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好屠夫-第2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邓洵武虽然为枢密院执政,枢密院执政层级极高,便是童贯手下最高的官员,甚至与枢密院使有着同样的职权,算是枢密院正真日常处理公务的主官,童贯这个枢密院使的主要的日常工作大多都是邓洵武代劳。
但是这邓洵武在联金攻辽这件事情上与童贯意见并不一样,邓洵武算是少数把这件事情看得比较通透之人,他还说过一句话语,大致内容便是说辽国乃服汉教化的礼仪之邦,女真是茹毛饮血的野人,与辽国为邻必然好过与女真为邻。意思便是联金灭辽不妥。
不过这也是徒劳,赵佶与童贯已然打定主意了,也由不得邓洵武来改变。
郑智到得枢密院,一边跟着守卫往里进,也一边左右打量了一番,倒是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与其他衙门的造型也是大同小异,办公之所,从中央到地方,布局也是差不多。
唯一不同的便是这枢密院上下不少了兵丁军将。郑智迈步记得白虎节堂,这里便是枢密院最重要的地方。殿前司也有个白虎节堂,便这军委办公室,主要的军事会议与军事命令都是从这里发出。
调兵遣将的虎符令牌也只能从这里取得,此处便是守卫最为森严之地。
郑智进来见得三人,见礼几番,赵良嗣倒是熟人,邓洵武自然是第一次见,童贯自然也有介绍。
四人再坐定,童贯开口道:“郑智,此番唤你来,只因北方有军情来报,耶律延禧撤军了,十几万人被女真人追得溃不成军,女真人如今已然就要占领辽东之地,此时大概已经兵围辽国东京辽阳府。辽国大败,我等出兵更多一分胜算,我刚收战报便急忙唤你来知晓。”
郑智自然早有预料,倒是并不觉得十分惊讶。倒是邓洵武听言,惊讶非常,连忙开口来问:“恩相,契丹十几万大军,如何就这么败了?赵中丞从辽东回来之时,说这女真不过一万多人,如何能胜?”
童贯摆了摆手道:“时也命也,辽国皇帝出征辽东,耶律章奴却趁机在上京叛乱,辽皇还如何能在前线打仗,只得班师回京平乱,如此才让女真有机可乘,尾随掩杀致使辽军大败。也是天助我等,辽之败,非战之罪也。”
童贯有军报在手,自然说得清楚其中事情的发展。却是郑智更加知道,辽军十几万,与阿骨打几战皆讨不到便宜,反而伤亡惨重,形成短暂僵持,才在上京叛乱之时慌了手脚。辽军但凡能胜女真,十几万人号称的七十万大军也不会在撤退的时候被一万人追得溃不成军。
这一战也标志着女真正式崛起!崛起成一方大势力,从此由守转攻,主力部队越打越多,将要横扫辽国。
邓洵武摇了摇头,答道:“若是金灭辽,弱辽为邻尚且难胜,与强金为邻,后果实在难以预料啊。”
邓洵武一语倒是把郑智惊住了,郑智听言便去看邓洵武,满朝文武,反战者也不在少数,却是只有邓洵武能说出这样一番话语,直指问题的根本。其他人反战,皆以劳民伤财为论据,亦或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哪里能说服人。只有邓洵武把问题的关键看得清清楚楚。
童贯听得此言,却是压根不去多想,更是懒得去答,只道:“金人得势,便是我等得势,此番开战,更要加紧时间准备,赵中丞当再往辽东去一趟,定下明年开战的日期,南北同时夹击,一举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不在话下。到时候我等凯旋而归,必然有重赏。”
