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孤臣孽子-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退了。

没想到公子哥走后,还真来了拜师的,不怕死,坚决要喝石灰水,丁发祥看着儿子,心想,你自己想的招被破了,再接着想招吧。

  屡败屡战  一二七章奸细弟子

康熙虽然小小年纪,但是他奶奶是个可不是一个平凡之人,从十几岁就跟着皇太极,察言观色,略施小计,几句话就收服洪承畴,顺治登基,他下嫁多尔衮,保得清朝坐稳江山,康熙的出色,不仅仅是本身能力出类拔萃,也是遇到了好老师,他奶奶孝庄皇太后。

对于汉臣的重用就是从康熙年间开始的,因为入关之后,满人开始不够用了,而且从素质上来说,满族虽然勇武,但是总体上缺乏教育,汉人虽然奴性重,私心重,但是控御运用得法,还是可以利用。

特别是康熙小小年纪,必须培植自己的势力,靠周围几个布库远远不够,康熙从利用施不全的经验上得出结论,对于浩瀚的汉族人海,还是要利用好汉人中的一些有才能的人,才能对抗满族的习惯势力和既得利益阶层,坐稳皇位,也能让清朝的统治更稳固,皇朝更强大。

而且从施不全处,康熙了解了很多中华武林的秘密,中华武林,是炎黄热血的传承,武林中人或修佛,或修道,跳出三界之外,不在皇权管理之内,这就是逍遥,这就是超脱。

古时候的墨子孔子庄子,一直到王阳明,……等等;无不是文武并重,因为文治离开了勇武的热血,就不再是思想家,就是从肉体到心理都不健康的阉人。就是做奴之才。

虽然赵宋以来,皇帝们挖空心思来扼杀热血,来维护皇权的稳固,而其副作用也显现出来,那就是国力的衰弱,丧权辱国的事一件接着一件,奴才组成的军队怎么能有战斗力,奴才没有国家,到哪里都可以当奴才,奴才们没有热血和斗志,只会服从和逆来顺受。

而唯一传承着炎黄热血的就是武林中人,他们或云游天下,或行侠闹市,或达则兼济天下,或穷则独善其身,惟有勇武,才能热血,惟有热血,才可正气!从春秋战国到秦汉唐宋元明,武林中人,用他们钢铁的筋骨,维护着天下的公益,震慑着高高在上的皇权。

虽然皇帝们挖空心思,文有文试,武有武举,但是真正的武林高手,哪个为五斗米折腰?哪个摧眉折腰事权贵?

康熙也是从小就博览群书,熟读经史,他知道,只有秦汉唐朝对武人最尊重,所以秦汉唐朝中华也是最壮大的时期,所以外夷或称我们为秦人,或称我们为唐人。

从宋朝以来,重文抑武,于是就中原就被四夷劫掠,凌辱,杀戮,所以康熙立下祖训,世代永不忘勇武,凡爱新觉罗子孙,都要从小骑马射箭,练武强身,只有先从身体上强健,才能强盛种族,强大国家。

所以康熙并不想把反清复明的武林中人赶尽杀绝,他知道森林草原上最危险、狡猾、凶残、坚忍的动物是狼,可是把狼驯化成狗就成为猎人最得力的助手,虽然康熙年纪小小,但是其志向胸怀可是并不小。

从这一点上,就能比较一下康熙和崇祯的差距,康熙用的人,诸如施不全,是如何的废物利用,而崇祯手下,人才济济,却偏要用太监来监督将领,杀将,换相,你信得过谁?

康熙时代的满清统治集团,不仅从科举中大量选拔出很多人才,镇抚四方,还在四九城中招徕了很多江湖高手,因为康熙现在正在准备消灭他亲政路上的第一个大绊脚石:鳌拜。

鳌拜是个打仗的好手,统兵打仗没的说,可是作为总理国政的顾命大臣来说,就不是很合格,首先就是圈地,鳌拜不仅自己带头圈地,自己的旗兵带头圈地,还到处拉人抬旗,扩大自己的势力,这种举动,倒不一定完全是准备造反,但是起码叫康熙受到了威胁。

