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尼采选集-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这种分辨相似和一致孰占优势的倾向——一种不合逻辑的倾向,由于没有一件东西本身是平等一致的,乃导致首先创造了逻辑的整个基础。如此一来(为了使物质的概念能够产生,一切便不可避免地投向逻辑,虽然以最严格的意义而言,根本就没有一物是真正与它有关的),经过长时间的进展之下,事物改变的过程必然会被忽略,而我们依然不得知其详。再者,那些对事物的看法并不正确的人,比那些看见每件事都〃在变迁之中〃的人要较占优势。就其本身看来,每一种在作结论时所表现之高度的慎重性,和每种怀疑的倾向,对于生命皆有极大的危险。

  除非相反的倾向——即确定而非延缓的判断,以格外的努力来加以促成,否则人类便不可能存留。逻辑思想的过程以及现代头脑的推论和欲念的挣扎过程相符,而后者本身是非常不合逻辑的;我们通常只对挣扎的结果有所体验,现在其原始的机械性却已如此迅速而秘密地发生在我们身上。

  一一二、因果

  我们会说,那是一种〃诠释〃,然而事实上,它只不过是我们对于较为古老的知识与科学的〃描述〃罢了;我们也只是描述得比较好一点——对于诠释,我们则做得和前人一样少。

  我们发现,天真的人和古老文化的探索者,对于许多方面的自然递嬗只看到二点:〃因〃与〃果〃。我们赋予自然的运行一个完美的概念,但是对这概念以及隐藏在背后的知识却付之阙如。眼前每个事件一连串的〃因〃可说是十分完全,而我们常断定必须以这个或那个为前导,乃是为了让别的因素能连接得上——不过,我们也并未因此而掌握到什么。奇怪的是,譬如说,每个化学变化的过程似乎是一项〃奇迹〃。就如同宇宙间万物的运行一样,没有人能〃解释〃那个引起反应的刺激。我们当如何解释呢?我们只是在玩弄一些不存在的东西。诸如线、面、体、原子以及可分割的时间和空间等。当我们初次赋予所有的事物以概念(我们的概念)时,又是如何使诠释成为可能呢?

  我们可以将科学视为乃是要把一切可能的事物予以人性化,并从不断描述事物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而学得更正确地描述自己。因和果,大概再也没有这样的二元性了;事实上,在我们眼前有一种连续,因它之故而孤立了一部分——正如同我们在观察一个运动时,常将它视为是许多孤立的片段一样。因此我们未曾确切地看到过它,而只是推论它。许多的〃果〃由于不连贯而将我们导入错误;但对我们而言,那也只是一个不连贯而已,而在那断裂的片刻,过程的大部分都被我们错过了。

  理智可以看到因与果的相连贯,也可以看到事物的转变并非是依照我们的概念模式。事物自身任意地分崩离析,而将因果的概念置之一旁,并否定所有的制约。

  一一三、有毒的学说

  为了使科学的思考得以推展,我们必须将许多事物结合起来,并且各别地设计、练习与培养所有需要的力量!不管怎样,当它们被局限在科学思考范围内相互牵制时——(它们的作用有如毒药一般,譬如,怀疑的刺激、否定的刺激、等待的刺激、分解的刺激等。)——其孤立常能导致甚于当前的极为不同的影响。

  人类的许多牺牲都为此刺激所犯的错误而奉献,以学得去了解它们的存在,并将之视为有如人体各具功能的器官一样!而我们离那观点仍极遥远:艺术家的力量和生命的智慧,须和科学的思考相合作,俾能造成一种更高的有机(器官功能)系统。而因为这系统,那些我们眼前所知的学者、医生、艺术家和立法者将显得令古人有憾!

  一一四、道德的扩延

  我们描绘一张新的图画——靠着过去的经验帮助,立刻便能目睹——总是要依靠我们的忠实和公正。道德的经验是唯一的经验,即使是在感官知觉的领域里。

  一一五、四种错误

  人是被错误教导出来的:第一,他总认为自己不够完美。第二,他赋予自身丰富的想象力。第三,他觉得在动物和大自然之间,自己是处在一种虚假的境况。第四,他不断建立并接受新的价值标准,俾使任何时候的人类之动机和行为均能显得十足的高尚与尊贵。若是我们忽略了这四种错误所促成的影响,就表示我们也忽略了人性、人情和〃人的尊严〃。

  一一六、群体的直觉

  当我们面对一项道德观念时,会发现一种价值观和人类的动机与行为发展的层次顺序,而这些价值观和行为发展的层次顺序可以说明一个社会团体或群众对其各种需要的表达——在其利益关系上,何者居先、何者是第二、第三——亦是对于任何人之价值权威性的准绳。个人经由道德而被教导成为群体的一个机能,并且视其自身的价值仅只是一种效用。当一个社会团体和另一个社会团体的生存之道不一样的话,则其道德观念也就有所差别。至于不管将来群众、团体、社会以及国家等在基本上的转变如何,我们可预言的是,道德观念的歧异仍将存在。

  道德观念乃是群体的直觉而深植于个人内心者。

  上一篇

  07。txt

  悲剧的诞生卷

  第三部分

  一一七、良知的群体刺痛

  人类在过去那段漫长而遥远的岁月所遭遇到良知意识上的刺痛是有别于今日,人们只对某个意念或某个动作有反应,而且都有自尊心。法理学的教授们均是以个人独立与适意的情绪来作为探讨的缘起,好象权力的根源从初始便存在了。但是在整个人类生命漫长岁月中,没有比感觉到自身的独立无依更叫人害怕的了;要独行,要感觉那份自主,既不指使谁,也不受谁的指使,只是单纯地代表个人——对任何人来说,那不过是一种惩罚,而无乐趣可言,他注定〃要成为一个个体〃。自由的思想被视为是不安的体现。