赵良嗣起身看得一眼郑智,目光之中些许不善,再转头拱手与童贯道:“枢密在上,下官定然办妥此事,不敢贻误战机。”
童贯点点头,挥手示意赵良嗣坐下,随即又问郑智道:“郑智,此番等赵中丞从辽东回来了,开战日期便会定好,你一定要把士卒操练妥当,士卒一定要上阵能战,不得有误。”
对于童贯来说,事情就是三方面,一方面联系女真,一方面操练士卒,一方面后勤补给。唯有反复盯着这三方面的工作,才能把这次攻辽之战的准备做到最佳。
“恩相,操练士卒之事关系重大,下官要不现在就启程回沧州,如此在东京实在浪费了时间,时间紧迫,练兵又非一日之功,还请恩相定夺。”郑智心中实在是着急,便是每日这般在东京住着也安心不了,只有回到自己的地盘上去才能让郑智安心。
童贯听言,皱眉思虑片刻,说道:“唉。。。此事当真为难,你带三千部曲往杭州去吧,剿灭方腊之后即刻回师。”
郑智心中也在犹豫,努力回想着记忆中的事情,方腊之乱,童贯带兵南下之后,很快就平定了,此事似乎没有自己也能平定。想到此处,郑智又道:“恩相,方腊之患,并非难以平定,开战在即,还是让下官回沧州备战为妥。否则南下一趟,一来一回便又是两月,再往沧州也需二十来日,期间再作战,如此好几个月便过去了,如此。。。”
郑智说得有些着急,话语也并未说完,但是意思已然表达清楚。
童贯心中自然有一番计较,即便郑智不说这一番话语,童贯心中也是清楚明白这一番道理,此时郑智说了出来,童贯长叹一口气道:“南下剿贼,有些事情你没有想透彻,剿贼只是其一而已,江南富庶,你军费缺口甚大,此番方腊作乱,你带兵往南方去一趟,好处颇多啊。”
郑智倒是真没有想到童贯还有这么一层思虑,带兵南下,竟然也是为了给郑智筹措军费。以战养兵,以战扩军,自古如此。
郑智恍然大悟,开口便道:“那下官便不等恩相同去,下官这便回营中准备,明日大早南下剿贼。”
郑智再说此话,也是知道历史上,平定方腊本就是童贯亲自带兵亲征,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便扫荡南方,更是活捉了方腊。
童贯本想等待殿前司事毕,再亲自带兵往南去,再把平定方腊的事情用来堵住东京那些反对之人的口舌,也向皇帝赵佶证明自己掌军是事情是正确的,也给赵佶吃个定心丸,让自己这殿前司太尉与枢密院使坐得更稳当。此时也是知道等不及了,事情由不得再等。
“你去吧,速战速决,不得拖沓。”童贯还是有几分遗憾,话语中也多有无奈。其中也有为郑智担心,担心郑智手段不够,得不到多少银钱。若是童贯自己亲自去,便是连杭州的地皮也要搜刮得干干净净。
郑智拱手得令,又与邓洵武拱了拱手,回头便走。却是把这赵良嗣冷落了,赵良嗣自然感受得到,脸色自然不太好看。
此番郑智倒是认识了邓洵武,对于邓洵武也是印象极好,这邓洵武在郑智心中当真就是一个聪明人。大宋朝上下,唯有这一人能看透事情本质问题。
第三百六十七章 地龙翻身了
下午枢密院便送来军令文书,还有几个南方向导。
营中自然都在收拾,准备明日大早往南。郑智又在大帐之中写信回沧州,这回是写给李纲的,便是要李纲代表经略府开始整顿四州政务,推行沧州的田亩政策。
如今事态,已然容不得再拖沓,书信中只传达一个态度,便是动作要快,手段要强。带兵弹压之,但凡有阻力,格杀勿论。
郑智如今也顾不得那么多,态度也是越来越硬。内政之事,郑智之前总有许多顾虑,到得如今,一切都是跟时间赛跑,唯有强压之,其他手段都太慢了。
此时祝龙进账禀报:“相公,此时起兵往南,军中物资必然不够用,此事还请相公定夺,要不要往枢密院领些钱粮来?”