康熙不仅自己练武,还派出一些亲信,以拜师学艺为名,四处网罗武林高手,一是为了除掉鳌拜做准备,二是为了稳定皇权,掌握武林人士的动态。

来拜师的这位,就是抱着大无畏的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坚决地喝下了石灰水,喝了石灰水不仅会吐,还会泄,喝完还要不时地少量喝水,还是继续喝继续吐,弄得丁宝山自己都不忍心了,这招太损了,这个家伙为了自己的任务还真是豁出去了。

丁宝山是自己挖的坑自己跳,自己把这个满人放进了自己的师门,那自己就要担起反间的责任,丁宝山以一个小师兄的名义,在达喇肃身边是跑前跑后,指挥达喇肃的下人仆役们给达喇肃擦洗身体,不时还要灌水润肠胃,别让肠胃石灰水烧伤后粘连了。

这时这位卧底达喇肃已经是闯过了鬼门关,他肩负着康熙亲自交给的任务,满人说话是负责任的,既然答应了小皇帝,那就不管生死了,可是现在虽然闯过了这一关,但是他心中有时也自问:“假如真的死了,又会如何呢?”

不管怎么说,达喇肃算是通过了考验,不过从小宝山的眼睛里,达喇肃看出了提防和冷漠,他自己也明白,在汉人的词汇里,有一个非常罪恶的词叫做欺师灭祖,虽然他成为了这个昆仑门的弟子,可是会不会被识破,假如真是被视为欺师灭祖,他不由得打了一个寒战,因为被朝廷追捕,还有个天高地远的藏身之所,假如被师门追捕,追捕他的可都是武林高手,会不会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丁宝山也不是城府很深,他也感觉到了达喇肃开始对他见外了,见到他不笑假笑,丁宝山自己也没办法,谁叫自己瞎抖机灵呢?看来要跟着家伙很长时间了,但愿他过段时间能知难而退。

达喇肃也是康熙的布库之一,这段时间还真是去不了皇宫参加康熙的摔跤训练了,康熙也有些挂念,就派人送了不少水果:瓜果梨桃橘子等等,康熙本是好意,送点好吃的来慰劳一下,他不知道达喇肃现在什么东西也不能吃。

可是皇帝赐的东西,最少还是要象征性地吃一些的,结果这一吃就坏菜了,因为他肠胃本身就没有恢复,东西一进肚子就犯了风疹。

他这个风疹就相当于现代的过敏症,厉害了也能致命,而且一次过敏,很久都会过敏,达喇肃是屋漏偏遇连阴雨,这个倒霉呀,心里后悔为啥来当这个卧底了。

达喇肃不吃,这下丁宝山高兴了,看来反间也不是一点好处也没有,这么多水果,肯定是要给自己吃了,皇上赐的,他不能分给奴仆的。

可是看到达喇肃浑身刺痒,红肿,连喘气都发出嘶嘶的声音,也顾不上他,他就赶紧去找爸爸回来。

丁发祥虽然没有学过医,但是见过傅青主治疗一个过敏病人,虽然在天子脚下的北京城,这个病起病急,他也不敢怠慢,三步并作两步,赶回来,取出腰间的小刀,在火上烤了烤,把达喇肃吓坏了,以为这个人要杀了他。

丁发祥看出达喇肃因为心中有鬼而胆小,对达喇肃笑了笑说:“给你治病!”达喇肃还是肉体僵硬,丁发祥先用刀尖,快速挑破达喇肃的十个手指尖,血流出来,立刻不痒了,达喇肃十分敬佩地看着丁发祥。

丁发祥说:“还要刺呢,不然以后还会见风就犯病。”这下达喇肃放松下来,任由丁发祥摆布,丁发祥刺了达喇肃双耳尖,双臀尖,血海,大椎,曲池,看到自己流出的血,达喇肃心中叫苦,难道这就是做卧底必须付出的代价?

