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回到明朝当海盗-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进了书房,指挥使先后向首辅严嵩,工部尚书严世藩行礼问好。

严世藩上下打量,见他还算冷静,不禁说道:“领兵不堪,心态倒是上品。”

指挥使淡然道:“末将唯有以死谢罪。”

“那还回来作甚?”严世藩轻笑道,“真的求死,学着胡宗宪死在杭州不是更好?”

指挥使的小心思被一语道破,这位肥胖的独眼果然名不虚传,他再不敢卖乖,只一头跪下:“末将别无所求,只求家人……”

“别急着跪,站好了。”严世藩上前,用脚背顶着指挥使的下巴,轻轻抬起,“说说吧,具体什么情况。”

指挥使颤颤道:“六月十五晨,万余贼……”

严世藩摇头道:“这些都知道,说不知道的。”

“严尚书的意思是……”

“生还者的口述,不方便写在军报里的事实,到底有多少人,到底怎么搞的,到底是谁,目的到底是什么。”

“末将也无法确认,只是四方杂谈……”

“无碍,我会辨别。”严世藩俯视着指挥使道,“在我这里,你经历过的,你了解到的,听到的,掌握到的,原封不动说出来,这样首辅才好处理后面的事情。”

“那……”指挥使转望严嵩,“末将如实说?”

严嵩点头。

指挥使这才将未写入正式文书的事情说出来,不正式写入也不是因为别的,只是他自己也无法确认,全是据说。

据说,此番攻城者大约一万五千人,从九州来。

为首者乃汪直次子汪东城,六尺多高。

攻城用的巨铳从未见过,炮长九尺往上,口径惊人。

杭州官员家眷先行撤离,却被汪东城设伏擒走,唯有参将戚继光的夫人得以逃脱。

据说攻城劫城者皆是汉人。

据说汪东城有令,只擒不杀,百姓被抢了随身财物就放走,这是生还者所述。

还有很多据说。在这些据说之下,这次攻城更加显得疑点重重。

第188遮羞

听过之后,严世藩抚须叹道:“汪东城……哪里人?户部可查得到?”

“浙江查无此人。≤”

“可是汉人?”

“依戚夫人所述,该是汉人。”

严世藩转望父亲:“该召他们入京,现在看来戚夫人是最了解这伙人的。”

“明日一早。”严嵩点头道。

“嗯……”严世藩沉吸一声,“虽然事情还是支离破碎,但我大概有把握了。”

他说着抬起手指比划道:“其一,汪东城狼子野心,处心积虑,绝非看上去替父报仇尽孝那么简单。”

严嵩惊问:“他该只是一介亡命之徒,何以如此判断?”

“一是口号,二是设局。”严世藩立刻解释道,“帝王失信,是告知天下他师出有名,后面火烧明廷,不杀百姓,则是想让百姓将火烧杭州的怒火转嫁到朝廷头上,而非他们。”

“其二,取杭州之局怕是部署已久,摸透了胡宗宪急于求胜的心态,逼大军压至宁波,这边再暗度陈仓。依军报所述,六月十五本该是贼寇定下的岑港突围之日,岑港也的确突围了,只是全数贼寇被歼,外面所谓的接应援兵只是个幌子,岑港众就这么成为了取杭州的诱饵。我所记不错的话,岑港毛海峰正是汪直最亲的义子吧?”

指挥使木木点头:“的确如此。”

严世藩就此大笑道:“借我军之势除异己,寻我军之虚取杭州,抓我朝失信以正出师之名,幌孝心之名扬四海之威。破杭州而不踞,望苏松而不进,擒官眷,放百姓,出师皆汉人,刀刃不沾血。”

严世藩凝视指挥使:“一个气血冲头的海贼,能做成这样么?”

指挥使被说得目瞪口呆。

此战一切诡异的地方,只寥寥数句,便被严世藩尽数说通。

不愧当世第一鬼才,当世第一坏蛋!

