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白话列子-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②形物其著——张湛注:“形物犹事理也。事理自明,非我之功也。”杨伯峻,“《庄子·天下篇》作‘形物自著’。细味张注,似张湛所据本亦作‘自箸’。作‘其’者于义不长,或‘为’字之讹误欤?”
  ③若——顺从。
  ④六虚——上下四方空虚之处。
  ⑤而性成之——俞樾:“‘而性成之’当作‘性而成之’。《汤问篇》‘默而得之,性而成之’是其证。”性,本性,自然之性,此处指顺应事物的本性。
  ⑥亡——《集释》:“亡,北宋本、吉府本、世德堂本作‘忘’。”
  ⑦虽无为而非理也——卢重玄解:“夫无为者而无不为也。若兀然如聚块、积尘者,虽则去情无为,非至理者也。”
  【译文】
  关尹喜说:“只要自己不执著,一切有形之物就会自然显著。这时事物的运动就会像水一样流畅,事物的静止就会像镜子一样平净,事物的反应就会像回声一样迅速,所以事物的道本来是顺应事物的变化的。只有事物违背道,道不会违背事物。善于顺应道的人,也不用耳朵,也不用眼睛,也不用体力,也不用心思;想去顺应道却又使用眼睛、耳朵、形体与心智去寻求,就不得当了。道看上去在前面,忽然又到了后面;使用它能充满上下四方,不用它又不知道它在哪里。也不是有心人能使它远离,也不是无心人能使它靠近,只有能以沉默去取得、顺应本性去成就的人才能得到它。懂得了而不去用情,有能力而不去作为,这才是真正的知、真正的能。发用无知,怎么会有情?发用无能,怎么会有为?不过是聚集起来的土块,积累起来的尘埃罢了。仅仅是无为,还不是自然的理。 
汤问第五
  【原文】
  殷汤问于夏革曰①:“古初有物乎?”夏革曰:“古初无物,今恶得物?后之人将谓今之无物,可乎?”殷汤曰:“然则物无先后乎?”夏革曰:“物之终始,初无极已。始或为终,终或为始,恶知其纪②?然自物之外,自事之先,朕所不知也。”殷汤曰:“然则上下八方有权尽乎?”革曰:“不知也。”汤固问。革曰:“无则无权,有则有尽③,朕何以知之?然无极之外复无无极,无尽之中复无无尽。无极复无无极,无尽复无无尽。朕以是知其无极无尽也,而不知其有极有尽也。”汤又问曰:“四海之外奚有?”革曰:“犹齐州也④。”汤曰:“汝奚以实之⑤?”革曰:“朕东行至营⑥,人民犹是也。问营之东,复犹营也。西行至豳⑦,人民犹是也。问豳之西,复犹豳也。朕以是知四海、四荒、四极之不异是也⑧。故大小相含,无穷极也。含万物者,亦如含天地。含万物也故不穷,含天地也故无极。朕亦焉知天地之表不有大天地者乎?亦吾所不知也。然则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练五色石以补其阙⑨,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颓顼争为帝⑩,怒而触不周之山(11),折天柱,绝地维(12),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13);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汤又问:“物有巨细乎?有修短乎?有同异乎?”革曰:“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14),其下无底,名日归墟。八絃九野之水(15),天汉之流(16),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日岱舆,二日员峤,三日方壶,四日赢洲,五日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17)。珠鹘源陨�18),华实皆有滋味(19),食之皆不老不死(20)。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21),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禹强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22)。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23)。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24),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25),灼其骨以数焉(26)。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沈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27)。帝凭怒(28),侵减龙伯之国使阨(29),侵小龙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从中州以东四十万里得僬侥国(30)。人长一尺五寸。东北极有人名日诤人,长九寸。荆之南有冥灵者(31),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32),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朽壤之上有茵芝者,生于朝,死于晦。春夏之月有蠓蚋者(33),因雨而生,见们而死。终北之北有溟海者(34),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其长称焉(35),其名日鲲(36)。有鸟焉,其名为鹏,翼若垂天之云,其体称焉。世岂知有此物哉?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37),夷坚闻而志之(38)。江浦之间生麽虫(39),其名日焦螟。群飞而集于蚊睫,弗相触也。栖宿去来,蚊弗觉也。离朱、子羽方昼拭皆扬眉而望之(40),弗见其形; 俞、师旷方夜敗鷤a首而听之■,弗闻其声,唯黄帝与容成于居空峒之上■,同斋三月,心死形废■,徐以神视,块然见之,若嵩山之阿;徐以气听,砰然闻之■,若雷霆之声。吴楚之国有大木焉,其名为■■,碧树而冬生■,实丹而味酸。食其皮汁,已愤厥之疾■。齐州珍之,渡淮而北而化为帜焉■,鸜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矣■,地气然也。虽然,形气异
  也,性钧也■,无相易已,生皆全已,分皆足已,吾何以识其巨细,何以识其修短,何以识其同异哉?”
