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当代-2006年第4期-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身。接着他又指示秘书曾鸣久草拟一份《告全党全国同胞书》,准备一经证实蒋氏遇难的消息立即向国内外发布,防止军队阴谋政变夺权。他还频频召见心腹部下,商议未来的政府组阁方案。
不久派去调查的人回来报告说,东湖官邸已被宪兵严密封锁,任何人不得靠近,就是汪副总裁亲往恐怕也难以进入。此时与委员长侍从室的联络也已中断,无论中央要员还是军队将领俱无从得知委员长下落,而戴笠指挥的军统局和蓝衣社特务则如临大敌倾巢出动,武汉三镇武装军警的身影四处密布,警笛尖啸之声不绝于耳。一时间社会上谣言蜂起,小道消息沸沸扬扬,有说军队里出了内奸,领袖夫妇已经不幸遇难;有说殡仪馆里停放好多具棺材灵柩,上面一律覆盖国民党党旗;还有说东湖官邸已经夷为平地,有人亲眼看见一具很像委员长的尸体被人抬出来,如此等等,总之活灵活现不一而足。
种种迹象表明,蒋氏夫妇这回的确出了大事,否则以铁腕人物的性格,他决不能容忍外面闹得沸反盈天而一声不吭。于是汪精卫再也坐不住了,立即驱车赶往国民党中央党部,他相信中国历史的马车已经来到一个刻不容缓的十字路口,如果蒋介石已死,他那些掌握大权的亲信死党如宋氏兄妹、孔祥熙、陈立夫、陈果夫、何应钦、陈诚以及戴笠等等是决不会主动交权的,他们会使出一切手段来封锁消息,挟天子以令诸侯。汪精卫决不能受制于人,他必须抢先行动,将局势和主动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他以副总裁身份召集中政委紧急开会。这一回中执委很快到齐了,他们自然都听说东湖官邸被炸的惊人消息,但是却无人知道蒋氏夫妇的下落,因此都把目光集中在会议最高召集人的汪副总裁身上。汪精卫感受到众人目光的分量,他意识到自己已经走近一个期盼已久的历史角色,他将亲手翻开中国当代社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崭新一页。他沉住气,先让周佛海宣读《告全党全国同胞书》,然后以一种略略沙哑的声音说:诸位同志,在这个举国悲痛的时刻,让我们先来做一个举手表决……
话音未落,他看见与会者的目光仿佛被一根钢丝拉直了,全都离开他被牵往身后某个地方。当汪精卫莫名其妙地转过身来,那份准备好的腹稿立即被一只看不见的大手抹得干干净净,他看见会议室装饰精美的大门被人推开,一个熟悉的光头人影像棵白杨树那样笔直地站在门口。
4
其实无论蓄谋已久的日本人还是居心叵测的汪精卫都不知道,当“约定暗杀”的炸弹从天而降的时候,蒋介石夫妇正在一架秘密飞往重庆的专机上。
由于豫东失败已不可逆转,武汉局势骤然严峻起来,大本营事先担心的最坏结果到底出现了,武汉事实上已经处于两支日本大军南北夹击的巨大威胁之中。因为首都南京陷落之后国民政府机关、内迁工厂、学校和百万难民全都滞留武汉,一旦形势危急根本无法撤离。造成这种被动局面的原因不是大本营行动迟缓,或者对战场形势盲目乐观贻误了撤退时机,而是地方政权反对中央入川。
早在抗战爆发之前,国民政府确定一旦南京失守即以重庆为“陪都”,坚守四川大后方抗战的战略方针。中央决策得到时任四川省主席的刘湘将军坚决拥护。刘湘代表七千万川人表态:坚决拥护中央抗战,欢迎中央随时入川,川人为四川有幸担当救国救亡的重任而无上荣光。
四川服从大局,支持中央抗日,为全国做出表率。刘湘将军还亲率两个集团军开出四川,身先士卒抗战救国。不幸的是,刘将军积劳成疾,于1938年初病逝武汉,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刘将军猝然去世给群龙无首的四川局势带来意外变数。
首先是蒋介石看准时机下手夺权,迫不及待地任命张群为四川省主席,引起轩然大波。四川各界立即做出强烈反应,川军将领联名致电蒋介石,拒绝中央任命,并作出武力抗命的强硬姿态来。同时四川各地民众群情激奋,纷纷举行大规模抗议游行,四川局势顿趋紧张。
