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跑出我人生-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次进入训练新的训练节奏,从健身房到田径场,苏祖更加的投入,更加的挥汗如雨。
李志忠从竞管中心调整申请调整的人员,先后也从运医所配备的到位。在苏祖打破了中运会记录后,开始得到了禾岛市队的资源倾斜。一位从下级体校调上来的助理教练,一位队医兼肌肉按摩师,一位运动营养学专家。李志忠依旧全盘掌控着技术和体能训练。
整个训练团队开始围绕着苏祖开始打造针对性的训练计划,他现在已经配得上这个待遇,竞技体育,出了成绩就自然而然会受到优待。
此时在田径训练场旁,新到任的队医徐志奎黑着个脸看着苏祖在田径赛场上进行短跑冲刺训练。
“李教练,这样不行的,过大的训练量会造成选手身体不承受逆转的损害,训练计划必须要合理,规范。”
徐志奎戴着一副金边眼镜,三十岁出头,颇有些书卷气质。
“徐医生,你有什么不同看法?”
正在一旁和新到任的助理教练一起探讨,如何改进苏祖步幅小的问题,优化步频和步幅契合点的李志忠起身徐志奎说道。
“训练量太大了,你们难道没有发觉这么严密的训练计划是不够科学的,所谓的刻苦训练,应该是建立在人体承受范围内,3分训练3分休息4分营养是一个合理的基本原则,训练是个打破现有肌肉骨骼承受范围的过程,休息和营养,才是增长的合理途径,这样一味的猛练,身体只会越来越差。”
“我检查过运动员的身体肌肉状态,已经处于极限的疲惫状态,再这样下去,很快就要有伤病了。你们指定的训练计划不科学。”这名新到任还没两天的队医毫不客气的地批评道。
李志忠闻言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这个训练计划是他指定的,训练量有多大他心知肚明。虽然没有传说中一些巨星夸张的6年时间,每周7天,每天7小时的训练方式,但基本上每一天都是照着当前苏祖身体承受范围内最大程度的压榨。
他原本的训练计划,并没有这么大的训练量,但是苏祖硬生生在他指定的训练计划里进行了翻倍的训练,他干脆就直接将这个训练量直接列入训练计划。
绝对的天赋,需要绝对的勤奋才能去铸就。
苏祖最后能走到哪里,李志忠不太能确定,上次中运会回来后,他就接到了来自全国田径大奖赛的参赛邀请,苏祖的一次中运会表现,就已经吸引了国家队层面的关注。
可以想见,以当前现在国内的百米选手水平而言,苏祖会在禾岛市队呆的时间已经不太长。一个地方队的教练,他想要做的就是趁着这个时间,多做基础,厚积才能薄发,现在还需要去积累这个厚度。
“徐医生,你的建议,我会考虑的。”李志忠沉吟了一会,回答道。
“不是考虑,而是应该尽快,马上做出调整。你们这样是在胡闹。”大家都是体育系统内的人,虽然一个队医在针对选手方面的发言权远赶不上教练,但徐志奎不是一个妥协的人,上任的第二天就已经憋不住。他从事运动员医疗的时间不短,见多了因为训练而伤病产生的运动员,这种一百个里练废九十九个,只要一个成材的观念还被很多观念陈旧的教练所推崇。
以为只要苦练就能够出成绩,哪那么容易?!
田径场中,苏祖汗如雨下,脸色也有些发白。在健身场馆里做了大重量负荷的力量训练后,稍作肌肉放松,跟着就到了田径场,开始调整步幅后的冲刺训练。
脚步沉重得像是灌了铅似的,胸腹剧烈起伏,每一口呼吸都能够感受到炽热的空气在肺部烧灼着。
“那个,苏祖,要不我先休息一下,再进行下一组?”新来的助理教练王远斌看着苏祖状态下滑,由于出了大量的汗水,又被炽烈的天气蒸发,在胸口后背,似乎都能看到白霜。
“王助教,先不用,再继续吧。”苏祖摇了摇头,重新回到起跑线上。
“停一下,歇一会,等下再练……”这样的念头此起彼伏地出现在脑海里。
但苏祖依旧咬着牙,不肯退缩。
他就想试试,什么是他的身体极限,他是不是就没有了进步空间。
“行,那我们再进行下一组。”助理教练王远斌见苏祖坚持继续,他也只能点头,“刚才是一百米46步,你这次步幅再大一些,尽量改成45步跑试试。注意起跑加速的那几步,步幅不要太大,不然后半程速度提不起来。”
“各就位……预备……”
哔!
清亮的哨子声和秒表同时按下,又是一组的百米极限跑动。
苏祖尽最大的速度去摆动手臂,去抬高腿,去调整步幅,对于一个人原来的奔跑习惯,任何一点改变有时候都是相当困难。而他现在就是在一次次的调整改变着身体固有的频率和步幅,以求达到最好的契合。
顶尖的百米运动员的普遍百米步幅是在44、45步左右,当然也有比这个步数多,比这个步数少的,这些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完善最好的身体跑动节奏,契合他快速步频的步幅数。
在训练场边,还有两架高倍的摄像仪器记录这苏祖的每一次跑步数据,之后再从这些大量的跑步画面里,通过分析,哪一个步幅频率跑出的成绩是最优解。
“10秒18!”
