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最秦-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优旃没有做声,看着萧何和张良。
二人都是后投靠过来的,如今都已经经过胡亥的捡拔,进入了参赞府之中。萧何还监管着少府的职务,皇家的钱粮都在他手中控制着。
张良虽然只是大秦帝国学院的一个老师,可如今进了参赞府,地位自然水涨船高。在朝中没人敢小看他。
见李斯说的,秦二世没有搭话,张良咳嗽一声,抱了抱拳说道:“臣以为不妥。这样做的干净倒也没什么影响。可大军行动,不可能一点儿风声不透。一旦传出去,说我大秦毫无信义,那就是得不偿失。”
李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看张良不顺眼,冷哼一声说道:“依你之见,该是如何?”
张良眼睛眯了眯,说道:“臣曾听陛下在大秦帝国学院之中讲过一次所谓的地理课程。那上面说的就是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其中有一句话‘大杂居小聚居’,臣认为极为精妙。能想出这种办法之人,定然是人中翘楚。对付匈奴,陛下或许可以考虑这个办法。”
优旃也接口说道:“臣听说有人用草原上最常见的草编织了草席,冬暖夏凉。如果让草原上的人都编织草席,咱们收购过来,这样既就可以让他们安定下来。告别游牧的生活。”
“人一旦有了安稳的地方,有了老婆孩子土地,就会有牵挂。这样经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匈奴就会从一匹恶狼变成一只听话的狗儿。”萧何笑着说道。
李斯见没有人和他站在一边,阴沉着脸,闭口不语。
第392章好消息
张良不愧是历史上有名的谋略家,他一下就找到了问题的关键。这一点时间在大秦帝国学院,学的见的更多,竟然还记得那句大杂居小聚居。
胡亥记得自己是无意之中说出的民族政策,可能没几个人注意。因为大秦现在还不是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
但这种战略对北方的匈奴人来说,落实好了,就会让他们逐渐的并入到大秦之中。
“子房,你再说说,朕觉得你说的有道理。”胡亥见李斯不做声了,让张良继续发挥自己的想法。
张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拿着卫霍的奏折拓印本指着上面说到:“雍侯奏折里说扎卡大部前来投降,他有想法收留是想让扎卡大部在大秦云中以北的草原上构筑一道外围防线。一旦匈奴人来犯,扎卡大部就是第一个受害者。这个想法的确是好的。但长久下去,这些在大秦外围的匈奴人能否保证始终作为大秦的外围防护,还未可知。”
胡亥点了点头,张良说的有道理。
“臣认为,如今扎卡大部前来投靠,是因为走投无路。如雍侯所说,他们的男人已经战死十之七八。如今剩下的都是老幼妇孺。想要在咱大秦的北方草原上生存,也不是不可,只是需要他们接纳我大秦的文化和文字,效法先皇,车同轨,书同文。这样才对。”张良说完这些话,放下了卫霍的奏章,向胡亥拱了拱手。
张良的确厉害,这一招简直就是断了匈奴人的文化传承。没了文化传承,将来都没有人记得他们是不是匈奴人。只要认可了大秦的文化,就是秦人。
到时候在让关内百姓和关外的胡人通婚。几十年之后,恐怕就没有真正的胡人。只是如何让胡人自愿的跑来学大秦的文化,是个难题。
胡亥刚想到这里,一边的萧何一抱拳,站起来说道:“子房的办法是大战略。如果要详细布局,还是要好好研究。扎卡大部在草原生活不下去,前来投靠,让他们干什么估计都会听话照做。其他的匈奴部落却不一样,我们需要用一些办法,或许扎卡大部就是我们统一匈奴文化的跳板。”
看着萧何眼中闪烁的智慧光芒,胡亥知道这家伙已经是胸有成竹。只是此刻武信殿之中,人员过多,还有个一直沉着脸,希望和匈奴人开战的李斯,萧何也不好说。
萧何历史上就是汉朝的丞相,为国家鞠躬尽瘁。看着李斯,胡亥内心叹息一声,这个人终究是有过沙丘之谋遗患的,找个机会让他告老罢。
这几年,李斯为政,只能说是一切平平,没有太大的作为,也没有太大的错误。他为李家的利益考虑的太多,为国的心思自然就淡。
云中边关。
卫霍大排筵宴的请格木。如今格木已经是扎卡大部的族长。两个人从地位上来说,相差不多。
就在宴席即将开始的时候,突然有军兵来报,说咸阳方向来了信使,上面朱批玉画,一看就是皇差。
卫霍立刻让送信的人进来,丝毫没有避讳格木,当场拆开信件,从头到尾读了一遍。这才脸上带着笑容的对格木说道:“格木老哥,你们扎卡大部的事儿定下来了。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愿意听哪一个?”