“这汪东城,可有点意思啊。”严世藩托腮道,“我猜,他本意也不想烧杭州,但汪直死去的怒火,总要有处发泄,来杭州晃荡一圈,不烧点什么说不过去,也只好可怜杭州的砖墙草木了。”

严嵩本也对此役贼寇将领忌惮不小,听儿子如此重视,当即应道:“明白了,明日一早,便吩咐下去,摸清楚汪东城底细。”

“至于今晚的事……”严世藩眯眼一笑,“汪东城虽然有两下子,但可惜,贼就是贼,一句话,既可让他满盘皆输。”

看着呆呆等待指示的指挥使,严世藩失望道:“这都想不到么?”

“昭告天下,汪东城率倭人洗劫杭州,尽是倭人,没一个汉人!”

“这……”指挥使大惊道,“没一个汉人?”

“对,除了汪东城,不能有一个汉人,他们是绝绝对对的倭寇。”严世藩笑道,“这可不是我说的,这是你说的。”

“我?”

“怎么?不是这样么?”

指挥使一拍脑袋,连连点头:“是这样!是这样!”

自己家人总算有生机了。

“还不止是这样!杭州失了,朝廷面上无光,要扳回来!”严世藩稍一思索即说道,“我朝为平倭,计擒贼首汪直,奈何总督胡宗宪通倭卖国,串通倭寇,做虚杭州,开城迎贼!”

指挥使更加惊讶:“这……这说得过去么?”

“这当然说得过去,胡宗宪通倭已经在北京喊了半年了,为何他做总督以后就没有倭寇滋扰了呢?为什么整个杭州都找不到他的尸首呢!”

“……”

“这还不够,再把这个故事圆一圆,给说书唱曲的多几轮润色。”严世藩不忘补充道,“胡宗宪通倭通的并非汪直,而是汪东城,二人合力设计谋害死汪直,其后东城继位,直取杭州!”

一阵沉默,严世藩三五分钟编出来的故事也太全了。

严嵩沉思道:“并非不可,只是……需要更多人来说,做更多的文章,单凭一个指挥使怕是不够。”

“久闻胡宗宪的幕僚比我还多,找来便是!”

“嗯……”严嵩继而转望指挥使,“这样很好,你明白了么?”

“明白!明白!”指挥使连连点头,“一切都按严尚书说的!”

“蠢!”严世藩蹲下身子,敲了下指挥使的脑袋,“谁说的?”

“我说的!我说的!”

“总还不算太蠢。”严世藩这才满意起身,“俞大猷、戚继光、胡宗宪幕僚,都召来北京。后面的事情做漂亮了,保你全家无恙。”

“谢!!!谢严尚书!!!”

“别谢,我可从不白帮人。”

次日,仙亭之中,嘉靖颤颤放下了文书,上一次让他如此动怒、惊恐的文书,还是刚继位的时候。

严嵩在旁静静站着,一个字不敢吐。

即便一切行文与逻辑都已经将嘉靖撇干净了,所有的责任都堆到了胡宗宪等人身上,但关键性的事实没法避过——杭州毁了,而且嘉靖心中比谁都清楚,这是处死汪直付出的代价。

严嵩清楚,皇上是永远不会承认自己做错的,稍微的过失也不会容忍,每每当错误的结果摆在眼前的时候,他会恼怒,并且找另一种渠道去弥补,去发泄自己的错误。

怒火越大,憋得越深,这个发泄也就越疯狂。

“他……他们……”嘉靖颤颤点着军报,抬起头来,面皮抽动,只差青筋暴起,“他们在九州?”

严嵩大惊,伴了皇帝几十年,他不会不知道这个表情代表着什么。

“陛下!三思!三思啊!!”严嵩满躬身躯,尽力说道,“此乃不征之地!不祥之地!”

只会阿谀奉承自然是走不到今天的,严嵩还保有着读书人最起码的理智,这也是他与那些遗臭千年老太监最大的不同。

我做坏事可以,但,不能做亡国的坏事。

今非昔比,国力军力,早不是洪武永乐时代退可坚守,进可远征的程度!

