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6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蒙氏经过三代人的努力在秦国站稳脚跟。于蒙氏兄弟这一代走进了秦国核心,更是在秦国北疆经营出不俗的势力。在匈奴入侵之前,秦国的北地郡和上郡算是蒙氏的势力范围,经由匈奴南侵之后也是因为蒙氏秦国才又能迅速地重新掌控北地郡和上郡。很能说明蒙氏在秦中枢的话语权该是膨胀到什么地步。
张良还想再说些什么,可是他被陷入某种思考的吕哲给阻止了。
燕彼看了看陷入思考的吕哲,然后对着视线转过来的张良很善意地笑了笑。
灭亡了一次又再次复国的列国与秦国从根本意义上是两种不同的状况,赵、魏、韩、齐、燕、楚在当初灭亡的过程中已经丧失对民间的控制,哪怕是重新复立也没有真正滴掌握过民心。随后的一系列国家政策上更是没有造福过黔首,除了索取还是索取,在索取之后又没有能够复兴,随着吕哲的崛起和出兵,又因为吕哲的治理政策很快就被黔首舍弃。
所谓不同可以有很多解释。但是有一点非常的明确,那就是秦国至少没有经历过亡国,哪怕是秦人对统治阶层再怎么失望。顶多也就是一种冷眼旁观的姿态,并不像赵、魏、韩、齐、燕、楚的王室已经完全用光了历代王室遗留下来的福祉。
毫无疑问的说,只要是给予足够的时间,扶苏领导下的秦中枢又国策选择得当,秦国完全有可能再次复兴,这一点其实不管是吕哲还是汉国核心的大臣都清楚。
燕彼是汉王室的内臣。任何能够阻碍到吕汉统治和发展的人或国家都是天然敌人,燕彼仇视秦国更是尤其理由。张良表现出来的敌视就有点说道的地方了。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句话是出自张良身上,能够被这么称赞的一位智者为什么要明明白白地表现出对蒙氏的敌视?是的,张良就是单纯地表现出对蒙氏家族的敌视,没有将整个秦国包括进去,他为什么要这样?
吕哲当然知道张良是汉初三杰,他现在就是在回忆张良在原有的历史上都有干了些什么,又有什么样的成就。
那么张良在原有的历史版本中都做了一些什么?似乎是在秦帝国崩溃之初,张良一直是奔走在复兴韩国的道路上,一直是到韩国复立之后,刘邦也不知道是用了什么手段取悦了张良,然后刘邦又征得了韩王成的同意,让韩王成将张良转赠给了刘邦,此后张良才成为刘邦帐下重要的谋士。
要是按照历史记载,张良成为刘邦的谋士之后,在起初也没有什么闪光点,仅有的闪光点就是建议刘邦与项羽建好交情,张良又利用与项伯的私人友情牵桥搭线,还真的让刘邦与项羽成了结拜兄弟?
刘邦取得了项羽的信任,终于是成为起义军中的头目之一,可是建议刘邦与项羽搞好关系的张良在随后又有了新的建议。
张良奉劝刘邦逐渐脱离项氏为首的起义军单干,说是刘邦要是追随项氏集团永远不可能取得太大的成就,先前建议刘邦靠拢项氏集团又取得项羽的信任无非就是为了从项氏集团身上“吸血”罢了。
刘邦也确实是从项氏集团身上“吸血”成功,至少麾下的数万兵马中除了原先追随刘邦从沛县出来的二三千人,其余有些是从项羽那里借来,有些是打着项氏集团的旗帜招揽而来。
若光是建议刘邦从项氏集团身上“吸血”也就罢了,随后又处于项梁战死不久,正是项氏集团在失去项梁之后遭遇宋义打击的阶段,张良让刘邦可以适当地靠拢向掌握楚国权利的宋义,从宋义那里获取好处和官职。
秦军发兵巨鹿,局势正在向着章邯有可能扑灭赵王歇的方向发展,张耳和陈余先后亲自南下向楚国求援,在这一时间段张良开始为项氏集团出谋划策,不过策略非常的粗暴,致使项氏集团与宋义处于水火不容的境地。
没人知道张良在那一历史时间段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看其为项氏集团出谋划策又适当地靠拢向掌权的宋义,按照现代的说法张良就是一个双面间谍的角色?
