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有恭身后跟随着两人也被他支开了,大步流星,气势汹汹地来到赵构府上,恰好赵构与他相遇,愤怒道:“九弟,你真是太不讲义气了,居然丢下我一人独自玩耍,可是害苦了我!”

  赵构心情大好之下,也不计较赵有恭的愤怒,这让赵有恭很是惊讶,好奇地问道:“九弟,莫不是你遇到什么好事不成,为何笑得如此得意?看你满面春风的样子,莫不是遇到了意中人?”

  赵有恭玩笑话,却被赵构接下来的话震惊的目瞪口呆,直愣愣地看着赵构,整个人都愣住了,只听赵构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知我者堂兄也!不错,我正是遇到了意中人,而且还写了婚书,待两年后迎娶。”

  “九弟,你不是烧糊涂了吧!”赵有恭见赵构傻愣的模样,忍不住出声道:“虽然皇上、姨母都期望你早日成婚,以他们对你的宠爱,只怕你不成婚也没事,何必找个人应付呢!”

  赵构反问道:“兄长,你觉得我是那样的人吗?”

  赵有恭毫不留情地点头道:“就是那样的人!”

  赵构哭笑不得说道:“你真是我的好兄长啊!事情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此女子温柔贤惠,也可以说我亏欠她的,恰好相遇便用我的一生弥补对她的亏欠,只是不想太早成婚,故而两年后再成婚。”

  “九弟,你没有傻吧!”

  赵有恭就像是看白痴似的望着赵构,别人不清楚,他可是清楚的知道,赵构自小身边便没什么女人,何来亏欠之说,在他看来想必是赵构发烧了,犯了糊涂才会说胡话,不过仔细看着又不像,着实不知道赵构葫芦里卖什么药。

  “兄长,你相信前世今生吗?”赵构淡然一笑,不等赵有恭回答,又接着说道:“前世是我亏欠她,今生相遇势必好好珍惜,绝不辜负于她。或许是缘分,我与她相遇,要是没有感觉那是骗人的,只是这份感觉再她道出名字时,逐渐的加深,不仅仅心动了,还震撼了。”

  赵有恭什么话都没说,只是静静地听着赵构的话,又听到他接着说道:“前世我亏欠她太多太多,要是没有今天的相遇,我也会亲自前去找她,不过时间较为提前罢了。”

  “在我的心中,她是独一无二,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赵有恭正声道:“九弟,你是认真的?”

  赵构回道:“当然认真的,绝不含糊!”

  赵有恭沉声道:“既然如此,做兄长的恭喜你!”

  于是,赵构、赵有恭二人在七夕佳节的晚上喝得酩酊大醉,赵构最不想成婚的那个人却阴差阳错的遇到了生命中的那个人,被逼成婚的赵有恭却适得其反,不仅没有遇到心意的人,还借着赵构的事情让他度过一劫,此事皆是后话,暂且不提。

  

第三百三十一章 唇枪舌战

  赵构阴错阳差与邢秉懿相遇,又写下婚书,此事很快便传进宫中。宋徽宗听闻后一脸的惊讶,他已经做好赵构敷衍了事的准备,未曾料到会是这样结果,接着又是欣喜万分。

  与此同时,赵构的生母韦氏也听到此消息,心情大好。此消息乃是宋徽宗亲自告知,自从赵构安然回来后,韦氏对宋徽宗的态度也改变了许多,不再冷言冷语,而是相敬如宾,不过仍然有些陌生。

  相比之前要好很多,正因赵构有了婚约之事,赵有恭违抗圣旨没有寻到中意女子的事情也告一段落,不过赵佶是放过了,赵似却恨铁不成钢,催促赵有恭早日成婚,不过也是说了数次便没有说了,只因整个大宋生了一件大事,让他们的心思不得不转移过来。

  赵佶还在欢喜赵构找到妻子,还未消化便从边关传来一份急报。倏尔,赵佶脸色骤变,迅的着急朝中大臣商议大事,此次参与会议的有赵构、赵有恭、太子赵桓、高俅、李纲、汪伯彦、黄潜善、宗泽等十几人。

