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61卧虎藏龙三国智-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就是授权管理的“吃水线”中心价值观。吃水线以上的破洞,没有立即而危险的威胁,吃水线以下的破洞缺口,却会导致船只沉没。因此,只要在吃水线之上,获得授权的干部或员工,可以尽情挥洒,可以径行决断,造成破洞也不妨。吃水线之下的决策失误,则可能危害组织的发展。 
  “联吴抗曹”是诸葛亮一贯的立场,刘备支持、同意,始终和孙权政权保持良好的竞争关系。然而这种方针大略,这项基本国策,是否明确传递给在荆州的关大将军知道?是否明订关羽在荆州的权力运作范围?是否让关羽警觉到,和孙权撕破脸,独自伐魏,这种吃水线之下的决策失误,将危害组织发展? 
  如果关羽清楚联合孙权的重要,如果刘备明白告知和东吴和好的意义,关羽便不会和东吴守军时有摩擦。《三国志》写道:“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场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这表示,鲁肃明了两国不可为荆州这敏感问题而摩擦,所以虽然他们的辖境相接,两方多次生隙,鲁肃总扮演润滑剂,安抚易怒的关羽。 
  关羽演出个人秀 
  鲁肃死后,态势巨变。两国为了荆州,颇有芥蒂,大战一触即发。不料,关羽激怒孙权不算,还擅自出兵伐魏。 
  说擅自出兵,是因为关羽伐曹,并不是刘备下的命令,更不会是诸葛亮的主意。 
  查看《三国志》,在关羽、刘备的传记里,举凡刘备命令关羽的军事行动,都用“遣”、“别遣”、“令”、“留”、“使”等字眼,惟独水淹七军一事,没有任何役使动词。只简单说:“是岁,(关)羽率众攻曹公于樊。”(《关羽传》)、“时关羽攻曹公将曹仁”(《先主传》)。更玄的是,不论刘备或诸葛亮,不曾出兵呼应,不曾派兵救援,仿佛关羽表演单口相声,一人在撑场面。这不是很奇怪吗?出身于蜀国的陈寿似乎隐讳什么。 
  若不是关羽不明白联吴的基本方针,冲动致败,就是关羽明知故犯,逞一时之快。若为前者,则领导者未能识得授权要领;若为后者,把荆州交给关羽,则属用人不当。无论何者,身为一国之君,刘备难辞其咎。 
  《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把关羽攻打魏国这件事,归于诸葛亮的主意,目的是先发制人,瓦解魏、吴联盟成形。且不说不合史实,还把原本极力神化的诸葛孔明给写笨了。            
从授权管理看司马懿用兵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授权”一词出现于企业管理界时,只是个时髦的术语,很少有人知道如何运用。如今进入讲求速度的数字时代,授权式管理所拥有的速度优势,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利器。 
  读过兵法的人都知道“兵之情,主速”,也知道“兵贵神速”,但如何快速,却不是人人都能把握得了。战场瞬息万变,商机稍纵即逝,如果第一线人员不能在第一现场、第一时间做出第一反应,还要事事报告、层层请示,便会失去先机,铸下败因。 
  兵贵神速,司马懿破孟达 
  这个道理,司马懿懂,所以当他听说孟达谋叛,即先斩后奏,发兵征讨,孟达措手不及。这个道理,诸葛亮懂,所以当司马懿和他对峙百余日,不敢交手,为安定军心,派人请示朝廷,诸葛亮一眼看穿司马懿作表面功夫的伎俩。 
  司马懿懂,诸葛亮懂,独独孟达不懂。不懂的孟达果然成为输家。原本诸葛亮已经策反了魏国的新城郡太守孟达,不料风声走漏,魏国大将司马懿得知后,一方面假装按兵不动,写信安抚孟达,让孟达犹豫不决,一方面秘密行军,准备讨伐孟达。 
  可是孟达毫无危机意识。他的计算公式是,司马懿驻守的宛城离魏都洛阳八百里,到新城郡治上庸又有一千二百里,司马懿必定上奏朝廷,请求出兵。这样两千里路,一来一往,至少耗掉一个月的时间。到那时候,已经做好防御工事,不怕魏军来犯,而且,依据推测,新城地形险要,司马懿应该不会亲自带兵征战。 
  孟达忽略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也忘了身处司马懿的辖区之内,司马懿哪可能依照行政程序慢慢来,又怎么可能玩忽职守,只派偏将出兵?果然,司马懿急速行军,仅仅八天,就兵临城下。 
  孟达吓了一大跳,派人送信给诸葛亮,问说:“我起兵才八天,司马懿就攻来,怎么这么神速?” 