四川本来是个几近封闭的独立王国,各路军阀拥兵自重混战不休,除“四川王”刘湘之外还有“川西王”刘文辉、川北邓锡侯、川东杨森、潘文华等等,他们对于蒋介石借抗战之名行吞并四川之实早有警惕,于是联合起来进行抵制,找出种种借口拖延和阻挠中央入川。更有多支川军队伍奉命开赴万县、奉节,封锁三峡航道,严防中央军强行入川。
这就是国民政府何以迟迟未能入川的原因。
身为统治者的蒋介石岂能不知道后院起火的严重性,如果四川坚持不肯让步甚至哗变,全国抗战就将演变成一场内战。一旦日军进攻武汉,中央政府将落得一个无路可走和丧家之犬的地步,“小不忍则乱大谋”,这是蒋介石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于是委员长被迫对川人做出重大让步,同意“川人治川”而非中央治川。他先在武汉紧急召见邓锡侯、王陵基、唐式遵、王缵绪等四川头面人物,宣布对各路诸侯和川军将领封官晋爵,师长提升军长,司令加封行署主任,即使对于原先坚持不予承认的西康建省一事也不再反对,以换取“川西王”刘文辉对中央入川的支持。最后在关键的省主席人选上几经周折,蒋介石同意撤销任命,由川人王缵绪代理省主席。
委员长的“绥靖”政策终于大见成效。川人如愿以偿,风波暂时平息,各路诸侯纷纷表态拥护中央入川抗战,大后方城门洞开,这就是此次蒋介石入川视察的原因。
委员长的飞机只在重庆停留数小时,他的秘密视察标志着中央入川的战略计划正式启动。当一封东湖官邸遭袭的急电送到委员长手中时,据说他冷冷一笑,对夫人说了一句话:大令,看来我们得学习走山路了。
蒋介石在武汉公开露面好像一只大手,立刻将那些漫天飞舞的谣言赶走,平息空穴来风,同时也宣告日本人“约定暗杀”的阴谋彻底破产。抗战八年,日本人策划过多次不成功的暗杀行动,夜袭东湖官邸只是其中一次。特务头子戴笠指挥军统特务倾巢出动,紧急围捕潜伏地下的敌特汉奸,短短一个月,武汉地区破获多个日本间谍网,逮捕和枪毙汉奸特务多达百余人,但是大后方敌特汉奸制造的破坏事件还是屡有发生。
5
香港皇家大道。
这条大道两旁均以十九世纪欧洲典型的维多利亚式建筑为主,其中一幢据说曾经是英国贵族的豪宅,那些制作精美的雕花栏杆、高大门廊和紧闭的橡木大门无不透露出昔日房主的华贵气派。后来故人远去,豪宅也无可挽回地没落下去,房产几经易手,如今在市政当局登记的房主是一个名字叫做伊藤芳男的日本商人。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被日本人占领,恍然大悟的英国当局才知道原来这座楼房是一个代号叫做“帆”的日本间谍机关。
1938年春天,一个头戴鸭舌帽的中国男人走近“帆”机关的大门口,他警惕地四下张望,确信身后没有被人跟踪,这才轻轻拉响老式门铃。
门框上方出现一双警惕的眼睛,经过仔细盘问,来客被放进大门,领进一间会客室坐下来。客人似乎并不着急,他不慌不忙地抽着香烟,目光淡定地打量四周,表情沉着自信,表明他不是一般身份的访客。
原来他是国民政府的秘密谈判代表,外交部亚洲司司长高宗武。
战后披露的文件表明,抗战以来外交部一直致力于同日本方面秘密谈判,高宗武就是中日和谈的核心人物之一。一些至今仍然难以解开的历史谜团是,高宗武究竟奉谁之命行事,蒋介石还是汪精卫?谈判代表后来何以一头跌进日本人怀抱,成为著名的铁杆汉奸?有学者认为高宗武先是奉蒋之命谈判,后来投靠汪;也有认为高宗武本来就是汪派分子,“明蒋暗汪”。还有人提出历史新解,说高宗武其实是奉蒋之命投靠汪,是个双面间谍。
总之众说纷纭迄无定论。
此时徐州前线激战正酣,高宗武亲自登门拜会伊藤先生,是奉命向日方提出一个口头建议,那就是国民政府希望委派一位特使秘密访日,并向日本内阁转达中方有关停战的最新和平方案。
伊藤是个小个子日本人,他听完来客的外交辞令之后没有直接答复,而是提出一个疑问。他说:高先生能否告诉我,这位尊敬的特使先生是谁?