  “雁门关、霸州等地八百里加急战报,战报的内容想必诸位已经知晓了!”赵佶皱着眉头,沉声道:“辽国生叛乱,天祚帝杀害了萧昱、耶律挞葛里,文妃也被赐死,而耶律余睹率领部属千余骑叛逃金国。”

  “此外,天祚帝闻讯,派知奚王府萧遐灵、北府宰相萧德恭、四军太师萧干等领兵追捕,追踪半路便追上了耶律余睹。只是不知为何,耶律余睹等人又安然无恙的离去了。”

  “西夏国派遣大军攻占了西安州、怀德军,如今大宋被辽国、金国、西夏等国环视,皆有南下侵宋之心,狼子野心。金国得到耶律余睹势必知道辽国国情,局势对金国有利,而金国又与大宋有盟约在先,如此一来只怕是如虎添翼!”

  太子赵桓躬身道:“金国眼下得到耶律余睹相助,如虎添翼且攻入辽国增添几分胜算,此时金国仍然按兵不动,依然与我大宋结盟,想要一同灭除辽国,只怕狼子野心!”

  赵佶赞赏的点点头,赵桓分析的不错,沉声道:“太子所言正是朕担心之事,诸位有何想法,不妨直言!”

  宗泽身为将领,当仁不让的主战,高声说道:“启奏皇上,臣以为防患于未然的手段势必要的。若是金国得到耶律余睹相助,辽国灭亡之期不远矣!金国君主完颜阿骨打乃是野心勃勃之人,只怕辽国灭亡后便生侵吞大宋之心,此时不得不防!”

  “此外,耶律余睹率领余部数千人归降于金国,金国兵强马壮,又与辽国接壤,必然有灭除辽国之心,然大宋亦是如此想法。只是与金国结盟乃是与虎谋皮,臣担心日后金国反悔,举兵攻宋。”

  “西夏又在此时出兵攻打大宋,占领数座城池,臣以为理应加派兵马驻守雁门关边关要隘,以防西夏率领大军攻打大宋,金国趁虚而入。此举亦是防范金国攻打大宋,试探虚实,西夏军趁势偷袭。”

  “宗帅之言,只怕小题大做也!”汪伯彦率先提出反对之声,对于宗泽所言嗤之以鼻,恭声回道:“启奏皇上,臣以为宗帅所言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纵然金国得到耶律余睹相助,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如今,金国与大宋最主要的敌人便是辽国,有耶律余睹相助金国,也等于相助大宋。只要辽国灭亡,收复燕云十六州指日可待也,故而臣以为此事理应是好事,不可轻易派兵增援。”

  “若是大肆派兵增援,势必引起金国敌视,此来耗费巨大,然国库充盈尚可,只是庞大的军需物资该从何处调遣,要是虚惊一场,只怕是浪费。另外,派兵增援也会引起金国君主完颜阿骨打的仇视,认为大宋背信弃义,势必毁掉盟约,要是金国与西夏结盟,到时候大宋腹背受敌,该如何处之?”

  “臣请陛下三思而行!”汪伯彦加重语气,声色俱厉地说道:“万万不可听信宗帅所言,妄自动兵,背信弃义事小,毁两国盟约事大,破坏两国相处关系乃是万万不可!”

  赵佶沉思许久,并未尽信,淡淡地问道:“太子,你以为如何?”

  太子赵桓躬身回道:“回禀父皇,儿臣以为汪大人所言极是,贸然出兵势必惊动金国、西夏国,若是两国结盟,又有辽国虎视眈眈,三方出兵只怕大宋危矣,还望父皇三思而行之!”

  李纲性子刚烈直爽,破口大骂道:“你们只知主和,却不知金国真想毁约,只怕再派兵增援为时晚矣,那时诸位便是祸国殃民的乱臣贼子。你们可知,西夏国与大宋相比乃是小国,依然敢出兵攻打,便是有你们从中相助,这也怕,那也怕,以致于上阵杀敌的将士不知该如何是好。”

  “如今,西夏国欺负到我们头上了,还忍耐,岂是大宋子民所能容忍之事。若是退让,西夏国仍然步步紧逼,到时候又该如何?难道到了危险来了再反击,只怕那时危机来了,诸位只怕夹着尾巴俯称臣吧!”

