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龙腾1856-第2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普特尼克分析了奥军的攻势之后,沿着奥匈和塞尔维亚边界的河流驻扎一些部队,趁着奥匈军队渡河时,侵扰他们,派骑兵和步兵打游击战。同时把塞尔维亚的主力军队,集结在德里纳河和萨瓦河汇合处形成的一条弧线上。

    战争刚爆时,普特尼克将军采取了诱敌深入的办法,塞尔维亚军在奥匈军队的进攻下继续退却,一直退到适合普特尼克战术需要的防区为止。

    在8月16日,普特尼克指挥塞尔维亚军队反扑,沿着亚达尔河上一条三十英里的战线主动出击。

    奥军刚开始打得很顺利,康拉德将军以为塞尔维亚人只有逃命的份,就把第二集团军抽调到了加西利亚对付俄国的军队,没想到塞尔维亚的溃军突然调转枪口,数十万塞尔维亚军队迎面向奥军起了冲锋,像洪水一样,当时,奥军一路追击塞尔维亚的败军,轻兵前进,重炮部队还远远在后面没跟上。

    一时间塞尔维亚的军队还在人数上占优势,奥匈军队惊慌失措迎战,攻势瓦解。双方经过了十二天的激战,都伤亡惨重,有时候开展的,完全是白刃战,奥匈帝国的军队死亡5万多人,塞尔维亚的伤亡八万余人。生还的奥军都拼命逃回德里纳河。

    普特尼克抓住有利时机,进击奥地利的左侧翼,奥军迅溃散并退却,伤亡甚多。到9月初,普特尼克的塞军第一集团军竟然越过萨瓦河,反击进入了奥匈原本占有的波斯尼亚,意图切断波蒂奥雷克领导的奥匈第六集团军的后勤补给线。

    康拉德将军不知道塞尔维亚军队对波蒂奥雷克的部队的严重打击,早就和康拉德坐火车来到加利西亚的设防城市普热米什尔。他得知奥军溃败的消息,命令波蒂奥雷克从其多瑙河防区调第二集团军的一个军去增援面对塞尔维亚军的奥匈军队。

    波蒂奥雷克回电报说:“我需要整个第二集团军。”

    但康拉德将军认为对付塞尔维亚人不需要这么多兵力。援军两天才开到战场,为时太晚,不能对波蒂奥雷克有什么帮助。只有拼命的后卫战斗,才能使奥军摆脱出来。

    波蒂奥雷克指挥奥军于9月1日返回他们的本土,而塞尔维亚军在被奥军传染的斑疹伤寒流行病中。付出了惊人代价,持续很长时间,有七万多士兵和不知多少万平民死亡。

    俄国两个集团军气势汹汹朝加西利亚进后,康拉德将军就没空管波蒂奥雷克。把他的全部注意力转到俄军这边来。因为沙俄的数万哥萨克骑兵不仅攻击东普鲁士,还朝加西利亚杀来。

    哥萨克骑兵彪悍、野蛮,他们通常骑着纯种的顿河马,举着闪亮的马刀,如同旋风一样冲进敌军,这是沙俄最后的战斗力所在。他们在抵御拿破仑军队时就已经在欧洲让人闻风丧胆,他们有一古老民歌,表现他们的生活:

    我们光荣的土地

    不是用犁来翻耕

    我们的土地用马蹄来翻耕

    光荣的土地上

    种的是哥萨克的头颅

    静静的顿河

    到处装点着年轻的寡妇

    我们的父亲

    静静的顿河上到处是孤儿

    顿河的滚滚波涛是爹娘的眼泪

    数万哥萨克骑兵举着雪亮的马刀,一起冲锋时,那场面还是很吓人的。不过,如果这时侯。奥匈军队多些耐心,能像兴登堡的德国第八集军那样守株待兔,用重炮和重机枪来迎接这些落伍的蛮横骑兵,那么“哥萨克人来了”并不可怕。机关枪子弹一分钟6oo的度,足够把这些哥萨克骑兵扫尽历史的垃圾堆。