  这时,吴、蜀派去的援军被司马懿派兵拦阻。孟达孤立无援,仓促应战,利用上庸城三面阻水的地理特性,在城外筑木栅防守。司马懿率军渡水破栅,十六天后,攻破上庸,斩杀孟达。 
  孟达举事于蜀汉后主建兴五年、魏明帝太和元年(公元二二七年),诸葛亮还没展开北伐。《三国演义》把它安排在诸葛亮首次北伐夺取三郡之后,时序错乱了。 
  司马懿的表面功夫 
  闪电战术有三S:Surprise奇袭、Speed迅速、Superiority优势。这三项要件,都必须建立在充分授权之上。这是司马懿击垮孟达的主要原因。 
  可是诸葛亮北伐,碰上司马懿时,司马懿的表现就不是这样了。两军相持一百多天,任凭诸葛亮再三叫阵,任凭诸葛亮用激将法,把妇女使用的头巾、发饰和衣服送去羞辱,司马懿不出兵就不出兵。后来司马懿上奏请求出战,但诸葛亮认定司马懿只是在做个样子,因为:“司马懿本就无心出战,所以上表请战,无非是向部众表态,表示敢于动武而已。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他真的能制胜,还要远隔千里请示作战吗?” 
  这段插曲,不但再次印证诸葛亮和司马懿互相了解,旗鼓相当,也说明了授权在军事作战所扮演的角色。            
吴中对:鲁肃的策略规划(1)     
  吴中对:鲁肃的策略规划 
  说到三国时期的策略规划家,一般人都会想到诸葛孔明。其实,东吴的鲁肃更不可忽略。 
  想做好策略规划(Strategyplanning),必须一方面了解外在环境的变化趋势,掌握机会;一方面了解自身的条件,发挥优势。“机会+优势”,两环相扣,便很可能成为竞争赢家。 
  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隆中对”,就是了不起的策略规划,日后刘备整个事业的发展轨迹都不离这幅经营蓝图。 
  能和“隆中对”比美的,整部《三国》,只有鲁肃向孙权提出的对策(有人称为“吴中对”)。 
  鲁肃的经营蓝图 
  孙权十九岁时,继承哥哥孙策的大业。孙策猝逝于建安五年(公元二○○年)曹操和袁绍官渡大战的同时,年仅二十六。尽管孙策生前已经打下创业的基础,占领了吴郡和会稽、丹杨、庐江、豫章、庐陵等六郡,收定江东,但对年纪轻轻的孙权来说,掌权之初,依然千头万绪。内部人心浮动不说,外强环伺,更让人忧心。在和与战之间如何选择?在合纵与连横之间如何拿捏?和对手相争的轻重缓急,如何安排?都是恼人难题。 
  所以,鲁肃提出的策略规划,无异于为孙权打了一剂强心针。 
  孙权继位之初,广招人才,鲁肃便在此时获周瑜推荐,和孙权有一次秘密谈话。就在这次密谈中,鲁肃提出了一项策略规划。 
  起先,孙权对鲁肃表白说:“汉室倾危,四方纷扰,我承继父兄(孙坚、孙策)的基业,想建立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大业,请教足下如何帮我?” 
