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苍茫-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日,按照规矩,登莱文武一同来到忠烈祠上香祭拜,为战没者祷告,其实就是个样子,将几个战死的军兵的名字列入其上,家小得以抚恤。其他的就是无名无份的泯灭了。
至此,此番得胜还军的仪式才全部结束了。下一步就是奖赏抚恤的事宜了,这可就不是三两天能完结的事了,且耗费时日了。
忠烈祠祭祀完毕,赵烈就想回返石岛了,实在没兴趣同这帮老油子虚与委蛇,此时张可大的管家前来告之,总镇有请。
“拜见总镇大人,恭贺大人得胜而还。”赵烈跪拜道。
“起来吧。无须多礼。”张可大心情很好,笑着虚扶一下道。“新任指挥使大人很是得意吧。”
张可大调侃道。
“小的年纪轻轻能登此高位还要谢过总镇的栽培,赵烈在此拜谢。”赵烈深鞠一躬。
“好了,今日没那么多礼数。”张可大笑着摆手,“赵烈,你如今的官位都是你用战功换来的,按说,朝廷此番略有薄待,你的功绩升任参将甚至副将都是绰绰有余,如今不过是个卫所军将,心中可有不甘啊。”
“秉大人,下官没有大的志向,在登莱本地能安稳做官,奉养父母足以。”赵烈笑道。
“休要胡说。”张可大一指赵烈,“如你说言散淡,能整训出如此精兵,你每日操练军兵,身先士卒披坚执锐战阵杀敌,没有大志向谁信,赵烈你可不要欺瞒于本镇。”
“大人,下官身为登莱军将,深知精锐兵丁乃是保命之道,家叔就是因为被派往辽东运送辎重时被建奴偷袭战没的,赵家刻骨难忘,因此家父这才散尽家财募集勇士出征,不过是自保而已。”赵烈不疾不徐道,如今这说法成了赵烈的口头禅,只要他人问及募集家丁之事,就是如此说辞。
“竖子狡诈。”张可大一点赵烈笑骂道:“本镇不信你的胡言乱语,赵烈,本镇对于你极为期许,你大有戚爷之风,唉,登莱多豪杰啊。”张可大也是感叹登莱总是出现戚爷、赵烈这般骁将总有因由吧。
“大人期许太过,小的不过是米粒之光怎能同戚爷日月之辉相比。”赵烈急忙谦逊,他心念急转,难道张可大看出了些什么,或是风闻了什么。
“本镇不信你这般言语。”张可大一摆手,“赵烈,本镇已经接到了调令,即将转任浙江总兵,本官老母年岁已高,正好返乡奉养。”
赵烈心头一震,张可大这般上司可是难得,如果他走了,对于赵烈在登莱的布局大为不利。赵烈正待开口,张可大接着言道。
“本镇走后,望你继续操练军兵,不要因朝廷薄待而懈怠松懈,正如你所言,登莱乃是大明重镇,随时可能出阵东江辽东,不可自满大意,切切。”
“谨遵总镇所言,小子虽不足戚爷万一,然定竭尽全力整军备战,有朝一日战阵上定要大败建奴,以血还血以牙还牙。”赵烈恭恭敬敬拜伏于地,也许张可大不算是名将,那不过是因为朝廷没有给他大力的支持,此人的确是明将中忠勇之士,赵烈甚为感佩。
“好了,我不留你了,将这个拿回去吧,新官上任,庶务繁巨,且忙去吧。”张可大下了逐客令。
赵烈接过一看,原来是赵锋任靖海卫左千户所千户的文书,这原来是张可大应允的,此时兑现了。
赵烈对于张可大可谓充满感激,心知这位总镇是当真帮衬自己,他如今随时都可能转任,刚刚回到登莱就将此事办妥了,可见其对赵烈的赏识。
赵烈只有谢过而别,对于一个即将离任的总兵来说,他说再多的话也是无用,日后事上见。
第271章靖海沸腾
六日后,靖海卫城官署,新任卫指挥使赵烈召集麾下军将会商。两日前常汝宁将其物件运走,将官邸空了出来,前往临清上任去了。逃离登莱在他看来就是一大胜利,至于剩下杨景堂赵烈等人死掐去吧。
