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陈云之路-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是在这次会上,陈云不得不作了检查。

  陈云说:“对于当时反‘冒进’的那个方针性错误,我负主要的责任。”

  陈云为“反冒进”承担了主要责任。

  就在陈云作检查时,毛泽东插话,提及了“右派分子”章伯钧的“政治设计院”。

  章伯钧在1957年“大鸣大放”时,曾抱怨国务院开会,总是拿出成品。你既然已经出成品,还叫人讨论什么?为此,章伯钧建议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等变成“政治设计院”,便于大家在设计时提出意见。

  这时,毛泽东说:“政治设计院究竟在哪里?章伯钧说国务院都是拿成品,他不满意,他要有权参与设计。我们政治局委员可不可以有权参与设计。过去这个五年计划,实际上是无权参与设计。我是主席,也没有参与设计。每年的年度计划,总是请你签字,叫做强迫签字。我有个办法,不看。你强迫我嘛,我事先没有预闻,事先没有接触嘛。老是在国务院讨论,总是拿不出来。千呼万唤不出来,为什么不出来呢?说没有搞好,等到梳妆打扮一跑出来的时候,我们说不行,时间迟了!这事实上是一种封锁。”

  毛泽东这段话,很严厉地批评了陈云。毛泽东的意思是说,你陈云主管经济,我是主席,却“没有参与设计”!你对我实行“封锁”! 

 
 
 
第二十章 在“大跃进”的日子里
  1957年11月18日,毛泽东在莫斯科六十四个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说出了他的这么一番“雄心壮志”:“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十五年,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十五年后,我们可能赶上和超过英国。因为我和波立特、高兰同志谈过两次话,我问过他们国家的情况,他们说,现在英国年产钢二千万吨,再过十五年,可能爬到三千万吨。中国呢?再过十五年,可能是四千万吨,岂不超过英国了吗?”

  毛泽东以诗人的浪漫气质,要在中国发动一场“大跃进”了!

  毛泽东提出,要“一天等于二十年”!

  毛泽东急于求成。他回国之后,于1958年4月15日,写下这么一段话:

  “十年可以赶上英国,再有十年可以赶上美国,说‘二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赶上英美’,是留了五年到七年的余地。‘十五年赶上英国’的口号仍不变。”

  这就是说,毛泽东把原本对世界宣布的“十五年赶上英国”,又改为“十年赶上英国”。

  才过了两个月,1958年6月22日,毛泽东在一个批示中写道:“赶超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年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

  怎样赶上英国呢?

  毛泽东以为,工业“以钢为纲”,钢铁产量是赶超英国的主要标志。于是,毛泽东要当时的冶金工业部部长王鹤寿写出报告。

  当时,英国的钢的年产量为两千二百万吨。

  王鹤寿经过“务虚”,起初提出1962年中国钢的年产量为1500万吨。

  后来,“解放”了思想,提出在1962年可以“争取钢的年产量为两千万吨”。

  毛泽东见到报告,称赞这是“一首抒情诗”!

  不过,毛泽东仍对这首“抒情诗”不满足。他给钢铁计划“加码”:到1962年,钢的年产量的“第一方案”为2500万吨,而“第二方案”则为3000万吨!

  1958年8月21日,陈云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传达了毛泽东的意见。陈云是这样说的:“6月19号晚上开各大区协作会议以前,主席在北京游泳池(引者注:指北京中南海毛泽东住处游泳池)召集中央一些同志,王鹤寿也参加了,主席问他,去年是五百三,今年可不可以翻一番?为什么不能翻一番?王鹤寿说,好吧!布置一下看。第二天他就布置了。所以,是6月19号才决定搞一千一。”

  由于最高领袖下决心要把钢产量“翻一番”,陈云也无奈,冶金工业部部长也只得照办。

  不过,由于1957年的钢产量实际上是535万吨,“翻一番”,也就成了1070万吨。

  使毛泽东下了“翻一番”的决心,是柯庆施。柯庆施向毛泽东报告说,华东五省市(不包括山东)在1959年钢产量可达到800万吨。这么一来,毛泽东也就下了决心,在1958年实现全国钢产量1070万吨。

  后来,1959年7月23日,毛泽东在庐山上谈及闯了“1070”这个祸时,这么说道:“第一个负责任的是我。”“至于柯老,你那个发明权怎么办(柯回答:我也有责任)?可不可以这样讲:你也有责任。但是,你是不是比我轻一点呀?因为你那只是意识形态。我虽然没有你那个气魄:(你一个协作区)一年要搞800万吨。我全国只搞1070万吨。” 

 
 
 
第二十一章 全民大炼钢铁
  那“1070”高指标,于一九五八年八月写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决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号召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

  于是,中国卷起“大炼钢铁”狂潮——全民炼钢铁!

