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天地皇皇-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也好,没病没灾的,吃得睡得,有什么不好?”
    “菩萨晓得。”
    “我都快成神仙啦。”
    “你是劳碌命,运好无福的。无事便是悻,难得安耽的。”
    “我来看看你。”
    “你来看我?你悟到了什么?不悟到什么,你是不会到我这里来的。阿弥陀佛!”
    “我也差不多要念阿弥陀佛了,哈哈哈……”
    “善哉善哉!”
    “唉!善哉啰。”
    刚好是午饭时间。田稻在庙堂里转了转,仔细地看了看。大殿里香火弥漫,帷
幡锦罗都熏得颇有几成佛色了。正厅上一块鎏金大匾是城里大书法家写的,“普度
众生”四字金光熠熠,落款是“家乡弟子田麦”。经堂里除了一般寺院里所有的陈
设外,别致的是有许多各式各样的小竹椅,新的旧的,像是从百家收集来的,一排
一排,整整齐齐。这是一些俗家弟子的坐位。他们都是附近村中的老人,家中无事,
懒得同儿孙烦恼,懒得婆媳口角,便到庙里来听经,有时也念经,借口信佛,图个
清静。大殿左侧,有一小院,有花有草,石桌石凳,十分幽静。有几个老头在石桌
上下棋。厢房那边居然有块木牌:“黄山村老年人娱乐室”。
    “嘿,老田!你怎么来了?”叫他的是黄山村十年前的大队长。
    “老王,你好优哉游哉啊!”
    “老弟呀,这不很好吗?我可轻松了八年啦!”
    “你发福了!”
    “无所用心。不念佛,倒吃斋步。听说你们铜钱沙卖了,进城了,农转非了,
好哇!再盖一层楼啰。”
    “我退了,跟你一样啰!再盖楼?要拆光哩。”
    “你比我小十岁呀!拆了盖新楼。”
    “也快六十啦。盖棺啰!”
    “对,对,该闲了。盖棺论定,少听闲言嘛。”
    他们过去都是大队干部,老朋友。
    “你们把娱乐室开到庙里来了,这主意真绝呀!”
    “谁叫菩萨占的是我们的地呢?我们没收菩萨的地皮费就算是优惠的了。你们
铜钱沙不是十万一亩吗?修庙,我们可分文未收呀。跟市里的宗教管理局达成了这
个协议,给一间当村里老年人的活动室,由我管。你别说,人跟人和平共处难,跟
菩萨和平共处倒很容易。村里老人到这里来,都不吵不嚷了,有趣。你听经念佛我
不干涉,我下棋聊天你不打扰,各得其所。嘿嘿,没人敢到这里闹场子哩。”
    “这块地自古以来就是庙里的呀!什么时候成了你们村里的了?”
    “你忘了?大围垦时,这庙是围垦指挥部,学大寨时,成了养猪场。明真方丈
养过猪,她的口粮是队里发的。她不吃肉,吃粮呀!她也当过我的社员呀!现在她
比我强啰,收编佛教协会啦。”
    “哦,这笔账是这么算来的。”
    “菩萨再大,也归土地神管。只有南天门造在天空,不占地。”
    “你这老年人活动室倒成了逍遥宫,会清闲呀!”
    “来,老兄弟,一齐吃中饭吧!吃斋,这里没荤。”
    不一会,老人们端来了十多把竹椅,围着石桌,坐成一圈,一人一只碗一双筷。
两大瓦钵青菜豆腐端到石桌上,热气腾腾,翻出阵阵麻油香,很是吊胃口。一个老
人给田稻端来竹椅,又一个老人递给他一副碗筷。
    老王说:“大家都爱在这里吃午饭,一毛钱一餐,天下第一便宜了。真正的大
锅饭啦!用柴烧的,锅巴又焦又香。来者不拒,一毛钱,半斤米,多不退,少不补,
菜地里的瓜菜萝卜,四季不断,大家浇水施肥,做饭轮着,不用开会,不用派工,
高度自觉,来的烧香客也一视同仁。”
    “你还在搞集体食堂?”