上番赵烈上任之时,下面的四千户所的千户三位随卫指挥使常汝宁出阵京畿,只有中千户所千户范有禄报病在家未能出征,这也是因为他乃是都指挥同知汤谦的远亲,抬出了汤谦的名号逃避出征。
当时常汝宁正同杨景堂满脑门官司呢,给他天大个胆子也不敢招惹汤谦了,即使他揣测范有禄同汤谦关系不算近,他也不敢冒险一试,倘若真的很近,常汝宁岂不是自寻死路。
杨景堂已经得罪了,再冒犯了署理都司的汤谦,岂不是将上官都得罪光了,那还有好。
于是常汝宁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就算是范有禄确是病了。
赵烈上任时范有禄还是托病不出,表明他真是病了。因此,此番会商,四个千户所的千户才全部到齐。
“诸位昔日都是我的上司同僚,向来相处融洽,今次本将上任还望诸位能鼎力相助,多多帮衬。”赵烈乃是新晋之身,言语间给这些昔日同僚留足了面子。
“指挥使乃是大明有名战将,阵斩老奴之子,大金王族,平军功晋升,我等属下尽皆仰慕,敢不尽心竭力。”吴海当先表态,随风倒的姿态十足,尽显不倒翁的本色。
其他军将当然纷纷附和,难道同顶头上司作对不成,可不是谁都有一个三品大员的老爹的。
这里最是羡慕嫉妒恨的就是出征的唐荣、马右军、王耿了,随着常汝宁出征,风餐露宿、担惊受怕的。
却是眼睁睁的看着各个卫指挥使将功劳都从赵烈那里买光了,如今看到很多卫指挥使因此腾升,而他们不过是捞到些许钱粮,这个憋屈那是别提了,如今赵烈也居于上位他们肯定不是心思,但是上下尊卑就摆在那,你就得服气。
“诸位,此番征战中许多我大明军将败亡在京畿,何也,麾下军力不足以抗拒建奴,而我登莱有胁从辽东抗击建奴的重任,本将可是不希望将来落得同他们一般兵败身亡的下场。”赵烈正容一一注视着下面的众将,一干部属也聚精会神的听着赵烈的安排,他们大略晓得这就是戏肉来了。
“为此,本将决定如赤山一般分给靖海卫军户田亩,分与他们种粮以及牲畜,同时整训备军,随时待战。”
底下十来人即刻开始交头接耳起来,这个消息震得他们不清。
他们哪个不是表面拥有的田亩之外还鲸吞了大量的军户田亩,让军户给他们当佃户,这些田亩有的变更了所有者,成为了他们的私产,有的则还表面上是军户的田亩,只是被他们掌控了。
如果依照赵烈的安排,他们岂不是损失巨大。
吴海则是无喜无悲的不动声色,他在靖海卫这些年家里一万亩田产是有了,只是都已经被他变更成私产了,他还真是不怕,赵烈难道敢夺人私产,那是自寻死路。
“诸位听我讲完。”赵烈让众人议论几句,“诸位当下手里的田亩是私产的那就绝无问题,如不是私产的本官许你等每亩花上一两银子改换成自家私产。”大明的普通田亩不过四五两银子一亩,如今花上一两银子就可在卫所登记造册也是赵烈雍容了。
“不过,诸位手中也就是这般田亩了,军户新开垦的田亩谁也不许打主意,如果私自并吞这些田亩,自家掂量一番可是及得上杨景堂和常汝宁。”
这句话可就是刺果果的威胁了,同赵烈作对先想想杨景堂、常汝宁,他们与赵烈作对如何。
敢在此处非议杨景堂这个上官,可见赵烈越发跋扈了。但是底下众人却是没人觉得赵烈是大话连篇,杨景堂和常汝宁是怎样被打脸的,他们是一清二楚。
“大人如此厚待我等,我等岂敢三心二意,自家能保住如此多的田亩,我唐荣感激涕零,绝不会再去做贪心不足蛇吞象之事。”唐荣看着粗豪其实极为精明。
既然有了好处,赵烈又如此看中屯田,那还不见好就收,如何还敢阴奉阳违,看看杨景堂、常汝宁这么大的个头都对赵烈无可奈何,甚至被抽的鼻青脸肿,自家这小身板还是算了吧,从了吧。
