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风雪定陵-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万历二十年(1592年)开始,一直到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万历驾崩为止,在这二十八年的时间内,万历不仅不视朝、不祭天、不拜祖,就连大臣们所上的奏章都懒于过目,更谈不到亲自批阅。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大雨成灾,黄河暴涨改道,向南夺淮入海。所过之处,积水丈余。漕河被毁,祖陵(泗州、凤阳)被淹,千里之内尽成汪洋,数十万灾民无家可归。又由于漕运不通粮船受阻,使京师、边镇严重缺粮,情况万分火急。为了及时排除灾害,大学士沈一贯详细陈明利害,恳请皇帝先发内帑进行救济,并尽快点用治河大臣,立即进行治理。情况虽然万分紧急,但万历却对所上奏章连看都没看。因为没有皇帝的谕旨,事情又十分重大,没人敢于用“讲旨”的办法去冒险,只得搁而不办。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五月,京郊地区连降大雨,经月不停。致使京师内外商民房屋倒塌数千间,压死民众数百人,长陵陵碑也被雷火击碎。又因四月以来,天气闷热,连日阴霾,天寿山陵区的数万株松树枝叶全被害虫吃光。这在当时,是上天“惩戒”的不祥之兆,本应引起万历皇帝的“惕然惊惧”。但是由于呈报的题本他依然未看,所以毫无反应。为此,部院大臣除继续联名上疏强烈陈请外,又到文华门外集体跪请,想以此引起皇帝的警觉与重视。但万历皇帝根本就没有起床。臣僚们白白在门外跪请了一个上午,中午万历起床以后,服侍太监才将群臣在门外跪请一事禀告给他。由于事先未看奏章,不知道跪请的原由,万历以为是挟君犯上,立时大怒。派司礼监太监传出口谕,斥责说:“各守心供职,勿要挟沽名。”臣僚们不但未受到褒扬,反而落了个“要挟沽名”的罪名,无不垂头丧气,愤然而去。
万历初年,张居正曾联系古代帝王的实例,多次教诲万历皇帝要崇尚节俭、戒奢侈。天子富于四海,家国一致,国家财富便是皇帝之财富。首辅的谆谆教诲,着实令这位少年天子感动了一番,并立下“以四海为家;贵五谷贱珠玉、布德修正,团结民心”的宏愿。但自从张居正家中抄出二十万两金银之后,他才顿悟到太仓库的储银虽然堆积如山,但自己既看不到又摸不着,不如将金银储在内库,看着亲切,用着方便。因此便以种种理由,向光禄寺、太仆寺和太仓库索银储入内库私用。以后,又在奸人和太监的迎合诱惑下,以开采银矿、滥事征税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长达二十四年之久的敛财搜刮。其结果是财货上流,万民皆怨,使国家的经济秩序完全陷入土崩瓦解之地。出现了国匮民穷、政纪废弛、人心涣散、最腐朽最危机的败亡局面。正如刑部郎中贺中轼说:“惟民穷财尽之败不可救”,只能“速其天下之乱耳”。
朝廷上下,贪污中饱,腐败糜烂,必然要严重地削弱军备。边镇兵卒不仅粮饷不足,其冬衣棉布也屡欠不发,致使大批军卒“衣不盖体、菽不压口、冻馁而戍”。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六月,巡按御史马永清奉命巡视边关。当他到达紫荆关马永堡时,突然感到恶臭扑鼻,令人作呕。他迎着臭气查找,原来是两个老兵正在沟边烤食死尸身上的烂肉,身边的尸体已爬满了苍蝇。马永清虽是久经沙场的边关大员,但见如此凄惨之景,竟禁不住潸然泪下。
