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004年第05期-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一走,病房内外的围观者立刻喧哗起来,都在控诉警察,有个泼辣的中年妇女,打着激烈的手势,在回忆她有次没带身份证被联防队员殴打致伤的事。粽子想趁乱离去,老太婆叫住了他。
扶我到平台吹吹风!
老太婆声音不大,人们马上安静下来。粽子蹲下帮老太婆把鞋子穿好,搀扶着老人,通过人们中间往外走。他知道周围人们的突然住嘴是为了什么,虽然刚刚大家骂的都是警察,但同时他们心里一定还拨拉着另一个算盘子,那就是,好人怎么会和警察搅在一起呢?惯扒?这个年轻人一定不是什么好东西。
到了平台上,风比想象的大。干瘦的老太婆穿着医院宽大的蓝白条纹病号服,就像狂风中的星条旗旗杆。粽子犹豫着,脱下自己的外套给老太婆披上。老太婆晃了晃肩头,外套最终滑到了地上。粽子把衣服捡起,迟疑了一下,还是用力给老太婆披上了。老太婆这次没有再拒绝。
平台上,只有一个女工友在晾衣服。粽子以为老太婆会暴怒,或者会歇斯底里地追问为什么为什么?!结果,老太婆只是狠狠地拧着光秃秃的眉头,根本不看粽子一眼,冷漠地看着风来风去。
今天也是怪异,粽子平时不喜欢拿人家的钱包,因为现在一般人钱包里,总是卡多现金少,操作起来往往也不如手机容易变现。可是,今天那个男人投币的时候,在钱包里翻了半天没翻出硬币,钱包里厚厚的百元大票,实在令人心悸。而且投完币,他就随便地把钱包塞在开口的皮包里,一边掏出手机,忙于打电话,或者是电话根本没断,急忙跳上汽车的。在粽子听来,那语气像是泡妞。
粽子突然就出手了,厚厚的钱包也夹稳了,绝对轻而稳,但不知为什么,那个泡妞的男人,第六感觉似的,忽然就扭脸看了他一眼。粽子马上缩手,那个男人惊叫起来,哇呀!你!你偷……
粽子把面贴近他,瞪着他,极其凶悍地瞪着他:你说什么?!
几乎同时,粽子的肩膀就被人左右都拍上了。马、洪这对贼眉鼠眼的便衣搭档,不知何时,就在他身后。粽子暗暗叫苦,又一次冤家路窄。但因为钱包不在身上,粽子口气就很大:怎么啦!
你说怎么啦!马、洪亮出证件,万分鼓励地看着事主,你告诉他,他的手刚刚怎么啦!
那个男人看着粽子,我……粽子目不转睛地瞪着他。
我刚刚……那男人可笑地看了看自己的包,似乎是确认钱包在不在,其实他知道钱包还没失去。所以,他的眼光更像是躲避歹徒也像是躲避警察。
马还是洪,大吼一声:他的手刚刚从你包里抽出来!不然你叫什么叫!
那个男人用眼角扫着粽子说,我叫……是他踩到我了,什么手啊,我没看到……
干您姥!你他妈还是不是男人啊!
另一个骂道:我们就等着他把你的钱包夹出来,要不是你惊动他,现在早就人赃俱获了!走,跟我们走一趟!一起到大队做个笔录!
那个男人大喊大叫起来,关我什么事!我还赶着办事去!我什么也证明不了。你们别指望我瞎说。反正我一分钱没少!
那男人借着到站,飞快地蹿下车门。反应不及的马便衣还想揪住他的后衣襟,被他奋力一挣而去。马便衣忍不住指着他的背影,破口大骂粗话,几个正义的乘客也在强烈指责那个事主的浑蛋。
和多次的相遇一样,粽子以为警察只好干瞪眼地放了他,可是,没想到他们突然搜到了他身上的马首刀。那一瞬间,马、洪兴奋得就像临刑的刽子手。事情急转直下。但粽子一口咬定,刀是外婆给的。
老太婆住院期间,陈列柜一直没上锁,钥匙就是最后一次使用过,一直挂在橱门上。可能一方面是老太婆病痛,一方面也是开始信任粽子。粽子也不是想偷,突然就是想借机拿出去,找老狐狸他们再确认一次价值。说不准为什么,就是想知道底。夭夭九有一次说,可能值一千万啊,我们就可以买海边别墅,雇菲佣。这个数字是有点吓人的喜悦。但与此同时,粽子想到,也许它一点也不值钱呢。更奇怪的是,粽子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当他假设这刀分文不值时,心里却升起另一种快慰。这种莫名的慰藉感,似乎显示这一种情感的分量,甚至并不比热望它身价非凡来得轻。 粽子也理不清头绪,说不清究竟为什么。
平台上的风寒意颇重。老太婆就是沉着脸不说话,粽子终于承受不住,老革命是该给他翻脸、划清界限了。跟老太婆彻底告别的时候到了。粽子踌躇着正想说,我走了。婆婆,你自己保重吧。老太婆却发话了。
你一个月给家里寄多少钱?
