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极品鉴定师-第4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和隋侯珠一样,因为泰一统六国,落到了秦始皇的手上,被制在了传国玉玺,刘邦灭了秦之后,子婴把这这块传国玉玺献给了刘邦,到汉末董卓之乱,御玺先后落入孙坚、袁术之手,再传魏、晋。五胡十六国时,一度流于诸强,后被南朝承袭。隋亡后,御玺被隋朝萧皇后带到突厥,直到唐太宗贞观四年御玺归唐。五代时,天下大乱,流传的御玺不知所终。”
“这就不见了?太可惜了。”小许突然换了一张脸,有点讨饶的意思:“两位的历史知识太让我佩服了,不过可不可以慢一点,我这手实在是忙不过来了。”
骆天与黄立德相视一笑,两人说得有些激动了,而且这些内容是早就印在脑子里的,说的时候,就像打印机在运转一样,没有照顾到小许的节奏,骆天主动提出来:“这样吧,我和你一起记录,你呢,记录我说的,我呢,记录黄老师说的,到最后一拼,这样要快捷不少。”
小许有些不好意思:“这样不好吧,你可是……”
“客套话不要说,我们来这里是为了稿子,不是为了奉承,好吧,就这样说定了。”骆天也坐到了电脑前面:“黄老师,我们继续吧。”
黄立德点头:“嗯,六代时这玉玺的确流失,不过在三国时期,被孙坚找到了,他在攻打洛阳的时候,在宫中的一口井里发现了玉玺,藏在他的妻子吴氏那里,可惜的是,后面被袁术知道,抢走了玉玺,袁术死了之后,落到了曹操手中,然后司马炎称帝,成晋朝玉玺,公元311年,前赵刘聪虏晋怀帝司马炽,玺归前赵。公元329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玺,在右侧加刻‘天命石氏’。公元350年,再传冉魏,后冉魏乞求东晋军救援,传国玺为晋将领骗走,并以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首都建康,这样,传国玺重归晋朝司马家。在南朝,传国玺历经了宋,齐,梁,陈的更迭。大隋一统华夏,传国玺遂入隋宫。公元618年,隋亡。萧后携皇孙政道携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
“唐贞观四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突然与皇孙政道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末,天下大乱,公元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玺,建后梁。公元923年,李存勗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也随着到了后唐。最后一个掌握和氏璧的皇帝是五代后唐末帝李从珂,公元936年后晋石敬瑭攻陷洛阳前,他和后妃在宫里自焚,所有御用之物也同时投入火中。从此,和氏璧神秘失踪,从此以后,再没有了和氏壁的任何信息。”骆天马上接了过来。
第533章泗水取鼎
第533章泗水取鼎
黄立德点头:“这和氏壁制成的传国玉玺声名在外,明清的时候,皇帝们都动过它的心思,朱元璋甚至为了它,不惜遣徐达带兵数十万入漠北,以期夺回此宝。大臣解缙还为此上表请罢兵戎,以利百姓生息。后来李文忠二次远征,俘虏了元后妃和诸王,得到了一些宋元玉玺,但那些根本不是传国玉玺,其后又有很多次传闻传国玉玺重出于世,可惜经过鉴定,都是赝品。”
“最有名的应该是末代皇帝溥仪捐献给国家的那一方玉玺了,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宫,他带出皇宫的惟一一方玉玺,也就是皇太极所得的这方刻有制诰之宝的玉玺。当时冯部将领鹿钟麟等人曾经打过这方玉玺的主意,可惜都没有得手。溥仪从伪满洲国皇帝变成战犯押往前苏联,又转押回国,这玺都一直放在他随身皮箱的夹层中。直到抚顺战犯所,在政策感召下,他才取出这颗宝玺交给了国家,经过鉴定,也是赝品,着实可惜啊。”
“黄老师,不久前我曾经偶然间得到过一张大龙邮票,现在论起来,大龙邮票的首日封一直没有找到。”骆天灵机一动,马上想起这桩心事来了,自己还曾交待一些熟人帮忙留意,看能不能撞运找到大龙邮票的首日封。
“没错,这对于中国的邮票吏来说,毕竟是中国人发行的第一枚邮票,这可是重要的一笔,小许,这个也要记录下来。”黄立德闭目起了一会儿,也说道:“我也想到一件。”
“是什么?”骆天问道。
黄立德说道:“就这么讲出来也太无趣了,不如你猜一猜?我可以告诉你一条线索,是一幅字。”
“兰亭序。”骆天肯定地说道。
“没错,就是兰亭序。”黄立德背起双手叹息一声:“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名流及亲朋共41人聚会于兰亭,行修禊之礼、饮酒赋诗。后来王羲之汇集各人的诗文编成集子,并写了一篇序,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传说当时王羲之是乘着酒兴方酣之际,用蚕茧纸、鼠须笔疾书此序,通篇28行,324字,有复重者,皆变化不一,精美绝伦。”
“可是它的下落也成了谜,一直以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到了唐太宗手里,他爱不忍释,临死时竟命人用它来殉葬。史书记载,《兰亭序》在李世民遗诏里说是要枕在他脑袋下边。那就是说这件宝贝应该在昭陵。可是,五代耀州刺史温韬把昭陵盗了,但在他写的出土宝物清单上,却并没有《兰亭序》,那么十有八九《兰亭序》就藏在乾陵里面。乾陵一带的民间传闻中,早就有《兰亭序》陪葬武则天一说。”骆天说道:“说不定飞天叔叔能够知道一些什么。”
看了一眼小许,黄立德说道:“晚上请他过来坐坐,看这瘦猴儿知道些什么。”这种会面得是非正式的,骆天明白。