去蒙古闹一闹严嵩都可以点头,但绝不能去九州。

“若是……若是太祖在,杭州烧了,他会如何?”

“老臣愚昧,不得太祖所思。”严嵩身子躬得更加厉害,“老臣才略所限,唯有固守东南,加强海防。征讨东夷,老臣不敢想!”

嘉靖抓着军报,开始不断喘着粗气,严嵩从不会违逆自己,如果他提出反对的意见,那么这件事就真的很严重了。

可这个怒火总要有个渠道发泄。

“宗宪可有家人在京?”

“长子在。”

“取之,以平民愤。”

“遵旨。”

嘉靖迈着混乱的步伐走出仙亭,走向仙坛。

怕是又到了神仙问道的时候了。

严嵩倒抽了一口凉气。

胡宗宪忠心耿耿追随皇上多年,在皇上面前说他通倭卖国,必然是放屁一样的言论。但为今,他必须通倭卖国,这是唯一能找到的一块遮羞布了。

未来会不会有一天,自己也会像这样被撕碎?

第189大杀器

九州,一切也并没有那么乐观。

汪直始终不与大明交锋,除去留有归顺余地之外,更重要的是不愿自断财路。大明始终是海上贸易的最大客户,对各类商品均有旺盛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提供全方位的货物输出,相对日本主银,弗朗机主铳,南洋主香料的单一产品更为全面和稳定。

劫杭州虽收益不小,但与东海贸易相比也不过尔尔。

若无东海之王,没了东海贸易的稳定渠道,眼下数万走私者必然会结群为盗,肆虐沿海,大乱十年不止。

因此现在,杨长帆必须稳住局面,至少要保持海上贸易的收益大于抢劫。

可眼前的摊子可不是那么好管的,出海走私者谁不是亡命之徒?加之有更加亡命的倭人夹杂其中。

这盘,不好接啊。

为了接盘,杨长帆也算是处心积虑,早早将汪滶捧得高高的,虽身负汪直托嘱,亦不敢称王,他知道不服自己的太多了,要争取时间让他们服自己。

因此,一回九州立刻拜汪滶为主君,别人也说不出太多话来。

二来,派使者与往来大名,弗朗机商人,告知汪直死讯,告知火烧杭州,告知少主已接班,一切如旧。

三来,放出徐海。

抢劫归抢劫,商人归商人,汪直都没能控制住徐海,杨长帆也没这个打算。放他出来抢劫只为搅浑东海,让朝廷把精力放在徐海身上,就像汪直一直以来做的那样。

此三条只为权宜之计,要想站稳东海,还有许多事要做。

依徐文长所见,东海不乏将才,缺的是相才。

原因也很简单,有相才的人早就中举入朝为官了,谁来海上拼命?

算来算去,汪直幕下老秀才苏恢几乎是最有文化的那一个,文采大约相当于王翠翘的三分之一,若无杨长帆,汪直一死岂有不乱的道理?

至于曾经的大公子毛海峰,除赵光头外没人真的拿他当个东西。他虽一心忠于汪直,但心胸气性与多数海盗不对路子,那些粗人特别看不上他的行为作派,不少海盗戏称其为“大小姐”。至于汪滶,指望他不如指望汪直起死回生。

由此看出,汪直的东海帝国是完全建立在个人权威与个人魅力基础上的,这个人一旦垮了,一切就垮了。

刚回九州后不久,已经有人提出汪直既死,大家不如分了产业各混各的,若无赵光头亲自管着银库财宝,怕是早就要开抢。总之,留给杨长帆的时间不多了。

七月初十,更进一步的消息传来,多方检举之下,经调查胡宗宪通倭卖国已定罪,其长子在京被斩,同族充军,属下俞大猷、戚继光等人消极怠战,革职回京,接受调查。盖棺定论,是为杭州之劫的最大元凶,遗臭万年的大锅如此扣在了胡宗宪脑袋上。

胡宗宪闻讯,闭食痛哭三日。

他虽自知算不上正人君子,但这样的罪名也未免太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