高答:就是在下本人。
伊藤又说:请问特使先生究竟奉谁之命行事呢?
高宗武正色道:本人奉国民政府命令行事,难道伊藤先生认为还不够明确吗?
日本人狡黠一笑说:哪个国民政府,蒋先生?还是汪先生?按照你们说法,军人派,还是议会派?
高宗武回答:本人被授权代表中华民国政府,无关哪党哪派。
日本人说:本人认为这是个很好的建议,我会把这个消息尽快转告国内,请阁下耐心等候答复吧。
高宗武当天即将这一重大外交动态通报武汉,外交部认为中日和谈将有新的进展,不免抱有乐观幻想,更有一些“和谈派”竟迫不及待地提出“暂时休战”的荒谬主张。但是许多日子过去,日本方面音讯全无,高宗武再次前往“帆”机关求见伊藤先生,不料这回却吃了闭门羹,侍者回答伊藤先生回国去了。
原来天有不测风云,徐州会战之后,日本大本营决心以武力消灭国民政府,“帆”机关奉命关闭谈判渠道。
碰了一鼻子灰的中方谈判代表无计可施,既然日本人不愿谈判,谈判代表的外交使命也只好到此结束。仍不死心的高宗武多次派人打望消息,均无功而返,无奈之下的他只好打点行李,准备离开香港打道回府。
6
俗话说“纸包不住火”,豫东战败消息很快被披露出来。
连日来,武汉报纸纷纷刊登来自豫东前线的记者报道,有记者称,昨晚最后一列运载伤员的列车通过之后,随着一声巨响,开封铁路桥被炸毁,至此陇海铁路郑州以东运输全线中断。有记者从黄河水利局官员口中得知,因为形势紧张,每年例行堤防加固工程已经奉命停止,民工遣散回家。还有记者采访开封守军某师长,该师长表示已经做好准备与敌决战,誓与开封城共存亡。许多记者亲眼所见,大批从豫东逃出来的难民已经拥入郑州、洛阳,有确切消息称,日本人已经完全占领商丘、民权、兰封等地,正在逼近开封,云云。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军方发布的战报常常自相矛盾漏洞百出,比如某地激战歼敌多少多少,敌精锐师团如何被击溃,但是不久即传来该地沦陷的消息,弄得人们不得不怀疑所谓大捷是否真有其事。又比如豫东前线果如军方宣称那样打了大胜仗,国军正在乘胜追击,一度被传得沸沸扬扬的兰封会战真的像蒋委员长所说“活捉土肥原”和“消灭第十四师团”,那么陇海铁路何以要自毁桥梁?豫东何以被敌人占领?地处后方的守军何以要发出“与开封城共存亡”的铿锵誓言来?
一再失望的国人终于幻想破灭,感到受了欺骗,于是一些进步人士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