小许这时候插了一句话:“黄老师,我觉得你们漏了一件最重要的。”
“你说的是九鼎吧?”黄立德一语道破。
“是,是。”小许有些汗颜,自己是小瞧了眼前这两个人了。
“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这样,九州就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九鼎成了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据传是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后,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金铸成九鼎,象征九州。商代时,对表示王室贵族身份的鼎,曾有严格的规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而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时行九鼎大礼。因此,鼎很自然地成为国家拥有政权的象征,进而成为国家传国宝器。据说,秦灭周后第二年即把周王室的九鼎西迁咸阳。但到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时,九鼎已不知下落。有人说九鼎沉没在泗水彭城,秦始皇出巡泗水彭城地方,曾派人潜水打捞,结果徒劳无功。”
骆天说道:“其实九鼎还带有一些神话传说,铸造九鼎时事先将全国各地山川奇异之物画成图形,然后分别刻于鼎身。九鼎铸成后,陈列于宫门之外,使人们一看便知道所去之处,有哪些鬼神精怪,以避凶就吉,据说此举深得上天的赞美,因而夏朝获得了天帝的保佑。”
黄立德说道:“古时通常都以神话治国,宣扬天权,这一点嘛,可信可不信,最关键的是,也有史学家认为,九鼎并非是九个,而是只有一个,因为代表九州,也叫九州鼎,简称九鼎,九鼎丢失以后,后世也曾经重新铸造,以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和宋徽宗崇宁三年两次最为有名。”
“武则天当时政权稳固,这九鼎一直被视为权力的象征,她重铸九鼎就是要向天下人昭示她的皇权,其实也是一种政治手段。”骆天说道:“宋徽宗也是如此,九鼎之所以这么牵动各朝皇帝的心,无非是它的象征意义。”
“这鼎的形状制式,只有《拾遗记》里提到过——禹铸九鼎,五者以应阳法,四者以象阴数。使工师以雌金为阴鼎,以雄金为阳鼎。鼎中常满,以占气象之休否。当夏桀之世,鼎水忽沸。及周将末,九鼎咸震。皆应灭亡之兆。后世圣人,因禹之迹,代代铸鼎焉。”黄立德说道:“看这里面记得详细,这九鼎应该是确实存在过的。”
“据现已出土的当时陶器纹饰推测,九鼎的纹饰也不外于兽面类、龙凤类、动物类、云雷类、火类、几何类等。”骆天说道:“至于《拾遗记》里提到的,雄雌两种金……”
“有可能是依金属的硬度来分的。”黄立德说道:“这九鼎啊,比起传世玉玺来,还要神秘,不但东西是什么样的没有肯定的依据,最终在哪里丢的也不知道,这恐怕真是千古之谜了。
小许迅速查找着资料,这一回他总算走在了两人的前尖:“商汤逐走夏桀后,将九鼎迁至其都。盘庚定都于殷后,九鼎迁移至此。周武王灭商后,曾公开展示九鼎。周成王即位后,周公旦营造雒邑,将九鼎迁至该城,并请成王亲自主持祭礼,将九鼎安放在太庙之中,东周开始后,周朝王室衰落,各诸侯开始觊觎王权。周定王时,楚庄王首次“问鼎之轻重”,被周大夫王孙满驳回。后楚灵王一度也动心问鼎,因国内发生叛乱,未果。秦惠王时,张仪制定策略,希望能夺得九鼎以号令诸侯,楚顷襄王、齐国国王亦希望争夺宝鼎。周赧王周旋于两国以及魏国、韩国之间,令其相互制约,得保九鼎不失。这些内容来自于《墨子耕注》。”
骆天说道:“这里面还少了一点,那就是之后的事情,秦灭周后第二年即把周王室的九鼎西迁咸阳。但到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时,九鼎已不知下落,可是是如何丢失的,居然没有一点记载,彻底成了一个谜。”
“九鼎遗失之地,曾有人说是泗水彭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是说秦始皇东巡的时候,经过徐州彭城的泗水,看到水中露出一个周代的鼎,十分高兴,马上命令随从从水里打捞出来,可是鼎里突然有一个龙头伸了出来,咬断了系鼎的绳子,鼎重新掉入水中,再去打捞的时候,就再也找不到了。”骆天说道:“现在,这个故事还经常被运用在汉画石像中。”
“那后来有去徐州的泗水打捞过吗?”小许问道。
“若是真在那里,这么多年了,总应该有一些迹象的,可是没有。”黄立德叹道:“这鼎是皇权代表,秦始皇看到九鼎,一定认为自己会借这鼎的吉利,始皇,二皇,千秋万代下去,可惜啊,天命如此,看来秦朝的覆灭或许也是情理之中了。”
“黄老师,你怎么也信什么天命不天命了?”骆天笑道:“这说不定是后人替秦覆灭编的一个极美好的故事而已,暗示天道本应如此。”
“这倒也是。”黄立德看了看时间,不知不觉中,这一天马上就到了中午了:“这样,先去吃饭,回来后将这些内容整理一番,明天再继续,晚上我们请飞天再过来一趟。”
“飞天是谁啊?”小许虽然聪明,可到底年纪,好奇心很盛。
“我的一位朋友,走吧,去吃饭吧,看你们师母做了什么好吃的。”黄立德看着小许走出去了,这才低声对骆天说道:“关于那个秦陵,飞天那瘦猴儿知道些东西,晚上他过来,让他详细地讲给我们听听看,这些素材也可以编撰进去。”
飞天居然与秦陵打过交道,骆天吃了一惊,黄立德意味深长地拍了拍骆天的肩膀:“走吧,走吧。”
黄夫人准备的饭菜很不错,手艺很好,黄夫人看着两名年轻人吃得欢,自己也十分有成就感,又挂念起徐俏君来,当年两家关系走得近,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