    “不。这里吃斋,吃素,只有豆腐是买的。这里吃饭,根本不记伙食账,也从
不算伙食账。想来吃,往厨房米缸里倒一碗米,随你便,绝对没人管,米缸从不空。
吃了,往香案左边那木匣子里扔一毛钱就是。当然,扔一元十元也没人表扬你,但
绝对没有白吃的人。木匣子里的钱从来不空,买油盐酱醋,去取。每天有人送豆腐
来。卖豆腐的,自己去匣子里拿钱,不会多拿,只会少拿。”
    “没人管?成了君子国啦?”
    “有菩萨看着哩,哈哈哈。你放心,这里没人做坏事,没人沾别人的便宜。大
概是举头三尺有神灵吧,可没人做思想工作。”
    “有这等事?谁定的规章?”
    “没有规章。你自己盛饭去吧!管饱。你是客,一切免了。”
    田稻简直难以相信。
    他拿了碗去盛饭,走过小院,发现前厅还有四桌,每桌七、八、十人不等,男
一桌、女一桌的,大家围着一钵青菜豆腐吃得正香,聊得正欢。那和谐、安详的气
氛令他陶醉了。三十年前围垦时,滩涂工棚里不正是这种气氛吗?也是这些人,也
是这种吃法,只不过是生产队的米和菜,派人煮饭。这些人老了。食客中没几个年
轻的,没有三十岁以下的女人,没有五十岁以下的男人。他又想起“文革”时吃忆
苦饭的场面,五八年吃公共食堂的场面。这些来自各村的人,怎么会不约而同……
    他到厨房,揭开大锅,一锅柴火炯的锅巴饭香气腾腾,他的五脏六腑也蠕动起
来。他拿起大锅铲,插进去,“唰”一铲掀起,倒入碗中,翻过来,是一块黄澄澄
的锅巴。他连筷子也忘了用,馋得用口一咬,“嚓嚓嚓”酥口爽心。好久没有吃过
这种饭了。他端着一碗饭,边走边咬,如时光倒转了三十年。他到石桌前,那块黄
锅巴已所剩无几了。他坐进圈子,没人讲客气,十来双筷子,在钵子里来来去去,
斯斯文文,一边吃,一边闲扯,无拘无束,比一家人还显得和气。这就是地地道道
的农家饭菜,农家吃法,粗蛮而不粗野,散淡而味浓。这些年来,田稻什么都吃过
了,城里的大世界五千一桌也尝过了,却总觉别扭,越吃越不是味。今日这顿饭好
香,令他食量大增,一连三碗,连自己也愣住了。这不是三十年前的饭量么?
    他一下子完全理解了这些老人为什么带一碗米到庙里来搭伙吃饭。回味的是往
事啊!人生失去的有些还可以再捡回来,惟有时间失去便永远失去了。
    吃过,他往那木匣子里扔了一元钱硬币,“哈”的一响,谁也没看他一眼。他
细心观察别人,一个个相安无事。聊天的聊天,扫地的扫地,有的人去菜地,有的
人去劈柴,有的人去涮锅洗钵子,并没有人支配他们。干活的人也不嫉妒下棋的人。
    瓜儿从禅房里出来,问道:“吃过了?”
    “吃过了。”似乎不再有话。
    他到店旁竹林里,穿过竹林,站到江边,坐到一块石头上。潮涨潮落三万回呀!
三十多年前的那一幕顿时浮现在眼前。江流顽石、竹林阳光,一切如旧,恍如昨日。

    土改不久,抗美援朝运动爆发。田稻参加了志愿军,上了朝鲜战场。离开故乡
前,他来向瓜儿告别,也是借此来向兰香告别。一去千万里,异国他乡,九死一生,
不知能不能回来。母亲和瓜儿在菩萨面前给他烧香,他和兰香在江边的这块石头上
道别。兰香把一串佛珠带在他的手腕上,泪人一般……
    一场真正的战火的洗礼,给他身上留下了一个疤痕。住了半年的医院,带着个
副连长的头衔,田稻荣归故里,被县里分配到区里当武装部长。
    他回到家来,问娘:“兰香嫁了吗?”
    娘说:“没有哩。她哥也回来了,她却不肯回来。”
    “还在黄山庵吗?”
