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菜根谭--为人处事大全-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情理:此处作情绪解,也就是精神状态。
相观对治:相互对照修正,治是修正。
方便法门:佛家语,方便有权宜之意,法门是指佛法,佛法就是人生法
则,指领悟佛法的通路,因此称为法门。
【评语】
人的精神状态各不相同,“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财富、地位、健康, 
都直接影响人的情绪,但是要想全部得到这些很难,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常
居八九”。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一半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另一半靠客观
的机遇。就连孔子也发生“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感叹,其实这并不能证
明孔子是一位宿命论者,而是告诉世人当机运未到来时要看开一点。作为一
个修身自省的人来讲,不能因为个人的“顺与不顺”、“齐与不齐”来要求
别人,要由别人的情绪、机遇来反观自己,由此会更加明白事理,提高修养。

九四、名誉富贵来自道德
富责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
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兴废;若以权力得者,如瓶钵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
立而待矣。
【译文】
荣华富贵的显各,假如是从道德修养中得来,那就如同生长在大自然环
境中的野花,会不断繁殖绵延不绝;如果是从建功立业中得来,那就如同生
长在花园中的盆景一般,只要稍微移植,花木的成长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假如是靠特枚,甚至恶势力得来,那就如同插在玻璃瓶中的花朵,由于根部
并没有深植在土中,所以花的调谢枯萎指日可待。
【注解】
舒徐:舒是展开,徐是缓慢,舒徐指从容自然。
瓶钵中花:瓶钵是僧人用具,瓶钵中花是指插在花瓶里的无根之花。
【评语】
古人提倡以德报人,而且认为财富、美名,也应是有德者居之。道德的
修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君子“立德、立功、立言”要慢慢成长,官位、财
富、名誉要一点一点的累积。反
之假如用不正当的手段于短时间强行获得,那就宛如空中楼阁,转眼之
间就会土崩瓦解。所以自己的财富要通过劳动付出得来,自己的社会地位要
依靠自己的道德力量获得。

九五、拔去名根融去客气
名根未拔者,纵轻千乘甘一瓢,总堕尘情;客气未融者,虽泽四海利万
世,终为剩技。
【译文】
名利思想没有彻底拔除的人,即使他能轻视富贵荣华而甘愿过清苦的生
活,最后仍然无法逃避名利世俗的诱惑;一个受外力影响而不能在内心加以
化解的人,即使他的恩泽能广被四海以至遗留万世,其结果仍然算是一种多
余的伎俩。
【注解】
名根:名利的念头,即功利思想。
千乘:古时把一辆用四马拉的车叫一乘。
一瓢:瓢是用葫芦做的盛水器,一瓢是说用瓢来饮水吃饭的清苦生活。
《论语·雍也》篇:“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瓤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尘情:俗世之情。
【评语】
争名奇利之累人所共知,而名利之诱惑确也太大。一个人不铲除名利观
念,随时都会有追逐名利的念头产生,不论他如何标榜清高声称退隐林泉, 
都不过是以退为进的托词。尤其在唐朝,退隐成了争名的一种必然方式,即
所谓“终南捷径”。许多人不如意时便高歌隐退,一有时机,便马上出世。
唐代的卢藏用本来功名心很强,可是他却善于造作而隐居京师附近的终南
山,当他由于清高之名而很快获得朝迁征用时,他竟毫不隐讳的指着终南山
说:“此中大有佳趣!”只有正气一身,道德纯真的人才可能淡泊名利,其
实一个人隐世出世是次要的,关键是要看他的修养,是正气居多还是私心杂
念满身,要看他的行为是不是利国利民。

九六、心地光明念勿暗味
心体光明,暗室吉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
【译文】
一个心体光明磊落的人,即使立身在黑暗世界,也能看到万里晴空。一
个欲念邪恶不端的人,即使生活在光天化日之下,也像被魔鬼缠身一般终日
战战兢兢。
【注解】
暗味:不光明叫昧。指服险见不得人。
心体:指智慧和良心。
暗室:隐密不为他人所见的地方。
【评语】
大千世界可以引起人们的万端思绪,如果一个人平时不能加强自己的修
养,很可能抵制不住邪恶的诱惑。因为外界
的善恶、正邪、美丑现象,实际上又是人们内心的反映,每个人做事戴
从自己的认识出发,心地邪恶的人就难以正确认识人生,而往往把人的善行
看作是恶意,把人家的正言看作是邪念。这就如同一个心中快乐的人看见花
就觉得美,一个心中忧愁的人看见花并不觉得美,善恶邪正美丑往往是存乎
一念,不管是明里还是暗里,不注意修省,而私欲横生,遇事就不可能有正
确的认识;心地光明的人什么时候都是影正行端,做事自能公平合理。

九七、勿羡贵显勿虑饥饿
人知名位为乐,不知无名无位之乐为最真;人知饥寒为虑,不知不饥不
寒之虑为更甚。
【译文】
人们都知道求得名誉和官职是人生一大乐事,却不知道没有名声没有官
职的人生乐趣是最实在的;人们只知道饥饿寒冷是最痛苦是值得忧虑的事, 
却不知道在更不愁衣食后,由于种种欲望,由于患得患失的精神折磨才更加
痛苦。
【注解】
名位:泛指名誉和官位,也就是功名利禄。
【评语】
按现代心理学的说法,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当生活温饱解决之后,在
精神上就产生了不同的层次需求。安贫乐道,消极等待是不对的,因为人们
追求财富显贵而使生活过得更好些是很现实的,但并不能因此而忘却自身原
修养。何况人们在没有达到一定需求层次进想象中的美好往往占满脑海,就
像古时的农人只知皇帝生活好,但好到什么程度就没法想像了,更木知道每
个层次都有不同的烦恼。例如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写了一首“好了歌”说
明了世俗心理:“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
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
多时眼闭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冠而归田园,因为他讨厌官场倾
轧,权势的人,成为千古美谈。从这种寻求内心平衡和道德完善的角度来讲, 
生活清贫而不受精神之苦,行为相对自由洒脱而不受倾轧逢迎之累是可羡慕
的,安贫乐道未尝不好。

