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朝当海盗-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哪里有人理他,多了一个俞大猷,只是多了一个追杀的人而已。
俞大猷收枪挺枪,继而又杀一逃兵。
依然全无效果。
俞大猷盛怒:“这他。妈的也叫兵!!!逃回去老子全给你们砍了!”
“俞总兵!!”指挥使仓惶跑到俞大猷身侧,“没办法了,先回去保巡抚吧!!”
“妈的!!”俞大猷双目通红,他不服啊,不服啊,虽然之前总是以最悲观的口吻指导这场战事,但这可是四千精兵,碰到什么人不能战一战的!谁能想到,几枚箭羽就已全线溃逃。
不过很快就不是弓箭那么简单了,林中的倭寇终于杀出,数不清多少人挥着武士刀凶狠杀来,犹如豺狼猛虎。
几个持箭弓兵荡起最后一丝战意,举弓拉弦,勉力射出。
却见倭寇矫健异常,该躲的躲,该冲的冲,竟还有几倭寇空手接下箭羽,放声嘲笑过后继续提刀杀来。
见了这样的敌人,明军最后的一丝战意也荡然无存。
俞大猷清楚,这样的兵,神仙来了也没用了。
第137挑衅
俞大猷情知已无胜算,只得咬牙沉声道:“随我冲出重围,保巡抚。”
倭寇多少不清楚,总之四千精兵,再次战败。
其实胡宗宪也用不着俞大猷来保,他与夏正及护卫军士一听林子里声音不对,早已退回浒墅关。
浒墅关口,曹邦辅再次见到了如溃蚁一般的浙兵。
这一次,他只是沉声一笑。
追去吧,追去吧,全死了才好。
一介巡抚,已然从失望到绝望。
不过很快,他又超脱了绝望。
依稀可以看到,倭寇已然追出了林子。
这与往常大大不同,七战七捷之后,倭寇始终踞林不出,此番还没占够便宜?
溃败兵士转眼已至关前,一路逃一路扯着嗓子喊:
“开关!!开关!!”
曹邦辅却是疑虑重重,眼见出林的倭寇越来越多,真不知先前他们潜藏在哪里。
不对,不对……这次不是简单的埋伏。
是……总攻。
他不及多想,立刻遣快马出关,紧急求援,随后紧闭关门。
胡宗宪先一步回关,见曹邦辅紧闭关门,这不是把浙兵往倭寇刀口上送么?他立刻冲上关楼喊道:“你什么意思??”
曹邦辅全然不去看他,只望着关下:“倭寇与逃兵已经融在一起,一开关,都进来。”
“迎战便是!都这种时候了还拥兵自重?”
曹邦辅沉着脸道:“请你看看,这次,有多少倭寇。”
胡宗宪这才遥望出去。就此倒抽了口凉气。
黑蚁群一样压过来。数不清多少。总之比自己带出去的队伍要庞大,庞大许多。
数千倭寇,这次真的倾巢而出了。
追到这里,目的也十分确然,攻破浒墅关,直取苏州!
曹邦辅确有重兵,可满打满算也就万余,更重的兵在西北方向。由狼军和张经余部组成,只因那边的关卡,无从据守,理应用几倍的兵力。
倭寇行踪灵活迅猛,务必点点俱到,追着他跑是必败的。
胡宗宪扶在城头,双腿发软。
“那……俞总兵呢?”
曹邦辅长叹一声:“只愿他吉人自有天命。”
关下,出现了一边倒的屠杀。
人群之中,只见一快马左冲右突,每轮冲锋必取两名倭寇。而后奔出十余丈外,调转马头重又冲来。俞大猷立于马上,手臂早已酸麻,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停下来,更不能逃跑,那样就真的是白送几千个人头了。
奔到关下的士兵见关门不开,也只得一边怒骂一边勉强迎战,俞大猷几冲之下,见浙兵还真能抵抗几分,连连举枪喝道:“诸位将士!此番倭寇精兵尽出!只为夺了浒墅!夷平苏州!一旦苏州城破!倭寇南下尽是坦途!浙北生灵涂炭!关上的兄弟不开门!实是为我大明百姓安康!”
士兵们依然咒骂,苏州关我鸟事!