  主和派的大臣听到李纲如此刚烈的语气,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众人皆是愤怒的瞪着李纲,只因李刚的话说的太过了,骂的狗血淋头,却不失为事实。若是真的攻打大宋,只怕这些人真的会如他所说一样,对他们俯称臣,赵构心知肚明,看他们的眼神也变得冷厉许多。

  “李大人说这些话未免太过了吧!”黄潜善哪里忍受得了李纲的谩骂声,立即辩解道:“我们乃是以大局为重,要是战事一起,只怕又是生灵涂炭,然金国本与大宋较好,贸然动兵破坏两国关系不说,还落人话柄,只怕到时众人都说大宋背信弃义之言甚多。”

  “大局为重,好一个大局为重!”宗泽冷笑一声,“若是大局为重,不如黄大人亲自前往西夏国如何?”

  黄潜善愣住了,气得直哆嗦,支支吾吾的骂道:“你……”

  现在西夏国与大宋生交锋,要是贸然前往西夏国,只怕有去无回,宗泽的话深深地刺痛了黄潜善,不仅如此就连汪伯彦等人都哑口无言。于是乎,众人又展开了骂战,就连高俅等人也加入其中,主和派的人太多,主战的又少,而赵构自始至终都是冷眼旁观,仿佛事不关己似的,赵有恭则是与赵构一样,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第三百三十二章 打得你服

  “全都给我闭嘴!”宋徽宗铁青着脸,怒吼道:“朕让你们来是共商大事,不是让你们争吵孰是孰非,各有各的道理!朕要听的是决策,不是冠冕堂皇的道理!”

  “臣等有罪,还请皇上责罚!”

  争吵不休的众人在赵佶的怒火中消失了,众人也不敢争吵,以免触怒龙颜,纷纷跪地请罪。只是他们彼此间的小动作,赵佶一清二楚,眼下不是处理这些事情的时间,故而没有惩罚,便让他们全部起来,继续共商大事。

  “朕担心的问题便是西夏会不会趁势拉拢金国,如今辽国已经不足为虑,失去了耶律余睹等余部无伤大雅,也无法动摇辽国的根基。但是,辽国民众势必会忧心忡忡,要知道耶律余睹亦是皇族之人,然而萧奉先恃宠成娇,罔顾朝纲以至于发生内乱。”

  赵佶有条不紊地分析道:“辽国已然乱作一团,无论辽国有任何动静,暂时大宋无恙。现在他们的目光看着的是金国,并非大宋,耶律余睹归降于金国乃是喜事,辽国势必针对金国出兵,让他交出耶律余睹。”

  “耶律余睹对于辽国形势非常清楚,金国不可能轻易交出来,就算是辽国动兵,也不敢轻举妄动。若是动了,那大宋也不会坐视不管,故而辽国铁定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金国得到耶律余睹相助,必然锻炼金兵,战斗力更是增添数分,金国、辽国的战马远比大宋的要强太多,兵强马壮之下,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若是真的动兵,无论哪一方于大宋有利无弊。”

  “若是两国相安无事,那么大宋便是腹背受敌,皆是危险;又有西夏掺和其中,对大宋非常不利。金国与大宋有盟约在先,又有辽国虎视眈眈,不敢轻易撕毁盟约,也不敢南下攻宋,此事朕相信他们不敢赌。”

  “至于辽国有萧奉先把持朝政,辽国天祚帝又对他及其信任,而他又大肆打压政敌,辽国也不足为虑,真正重要的是西夏国。可是你们倒好,朕紧急召见,不曾想一丝对策没有,有的只是争吵,朕看你们过得太清闲了,想要奔赴前线体会一下吧!”

  赵佶阴冷的目光扫视众人,难掩心中怒火,他好不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