九八、正气路广欲情道狭
天理路上甚宽,稍游心胸中便觉广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迹眼前
俱是荆棘泥土。
【译文】
天道就像一条宽敞的大路,只要人们稍一用心探讨,心灵深处就会觉得
豁然开朗;人世间欲望就好像一条狭窄的小径,刚一把脚踏上就觉得眼前全
是一片荆棘泥泞,稍不小心就会陷进泥淖寸步难行。
【注解】
天理:天道,佛教语。
游心:游是出入,游心是说心念出入的天理路上。
人欲:人的欲望,据《礼记·乐记》篇:“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疏: 
‘灭其天生清静之性,而穷极人所贪嗜欲也。’” 
寄迹:立足投身。
荆棘泥土:荆棘多刺,因此用于比喻坎坷难行的路或繁琐不好办的事, 
又引申为艰难困苦的处境。泥土是污浊,范仲淹文中有“泥土轩冕”。
【评语】
人生在世最及时行乐还是追求理性,存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凡是能
合乎天理的大道,随时随地都摆在人们的面前供人行走,这条路不能满足人
的种种世俗的欲望,而且走起来枯燥寂寞,假如世人能顺着这条坦途前进, 
会越走越见光明,胸襟自然恢宏开朗,会觉前途远大。反之世人的内心总充
满欲望,而欲望的道路却是非常狭隘的,虽然可以满足一时的虚荣、杂念, 
可走到这条路上理智就遭受蒙蔽,于是一切言行都受物欲的驱使,前途事业
根本不必多谈,就连四周环境也布满了荆棘,久而久之自然会使人坠入痛苦
深渊。追求物质需求和情感要求是必要的、合理的,但如果因此而沉溺就不
是明智之举;从长远看,人生应该有高层次的追求才对。

九九、病未足羞无病吾忧
泛驾之马可就驰驱,跃冶之终归型范;只一优游不振,便终身无个进步。
白沙云:“为人乡病未足差,一生无病是吾忧。”真确论也。
【译文】
一匹性情凶悍的马,只要训练有素驾驭得法,仍然可以骑上它飞奔疾驰; 
在溶化时爆出溶炉以为可以铸成名剑的金属,最终还是被人注入模型变成利
器。一个人如果只贪图吃喝玩乐而游手好闲,就会使精神陷于萎靡不振的状
态,如此就一辈子也没有什么出息。所以白沙先生说:“做人有过失并没什
么可耻的,只有一生一点错都没有才最值得忧心。”这真是至理名言。
【注解】
泛驾之马:性情凶悍不易驯服控御的马,借以比喻不守常轨的豪杰。
跃冶之金:当铸造器具熔化金属往模型里灌注时,金属有时会突然暴出
模型外面,这就是所谓跃冶之金,比喻不守本分而自命不凡的人,语出自《庄
子·大宗师》篇。
型范:铸造时用的模具。
白沙:明朝学者陈献章,广东新会人,字公甫,由于隐居白沙里,因此
世人就称他为“白沙先生”,于明正统十二年进士及第,然而并未因此踏入
仕途,被誉为“活孟子”。著有《白沙集》十二卷传世。
【评语】
一个有大志、有追求的人不要怕艰苦的磨炼。孟子说“忧劳足以兴国, 
逸豫足以亡身。”“天将降大任于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
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就说明
一个人要想创立大事业,必须先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磨练心性,然后才经得
起巨浪的冲击,担当起“挽狂澜于既倒”的重任。那些精神不振、贪图安逸, 
如八旗子弟无所事事的人,一生没什么波澜,终将被社会厌弃,被历史遗忘。
一个追求者的一生可能要走弯路,有过失,但只要认识正确,不停脚步,终
将会有所成就。

一○○、心公不昧外贼无踪
耳目见闻为外贼,情欲意识为内贼,只是主人翁惺惺不昧,独坐中堂, 
贼便化为家人矣! 
【译文】
耳目所喜欢的东西属于外来的侵害;感情欲望等心理上的邪念是内在的
敌人。不管是内贼也好外贼也罢,只要人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做事遵循原
则,做人恪守信念,所有心理敌人外来分割反而都会变成你修养品德的助手, 
而变成受自我指控的下人了。
【注解】
外贼:来自外部的侵害。佛家认为色、声、手、唯、触、法六尘,都是
以眼等六根为媒介劫夺一切善法,所以佛家才用“贼”这个字一代表六尘。
情欲意识:欲是七情之一,所以叫情欲。即内心的情感欲望。
惺惺不昧:惺惺是警觉清醒,不昧是不昏愦不糊涂。
中堂:中厅。
【评语】
人们要修身养性,排除私心杂念,可内贼和外贼这两种心理敌人实在可
怕,稍一疏忽他们就乘虚而入向人们进攻。人们既然是处在这两种敌人夹攻
的环境之间,必须时时提防不要成为六贼的俘虏。然而人不可能是不食人间
烟火的神仙,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做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