兵卒衣食无着,只得被迫“卖其弓箭、或质其妻子以救旦夕之命”。有的边镇,下级军官和兵卒为求生存而不顾军法偷卖火药:“自辽阳至镇江,其间许多镇堡,官上火药暗里偷出,或五、六百斤或千余斤……数年以来,辽阳一带火药,尽皆见失。镇堡之官,亦不时点检,徒闭虚库”。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七月,墩军宋满仓伙同数人,趁夜间风雨大作之机,竟将空府炮台上的大铜炮偷出卖给外夷。
军卒“衣不盖体,菽不压口”的结果,除了偷卖军器外,还三五成群逃入敌营,“愿奔外夷为乐土”。仅辽东义州所属的几个边堡,一个月内就有2300人出逃。其边备废弛,军心涣散、斗志沦丧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就是戍守京师的三大营也名存实亡。三大营额军为十余万人,工科给事中王元翰披露,这十余万人“其中能战者,不过数百而已”,其他均是老弱病残或市井无赖,根本没有战斗力。
政治腐败,边备废弛,军心离散,必然招致外敌入侵。崛起于东北边陲的努尔哈赤,抓住这个千古难逢的契机,乘虚而入。大明帝国的名将如今已丧失了戚继光、谭纶、俞大猷、刘显等呕心沥血所训练的严明军纪和顽强斗志的军队,已然到达如此地步,其结果只能是以清代明,重新开始历史的新纪元。
最后的归宿
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就在万历皇帝清算张居正,并到天寿山寻找自己死后乐园的这一年,位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族人、25岁的努尔哈赤便显示了他过人的军事才华。由于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用计杀死了他的祖父和父亲,他便凭借祖上遗下的十三副铁甲,和族人一起对明发难。当万历皇帝接到边廷上传来努尔哈赤要求归还祖父、父亲尸体的消息时,他绝没有料到不久的将来,就是这位努尔哈赤会和大明分庭抗礼。他心平气和地封努尔哈赤为建州卫都督,并加龙虎将军衔。万历的册封,使努尔哈赤如虎添翼,他不断吞并周围部落,在征战中创立和完善自己的军事组织;与此同时,他下令开采金银铜矿,置办冶炼,鼓励民间养蚕,发展手工业生产。他已不满足于做明朝的臣民,他觉得自己应该拥有更多的土地和人民,就像历史上所有的君主那样,凭着不断的进取赢得天下。这样的理想和由此而来的奋发精神,是在故纸堆和脂粉中长大的万历皇帝所不具有的。
努尔哈赤出身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浒河部、赫图阿拉一个没落的奴隶主家庭。他的祖先猛哥帖木耳曾被朝廷任命为建州左卫指挥使。由于家道中衰,努尔哈赤年轻时,为生活所迫曾采集松籽和人参到抚顺出售,在与汉人接触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本族所未有的东西。出于好奇和崇尚武功的天性,努尔哈赤从小喜读《三国演义》,但那时他从未想到正是以这些汉人所创造的用兵之计,若干年后,率铁骑征服了大汉子孙的帝国之邦。
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到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正当万历浑浑噩噩,沉溺于酒色之中,热衷于搜刮珠宝时,努尔哈赤已经在东北的莽莽雪原上建立起了一支与明王朝争夺天下的军队。同时,乘明军抗倭援朝、辽东空虚之机,继续扩张势力,并针对帝国狂妄自尊和辽东总兵李成梁的骄横,巧妙地实行对明朝表面恭顺,而在暗中称王称汗、积极发展势力的两面政策。经过25年的积极准备,终于在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四月十三日,以发布“七大恨”告天为起点,把进攻的矛头正式指向明朝,从此,揭开了中国历史以清代明的序幕。