    “跟师父和瓜儿。不肯还俗。”
    第二天,田稻独自一人悄悄地去了黄山庵。
    黄山庵依旧,只是没有了香火香客,古松古柏古樟一片竹林,一座破庙掩藏其
中,一派冷清,一派肃穆。沿江边登上小山头的石级长满青苔,两边蔓草几乎把山
径盖没了。中间总算有些足迹。山门摇摇欲倾,爬满了藤葛。围墙上斑斑驳驳,墙
边野草丛生。他悄悄走进朽门,院内一股清凉。庙宇房廊毫无昔日的光彩。院子里
几棵古树犹存。倒也还干净。竹黄树瘦,江风拂来,悉悉索索,秋叶飘零。院内有
几畦菜地,瓜菜倒兴旺。一个尼姑在菜地里种菜。院内没有闲地,一条田埂式的小
径通向殿堂。殿堂前的一鼎铁铸的香炉仍在,只是冰冷的一尊死铁而已,鼎内积了
半鼎雨水。水中了了游浮。几片枯叶飘在水上。殿堂木雕泥塑东倒西歪,暗淡无光。
一棵巨大的古樟树冠盖住了大殿。一个老妪在廊下扫着。她身着瓦灰色的僧衣,头
上的乱发编起个小智儿,用一根竹签儿横插着,僧不僧,道不道。田稻认出了她。
她是老尼姑。
    田稻上前,恭敬地问候:“老师父,您好啊!”
    老尼没有回答,抬头看了一眼,继续扫地。
    “请问师父,瓜儿在吗?”
    “没瓜儿呆儿。”老尼冷漠地回道。
    “就是明真师父,姓田的。”田稻记起瓜儿的法名。
    “找她做什?”
    “我是她大哥。”
    老尼抬眼细细打量。
    瓜儿和兰香抬着一桶水从江边上来。她俩也是一副非僧非道的模样,死灰色的
布衣裹在身上。
    田稻跑过去:“瓜儿——兰香——”一把接住那桶水,拎起。他激动得不知说
什么,呆呆地望着兰香。这就是他日思夜念的人哪,一点也没变。
    田稻像是从天上落下来,让兰香大吃一惊。她听说过田稻的一些事,都是豆女
来时讲的,但没料到他突然回来。她心里乱跳,两颊排红。师父在跟前,她不得不
掩饰住兴奋,拎起一只空桶到江边去打水。田稻拎起另一只桶,跟了下去。
    兰香在山边的石头上坐下来,江水舔着她的脚尖。她一时不知所措,心潮乱涌。
    “阿稻,你回来了。”兰香怯生生地兴奋得说不出话似的。
    “我前天回来的,来看你。”
    “你没死,”兰香说,“阿弥陀佛!”
    “老天有眼,没打死我。”
    “当官啦?”
    “什么官呢,回来过日子。我想回家乡。我想——你还好吗?”
    “我有什么不好的。”
    黄山庙的尼姑,除了还俗嫁人的,就留下了两老两少。几次运动,把佛门冲了。
瓜儿死守师父,死也不肯下山。山下搞起了合作化运动,谁也不要几个尼姑,孤山
半壁,闲田一处,让她们自耕自食,做了世外桃源。只要她们不再烧香念佛,不搞
封建迷信,人们也就不再打扰她们了。她们死气沉沉地过着日子,不与外界来往,
守着一座破庙,倒也十分自在。
    “你一个人回来的?”
    “一个人。怎么,还有谁?同去当兵的,都打死了,我也差点儿把厂丢在朝鲜
了。也许是菩萨保佑,你给我念佛了吧?”他拿出了那串佛珠,“我一直把它带在
身上。”
    兰香接过佛珠,心头一热,一把紧紧握住。心想,真有这种男人啊!上天安排
的吗?我真的在冥冥之中等他回来?
    “你没娶亲,没带老婆回来?”
    “怎么会呢?我一直想你,念你。要不是你,我真回不来哩。有一次战斗,我
们上去一个团都被打死了。炸弹冰雹一样密。我也受了伤,从战壕里爬出来,爬了
十五里,心里就想着,一定要回去,回去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