  【注释】
  ①夏革——《释文》:“革音棘。夏棘字子棘,为汤大夫。”
  ②纪——头绪。
  ③有则有尽——陶鸿庆:“‘有则有尽,下‘有’字亦当作‘无’,“下文‘无极之外,复无无极,无尽之中,复无无尽’,即承此言。今本误作‘有尽’,则非其旨矣。”
  ④齐州——张湛注:“齐,中也。”齐州,犹中国。
  ⑤实——验证。
  ⑥营——《释文》:“今之柳城,古之营州,东行至海是也。”
  ⑦豳——音 bīn(宾),同“豳”,在今陕西旬邑西。
  ⑧四海、四荒、四极之不异是也——《释文》:“《尔雅》云: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东泰远、西邠国、南濮铅、北祝栗谓之四极。”王重民:“‘之’,下疑本有‘外’字,今本脱之。上文《汤问》‘四海之外奚有’,此革所答语,故云‘四海四荒四极之外’,《御览》一引‘之’下正有‘外’字。”
  ⑨练五色石——练,古“炼”字,五色石,王叔岷:“《艺文类聚》六,《御览》二五一引‘石’上并有‘之’字,与下文句法一律,当从之。”
  ⑩共工氏——《楚辞》注:“共工氏,名康回。”相传为女娲氏末年的部落首领。颛顼——音 zhuān(专)xū(须),传说中的古代部落首领。
  ■不周之山——张湛注:“共工氏兴霸于伏羲,神农之间,其后苗裔恃其强,与颛琐争为帝。颛顼,黄帝孙。不周山在西北之极。”
  ■绝地维——绝,断。地维,系住大地四角的绳子。
  ■故大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卫叔岷:“《淮南·天文篇》、《论衡·谈天篇》‘故’字并在‘日’子上,与下文句法一律。”就,趋,归。
  ■惟——为,是。
  ■八絃九野之水——张湛注:“八絃,八极也。九野,天之八方中央也。”絃,《释文》:“絃音宏。”则“絃”当作“纮”。
  ■天汉——即银河。张湛注:“世传天河与海通。”
  ■其上禽兽皆纯缟——陶鸿庆:“‘其上’字误复。”王重民:“陶说是也。《御览》三十八引正无下‘其上’一字。”缟,音 gǎo(搞),白色。
  ■珠,音 gān(干),珠橛瘛�
  ■华实——华,音 huǎ(花),同“花”。实,果实。
  ■皆——王重民:“《御览》三十八引无下‘皆’字,盖是衍文。”
  ■毒——《释文》:“毒,病也。”
  ■禹强——张湛注:“《大荒经》曰:北极之神名禹强,灵龟为之使也。”《释文》:“《神仙传》:北方之神名禺强,号曰玄冥子。”
  ■而下动——《集释》:“《藏》本、秦本、世德堂本无‘而不动’三字。”
  ■数步——《集释》:“‘数步’北宋本作‘数千’,汪本从之,今从《藏》本订正。”暨——及,到。
  ■趣——音 qū(趋),通“趋”。
  ■灼——烧。数——占卦。
  ■播迁——流离迁徙。
  ■凭——张湛注:“凭,大也。”
  ■侵——渐进。阨——音 ài(爱),通‘隘’,狭小。
  ■中州以东四十万里得僬侥国——僬侥,音 jiāo(焦)yáo(摇)。王重民:“‘东’当作‘西’,字之误也。《淮南·地形篇》:‘西南方曰僬侥。’韦昭《鲁语注》:‘僬侥,西南蛮之别名。’是古者一谓僬侥在西南也。”
  ■冥灵——《释文》:“冥灵,木名也,生江南,以叶生为春,叶落为秋。”
  ■椿——《释文》:“椿,木名也。一名橓。”
  ■蠓蚋——音 měng(猛)ru(锐)。《释文》:“二者小飞虫也。”
  ì
  ■终北之北有溟海——俞樾:“终北,国名,下文曰‘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夫涂,谬之一国,滨北海之北,其国名曰终北’是也。”《释文》:“《十洲记》云:水黑色谓溟海。”《集释》:“《藏本》、世德堂本作‘终发北之北’。”
  ■称——相副,相称。
  ■鲲——传说中的大鱼。
  ■伯益——古代赢姓各族的祖先,助禹治水有功,被选为禹的继承人。禹去世后,禹子启夺取王位。
  ■夷坚——张湛注:“夷坚未闻,亦古博物者也。”
  ■麽虫——麽,音 mó(馍),细小。
  ■离朱、子羽——张湛注:“离朱,黄帝时明目人,能百步望秋毫之未。子羽未闻。”保簟(自),眼眶。
  ì
  ■ 俞、师旷—— ,音 zh(至)。张湛注:“ 俞未闻也。师旷,晋
  ì平公时人,夏革无缘得称之,此后著书记事者润益其辞耳。”敗簟hì(至),搔爬。俛— — “俯”的异体字。
  ■空峒——又作“崆峒”,山名,在今河南临汝县西南六十里。
  ■心死形废——张湛注:“所谓心同死灰,形若槁木。”
  ■砰然——砰,音 pēng(烹),象声词,声音很大。
  ■櫾——音 yòu(又),同“柚”,似橘而大,皮厚,味酸。
  ■冬生——王重民:“‘生’当作‘青’,字之误也。”“《史记·司马相如传》:‘橘抽芬芳。’正义曰:‘小曰橘,大曰柚。树有刺,冬不调,叶青。’是櫾树叶青,经冬不调,故《列子》曰‘碧树而冬青’也。”王叔岷:“《记纂渊海》九二引亦作‘青’。”
  ■已愤厥之疾——已,使病愈。王叔岷:“‘厥’乃‘瘚’之借字。《说文》:瘚,屰(逆)气也。”
  ■渡淮而北而化为枳——枳,音 zh(只),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