  听起来孙权的志向真小,只想如齐桓公、晋文公那样,身为天下霸主,却衷心拥护王室?这类表白只有昧于世事的傻瓜才会相信,瞒不过鲁肃。但鲁肃不能直接点破,只能婉转的替孙权说出心里的话。 
  “当年汉高祖(刘邦)想尊奉义帝,却未能如愿,是因为项羽作梗(最后还杀了义帝)。今天的曹操,就像当年的项羽,将军您怎能做出像桓公、文公的大业呢?”鲁肃说。 
  鲁肃的意思很明白,孙权你想谦逊承让也没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皇帝如傀儡般,命运掌控在曹操手上,而曹操就在不久前,击溃袁绍,取得北方霸主的地位,声势如日中天。要做就做大的,要有放眼天下的决心。            
吴中对:鲁肃的策略规划(2)     
  于是,鲁肃提出他的经营蓝图:“汉室不能复兴,曹操也很难在短期间内摆平,为您打算,惟有立足江东,观察时势变化。乘曹操在北方用兵,无暇南顾之际,铲除黄祖,进伐刘表,控制整个长江天险,建立帝王之业。” 
  尽管孙权假惺惺地回话说:“如今我经营一方,只想辅佐汉室,没想到这么多。”但心里势必暗自得意。后来孙权即依照此经营蓝图进行。 
  “以乡村包围城市”策略 
  看看鲁肃这个策略规划。策略规划强调三个步骤: 
  一、自我评估:评估自身的资源和条件,并分析资源和条件转变时所带来的优势和劣势。 
  二、侦测环境:搜集并解读环境资料,找出周围的机会和威胁。 
  三、提出对策。 
  鲁肃指出,孙权的最大利基在于长江天险,应充分利用,发挥最大功效,先立于不败之地,再图发展。因此江夏(湖北武昌西南)的黄祖,和荆州的刘表,必须弭平;至于曹操,刚击败袁绍,实力更强,宜先避其锋芒,等待可乘之机再说。 
  七年后,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对》。诸葛亮和鲁肃所见略同,不和曹操正面交锋,“以乡村包围城市”,先夺取附近据点,扩大势力范围(在蜀是荆州、益州)。 
  建安十三年(公元二○八年)春,黄祖为孙权所破,鲁肃对策里要铲除的两大对手——黄祖、刘表,已去掉二分之一,矛头正准备指向刘表时,形势生变,曹操先发制人,乘着刘表病逝,起兵南下,占领荆州。 
  曹操这一举动,打乱鲁肃和诸葛亮的布局。 
  刘备当时寄身于刘表的荆州,虎视眈眈,大有喧宾夺主之势;而孙权也觊觎着荆州。荆州一破,刘备没命地逃。孙权眉头紧皱,不知如何是好。 
  在鲁肃眼中,荆州非夺下来不可,他对孙权说:“荆州和我们相邻,江山险固,沃野万里,百姓富庶,若能占有荆州,就奠定了帝王的基业。” 
  然而荆州已失,别说从曹操手里夺回来不太容易,更急迫的是,曹操势必乘胜追击,挥军江东,攻击孙权。 
  鲁肃再度献计,说:“刘表刚去世,两个儿子不和,军中将领不同心,而刘备是枭雄,和曹操有过节,寄居在刘表那里,但刘表嫉妒刘备,未能重用。如果现在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合作,上下一心,我们就和他们和平共处,同结盟好;如果刘备和他们离心离德,我们就另打主意,图谋大事。”            
吴中对:鲁肃的策略规划(3)     
  鲁肃毛遂自荐,去荆州探口风,借着吊唁,劝刘备安抚刘表的部众,合力对抗曹操。 
  这个策略联盟的构想,和诸葛亮不谋而合。两位眼光远大的策略家,都想结合次要的敌人,抵抗主要的敌人。诸葛亮和鲁肃心里明白,不能合作,只会让强大的曹操各个击破。惟有合作,才能免于覆灭。当前,两国都没有争霸的本钱,必须等待,等待风云变色,俟机而动。在这之前,孙刘两边谁也得罪不起谁。 
  接下来的后续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