  当我们把律令和种种法规的限制看作是一种束缚与损害时,从前的人却视自我本位的利已心态为一件痛苦的玩意,而且是真正的邪恶。一个人若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自身的价值感或者塑造自己,那是十分惹人厌憎的。类似的行为也被视为疯狂而不正常,因为所有的不幸与恐惧均和孤独有关。那时候,〃自由意志〃常会和内心的愧疚纠缠在一块,而一个人的行为愈少独立性,便会有愈多群体的直觉。他的行为并不表现其个性,而尊重伦理道德甚于自己。所有伤害到群体的行为,不管个人是有意或无意造成的,都会在他的良心上造成刺痛——还有他的邻居以及整个群体!——就是因为如此,才使我们大大地改变了思想的模式。

  一一八、善意

  当每一个细胞将自身转变成一种更强的作用时是道德的吗?是的,它必须如此去做;当较强的细胞去同化别的细胞时是邪恶的吗?不,同样的,它也必须如此去做。那是需要的,因为它必须有充裕的补偿去寻求再生,因此我们必须依据强者或弱者所感受到的善意来辨别并取得天赋本能与顺从的直觉。

  强者内心交融着喜悦和贪婪,他要将某些东西转变成自己的功能,而同样内心洋溢着喜悦和渴望贪婪的弱者则会乐意成为一种功能,——前者在本质上是有憾的:一种看到弱者就想并取的兴奋。总之,我们该记得,〃强〃与〃弱〃二者乃是相对的概念。

  一一九、反对利他主义

  我了解许多人有一种强烈的冲动,而且乐于渴望成为一种功能。他们全力以赴,而且对那些他们自身所能成为的功能具有极为敏锐的嗅觉,在这一类人之中,有些女人将自身转变成某个男人的功能(那功能在他身上并不发达),进而成为他的钱包、他的念头、或者社交活动。这些女人总是竭尽所能地将自身插入另一个性质不同的有机体内,而如果不成功的话,她们就会变得焦急、恼怒、并将自身吞没。

  一二○、灵魂的健康

  有一项著名的医学道德信条——开奥斯的阿利斯东(Aris-ton Chios )所立的——说:〃美德即是灵魂的健康。〃真要说起来,或许我们应该将它改为:〃你的美德即是你的灵魂的健康。〃因为事实上没有一样东西本身是健康的,故而想要以这种方式来界定一切的努力最后均遭到了失败。进一步来说,你必须知道自己的目标、能力、动机、以及心灵中各种奇妙的幻想,俾能了解自己的身体究竟有多健康。

  我们有各种不同形体的健康,有些人极力想出风头、表现自己,有些人不了解〃人类平等〃的精义,更有许多人则根本就对真正的健康一无所知。所以此刻我们应当改变过去对健康和患病的那套观念,同时将各种特殊的美德均涵盖在健康的范围里面;不过,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对某人而言健康者,对另外的人则或许反而是不健康。

  最后,这个大问题依旧存在:

  我们是否可以不受疾病的影响而发展自己的美德呢?或者,我们的自觉和求知行动是否并不一定要有健全或患病的灵魂;简言之,是否纯粹追求健康的意志并不是一种偏见与懦弱,而或许是一种极为巧妙的野蛮和落伍?

  一二一、无庸争执的生命

  我们应体、面、线、因与果、动与息、形式与内涵的要求,而将自己安排在一个能适应的世界。若是没有这些信念,便无人能够生活下去,不过,只是未经证明罢了。

  生命是无庸争执的,因为其中也许原本就有错误。

  一二二、基督教中道德怀疑的要点

  基督教也曾对启蒙运动有过极大的贡献,并且教导了道德的怀疑论——以一种十分深刻而有力的态度,以极大的耐心与巧思去非难与激怒。

  它去除了个人对其美德的自信(这些美德造就了古代许多伟人),并将那些自认十分完美、且总是以斗牛士的姿态高视阔步的凡夫俗子自地球上消灭净尽。当我们受训于这所怀疑论的基督教学校,读到若干古人(譬如辛尼加和伊壁鸠鲁)有关道德方面的著作时,会领受到一种愉快的优越感,并且心中充满了神秘的内在直观与洞察——对我们来说,就好象一个小孩在老者面前说话——我们乃更明白美德是什么!

  再者,我们曾把同样的怀疑论运用在所有宗教性的场合与经历中,诸如罪恶、忏悔、感恩、灵化等,并且〃允许虫儿将洞穴掘好〃而当我们在阅读所有基督徒的著作时,便会有同样微妙之优越与直观的感受。因此我们对宗教的感受也就更加深刻!

  这正是我们好好去认识他们与描写他们的时刻,因为抱持古老信念的虔诚者已都不存在了;至少,为了知识,让我们来保存他们的形象与典范。

  一二三、知识并非只是工具

  要是没有这种热情(它是我用来追求知识的)科学应该会走得更远。事实上,科学也确是在没有这种热情的状况下,不断地成长茁壮至今。

  对科学的诚信或偏好支配着目前的现状,其余在本质上属于绝对的偏向与兴致则很少作自我揭露;科学被视为并非一种热情,而是一种状态与〃思潮〃。事实上,人们是抱着较多的好奇心和些许虚荣心去适应它,它甚至能满足许多不知该如何打发闲暇的人,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