“既已如此!不如死战!”俞大猷挺枪怒吼,满脸都是喷溅的献血,“狼兵只在西北五里驻扎,援军片刻便到!挡上一时三刻!倭寇必败!保你们战功赏钱!保你们家人安康!”
浙兵眼见如此,听有援军,还是狼兵,总算有了些希望,反正也无路可逃,除了背水一战也没了更多的想法。
俞大猷一切话都说到位了,就此驾马再度杀入敌军。
只是他刚刚的演讲太过高调,这次倭人也早有准备,俞大猷冲至半途,刚刚刺穿一倭寇,却忽觉身下一歪。
猛一低头,只见一黑袍僧人手持三尺大刀,不知从哪里冒出,已在马脖子上狠狠砍了一刀!
俞大猷就此落下马来,落地翻滚两圈这才站稳,满脸又是血污又是泥土,他再度抬头,终于看清了那短发僧人。
“徐海!!!”俞大猷情急之下抽刀便上,擒贼先擒王,这是唯一的也是最后的机会。
却见那僧人冷冷一笑,遁入战群,周围三五倭寇挺刀杀来。
俞大猷不得不退了一步,大怒吼道:“有种来啊!!!”
和尚大笑:“我武艺不及你,为何与你斗勇?”
说话间,周围倭人杀到,俞大猷只好左闪右避,若是常人,他对付三五个自然不成问题,问题是这些倭寇个个都是以一敌五的高手,自己失了马上优势,兵刃上又占不到便宜,稍有闪失便要挨刀子。
那和尚也无意再顾俞大猷,只如鬼影一般在战团中游荡,专找软柿子捏,袭人背后。
纵观战况,即便浙兵背水一战,巨大的实力差距依然摆在眼前,随着俞大猷的落马,关口又多了几百具明军的尸体。
那和尚偷袭了几刀后,停下来审视混战局面,随后突然开口吼了句倭语。
吼过之后,倭寇逐渐开始集结包围,将明军通通逼到关口。
如此一看,倭寇已足足三倍于残余的明军。
倭寇也不急再杀,在徐海的喝令下稳稳围住为数不多的明军,保持在关上弓箭射程之外。
徐海随后提起一重伤明军,将大刀架在其颈间,抬头望向关上。
关上将士不觉望向两位巡抚。
曹邦辅胡宗宪面无表情。
“哼。”徐海沉哼一声,毫不犹豫,刀子抹过军士的脖子。
一声惨叫未闻,军士已在喷溅的血水中倒地。
徐海一声喝令,倭寇露出凶残之色,纷纷抽刀捅向已经倒地的明军士兵,也不管是死是伤,乱刀之下都去见阎王。
胡宗宪远远注视着这个惨状,双拳紧握。
他知道自己这次是真的错了,但他不能承认。
曹邦辅默默道:“这个和尚就是徐海,与胡巡抚一样,也是徽州人,壮年时在杭州当过和尚,后随亲入海为寇,终自立门户,通倭卖国。”
胡宗宪皱眉道:“此人着实毒辣。”
“不错。”曹邦辅点头道,“攻心为上,为了夺浒墅关,领着日本人在国人面前屠杀同胞,先杀伤员,此后便是所有人了,他在逼我们下令开关。”
“关不能开。”胡宗宪以为这一次终于与曹邦辅统一意见了。
曹邦辅却答道:“可以开。”
顺着曹邦辅的目光,胡宗宪望向东北方向,远处大路,尘烟滚滚。
第138战损比
与此同时,关下倭寇也纷纷叫嚷起来,几名头目放下伤兵死人,冲到徐海面前吼着什么。∈↗
虽距离很远还看不清旗号,但看队伍行进的颜色,已经知道了是哪路援兵。
可以说,倭寇完全不畏惧明军,唯一能让他们感到难缠的唯有狼兵,此前大败于狼兵后,遇见狼兵基本也躲着走,因此即便是徐海,也无法拉着他们攻向并不遥远的南京,只好往苏州来。
偏偏,狼兵数量还不少,张经一调就是六千,这位老将即便身陷囹圄,也为东南战局留下了最宝贵的财富。
浒墅关上,胡宗宪惊道:“你早有安排?”