格木抿了一口桌案上的酒,抬起黑黝黝的脸,沉声说道:“我扎卡大部,一路从草原之中逃到大秦边关,经历了无数死劫,世上最坏的事儿亲眼见过无数,如今倒想先听听坏消息是什么?”
卫霍笑了笑,说道:“坏消息是你们想再大秦关外的草原上生活,就要学习大秦的文字,官方使用的必须是大秦语言,车同轨,书同文。”
格木微微一愣,他以为是要进献多少女人,多少童男童女。没想到就是这样的要求。沉思了一下,他说道:“我们都年纪大了,想要族人都学大秦语言,恐怕力有未逮。若只是小儿学习,倒是可以的。”
卫霍哈哈大笑说道:“如此甚好。我家主上的意思就是所有匈奴小儿必须学会大秦官方语言,至于行将就木之人,就免了。”
格木听了,脸上淡然一笑,说道:“比起冒顿灭族,学点儿秦国语言也算是一种技能,如果当初不是我会秦腔,恐怕早就死在将军枪下。如今孩子们有机会学习语言,倒是好事儿,这是个好消息,剩下的好消息是什么?”
卫霍听了格木的话脸上闪过一丝笑意,突然间他觉得格木说的也没有错。如果真的是让他们学习大秦的文化,虽然几代以后,可能失去了自己的本源,但对一个种群的发展倒是好事儿。
“剩下的好事儿其实可以算是两件儿好事儿,第一件就是你们可以在云中以北的草原上任意选择一处草场作为你们栖身的地方。”卫霍刚刚说出这话,格木脸色顿时大变。
他万万没想到,秦皇竟然给了他这样大的选择权。在云中北方有几处草场都是异常肥美的。就连匈奴的大单于连年出兵,有好几次都是为了云中北方的几处草场。
格木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这么容易就得到了云中草场的选择权。他变色之后,眼神呆呆的,实在是有点儿没有反应过来。
这一刻,格木激动的口干舌燥。这种感觉只有他第一次面对光着身子的女人时候才有过。
“你等一下再说另一件好事儿。让我先平复一下心情。”在北方草原,扎卡部落所拥有的不过是一块中下等的草场。如今竟然一下就拥有了这样的反转。
卫霍拿起杯子,喝了一口水,等着格木恢复淡然。可格木显然被震慑的不轻,根本就无法恢复淡然。
“我还是把另一件好事儿也告诉你吧。让你一块儿震惊,过了这股劲儿,我们好研究怎样让你扎卡大部在云中背面站住脚。”卫霍笑呵呵的说道。
格木被卫霍说的缓了缓神,这才点了点头说道:“我扎卡大部,没想到还能有今天。卫霍将军,你言而有信,卫家将永远成为扎卡大部的贵宾。”
卫霍摆了摆手说道:“这事儿你不能谢我,要感谢,你该谢谢大秦皇帝。是他给的你如此好事儿。”
“都该谢!”格木双手抱在胸前,屈身施礼,说道:“请卫霍将军说另一个好消息,让扎卡部落也高兴一下。”
第393章文化的软入侵
卫霍向格木招了招手,低声说道:“我大秦皇帝陛下说了,只要你们愿意做我大秦关外的附属,大秦和匈奴的所有官方商务事宜,只要你们能办得到,就永远让你们经手办理。”
格木脸色再次大变。他本身就是经商出身,知道这事儿有多重要。甚至这种事儿比刚刚让他们自行选择草场还要好,大秦和匈奴虽然征战不休,但通商也一直都在进行。官方贩售的东西更是不少。如果扎卡大部能够把这些生意招揽过来,那将是一块儿大的不可思议的收入。