项羽率军前往巨鹿的时候,张良又极力奉劝刘邦不要参与到巨鹿的战事中去,要趁着项氏集团无法分心的时候发展自己。刘邦接纳了张良的建议,随后张良看准时机竟是趁秦军与列国起义大军在巨鹿决战的当口,刘邦这一势力很轻松地踏及秦地。
在刘邦踏及秦地的第一刻起,一场虚假的谋略又是出自张良手笔,大肆在宣扬章邯已经在巨鹿战败的消息,又撒播张高要灭掉秦王室自立为王的传言,使得秦国人心惶惶的同时雪上加霜,果然是引爆了赵高与秦王室的内斗,最后让经过内斗的咸阳守卫力量不足又缺乏守城信心,很是诡异地举城不战投降了刘邦。
到了项羽真的击败章邯进军秦地的时刻,也就是历史有名的“鸿门宴”事件,张良以往的所有闪光点没有任何一次能与这次相比,也不知道是使用了什么手段让本来杀气腾腾的项羽真正到了可以杀死刘邦的时候却犹豫了。
项羽分封天下诸侯,自号霸王是出于张良的手笔,到了这一刻张良也摇身一变成了项羽集团中的谋士。
张良侍奉项羽是假,稍微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说明白点就是张良又成了一个间谍,明面上是服务于项羽,实际上却是效力于刘邦……
第七百六十九章:是个什么样的人?(下)
春秋时代,“霸”并不是霸权、霸道等等的解释,它应该被解释为“伯”。而伯其实是用来形容最长者,也就是“伯、仲、叔、季”来区分,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那么像是春秋时期最为强大的晋国,她就是周王室之下的“伯国”,伯国可以被解释为周王室分封诸国的老大,也就是众多诸侯国最为强大的国家。恰恰是因为晋国是当时的老大,因此产生了一个新的名词,那就是“霸主”,那么“霸”从此之后就有了“最强大”的含义之一。
张良明面服务于项羽,暗地里效忠于刘邦。那么张良在建议项羽将自己的王号定为“霸”的时候,其实是一个阴谋,用“霸王”的称号向世人展示多种信息,换句话来说就是,项羽是诸侯之中的最强者,诸侯应该全部臣服于项羽。
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一位武力十分强悍的人,个性里充满了旧时代贵族的骄傲,对于任何事情只要能够使用武力解决就绝对不会费脑筋用其它的方法来处理。张良建议使用“霸王”作为王号,项羽打从心里感到合适。
上古先秦时代结束,是项羽对天下进行了分封,之所以由他来进行分封是有着一个小故事。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就是项羽在巨鹿决战之前杀掉了怀王熊心任命的楚国掌权者宋义。从此项羽算是与熊心彻底走上了对立。所幸的是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击败了章邯,使项羽的威望达到了顶峰,不然要是项羽战败。其后绝对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项羽彻底与当时已经冠上“义帝”称号的熊心交恶实在出乎一个人的意料,那个人就是项氏集团的谋主范增。
在范增本来的计划中,项氏集团不应该那么早与义帝熊心交恶,毕竟此时的熊心是列国所承认的义帝,虽然是为了对抗秦国皇帝……也就是秦二世,列国才不得不承认最强国家的楚王熊心称帝,形成“二帝相争”的局面。
这个“二帝相争”并不是那么靠谱。实际上就是表现出强大一面的楚国带领着弱小的齐、燕、赵、魏、韩与秦国进行抗争,但是实际上只是在名义上列国是听从义帝熊心的号令。列国并不是真正无条件地听从来自于义帝熊心的命令。