郑智一边低头看着吴用写好的书信,一边凌空摆手道:“不够便往沿路地方州府去征。”
童贯头前就给了一百多万贯,如果童贯想再给,也不需郑智去要。沿途拿钱收购粮食也耗时耗力,必然是来不及的。
吴用听言眉头一皱,出言道:“相公,这般去干要,只怕沿途的州府衙门不会买账啊。”
郑智目光一凛,拿起看完的书信,确认无误之后慢慢折叠起来,说道:“不给就入衙门里强抢。”
吴用听言,欲言又止,本想说出心中一心担忧,却是看得郑智面色上的凶意,也就说不出口。心中也是知道这郑相公是聪明人,应该是胸有成竹,必然不会真去做傻事。
如今满朝大臣即将面临王黼与蔡京之争,御史台王黼顾着去办蔡京,清流之辈也会自告奋勇出力扳倒这奸相蔡京。哪里还有心思去管郑智这点破事,只要不杀人放火举旗造反,劫个州府内库充当军资的事情,谁还有空来管。
即便有人弹劾,也有童贯为自己辩驳,赵佶自然也在为蔡京之事焦头烂额,自然也会忽略这个事情。何况郑智在赵佶心中,印象极佳,这一趟来东京,最大的收获便是让郑智与皇帝赵佶有了交集。
赵佶当真就是这种任人唯亲之人。
祝龙倒是不在乎这些,事情已经禀报,郑相公也有对策,这便足够了。至于其他,也就是听命行事。
李师师直接被送到了童贯府中暂住,自然也留了一笔钱与李师师。在东京有童贯照拂,李师师必然是无忧的。
郑智也是放心的,一切安排妥当,第二日天才蒙亮,大军就南下而去,一切都是争分夺秒。
从汴梁到杭州,一路过大宋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入淮南东,到扬州、江宁(南京),再南下到杭州。路途其实比汴梁到沧州远上许多,但是沿路皆有水道。
但是郑智身边都是骑兵,有三千多匹战马,战马不能久在船中,特别是这种舱室众多的船,长途运马几乎就是要马的命。再一个便是郑智还要沿途筹措军粮,只得沿着官道飞奔。
南方官道,自然比北方修得更好,但是水网密布,不时就要乘船横渡河流。
才走得三日,安营扎寨之时,祝龙便又来找郑智道:“相公,军中存粮不多了。”
“你先入附近城镇购些军粮,出得应天府再找沿途州府筹措。”郑智终究还是有些谨慎,即便要强征粮饷,也要先出南京应天府之地,否则离东京太近了些,怕不太稳妥。
祝龙自然下去安排这些事情。
………
话分两头,在沧州的李纲收到从东京送来的书信,展开书信一看,眉头大皱。
却是李纲也注意到了落款之处的日期,这书信从东京发出,到得李纲手上,一共不过五天。
沿途送信之人五六匹快马轮换,日夜兼程一刻不停。竟然五天就到了沧州。
李纲看完书信,把书信往叠好收入怀中,起身直奔经略府。
裴宣与朱武留守沧州,见得李纲到来,连忙迎入小厅。
李纲还未落座便开口道:“郑相公差我带兵往郓州齐州之地,丈量田亩,收缴逃税。还望两位多多支持。”
朱武听言,上前道:“李知府,昨日我等也收到东京来信,也要南下接手三州防务,正在调集军将,明日大早便走,此番正好同去。”
“朱先生,你为郑相公之军师,也去过郓州,此来也是请教先生一事,此番往郓州收缴逃税,合该从哪里入手?”李纲如今对于这份工作早已熟门熟路,一处地方,工作要想顺利推行,便是要抓一个典型。这典型必然就是当地最大的家族势力,哪家势大便拿哪家来开刀,如此才能杀鸡儆猴,工作才能以最大的效率执行。
说话之间,李纲从怀中拿出书信递给朱武。朱武摊开书信快速读了一遍,书信之中的态度朱武自然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