“胡巡抚,总有人哗众取宠,也总要有人料理残局。”曹邦辅随即抬臂下令,“狼兵已到!开关!迎敌!”
关下,徐海已经丧失了对倭人的控制力,眼见关门不开攻不进去,外面更加凶残的狼兵包围而至,倭寇可不愿为了那座满是金银美女的城市赔上性命,之前的劫掠已经够他们吃了,再者,大明如此之大,就非要去那个苏州么?
在几名头领的喝令下,倭寇开始大范围撤向林间。
关门大开!苏松数千兵士终于出动!
非要说的话,这是一次十分被动的诱敌深入,代价是数千浙兵,但曹邦辅没得选了。
俞大猷见这正是一雪前耻的大好时机,也不顾气力不支,挺枪一声怒吼便追上前去。
另一边,瓦夫人亲率几十骑已近在眼前。老妪风范着实不亚于俞大猷。一声粗吼恨不得比男人还要铿锵有力。
倭寇已是全面溃逃之势。眼见狼兵杀到,情急之下为保命又用出了最后的绝招——散财**!
只怪他们劫掠的太顺利,每名倭寇怀里都随时备了些银钱珠宝,被追得狠时当即大喊一声“银子”,随后便开始一路狂撒。
苏松兵还算军纪严明,外加刚刚在关上眼见浙江弟兄惨死倭寇刀下,几两银子休想让他们停步!
可狼兵就不管这么多了,他们来这里就是赚钱的。如今地上就有钱,没有不捡的道理,几十骑问过瓦夫人后,通通下马捡钱,谁还理会倭寇?
俞大猷孤身也不敢深追,情知机缘难得,紧急调转马头迎向瓦夫人,一路狂喊:“追啊!追啊!!!”
瓦夫人却任着周围狼兵捡钱,全然一副听不见的样子,待俞大猷奔到眼前才不紧不慢说出了一句自己说过很多次的话:“咱们。来拿银子的。汉人的江山,汉人自己守。”
俞大猷一下被气得没了脾气。焦急劝道:“倭寇的脑袋可比这值钱!”
“张经走了。”瓦夫人淡然道,“咱们的银子,还没来。”
“周总督会补上的!如此大破倭寇的机会难得啊!瓦夫人可知我们费了多大力气才将倭寇引来这里?”
瓦夫人依然不以为意:“银子补上,再杀倭寇。”
“哎呀……”俞大猷一声长叹,他本就是个嘴笨的人,瓦老太又是个固执的人,狼兵更是谁也用不起,当下看着遁入林中的倭寇,俞大猷唯有一声长叹。
……
当晚,赵文华收到军报。
明军力战,将倭寇击溃,倭寇四散逃遁。
浙兵死战,损失三千余众,擒杀倭寇七十八人。
翻译过来,就是打赢了,只是战损比有点高,38比1。
顺便捎带一句,苏松兵看戏,据兵不出,狼兵隔山观虎,不肯出力。
里里外外,浙兵战死足足四千。
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倭寇总算散了。
军报如实报到了赵文华这里,下面赵文华怎么往上报才是一切的关键,赵督军,总是要做些事情的。
……
沥海所,第一批燧发铳在参军戚继光的见证下交付使用。杨长帆谦逊地将命名的权力交给了戚继光,戚继光也不负盛名,发挥了自己在文字品鉴审美上的天赋,将其命名为虎铳,没办法,虎铳就虎铳吧。
沥海所操场,难得有了练兵的景象,戚继光带来的老兵开始向沥海兵教导开铳事宜。杨长帆则与戚继光老远笑呵呵看着,他们都知道,倭寇再来,真没那么可怕了。鸟铳遇到倭寇冲锋,通常只有发一弹的机会,虎铳轻轻松松可连发五弹,只要数量足够,倭寇冲到眼前,不死也伤。
不得不说,赵文华的存在还是有一些正面作用的,有这样一位当朝第二红人,东南督军,工部尚书的帮忙,连南北直隶都搞不到的精钢闽铁也先紧着沥海使用,外加杨长帆优化材质节约用料,数千虎铳这才新鲜出炉。
戚继光感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