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腾1856-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鸿章也同意曾纪泽的想法。曾纪泽话锋一转,道“苏州光长毛降兵就有五六万,再加上城中幸存的平民,近有十几万张口等着吃饭。如果再算上其他克复的城镇,这个数字就更为庞大,这对咱们的财政可是个不小的压力,你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李鸿章低声道“对于平民百姓,咱们自然得方设法调拨粮赈济,粮少些无妨,保证能养活他们到明年的种粮收获就是了。可是那几万多的降兵却实在不是一个小数目,咱们就算要收编也只能收编一部分精壮的,剩下的又该怎么处置呢?留着他们的话,那可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因素呀。”
“那依你之见呢?”曾纪泽眉头暗皱。
李鸿章把手横在脖间,做了一个杀头的动作“依我看,咱们不如效仿九帅,将他们全部坑杀,以绝后患。”
曾纪泽道“这些长毛,原来也是农民,没必要这么残忍,如果有闹事的,杀领头的就行,现在江苏人口锐减,我们正要留着他们。”
曾纪泽跟李鸿章讲出了他的想法一个关于土地改革的初步设想。
“第一步,在全江苏范围内核查统计无主的田地,五亩以上者全部收归官府,五亩以下者,如果所有者在一个月之内者没有向官府申报,也将收归官府。然后,将接收过来的官地出售给农民,地价为耕地主要农作物正产品全年收获量的五倍,由承领农民分二十年平均摊还,不必负担利息,并规定每人所买之土地面积,不得超过十亩,并且,在还完租金之前,不得出卖土地。”曾纪泽说“这样农民基本上种五年田地,地就是他的了,永久归他。每年的田租也就百分之二十五,不算多。”曾纪泽说。
李鸿章说“这办法好。而且对经受过战火的农村实行减税,限定租额,地租不得超过全年主产品收获量的百分之二十五,以减轻农民的负担。同时,也保障地主的利益,规定佃农按时纳租,欠缴地租地主可以解雇等。”
曾纪泽说“你说的有道理。官地的销售,长毛的降卒们也将享受同等待遇,这样便可以较为妥善的解决降卒们的稳定问题。其实很多长毛士兵都来自于无地的农民,这些人因为穷困,在走投无路之下才选择了投奔太平天国。他们不到活不下去的份上,不会造反的。”
李鸿章说“这的确是一个解决农民吃饭问题和安置降卒的好方法,我们还要鼓励开荒,减租减赋差。”
“确实,只要解决土地问题,江苏会恢复很快的。洪逆广西金田起兵时,不过千余之众,后流窜十余省,待占据金陵时,其下已有百万之众。其所过之处,振臂一挥,当地的农民便是闻风而蚁聚,他们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加入贼军,除了受到洪秀全那套邪教之说的蛊惑之外,均田地是很大的诱惑!”
“除了土地,还有朝廷的**。”李鸿章沉思半晌,叹道“自乾隆爷以来,朝廷对农民们所征的税日益加重,各地官吏为饱私囊,又巧立名目,倍加盘剥。而八旗贵族和汉家富绅们则不断的强取豪夺农民的田地,致使他们生活日渐的艰难,即使是富庶的江南一带,也多有家破人亡之事发生。这些农民们虽不敢反抗,但心下却怨声载道,长毛揭竿而起他们便群起而响应,虽说是大逆不道,但多少也有些被逼无奈吧。现在连北方也捻贼四起了。”
“少荃兄,你这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了。”曾纪泽道,“对了,其实我刚说的那几点意见,多半也是从父亲那里得,他在安庆搞的那套与民休息的政策成效就很不错。我只不过把他的作法改动了一些,以便适应咱们江苏这边的具体情况。你就把这些想法写个折子,上奏朝廷吧,说这是我父亲的建议。”
这两年来,曾纪泽得出了一个结论,但凡遇到比较有争议之事时,只要把他曾国藩的名头搬出来,多半就能压服不同的观点,朝廷也不会有什么意见,一般是照准。
“我马上上折。我刚才细细一想,你的办法对于解决饥民温饱,安置降兵这方面确实很有利。而且战争即将结束,也该考虑着手恢复生产,那么多的土地空置着,到底还需人来重新耕种,把无主的土地卖给农民,咱们既能赚一笔银子,还能尽快从他们手上征税,可谓一举数得呀,我想朝廷不会有意见。”李鸿章的脑袋还是转得挺快的,“另外,原来苏州的手工业比较发达,比如苏州刺绣,洋人都喜欢,我们也可以鼓励恢复。”
“很好。”曾纪泽道,“不过手工业这事不急。你牵头先成立一个土地署,专门负责无主土地官有化和销售的所有相关事宜。”
“好吧,我来负责这事。”李鸿章这人一向报负很大,绝非那种甘愿永久屈居于幕府之中的人,先前曾纪泽任命周馥为徐州知府时,李鸿章心下还闹了不小的情绪。他原本以为知府人选是非他莫属的,却不曾纪泽意外的选择了周馥,这让他很是失望了一阵。现在曾纪泽将更为重要的苏州知府的职位交给了李鸿章,还让他负责土地改革这么重要的事,他很乐意,但是脸上很平静,没有任何欣喜的表情。
“少荃,你难道没信心接手苏州这副烂摊子吗?你要没信心,那我可找别人了。”曾纪泽见李鸿章一脸平静,估计笑道。
李鸿章赶忙说道“我当然有信心了。放心吧,大公子,不用一年的时间,我就让这苏州不但不要你一粒的救济米,还能重新上交税赋,支持江苏衙门。”
“好!你办事,我放心!苏州就交给你了。我还有别的事。”曾纪泽说。
苏州克复,长毛在苏南一带的主力基本丧失殆尽,但这并不意味着长毛的势力彻底被驱逐出了江苏,他们仍然占据着常州等数座重镇。在拿下苏州后不久,曾纪泽即调刘铭传、潘鼎新、张树声等三个团分路进剿太平军残存势力,又命张树珊团南下,支援进攻嘉兴的淮军部队。
这时,江苏全境基本是全部被淮军拿下。曾纪泽之所以把江苏政务交给李鸿章,是因为曾纪泽收到清廷的拨款了,五十万两白银,全部拨给他的江苏衙门,责成他在上海建一座近代化的造船厂。