虽然流出来不少血,但是那刺骨的奇痒快速消失之后,达喇肃如释重负,很快昏昏沉沉睡着了。

丁宝山把小手伸向了达喇肃的那一大堆水果,丁发祥一瞪眼:“不许贪吃,这是别人的东西,想吃爸爸回头给你买。”

丁宝山撇撇嘴,虽然自己家在盐山算是富人了,可是父亲除了自己家树上的梨,自己地里的西瓜,就没吃过什么像样的水果,从小到大,父亲每天就是练功,从来没给自己想过吃点啥穿点啥,他们这些孩子也跟着过着十分清苦的日子。

在那个年代,这一辆大车,也足够一家十口的吃穿,还在老家有上百亩田地,宅院后几十棵果树,可是父亲不知道把钱都干什么用了,只是冬天穿一个羊皮坎肩,夏天穿一个夏布坎肩,两件衣服从宝山记事就从来没变过。

看着宝山委屈的样子,丁发祥知道宝山心里不平衡了,原来自己的孩子没有接触到这些公子哥,还是很快乐的,现在他们看到了锦衣玉食的诱惑,开始受不了了,丁发祥心中暗自记下,以后见了师傅,一定要问问师傅,如何能教孩子们抵御住享乐的诱惑。

在这天子脚下,孩子多有头脑,多强壮的身体,都怕经不住诱惑,一走弯路,那事情就很严重,自己以前没有做这样的准备,看来以后要让师傅为孩子们补上这一课。

反清大业,不仅要流血牺牲,更要抵御住这些享乐的诱惑。

  屡败屡战  一二八章得力鹰犬

做母鸡活的肯定比雄鹰安逸,但死的也一定悲哀;吃的太饱的鹰也飞不高了,小毛病会引发一连串的消极反应,甚至瓦解斗志,带来惨痛的失败。

丁发祥一直默默地要求自己克勤克俭,但他也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们不受诱惑,保持本色,只好等师父王余佑来指导了。

而康熙此时正在为如何对待鳌拜发愁。

鳌拜出身将门,精通骑射,从其青年时代起就效力军中,屡立大功。他曾跟随清太宗皇太极攻察哈尔部、征朝鲜,均有战绩。此后的战功主要有以下几次:皮岛之战攻克皮岛当属鳌拜所立下的第一个大战功。天启年间,辽东失陷于后金之手,明将毛文龙率军退守皮岛(今朝鲜椵岛),与关外宁锦一线的明军遥相呼应、互为犄角,骚扰和牵制后金的兵力,使后金腹背受敌。后金一直将皮岛视为心腹大患,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都日夜筹划,企图拔掉这颗钉子。

崇德二年(1637),皇太极命贝子硕讬与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诸将往攻皮岛。由于硕讬久攻不下,皇太极又命武英郡王阿济格接手,鳌拜从征军中。阿济格与众将反复商议后,制定了兵分两路、声东击西的进攻方案:一路从海上以巨舰摆出正面进攻的态势,故意吸引守岛明军的注意力;另一路则以轻舟精锐,快速推进,直插该岛西北角之要害阵地。后一路是这次进攻的关键所在,鳌拜主动请缨,并与准塔一同向阿济格立下军令状:“我等若不得此岛,必不来见王。誓必克岛而回。”

鳌拜与准塔遂率部渡海发动进攻,不料明军早已严阵以待,一时炮矢齐发,清军进攻受挫,形势紧急。鳌拜见状,奋起大呼,第一个冲向明军阵地,冒着炮火与敌人展开近身肉搏。清军遂一举跟进,登上皮岛,举火引导主力来攻。皮岛终于被攻克。

捷报传到盛京,皇太极大喜过望,亲自撰文祭告努尔哈赤,以慰其父在天之灵。皇太极认为皮岛虽是区区一岛,但攻克之意义远在占领重城要地之上,所以下令对诸将士从优奖励。鳌拜以首功晋爵三等男,赐号“巴图鲁”(勇士)。

松锦会战锦州是明朝在辽西地区的军事重镇,当时辽东已经失陷,锦州的地位更加突出。锦州城之南为松山城,锦州西南为杏山城,杏山西南是塔山城,锦州西200里为另一重镇宁远。这些要塞重镇构成了明朝在关外的军事防御体系。从清军方面来说,要想入主中原,必须先取宁、锦等城。明、清双方争夺锦州的战争于是不可避免。

崇德六年(1641),鳌拜从郑亲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