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声色-第4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天吧咂吧咂嘴,其实沈文裕这个提议,已经说了不是一次两次了,也不得不说他考虑的很有道理,不过在吴天看来,他只不过是在根本问题上还没转过弯来——那就是咱不差钱!
当前办私立学校,最大的难题其实就在于资金方面。
吴天对国外教育体制有一定的了解,很清楚其实在国外,可不像国内,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的学校都是公立学校,即便在十几年后,私立学校如同雨后春笋一般遍地开花,可那些学校的目的可不是教育,而是赚钱!
在国外教育体系中,私立学校的比重相当高,并且私立学校也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办学的资金来源大多是依靠社会捐赠,即便有一些盈利为目的的学校,也只定位为贵族学校,赚的是有钱人的钱。
造成这一情况的根源,又在于国人的价值观的问题,国人可没有做慈善,到处捐赠的习惯,所以私立学校的生存就只能依靠从学生身上收取学费这一条路径。同时,国人自私自力的本性,又很少有人会愿意热心公益事业,办学校的只能是希图发财的老板,把教育商业化运作,后果自然是更难以获取社会捐赠,整个非公立教育体系的发展先天不良……
毫无疑问,沈文裕的思想虽然相对开放一点,也依旧没能跳出国人的思想范畴,作为一个学校管理人员,他首先考虑的并不是教育本身,而是如何运作这所学校。
“沈叔叔,我说过的,咱们办学校,不是为了赚钱,你大可不用担心资金问题。”吴天笑道,“至于生源,也不用担心,多了咱们就多教,少了咱们也一样教,学校不会因为学生少而搞不到经费的!”
“呃……谁愿意白给咱们钱,只教几个学生啊?”沈文裕说道。
“我愿意。”吴天大大咧咧的说道。
这句话顿时让沈文裕和杨爱云无话可说,虽然对于吴天的身家究竟有多少,他们心里没一点谱,不过这几天跟着吴天商量事情,却是整天在长天酒店吃着喝着,那费用可不是小数目,更重要的是他们还遇到过好几个前来找吴天请示的大人物,包括风云的白总都亲自来过一趟,这幅架势摆在这儿,还足以让他们震惊外加信服吗?
“就是高中了!”吴天笑着拍板道,“位置就选在金海区吧,向东边一点。市里不是正在推动两城合一的计划吗?将来那边发展会很快的。现在咱们找块儿好地方,赶紧下手,把校区搞得大一点才好,呵呵。”
“嗯,这个不是问题,教育用地,审批也容易。”沈文裕当即说道,这一点他还是有底气的,毕竟老爷子还在位子上,区里还有些人脉,疏通几十亩地问题不是很大。不过再想到吴天的老子,不禁又失笑一声,自己那点背景在吴天面前还不值一提。
“呵呵,那就赶紧的开始,最好是能赶在暑假期间初步搞定,赶上今年秋季开学招生,不让又得耽误一年啊……”吴天大大咧咧的笑道。
沈文裕和杨爱云不禁苦了脸,话说两个月时间建一所学校,这难度也太大了吧?
不过吴天却根本不加理会,无论如何这个条件是必须要完成的,要知道咱可巴巴的等着暑假后刚好转学呢——进了咱自己的学校上学,总不至于日子还那么憋屈了吧?
【鞠躬感谢生鱼片81、雨叶淋的月票!】
【鞠躬感谢雨叶淋的打赏!】
第四百一十六章天道实验中学
两个月时间建立一所高中,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说不得吴天动用了身边大量资源来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
首先,关于学校的立项,以及地皮使用的问题,吴天就出动了范小建、沈文裕,以及风云的丁副总,由他们三个人共同解决,即便如此,也少不得需要先动工,后审批,才能赶得及。
于是,学校项目申报到市里的同时,金海区那边就答应下来地皮的使用问题——且不说沈文裕的关系,也不提丁副总的能量,只说如今刚刚任命下来的金海区一把手,正是吴建国的老部下,原商东县的邱副县长。不过老邱同志的年纪实在有点大了,也只能干这一届了。
正因为已经混到了尽头,断了在升念头,老邱反倒更能放得开手脚,对于吴天提出的要求,根本一点都不带踌躇的,当即拍板在城东北角划了一片地,足足一百亩的地皮!好在这年头对于土地审批的限制还没那么严格,上面倒是不会说什么,不过征地问题,却是得自己解决。
不过这对于吴天来说,也根本就不是问题,极其大方的按照比市价高出百分之五十的价格征收,并由区政府出面,承诺给予解决市民户口——这年头市民和农民的待遇可是差别相当大的,那些近郊的农户早就巴不得脱离农业户口,所以只用了几天时间,就把地皮拿到了手里。
七月中旬,吴天亲自踏上了这一片已经归自己所有的地皮上,听着沈文裕激动的指着周围,讲着这片校园园区有多大地方,吴天很是满意。
“小天,这片地皮足有一百亩呢,可以容纳八十到一百个班机,四千到五千名学生呢……”沈文裕相当激动的说道,“这还是按照宽松的标准计算的,如果按照当前普通公办学校的标准。最少还能再多容纳百分之三十的学生……”
这个数字很好计算,按照相关数据,一个班机应该在五十个学生左右比较合适,不过作为人口大省。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山南,这个数字只能是个理想罢了,正常情况下,一个班级最少也得有七十个学生靠上,甚至有些热门学校。一个班级的学生能超员到一百人也不足为奇!
不过吴天却微笑着摇摇头,道:“沈叔叔,别说七八千了,就是四五千都太多了。这块儿地皮,最多只能招一千个学生,再多坚决不行!”
