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跑出我人生-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田赛方面则是男子链球,男子铅球,女子七项全能之二跳高,一个上午也就七个单项的比赛。
下午的比赛时间留空,给予运动员调整和休息,保持最好的竞技状态,直接到晚上18点半继续开始比赛。男女的400米预赛和男女100米决赛,女子10000米决赛等几个项目都放在了晚上。
这样的比赛安排对于苏祖来说还是比较合适的,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他肯定能够进入决赛。一天两赛的话,有一定时间的间隔比较适合调整休息。
“沈教练,好久不见。”
场边,李志忠和榕海省省队教练沈国营打着招呼,他们是在国外求学的时候认识的,交情一般,但也算熟悉,要不然当初沈国营也不可能把苏祖推荐给他。
“李志忠,现在是困龙升天,从名不经传的市队,终于跳到国家队了。”沈国营淡淡地点了点头,依旧是那副冷着脸的表情。
“这个还多亏你关照啊。”李志忠笑了笑,指了指预赛区,正准备走上跑道的苏祖,“要不是你把这么好的运动员推荐给我,我哪来的机会。”
虽然不知李志忠这番话是有意还是无意,沈国营仍旧皱了皱眉,扶着眼镜,本来就不咸不淡的神情顿时沉下去了几分。两人都差不多的学历背景,年轻的时候就有过较劲,不过际遇不同,也难说什么好坏。
“呵!”旁边比常人高出大半头的庄韬,听到李志忠的话后,轻笑一声,脸上满是玩味的笑意,“李教练,你说得对,这选材还是很重要的,一走眼说不定就成了别人的千里马。”
“是啊,要说起来,大家都是教练员,水平有高低,可关键还是要有璞玉打磨,能成器,能成材。说起来,庄教练你也是很有慧眼的。”
“咳!”沈国营轻咳一声,听着两人左一言右一语的,脸上有些挂不住,“你们先聊着,我去看看田赛那边。”
李志忠和庄韬相视一眼,两人之前有过几面之缘,但因为有着苏祖这层关系在,反倒走得近了几分。
看沈国营走后,李志忠才低声问道:“苏祖跑200米是你的意思?”
庄韬摇了摇头,“是老沈弄的,省队的压力大,你给的报告上,苏祖在200米上的成绩也不错,所以在报名的时候给他挂上了。本来还想上接力的,不过最后考虑到下面的意见,苏祖毕竟没和省队这边一起训练过,最后才取消了。”
这次的全锦赛,苏祖原定只是报名一个男子100米单项,但李志忠和省队这边沟通后,省队这边看到了苏祖的200米成绩有夺牌的可能,又给他加了200米这项。
这种横叉一杠子的事情,说实话是很遭人反感的,像陈建是粤省队的,他这次参赛就只专注了一个百米单项,200米和接力赛什么的统统不参加。
因为人的精力有限,技术特点,适应能力都是需要后天培训的。在百米这个单项都还没有特别出彩的情况下,贸然又开始跑200米,训练的侧重点肯定有所变化,弯道技术,速度耐力都需要一定程度的加强。
李志忠自然也明白,有些事情总是少不了的,好在这些人也管不到他,多跑个二百就多跑个二百,毕竟两个项目都分开不在一天,一天也就预赛决赛两赛,不至于让运动员消耗太大。
男子100米预赛区,此次参加男子100米的预赛选手总共有三十一位,相对于普通的比赛,全锦赛和城运会全运会一样,对于参赛队员的成绩和排名都有一定要求。参加的人数虽然众多,但是分配在男女各21个单项上,每个单项人数也就是三四十人。
男子预赛分成四个小组比赛,直接取前八的成绩进入决赛。苏祖在预赛第三组第七道,同小组的还有老熟人沈运保。
陈建在预赛第四组,杨光宗在预赛第二组,此外还有何军、尹航朝、刘大鹏、王鹏等当前男子百米实力比较强的选手。这些人里,有些是苏祖熟识的接力队队友,有些虽然不熟悉,但也一起比过赛,见过几面。
到了一定程度,国内的田径圈子自然变小,来来往往都是老面孔,偶尔蹦出苏祖这么一个新人,也很快会被人熟知。
一组组的预赛马上开始。
第一组的预赛选手里,有几个和苏祖曾一起参加过全国田径大奖赛的,人其实他也不认识,就大概印象有这么一些人。这组的成绩很一般,跑进10秒40的都没有。
第二组的预赛选手成绩稍微好一些,但也不算突出。也就杨光宗跑了10秒39,就拿到了他所在的小组第一。
这其实是现阶段国内短跑选手的现状,大部分短跑运动员都在10秒40…10秒50徘徊,像杨光宗上次大奖赛能够跑进10秒30,实在是当时个人状态爆发,而且同组的选手水平都极高,才跑出了个人的最好成绩。这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预赛的第三组的枪声响起,苏祖从第七道起步,这一趟他起跑反应一般,虽然赛场上没有马上出各个选手的起跑反应时间,但他估计着肯定超过了0。15秒。
这是从上次4月份的全国大奖赛之后的第一次比赛,间隔时间算起来已经有五个月。平常虽然一直有训练,但到了大赛场,难免有些生疏。
不过,起跑虽然慢了一些,苏祖依旧跑得很稳,因为是小组赛,以他刚看前面两个小组的成绩,他确定基本只要稳定发挥就应该可以进入晚上的决赛。
从起跑加速阶段落后于沈运保后,他很快就在50米的距离时,超过了沈运保,并且将这个优势拉大,持续保持到了最后。
当这组选手跑完,广播上播报参考成绩,苏祖看到自己的小组成绩,都有大出所料。
10秒21,已经达到了奥运会的A标的成绩。
一直想努力跑的,可就在五个月以后,一个预赛里,突然就跑到了。
无论场边还是刚比完赛的各小组选手都有些吃惊,谁也没想到,苏祖竟然在全锦赛的预赛中就跑出了10秒21明年奥运会A标的成绩。
苏祖有惊讶,但心底更多的是松了一口气,同时也感慨老李训练的路子是对的。
他在陆建明手底下提升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在李志忠。他不是当前国内的其他选手那种跑步风格,走轻灵小巧见长,而偏向于一些欧美选手的力量型,核心力量的提升对于他跑动速度十分有效。
“这次应该拿个全锦赛冠军。”苏祖一边走向赛场外,心里默然想道,他现在的成绩已经很不错,但缺乏重磅的奖项压身。
一个小运动员,不是说你在一些小比赛里,赢过几次奥运冠军全国冠军,就真的会被人高看一眼的。大部分人的眼里都只会是冠军可能没发挥好,你这个小运动员超常发挥甚至吃药了吧!你运气好!你说你厉害,你能赢这个冠军那个亚军的,为什么你不是呢?你也去拿一个呀?!