  笔者在当时曾发表《写在炉旁的几页日记》,内中写及亲眼目睹许多“大巴士”

  行进在湖南山区公路上,椅子上坐的不是人,而是赤铁矿矿石!公路沿线,到处可见冒烟的“土炉子”……

  用这种“土炉子”炼铁,据云是陈云提出来的。那是因为当时用正规的炼铁炉,即所谓的“洋炉子”,实在完不成那“1070”。然而,那“1070”是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决议中公布的,不完成不行。陈云不能不为此想尽办法。如薄一波所忆:“鉴于光靠‘洋炉子’完不成今明两年的钢铁生产任务,陈云同志在讲话中提议,要依靠党委,发动群众搞‘土炉子’,说‘土炉子’在中国的命运还有一个时期。”

  薄一波则引用毛泽东关于“土炉子”的指示说:“主席指示,对土炉子要有信心,不能泄气。即使在一百个土炉子中,只有一个出铁,那就很好,就算是插上了红旗,其余九十九个都应向它学习。”

  就这样,不顾那些土炉子炼出来的生铁尽是费铁,那些炼出来的钢尽是废钢,到了1958年年底,《人民日报》居然套红发表报道,声称完成“1070”!

  其实,后来的调查表明,实际上1958年只生产了800万吨钢,其余的是不能用的废钢。

  1958年11月28日至12月10日,中共在武昌召开八届六中全会。毛泽东主持了会议。会议的一项重要的议程,是制定1959年的国民经济的“跃进”指标。

  毛泽东提出1959年钢的年产量要比1958年“翻两番”,即达到3000万吨!

  毛泽东到了武昌,找人了解对于1959年钢铁指标的意见。

  这时,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赵尔陆对毛泽东说了真话:“照我看,如果完成1600万吨,就算很了不起了!”

  赵尔陆是做实际工作的。他的话,使毛泽东不能不加以考虑。

  毛泽东退了一步,说:“明年老老实实就是翻一番,如果今年搞成1070万吨,明年搞2141万吨,翻一番之外还有1万吨。”

  毛泽东自称这是“压缩空气”,即从原定的翻两番,压缩为翻一番。

  其实,这翻一番也是难以完成。

  毛泽东找陈云谈话。陈云向毛泽东反映,他请人研究过英国的情况。英国的资料表明,他们从年产869万吨钢到年产1655万吨钢,花费了17年时间。陈云的言外之意,就是说中国想在一年内把钢产量翻一番,是不可能的。

  陈云后来又向毛泽东递交了一份国家计委年度计划综合局写的报告。这份报告指出,1959年的钢产量,只能安排1200万吨至1250万吨。

  这些意见,使毛泽东不能不加以考虑。毛泽东只得把1959年的钢铁指标再度压缩,降为1800万吨。

  1958年11月23日,毛泽东在武昌会议上说:“今年搞到1100万吨,明年翻一番,是2200万吨。有没有把握?前天晚上,富春、一波、王鹤寿、赵尔陆他们已经睡着了,我从被窝里头把这几位同志拖起来,就是讲,不是什么3000万吨有无把握的问题,而是1800万吨有无把握的问题。昨天晚上我跟大区和中央几个同志吹了一下,究竟1800万吨有无把握,我们所得到的根据不足。”

  毛泽东又说:“我在这里反冒进。从前别人反我的冒进,现在我反人家的冒进。”

  毛泽东终于也要“反冒进”了! 

 
 
 
第二十二章 陈云“坚持真理很勇敢”
  既然这些高指标经会议通过,陈云无法硬顶,他采取了“迂回”的办法:他知道会议的公报是由毛泽东的政治秘书胡乔木起草的,便找胡乔木谈话,不要把具体数字写入公报。因为一旦公之于众,那就很被动。如果不公布,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加以调整。

  胡乔木不敢向毛泽东报告陈云的意见。由胡乔木起草的会议公报,还是写上了这么一段:中央全会……提出1959年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些主要指标:钢产量将从今年预计产量1100万吨左右增加到1800万吨左右,煤炭产量将从今年预计产量二亿七千万吨左右增加到三亿八千万吨左右,粮食产量将从今年预计产量7500亿斤左右增加到10500亿斤左右,棉花产量将从今年预计产量6700万担左右,增加到1亿担左右。

  胡乔木起草的公报,经毛泽东审阅、同意。

  公报既然经毛泽东审阅同意,也就见报了。

  公报发表后,那钢、煤、粮、棉四大指标,成了中国共产党全党、全中国1959年的奋斗指标。

  然而,高指标脱离了实际,“大跃进”成了虚火。

  陈云一次又一次向毛泽东陈述自己的意见。

  在1959年1月上旬,毛泽东在北京找陈云谈话时,陈云又说:“今年的生产计划难以完成,指标太高。1800万吨钢,恐怕有点问题。”

  毛泽东有心改变高指标,十分赏识陈云的见解,说道:“那就拉倒!”

  1959年4月,中共八届七中全会在上海召开。陈云又向毛泽东提到降低指标的意见。毛泽东说:“不能每天高潮,要波浪式前进。”这表明他对高指标问题,已经要着手改变。

  然而,胡乔木起草的中共八届七中全会公报,仍然重述了中共八届六中全会中提到的“四大指标”。

  陈云看了之后,直接把意见告诉毛泽东:“不应把这些指标写进公报,这样很被动。”

  毛泽东听了觉得陈云言之有理。

  这时,陈云才提起,在中共八届六中全会结束时,他曾对胡乔木说过,并请胡乔木转告毛泽东。

  这下子,毛泽东生胡乔木的气了。毛泽东颇为尖锐地批评胡乔木:“你不过是个秘书,副主席的意见不报告?”

  那时,陈云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

  毛泽东表扬了陈云,说道:“真理有时在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