“呃?那这么大的地方,实在太浪费了啊……”沈文裕不禁说道。
“这不叫浪费,这叫精益求精。”吴天笑着说道,“咱们办学的宗旨是培养人才,培养真正的人才。可不是为了给家长领孩子的托儿所……”
吴天不理会沈文裕吧咂嘴,又转头说道:“老鳖,我的要求不高,最起码先把教学楼给我建起来,别耽误开学,这个没问题吧?”
“呵呵,天少尽管放心吧,现在正是大夏天,混凝土凝固的快,不会耽误工期的。今天是十六号。保证月底就把楼给盖好!”老鳖大大咧咧的说道,“再加上内部装修什么的,顶多八月中旬,就可以交付使用!”
吴天不禁满意的点点头。后世国人最出名的地方就是效率了,不然诺亚方舟也不会交给中方制造了不是?
开办学校,只有校区可远远不够,软件比起硬件来更要紧。
于是,在校区开建的同时,由市教育局出面组织的一支考察团出发了。目的地则是米国旧金山某中学。
不同于以往的是,这支考察团可并不是“领导旅游团”,而是正儿八经的考察团,全团三十多人中,除去省里、市里派出的两名外事协调人员,两名市教委的带队人员外,其余众人,全都是市里的高中在职教师!
而这些教师的挑选,也并不是按照往年惯例,以背景关系、按资排辈的模式挑选出来的,这些人可都是前一段时间,由沈文裕和杨爱云出面游说过来,准备加入天道试验中学的精英。
不过,出国的这三十多人,也并不是下一步全盘接收的。吴天可没指望只经过为期半个月的考察,就能彻底转变这些从事教育工作多少年的老教师们的教育理念——沈文裕就是个典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他算是比较开通的,可很多时候还是转不过弯来。
素质教育这种改革,那是需要几代教师的更替,才能慢慢转变过来的。吴天很清楚,即便在二十年后,国内的教育现状,也仅仅只能说是进步了一点点,仅仅有某些实验学校情况可能会好一点,绝大部分学校距离所谓的素质教育还差得远呢!
吴天只求这些教师能在考察结束之后,思想上能更乐于去尝试改变就知足了。
当然了,这三十多人中,肯定也少不了有一部分老顽固——至少沈文裕和杨爱云挑选的这些精英教师,可很有一部分年龄偏大的,改变对于他们可没那么容易。所以,吴天只期望其中能有一半人合格,就算达到预期目标了。
当然了。要想支撑起一所高中,十几个教师可远远不够,少不得吴天也吩咐了沈文裕忙活着从今年刚刚毕业的师大那边,再物色一部分年轻教师。应该就能勉强撑得起摊子了。
毕竟今年只是学校开始招生的第一年,虽然按照计划,是高中三个年级一块儿招生,不过对于第一年来说,学生最多的应该是高一。或者还会有一部分高三复读生,数量也不会太多,至于高二的学生,只怕就没几个了。师资压力大多都在高一上面。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吴天决定执行的教学模式,可不是国内如今所用的班级固定制,而是效仿国外中学,以及大学的大教室制度,要让学生追着老师跑。主课教师在大教室上课,学生所分的班级。只用来进行自习,每个班安排辅导老师,这样一来,更能充分利用优质教师资源。
所以,基本上有十几个老教师,再加上一部分新教师,勉强还能应付得了。
“小天,学校建得怎么样了?”
学校好容易放假了,可这小子却依旧整天不沾家,吴市长难得揪住儿子一次。少不得关心关心儿子的“工作”问题。
“差不多了,马上就准备开始招生了。”吴天大大咧咧的说道。
“哦?动作这么快?”吴建国不禁一愣,道,“不会是草台班子吧?”
“说的什么话?你儿子我像搞草台班子的人吗?”吴天不满的翻翻白眼。道。
“最好不是,不然你小子就要有麻烦了。”吴建国说道,“昨天你姥爷打来电话,说方老爷子很关注你建学校的事儿呢。”
“啊?”吴天不禁瞪大的了眼睛,道,“方老知道了?谁通风报信的?”
吴建国摇了摇头。道:“不是我说的。”
“国安!”吴天呲了呲牙,顿时有些丧气的感觉。话说自己如今真是树大招风,一举一动貌似都逃不过上面的眼睛啊。不过好歹也只是盯着咱看看,还没闹出过插手掺和的情况。
“不管是谁,反正这次你搞的这个小手段,也只能认真点了,别让方老爷子对你失望才是。”吴建国说道。
“喂,我说老爸,我很认真的好不好,叫什么小手段?”吴天不满的嚷道。
“你不是为了逃学,自己胡闹的搞出个学校来的?”吴建国一脸不信的说道。
“呃……”吴天不禁语塞,话说自己的初衷,的确有很大一部分是这个原因,实在是反驳不得老爸啊。
吴天无奈的做出好投降状,说道:“好吧,我承认,我一开始是有点这个想法,不过老爸,你不认为现在的教育问题,有点跑偏吗?”
吴建国微微皱起了眉头。
教育问题一直都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包括方老,从他当初刚刚恢复工作,第一件事情就是关注教育。恢复高考,而随后又多次对教育做出改革,不过始终难以真正获得成功。即便如今,也依旧对此事耿耿于怀。由此可见教育改革的难度有多高。
吴建国到了如今的地位。对于教育问题的思考也很深刻了,不过结果也同时是心里不满,而又无从下手——即便再大力保障教师待遇、提高教育资源投入,也没办法从根本上改变正题的制度模式,这是一个全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