“陈建,陈建……”
跑完了预赛,这趟的成绩比他预期的理想,心情可以说放松了许多。刚从赛场走回到旁边的休息区。就在这时,突然听到有人叫了起来。
“陈建,陈建刚刚跑了10秒19,创造了他职业生涯的最好成绩。”
第一百二十二章 战术
10秒19?!
听到这个成绩,苏祖脸上刚还有几分兴奋之色,唰一下消失殆尽。
“我在进步,但别人同样也在进步。”
苏祖回身看了眼跑道,第四组的选手已经跑完,远远的在终点线外面。视线里好几个人影闪动,他一时也没看见陈建在哪里。
苏祖从年初就听到了许多陈建今年状态很好的消息,训练中有接连跑出了几次10秒20左右的成绩。
从二三月份的室内赛到田径大奖赛羊城站,这几次比赛,虽然苏祖赢了,但这些比赛级别都比较低,室内赛比的又是60米,其实差距极为有限。
至于说陈建在8月份的世锦赛止步于预赛,这个是大家一早就预料到的,无论谁去其实都差不多,现阶段国内选手的水平和世界级的一流水平还是存在较大差距。苏祖心心念念的也是想去见识一下当前国际顶尖的运动员水平。
苏祖和陈建还有杨光宗等其他队员,平常百米训练,各自有自己的主管教练,技术风格也不相同,平常都是有分开的。只有在做接力赛训练的时候,大家跑圈练习交接棒,才会一起训练。
虽然平常基本不会在队内比赛,一起练百米,但彼此熟悉后,苏祖也明显感觉得出来,陈建在百米的实力是超过杨光宗和沈运保的。
他替补跑第四棒的时候,第三棒由沈运保来交接棒和由陈建来跑,他需要的启动速度明显不一样。
沈运保在六十米后速度就落了下去,但陈建五十米到八十米还保持着速度的高峰。他接两个人的接力棒时,这种个人感觉尤其深刻。
陈建是今年刚好22周岁多些,差不多在23周岁,排除一些特殊因素,正是一个短跑运动员的巅峰年龄。也正是被众多人看好,能够跑出好成绩的阶段。
没想到上半年陈建一直在各个比赛中没有爆发,终于等到了下半年爆发了。
而且这一爆发就跑进了10秒20这个槛。
这是国内田径男子100米项目的一道门槛,从1978年国内电子计时开始到现在,能够跑进10秒20的短跑运动员不过只有一个人。
“这下稳了。”
在比赛区不远的观战台上,余立伟一下子就从座位上蹦了起来,脸上笑得像是长出了花似的。
“两个A标,两个A标,明年咱们这个男子百米项目破天荒的能够有两人参赛了。我原本想着要是明年奥运会确定名单的时候,还闹出世锦赛这个事,那不管怎么样都要把推苏祖上去,没想到啊,他自己够争气,直接给了我一个A标的成绩。嗯,陈建也不错。老陆啊,你这次退得早了啊,这样的好弟子干嘛不多带带。”
在余立伟身旁的座位上,正是有一段日子没有出现在田径场的陆建明教练,一张不苟言笑的面孔,此时也浮出了几分欣慰的笑容。
“不争了,我好强了一辈子,到现在还有什么看不开的。这个李志忠教练来的时候,我就看明白了。他是个有水平的,我一把老骨头,除了资历能压他,还能拿出点什么东西,犯不上……我陆建明当教练的时候用的是部队里那一套,已经过时了,现在的人不比从前。你看看,苏祖在我手里这几个月和在李志忠手里,同样是好铁,我就没能打不出好钢啊。”
“嘿,你个老顽固,也有低头认输的时候啊,还真准备退啊,你要走了,这以后谁再来撑我一把。老冯的手里牌可比我多啊。”余立伟指了指陆建明,脸上兴奋之色稍退,重新坐了下,长声感叹道。
“你们呐,唉,大家原来都是运动员出身,现在爬上来了,就和其他人一样,开始玩争权夺利那套了。有意思嘛?!搞好我们国家体育建设才是根本。你还要什么牌,有一张好牌在手胜过其他千百张。”陆建明瞟了眼余立伟,神色淡淡说道。
“算了,不说这个了。提起来也没劲,你以后就安心做你的裁判吧。”余立伟摇了摇头,将话题转移,“对了,你不去看看你的这位弟子,怎么说当初也是你在中运会挖掘推荐给我的。这师徒名分没了,总还有个举荐之情吧。”
“别说得那么好听,我就是个过渡人物。再等等,看晚上的决赛怎么样吧。”陆建明目光看着赛场,无声地叹了口气,似乎有些失神。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