曾纪泽决定亲自抓建设,建造这座船厂,将来造出可以媲美洋人的坚船利炮。曾纪泽的淮军兵力毕竟有限,战斗力也难以达到欧美军队的水平。他想先拥有一支近代化的海军,纵横于中国万里的海疆线,无情打击愚昧闭关的满清。
曾纪泽知道,洋人之所以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打败清军,最大的利器并非他们先进的枪炮,而是他们所向无敌的舰队。他们游弋于中国漫长的海岸线,选择清军防守最弱的环节,集中兵力发起进攻,当清廷闻知信息,要调兵遣将时,战事已然结束。于是,号称百万之众的清军便被几万洋鬼子牵着鼻子走,完全不知道他们下一个目标是哪里。海军的绝对优势,才是洋人能够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而再,再而三击败清军。
曾纪泽心想,以后要对付满清和列强,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是必不可少的。而现在,正是建立舰队的大好时机。慈禧听从文祥和曾国藩等人的建议,已经把著名的阿思本舰队解散了,这支舰队的各主力军舰,阿思本和李泰国正头疼,准备带回伦敦低价拍卖。曾纪泽准备让人暗中把阿思本舰队给买下来。。
第四十一章 阿思本舰队
曾纪泽想找人买下阿思本舰队,一共有七艘战舰,都是蒸汽动力的铁皮军舰,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算是先进的战舰了,因为这些战舰的火炮相对比较厉害。
作为一名海军舰长,曾纪泽对中国海权的历史很了解康乾盛世之后,因为台湾也收复了,承平日久,清朝的海防逐渐被满清统治者遗忘。到了十九世纪,满清的海防千疮百孔,水师官兵腐化,纪律松懈,武备废弛水师战船规模火炮少,且年久失修,几乎无战斗力可言各地炮台也是陈旧废弃,形同虚设炮弹质量更是差不可言,威力如同隔靴搔痒。
早在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阿美士德号”借访华使团之名,对中国近海航道进行侦察测量。英国人看到清朝装备最好的广东水师,战舰仍都是旧式木帆船,最大的全长30多米,载炮30门,全是旧式土炮。当时英军舰船最大者长33。5丈,宽6丈,分三层,安炮72门,每船可载7000余人小船都长27丈,安炮30门。英军大炮的射击距离可达10里以外,且可连续施放,准确率高。中英海上力量的差别可为天壤之别。
他们回国后宣称“由大小不同的一千艘船只组成的整个中国舰队,都抵御不了一艘英国战舰”,这个考察团的负责人麦尔公爵在1835年致英国外交大臣卡尔的信中表示,只需一艘主力舰、二艘大巡洋舰、六艘三等军舰、三十四艘武装轮船和六百名陆战官兵,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沿海中国海军的全部威信一扫而光,并把数千只土著商船置于我们的掌握之下”。
英国随即毫不犹豫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果清军的水师果然都不堪一击,一溃千里,中国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当时一些开明的大清官员,已经敏锐地意识到海防废弛将带来的恶果,纷纷进谏呼吁加强海防建设。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林则徐提出了“建立船炮水军、固守海疆”的设想,堪称近代中国向洋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则大胆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方略,成为近代杰出的海防思想启蒙家。
1839年林则徐任钦差大臣后刚抵到广州时,便见识了西洋的坚船利炮。他从美国人手中购买了一艘排水量1200吨的“甘米力治”号商船。并将其改为装有34门炮的兵船。而且林则徐还并仿造了一批西洋火炮。在发配新疆的途中,林则徐进一步强调“剿夷而不谋船炮水军,是自取败也。”
在签订南京条约前夕,道光皇帝也认为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在于双方海军装备相差悬殊,造成“其来不可拒,其去不可追”的被动挨打局面,他诏令沿海各省赶造或购买大号战船,并要多安重火炮。
可惜清朝还没来得及加强海防,太平天国起义和历时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相继开始,英法侵略者凭借海军舰队的巨大优势,横行于中国的万里海疆,突破中国的海上藩篱,直导京城。结果皇帝被迫撤离,京城被攻占,圆明园横遭洗劫。
中国有志之士莫不义愤填膺,亟思筹海之策,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落后。曾纪泽也跟父亲曾国藩谈过海防的事,曾国藩提倡“师夷智以造炮制船”,让中国人自己造蒸汽兵轮。但是这想法不太现实。中国人自己造兵轮,费钱不说,速度太慢,质量也不佳。比如安庆军械所设计建造的中国第一艘蒸汽机兵轮船“黄鹄“号,造价白银八千两,长只有17米,航速只有6节。排水量只有几十吨。
曾纪泽认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主张购买西方先进武器来武装自己的军队。虽然这样的想法不是长远之计,但在清朝末期的那个内忧外患的时代,这样的办法是最快最有效的,购舰比自主研发军舰要快,要好。所以曾纪泽想把阿思本舰队的战舰买下来,武装淮扬水师。
阿思本舰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产物,当时英法和满清朝廷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