他疑惑的看着卫霍,眼中充满了不信。如果这样的话,扎卡大部将不会局限于草原,未来甚至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入大秦的土地上做事。
卫霍知道他不敢相信,把手中盖着大秦二世皇帝玉玺的书信递了过去。
看到那大秦皇帝的印玺,格木双手颤抖。看够了玉玺,他才再次把手中的书信仔细看了一遍。当看完了卫霍所说出的条件之后,竟然在后面看到了一句更让他心动的话:“朕欢迎扎卡部落的能人来大秦做官,也欢迎草原上任何一个部族的人来到大秦。”
这一句话让格木感受到了大秦皇帝的心胸。
他双手捧着胡亥的书信,跪在地上说道:“大秦皇帝的心胸如同长生天一般,广阔深邃。扎卡大部如今或许还负担不起所有的商务事宜,但一定会尽快成长为一个真正的能够为大秦分忧的附属部落。”
卫霍和格木两个人相对大小,二人把未尽的酒宴吃完。格木就匆匆告辞,带着大秦皇帝的书信回去告诉部落众人,这是天大的一个好消息。
如今,卫霍已经在扎卡大部取得了绝对的信任。虽然只是一封皇帝手书,没有正式的大秦官方文书,但在卫霍的保证之下,扎卡部落已经开始在云中北方的草原上开始选择肥美的草场。
当格木把选择的接过报告给卫霍的时候,卫霍微微一愣。因为扎卡大部所选择的草场并不是云中北方最为肥美的草场,而是一块中上等的草场。
对此,格木的解释就是,长生天在看着世间人们的作为。一旦做事太过追求圆满,反倒会遭受损失。所以经过部落老辈人的议论,最终大家决定选择一块中等偏上的草场就已经足够扎卡大部好好生活的。
当卫霍问他日后若扎卡大部人口众多,草场放不下如何是好的时候,格木豪爽的笑道:“大秦皇帝不是许诺,我胡人可以做大秦的官员了么?到时候草场上人多了,就去咸阳国都,做个臣子,也是好的。”
这件事儿就这样拍板定下来。
咸阳方向的官方文书紧接着就到来,跟着来的有一波十几个大秦帝国学院的学员。这些学员在陈平的带领下,前来云中,为的就是给扎卡大部的年轻一辈传授大秦的文化和文字。
北方胡人生性彪悍勇猛,只尊重强者,服从强者,对弱者没有同情和怜悯之意。陈平针对他们的这种性格特质,竟然投其所好的编纂了一本给胡人的教材。
教材之中全是一些老学究用骈体文书写歌颂古代勇士的文章。什么专诸刺王僚、要离刺庆忌、蔺相如完璧归赵之类的故事。
这些故事经过老先生们的加工,不啻于一个个剧本。
据说大秦帝国学院如今已经有了戏子班,专门负责编排一些经典的剧目,正准备在咸阳国都一展风采。陈平也打算将来把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李牧大破匈奴,蒙恬军威震天的故事都给扎卡大部的青年和孩子们演上一番。
一方面给这些胡人认识和了解中原大地上的子民世世代代都有声威震天的勇士,一方面震慑敌人胆,让他们知道历史,知道和咱们中原人打仗,他们就没有占到过便宜。
陈平更是带来了大秦帝国学院的编织技术。据说在布料之中编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