    但是康拉德将军没有耐心,他急于击退俄军,然后去找塞尔维亚人复仇。

    最初,战争形势也是对奥匈帝国十分有利的。加西利亚从维也纳东五十英里的多瑙河开始,喀尔巴阡山脉形成了一条八百英里弧线,直到罗马尼亚东南为止,它的宽度从七英里到二百三十英里不等。中部在七十英里左右,既没有天然道路也没有大河流域把这个障碍分开。奥匈帝国拥有七条铁路线穿过山脉通向加利西亚,可以不费力地防守和提供支援和后勤,或在必要时封锁。喀尔巴阡山脉以北,是克拉科夫、普热米什尔和雅罗斯瓦夫那些严密设防城市,还有维斯瓦河和桑河拱卫。

    如果康拉德将军要奥匈的军队掘壕固守,打防御战,俄国“压路机”的冲击,是闯不过这些沟壕的。但康拉德将军误信了康拉德的判断,认为俄国尚未充分动员人力。易受攻击。他的军事策略,也偏向于主动出击,从加利西亚动迅攻占德国主动放弃的华沙和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之间的铁路线,这些地方容易攻击,不便于防守。

    康拉德将军要求德国第八集团军从东普鲁士动攻势,他深信在奥匈的军队抵达布格河时,德军一定会采取行动。康拉德将军急于击溃俄军,他想早一点回师塞尔维亚,但这个强烈的念头最终毁了奥匈帝国。

    因为费迪南轻率地派出三十个师,组成三个集团军,于8月22日向卢布林进,这几乎是奥匈帝国的军队的全部精华。在队伍前列奔驰的都是穿着彩色制服的轻骑兵,渴望去杀哥萨克人,这种轻骑兵是五色缤纷的十九世纪的遗物。

    沙俄的尼古拉伊凡诺夫将军把哥萨特骑兵放在后卫,安排在分隔四个俄国集团军的几条宽阔的走廊中,以引诱奥地利部队进入俄军侧翼将全部暴露的阵地。

    这种纵深防御战略非常适合俄国的辽阔领土,伊凡诺夫的战略仅仅同用来对付拿破仑的措施略有不同而已。当哥萨克军被入侵者望见后,他们就转而向东疾驰,其度以快到不被奥军赶上逃跑,奥军穷追不舍,就被诱入了一个危险地暴露的阵地。

    俄国的伊凡诺夫将军,及其同僚指挥官阿列克赛勃鲁西洛夫、尼古拉鲁斯基和保加利亚出生的拉德科德米特里耶夫,都是勇猛彪悍的将军。勃鲁西洛夫攻击奥匈帝国的右翼,迫使其退入加利西亚。俄军紧紧追击,到达加西利亚的工商业中心伦贝格,并于9月3日入城。

    勃鲁西洛夫然后分兵,遣其左翼迅封锁喀尔巴阡山山口,以防奥军退入,并遣其中央部队和右翼直趋普热米什尔。与此同时,鲁斯基将军的军队有效地楔入了正要逃走的奥地利第三集团军和其国内基地之间。

    在伦贝格以西的加利西亚主要铁路枢纽站腊瓦-鲁斯卡亚,德米特里耶夫将军的军队对奥军竭力施加压力,迫使他们急调已经遭到连续猛击的第二集团军从塞尔维亚前来支援,但这支单薄的不可依靠的部队,到达太迟了。

    俄军的联合起来的侧翼猛袭,把奥军赶回喀尔巴阡山一线,留下十五万多的可怜奥军在普热米什尔,成了瓮中之鳖。

    对于奥匈帝国来说,这是一场令它奔溃的灾难。此时,德军却在西线和英国、法军展开决战,施利芬的重点在于他的右翼“铁锤”,在东线他只留了一个集团军,所以退守在东普鲁士。

    这一仗,奥匈帝国和沙俄这两个没落的帝国的军队展开了大决战,结果是奥军大败,伤亡惨重,基本上是一蹶不振。康拉德将军带着不足五万人的军队突围,然后不断电报给德皇威廉二世求援。

    俄军攻克热米什尔城时,勃鲁西洛夫切断了奥军经过布科维纳省的一条长而宽的地带,攻占了加利西亚的省会切尔诺夫策,然后指挥军队向匈牙利进。

    伊凡诺夫将军在加利西亚的胜利,把西里西亚暴露在俄国的入侵前面。

    因为西里西亚平原,直接通向德国心脏柏林,威廉二世暴怒,焦躁不安,德军参谋长施利芬这才觉得他必须行动,而且必须迅行动。

    9月28日,一支专门组成的、由兴登堡领导的德国第九集团军,乘火车去增援奥匈帝国的军队。这时,康拉德将军的军队才算稳住,于是,德军和奥匈帝国的军队联合起来,在东线动了对俄军的大反攻,也就是加西利亚会战!

