲其实比较不习惯现今的一些做法,什么事情都是从实际上来进行选择,任何会造成误会的东西都是能免则免。
那么吕哲该选出谁来作为监国的存在?
“主上,大义名分。”燕彼提醒了一句。
对了!那些选择大臣作为监国的君王,他们是依靠血统在统治国家,另外就是有诸多的宗族血脉进行监督,吕哲并不是出自什么高贵的血统,也没有众多的宗族来作为后盾,全然就是不一样的体系。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王侯将相可都是有种的,那种非哪个血统不能成为国家的统治者早就深入人心,因此并不担心臣子监国会篡位,那是因为并不会得到来自民心的接受,也将遭受前所未有的反扑。
吕哲重新翻开卷宗再仔细查阅一下,他发现自田氏代齐之后,各国再没有臣子监国的例子……也不对,他没有记错的话,始皇帝屡次出巡就压根没有设立什么监国人选。俨然就是一个活动中的中枢。
“不留监国,所有行政命令依然是出自孤,可行?”吕哲问的不是燕彼,是后续被招来的萧何和司马欣。
司马欣与萧何一阵对视。一同答曰:“可行。”
将行政班子一同带上战场,也就意味着萧何、司马欣等等高位者都要随同出征,国内留下的只会是小猫两三只。不过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有影响力的人。包括那些被吕哲认为有威胁的人,全部都要一同前往。
汉立国将近四年,高位者也就那么多。这么断的时间里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建立自己的党朋,民间拥有影响力的人几乎全是大氏族的族长。
汉国是扩张形式下的建国,民间拥有影响力的人,那些有野心的家伙早在动乱的时候就纠集人手起兵,有些是在战乱中被消灭,有些则是被吸纳进汉国的行政体系。
在吕哲擅杀功臣之前,既得利益者们不会允许国家产生动荡,因此吕哲只是吩咐一句,核心官员们就绞尽脑汁地进行思考,然后列出一个长长的名单出来。
“刘邦?”吕哲在名单内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看了萧何一眼,没有认错笔迹的话是萧何所写。
萧何为什么会将刘邦的名字列在名单中吕哲没有问,其实也没有必要去问。吕哲能给萧何的荣耀和地位已经算是达到某种极致,萧何作为汉国第一批利益既得者除非是脑子坏了才会破坏现有利益既得者阶层。
名单几乎是将所有想象得到会在吕哲出征之后闹出什么幺蛾子的人一网打尽,而这只是吕哲亲征必做的步骤之一,接下来针对军队进行的安排更是重中之重。
折腾了大概二个月,吕哲将要亲自率军北上的消息早就传到列国那边。
秦国并不是依靠情报系统才探知,他们是在吕哲决定亲征的半个月后从共尉那里接到通知。
在那么一段时间里,蒙恬带着长城军团将战线后移,总算是将本来已经失去控制的战事重新稳定下来。
随着中原军团抽调兵力北上增援,蒙恬有了足够的兵力更是将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