助理教练满脸兴奋地大叫了起来,声音大得几乎穿过整个田径场。远处田径场边高大的观景树上叫了一夏的知了声都被他给压了过去。
“10秒18,李教练,徐医生,苏祖刚跑了10秒18。”
手记10秒18,换算成电计加个0。2秒,就是10秒38左右,专业的教练员一般掐秒表的时间,还在0。2秒以内,就是说苏祖在训练场中这次跑出的成绩是在10秒38以内,这个速度已经超过了他在中运会中跑出的成绩。
终点线前,苏祖扶着膝盖,心脏咚咚咚的跳动声和擂鼓似的。
在他的视野之中,一个“+0。1%潜能值”的符号再次艰难地闪了一下。
第七十一章 全国田径大奖赛
全国田径大奖赛是国内田径项目最高级别的田径赛事之一,运动员参加全国大奖赛的分站赛累积积分和排名,最后在总决赛获取奖金。
一般运动员参加这种项目的比赛,主要是希望展示自己,吸引国家队的注意,能够更进一步代表国家队参加国际级别的赛事,另外一个目标,主要就是为了参加全运会,国内大奖赛和锦标赛都通过算积分与全运会挂钩,运动员要累积一定的积分才能获得全运会的参赛资格。
当然,赛事奖金也是一个重点,不过如果没有破纪录的成绩,其实田径大奖赛的赛事奖金并非很客观,反倒是田径全锦赛某些地区奖励还可以,不过一般大头都是全运会奖金。
这一次在保州举行的全国田径大奖赛,已经是第三站,下个月还有最后一站,就是全国田径冠军赛暨大奖赛总决赛。
从禾岛市到帝都的飞机上,苏祖一路听着新来的助理教练王远斌不耐其烦地和他讲解,这个田径大奖赛的赛制和意义,但只听了几句,就觉得实在有些名不副实,而且相当麻烦。
国内的田径大奖赛看着级别很高,但事实上在人气和参赛的运动员数量和质量上都一般,国内大奖赛积分较低,因此很难刺激选手发挥高水平,也难吸引名将参赛。
复杂的赛制有时甚至专业的运动员都搞不清楚,观众更是无从考究,外行看比赛只看明星运动员,缺少明星和高水平的成绩,比赛自然就没看头。
“其实,这个大奖赛和国际田联的大奖赛、黄金联赛类似,不少地方都是一样的赛制,不过国内的大奖赛站点没有那么多,而且比起国际性的赛事积分低,一些赛制的设置上有也调整。”助理教练王远斌很有兴趣地给苏祖科普着。
从禾岛市到保州并没有飞机直飞,需要先到帝都机场,然后转火车过去。这一路行程辗转,还是有些无聊,苏祖也乐得听一听这些体育赛事知识。
国际田联黄金联赛是按照国际田联的赛事划分,是第三级别的田径赛事,规格已经相当高。国际田联将各种田径赛事有划分十个等级,第一等级别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奥运会和国际田联世锦赛。第二级别就是国际田联的世界田径总决赛,国际田联世界室内锦标赛,国际田联世界越野跑锦标赛。第三级别就是两人刚谈到的国际田联黄金赛,国际田联世界杯赛,以及各个州的锦标赛。
各个级别的赛事从高到低都有算积分和排名,苏祖大致估算了一下,国内的田径大奖赛已经是第六第七级别,总的积分相对较低,对于高水平的运动员吸引力不大。
下午2点左右,苏祖一行人抵达了保州,先是联系了赛区组委会入驻酒店,之后就是在前往赛区组委会办理报到手续。
第二天上午10点,赛区组委会还在保州人民体育馆的新闻厅召开技术会议,参赛的各个单位派一名领队和一名教练参加,宣布竞赛有关事宜及确认参赛运动员名单。
禾岛市市队这次领队是李志忠,来参赛的除了苏祖参加的短跑项目外,另外竞管中心还派出了两名长跑运动员和一名比较冷门的标枪运动员。
下午查看了这次大奖赛保州站的场地,场内的人员相对于苏祖之前参加过的邀请赛和中运会,人数算是相当少的,只有寥寥几名队员在做适应性训练。
毕竟参加这种田径大将比赛,来的很多都是老鸟,各个赛区站点都熟悉得不能再熟,少数的才是教练员带着新人练兵。
隔天上午,全国田径大奖赛开始。
整个大奖赛在保州站比赛的时间是三天,作为单纯的田径类项目,时间还算充分,毕竟一些冷门项目真正来参赛的选手不多。
苏祖看过他比赛的100米预赛选手,总共不到30人,上午预赛,下午复赛和决赛。
上午8点,最先开始的是男子110米栏的预赛,比起100米参赛的选手还要少一些,不过是23人,4个预赛组就跑完。
而在这些预赛里,苏祖也终于第一次在赛场见到了,上次中运会还在感叹没办法欣赏到110米栏的刘飞人。人家2002年多数都开始参加国际性的比赛,不过,这一年的全国田径大奖赛,人家一场不落全部都来了。
刘阳宇是83年生人,此时也不过是18周岁,比苏祖也就大了3岁多点,看着还是青葱年少。
从2001年到2002年从国内的全国田径锦标赛、全运会,国际田联大赛,已经进入了成绩高速爆发的阶段。4个预赛组轻松地以小组第一的身份进入下午的决赛。
上午9:30分,男子100米的预赛开始,苏祖走上跑道准备参赛。
从这次的全国大奖赛开始,按照他教练组给出的赛事计划,接下来的一年时间,他也将开始进入大规模的各种赛事比赛当中。
此时,在田径跑道旁不远处的一个观赛区,余立伟正摸着下巴观察着各组运动员的表现。
“刘阳宇现在的成绩在稳步提高,上两个月在瑞士的国际田联大赛虽然只是拿了亚军,但却跑了13。12,这是他职业生涯以来最好水平,也是目前为止的男子110米栏世界青年纪录。”
“老余,之前我三番五次邀请你过来,你就是推脱没空,这次我可没给你发邀请,你就不请自来了。”
在余立伟身旁,站着的是一个有些矮胖的男子,一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