    与此同时,在西线,稳住了巴黎的局势后,小毛奇开始指挥德国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猛攻凡尔登,并有条不紊向比利时的安特卫普运送军队和大炮,准备摧毁安特卫普的堡垒!这时侯,威廉二世还相信,战争就会在19o8年圣诞节之前结束,而且德国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一场场残酷的生死大战将在数百万军队之间上演,耗费的弹药和武器将是天价市场。曾纪泽接到这些情报,更加坚信了自己“这场大战是持久战”的判断,立即派了外交大臣梁士诒带了一个中国外交使团,访问欧洲各国,推销中国的军工产品。

 第177章 凡尔登绞肉机

    德军占领巴黎之后,自己也变得疲惫不堪。  连续五天五夜的战斗,让德军饥渴难忍,很多士兵累了,精疲力竭躺在光秃秃的大地上,心中只有一个愿望,早点结束战争。他们的大炮的炮弹也打光了。因为这个原因,他们也没能包围和歼灭撤退中的英军和法军的主力。

    9月2o日,夜间浓雾,大部分法军和英军靠浮桥或部分炸毁的桥梁渡过埃纳河,在右边的布尔科曼和左边的韦尼泽尔登6。法国第五集团军在贝里奥巴克渡过埃纳河,攻占了东面最高点谢曼德达姆,这是一座峻岭,按路易十四为他女儿造的一条皇室马车路命名的。沿整个战线都设立了联络点。

    八十万英法联军退到了西线一个坚固的阵地。在贡比涅和贝里奥巴克之间,河流蜿蜒向西,约有一百英尺宽,十二英尺到十五英尺深。两岸的低洼地延伸了一英里,突然上升为一条三、四百英尺高的悬崖,然后又缓缓下降到与高原相齐。

    法军第五集团军驻守在离山顶两英里的较高的北面,藏身在覆盖着正面和斜坡的浓密的灌木丛后面。几条深长而狭隘的小路以直角插入悬崖,把追击的德军暴露于非常危险的境地。法军在北部高原的军队,俯临德军,有着非常广阔的射击视野,无论是步枪还是火炮。

    在雾夜的夜色掩护下,德军朝着通向高原的小路前进。当浓雾在明朗的阳光下消散时。德军遭到英法联军交叉火力的无情扫射。那些突入山谷得不到雾障保护的人,遭遇也并不好些。在沿河的灌木丛那边,德军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至少有十步。

    英军和法军的炮兵开炮了。每次至少打倒十个人。德军第二线步兵继续前进,推进得越来越近。在第二线散兵后面二百码,出现第三批和第四批人群。法军的炮兵疯狂射击。但德军并不畏惧,第五线和第六线散兵,秩序井然,有同样考虑周详的非常精确的间隔。德军经过良好训练,牺牲都有壮观的表现。

    双方僵持战斗了一天。都很疲惫了,但没有一方推得动另一方,而且没有一方想退却。对抗的双方固定在一条狭长的地带上。

    9月22日,英国远征军司令约翰弗伦奇爵士下令全部英国远征军掘壕,但没有挖掘工具可用。

    于是,英国士兵们到附近的农场和村庄搜索鹤嘴锄、铁锹和其他工具。部队没有经过阵地战的训练。不过在地上挖浅坑。最初只是想提供掩蔽。以防敌人的观察和炮火。不久,壕沟就挖深到七英尺左右。其他防护措施包括伪装和在壕壁上打孔,然后用木头支撑起来。

    西线成为四百多英里固定的、弯曲的、往往呈锯齿形的连续的堑壕系统。从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