其实,早在十年以前,努尔哈赤的雄心壮志就被有的明朝官员窥破。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御史熊廷弼巡察辽东后,向万历皇帝和兵部发出警报:“辽左危急”!但那时的万历和朝中群臣正卷入“国本之争”的漩涡,谁都没有兴趣和精力去管这些边防之事,终于有了十年后的今天。
努尔哈赤亲率二万铁骑,直入要地抚顺,迫使守将李永芳投降,并将救援的张承荫等将领一举击毙。然后,乘胜进兵抚顺东南的鸦鹘关,再克清河,一路势如破竹,锐不可挡,大军横扫北国朔漠平川,疾速向关内挺进。这时万历才和他的臣僚们感到事态发展的严重性。
边防的军事危机飞报皇帝,但是万历自己不能统率兵将,在平日又没有整顿军备,自然他更谈不上离开京城巡视边关了。既然他的权力产生于百官的俯伏跪拜之中,那么在这边关危难、大兵压境之际,万历皇帝只能盲目听从大学士方从哲的请命,慌忙之中任命那位在抗倭战争中讳败为胜的杨镐,从而使明军在关键的一仗中丧师失地。
万历见明军已无力阻挡努尔哈赤的铁骑,却通过太监找来阴阳术士王老七,施展阴阳之术,以破敌军。王老七一番占卜之后,跪请皇帝说道:“女真人之北关,与其祖坟风水有关。如将房山金人陵寝捣毁,泄其王气,明军可能转为胜矣。”万历皇帝闻听此言,大为惊喜,(努尔哈赤自称“后金”、意为金人之后)于是谕令兵部急速派人赶往房山,捣毁金人陵寝。
金朝原是居住在长白山和黑龙江流域的女真族,公元十二世纪初,其部落联盟的首领阿骨打战胜辽,夺得了东北和华北的统治权,当上了皇帝,是为太祖。他死后,原葬于东北海古勒城西的泰陵,其弟太宗之陵原来也在上京。1153年海陵王迁都燕京之后,又把他们二陵及其同葬十陵迁到中都(今北京)。两年之后,房山寿宫建成,便把棺椁运往房山陵地安葬。由此,这里便形成太祖、太宗、十帝和其他后妃王墓等数十处的金代皇家陵区禁地。
明军赶往房山金人陵区之后,大肆焚烧盗掘,整个陵区烈焰升腾,烟尘四起。不到两个月,建筑规模和历史艺术价值比明十三陵毫不逊色的房山金陵,毁坏殆尽。
事情到此并未结束,万历皇帝死后,他的孙子天启皇帝朱由校见努尔哈赤不但没能自灭,反而锐气俱增,又听阴阳术士之言,在房山金人陵区修建一座关公庙,以压其胜……而最后的结局是清军入关,多尔衮下令捣毁十三陵,以报房山金陵被毁之仇。其中定陵遭其毁坏最为严重,宝城垛口,明楼地面的花斑石、外罗城等建筑全被焚烧捣毁,辉煌的定陵园林只剩一座明楼。当然,这个报复性的毁灭要在万历死后二十四年才得以应验,这是后话。
面对这艘帝国古船,万历已经准备好了一切,决心沿着他选择的道路径直走下去。病入骨髓的他自知必定先于古船沉没,尽管船上救命的号子喊得翻江倒海,他却再也无力顾及了。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四月六日,孝端皇后王氏气绝身亡。按照她生前的地位要葬于定陵地宫。为担心雨水进入玄宫,礼部左侍郎孙如游上疏说:皇后发葬,惯例要出百日,可玄宫隧道不可久泄,眼下正处大雨季节,臣等非常担忧。既然万历皇帝连战事都不再顾及,哪还有心思去理睬葬事,所以王皇后的棺椁一直没有入葬。从此,群臣们不再过问,只管在沉沦中苟且偷生。
七月二十一日,万历皇帝终于一病不起。这位“难识君王真面目,二十余载匿深宫”的帝国君主,在将要撒手归天的弥留之际,竟然连太子常洛也不见,更不允许大臣们去问安,他只要既带给他欢乐、又带给他苦恼的郑贵妃陪伴。二人相对,多少往事涌上心头。他庆幸,在这郁闷苍凉的人生旅途中,能和这位美丽聪明的爱妃相遇。同时,他又感到无限的内疚和忧虑,他辜负了爱妃和爱子的期望,使她和她的儿子落到今日天各一方、茕茕孑立的可怜境地。他无法知道自己死后,太子常洛会对郑贵妃施以何种残酷的手段。他第一次感到了时间的珍贵与紧迫,在这阳气尚存的最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