说白了吧,楚怀王熊心之所以成为义帝,那是反秦集团要从名号上与秦国对等,并不想从行政级别上输给秦国。毕竟当时的秦国统治者是“皇帝”,列国用“王”来进行对抗并不好听。
自古以来华夏就讲究出师有名,这个“名”可以是战争的借口,其实也是统治者的行政级别。所以历来很少会发生诸侯对王,哪怕是对抗前是诸侯也必将自号为王,形成行政级别上的一种“对等”,从气势上不输给对方,形成一种实际上的名正言顺。所谓“名正言顺”,名就是行政级别。只有级别不相上下了,那么开口说的话也才具有同样的威慑力。
在“有需要”的背景下,熊心被列国共举为“帝”。那么从名分上熊心是掌握着“名器”,也就是说熊心掌握着“大义”,项羽与熊心交恶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特别是项羽身为人臣又杀掉自己的上司,要是按照世俗观念可以说是离经叛道,是属于需要被唾弃的人。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是并不代表洗刷了“下克上”的罪名,只是项羽当时的声望如日中天。一时间不好处理而已。胜利后志得意满的项羽或许忘掉自己都干了一些什么,也没有去思考接下来自己将要面对什么样的局面,但是一个人没有忘记,那个人心里产生了恐惧,似乎看见了项羽被天下唾弃的画面,也看到了项氏集团土鸡瓦崩的那一天,那个人就是范增。
项氏集团要是崩溃,被清算的人除了项氏的家族成员当然还有那些归附的人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现实牵扯下,范增不得不思考怎么来扭转局面,使得那些不好的事情不会发生。他已经思考出一些眉目的时候,一个对反秦集团天大的好消息,对于项氏集团却是天大的坏消息传来了,私称的沛公、楚国的左将军、反秦义军头目之一的刘邦杀进了秦地,内乱后的秦中枢崩溃了,咸阳举城不战向刘邦投降了!
若是秦国不那么早崩溃,范增完全有时间来消除项羽“下克上”的影响,也能够依靠智慧让义帝熊心来消除对项羽的敌意,可是一切都来不及了。
秦国崩溃代表着“天下人”的敌人没有了,大家没有共同的敌人之后,原本为了一同抗敌会迟缓下来的矛盾将不会被压下去,秦国的崩溃势必让一些原本被掩埋的矛盾得到爆发。
没有了共同的敌人,列国不再需要听从楚国的命令,从某一些方面来说,楚国甚至从秦国崩溃的那一刻起成了列国的敌人。索性的是在秦国展开反击之后,列国的行政体系早就被打击得崩溃,也就是列国的一些王族已经失去了权柄,不再拥有那么强的号召力。这样一来列国与楚国的对立就会有时间缓冲,但是从某些方面来说这却是会将项氏集团推向无底深渊的威胁,毕竟因为列国王族威望不强,也就需要对义帝熊心虚与委蛇,那样项氏集团就危险了。
范增必须想办法让义帝对列国的影响力被消除掉,他抓住了列国王族虚弱不堪的现状,对项羽建议从根本上瓦解掉列国,使用的手段就是对列国各个有威望的人进行分封。
掌握权柄对天下诸侯进行分封?项羽爱死了这样的事情。符合他脑袋里强者为尊的思想。在巨鹿觉得前所未有胜利的项羽正是处在自我最为膨胀的时刻,可能打从心里觉得没有任何人能比他更有掌握权柄的实力,因此二话不说就同意了范增的建议。
除了毁掉列国的“根基”。范增当然不会放过恨之入骨的一个人,是那个人让原本有足够时间用破坏力最小的手段解决忧患的事情变得无比棘手。范增恨之入骨的对象当然就是那个趁着项羽在巨鹿与秦军展开关于决定命运的厮杀,然后充当窃取胜利果实轻轻松松杀进秦地的刘邦。
带着一种十足的恨意,范增劝说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