其他人等也回过味来,急忙纷纷赞同。
“多谢各位看重赵某的些许薄面。”赵烈笑着拱手道,显是极为满意,“此外,每个千户的备军卫城要收回整训,须知只有统一整训,临战才能相互配合,可堪大用。当然,如临阵之时,各位千户也不须出阵,由本将一力承担。”
这回这四个千户的反应可是极快,纷纷出言赞同。
开玩笑,此番征战他们算是看明白了,建奴之凶狠暴虐是他们所仅见,他们可是真一辈子都不想同建奴交手。
可是偏偏登莱军协助辽镇责无旁贷,既然赵烈能将这个烫手的山芋拿走,他们当然绝无异议,至于说赵烈是不是为了一己之私掌控兵权,真是笑谈了,当年的李成梁如何最后还不是乖乖的当个顺臣,何况赵烈只是掌控两千余备军而已,有何大惊小怪之处。
总之,此番会商还算是和谐的团结的大会,最起码表面上极为和谐,双方尽皆满意,会后在酒楼是一醉方休,众人是尽兴而散。
翌日,将要在靖海卫测量田亩,均分田地,开垦荒地,打造灌井,同时三年免税,三年后十税一的告示布满了每个村屯,靖海卫沸腾了。
很多军户不识字,最初告示就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晓得这其实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大事,直到有识字的将消息以一传开。
立时几乎所有的军户都坐不住,没有了田亩的日盼夜盼,盼着这天早点到来,连带着干活都有些心不在焉了。
至于那些有田亩的也盼着,因为他们的很多的田亩因为缺水都是下田,如果打了灌井,那岂不是他们的田亩都能成为良田,这个产量加上十税一的赋税,那得剩下多少钱粮,家里的小日子真是不要太好哦。
军户们纷纷在熟人间打探,甚至到靖海卫城打探,当他们打探到是原来左千户所千户如今的指挥使赵烈大人主持此事,他们都信了,登时整个靖海卫陷入狂喜。
为何呢,那是因为左千户所这三年的好日子在那摆着呢,想当年左千户的土地最为贫瘠,军户最为贫困,逃亡也最多,许多军户娶不上婆娘,如今却是靖海卫的大姑娘们哭着喊着要嫁入左千户所。
为什么,还不就是赵烈赵大人在左千户所均田打井减少赋税,让赤山的军户们过上了好日子。因此,听闻赵烈赵大人主持此事,军户们立时晓得好日子来了。
他们几乎日日打探从什么地方开始划分田亩,从什么时候开始打井堆肥,开拓荒田等等,日日夜夜谈的都是这般话题,而且是乐此不疲。
在一切喧闹声和全靖海卫老少万余人的关注下,赵烈派出徐鸿带领着两百余人的队伍从右千户所开始测量田亩,核实账册。
此时的丈量人手可是足够了,所谓丈量田亩不过测量和简单的计算,汇总和登记造册,对于经过数年读书习字的左千户所的许多军户来说都不是难事,何况还有孤儿院里的接近成年的孩子们帮衬,可谓是人手充足。
因此也是进度极快,不过是十天左右,就将右千户所的田亩测量核实完毕,重新登记造册。
接着队伍从西向东向北开始注意测量核实,所到之处,军户们是热情款待,拉着队中人员到家中吃饭,虽说不是什么太好的饭食,但是已是竭尽所能的拿出家底了,让这般人员也是极为感动,纷纷加快进度。
此时唐显文已经开始在石岛筹措开垦荒田和堆肥、种子、牲畜、灌井的问题了。
介于左千户所的经验,由于许多的军户家无余财,如果让他们慢慢的开垦荒地,就是三年免税期到了也未必能将荒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