一千多吧……有时寄些药。
送广告根本不够,是不是?你一直在骗我!
是的……是骗你了。我……偷一些……
带刀干什么?
它……很神气,我喜欢带它。粽子选择了撒谎,我带出去玩两次了。
老太婆用假眼珠一样的眼睛,说不上锐利不锐利地长久盯视着粽子。花白的乱发,麻绳一样,在她的额际上死草一样飞动着。
你为什么老来我这?
我不知道……婆婆……粽子嗫嚅着,你……有点孤单……你……是个军人……拼死……打江山……
其实,粽子想说你有了不起的过去,但是,他不习惯这样赞扬别人,这话倒是真心的,因为是真心的,反而令人羞怯,加上心里还有鬼,表达就变得更加艰难。可是,老太婆却因为他艰难尴尬的样子,似乎捕捉到了一些真诚的东西。
我知道,老太婆伸出干枯的手,梳理按压着自己飞舞的白发,我知道啦,你是可怜我了……可怜我这个——老不死的啦。
虽然老太婆不再用追问的语气,但粽子判断不出老太婆是在自我调侃,还是自己的话说得令老太婆不高兴。粽子不敢再吭气。眼睛往远处看去。
突然,老太婆伸手拍了拍粽子的肩膀,去他妈的!老太婆说,老太婆十分突然地笑了,她拍着粽子的肩头:
你这个——混账小子!
夭夭九眼里60年前的女兵
老太婆住院,夭夭九第一反应就是打电话叫她自己的儿女来伺候。粽子也曾问过老太婆,老太婆置之不理。住院开始的先期费用,粽子垫了一些,后来老太婆单位工会来了人,一切就由他们料理了。有一天,老太婆给了粽子卧室钥匙,叫他取她床头柜里一个牛皮信封里的现金。
老太婆捏着信封,盲数三遍确认有10张百元币后,就摸索着从信封中拿出一张钱。说要喝青鱼汤,补眼睛。20块钱够啦!粽子说,噢。
粽子担心他走久了,老太婆点滴什么的托病友们看顾,可能不太方便,因此让天天九过来帮助陪一陪。夭夭九怨气冲天,把老太婆子子孙孙骂了两遍,说打死也不来,但是,20分钟后,她出现在眼科中心病房,带了一本她心爱的几米漫画集来了。
一进门,她说,你还想吃鱼啊!婆婆!我也想吃呀!
眼睛上还蒙着绷带的婆婆像害羞似的,舔了舔嘴唇,脸上有笑的意思。夭夭九嘭地像骑马一样,跨坐在老太婆床前的小方凳上。粽子想还好老太婆眼睛看不见夭夭九刁蛮不满的样子,光听声音,只是有点像淘气的女孩。、
老太婆喝上了粽子熬的鱼汤,非常满足地巴咂着嘴巴。声音响亮到了炫耀的地步。然后她很不耐烦地对粽子说,去去去!别老跟我,陪丫头出去走走吧,我没事!没事!听她那语气,好像是粽子和夭夭九非常黏糊地要守在床前。病友们看来知道了粽子和老太婆非亲非友,因此对粽子赞美密集又隆重。老太婆简直得意洋洋,那个神气劲儿,从绷带下面的半张脸也照样看出来。粽子有些难堪,夭夭九则像眼睛进了沙子,听一句就朝天眨弄她那浓黑细长的怪眼睛。有人再说一句,她那扬起的尖颌就再冲着粽子,眨弄眼睛一把。
被便衣警察铐到病房事件发生后,粽子有点怕去病房。最后一次鱼汤熬好,他是让
夭夭九去送的。夭夭九知道事情经过后,觉得粽子的确是在打刀的主意,的确没有放弃努力,因此有了同盟军的高度愉快。所以,那天她是欣然去送鱼汤的。
天天九对老太婆的故事反应也是挺特别的。比如,粽子说,那些女兵常年累月穿越高山的梯田、羊肠小道,甚至沼泽地,经常是脚被石头碰出血,因为鞋子破了,包脚的布带早就散掉了。有的是陷在沼泽里,没时间拔出来。婆婆说,踩在沙地上舒服,踩在竹刺上还有开春新出的草尖上,就很痛。
夭夭九喟叹一声,要有旅游鞋就轻便了。
粽子说,你知道吗,她们和男兵一样,不仅忍饥挨饿,还常常只有一套单衣,有时出发时,有御寒的毯子和两套换洗衣服,可是,为了摆脱敌人的追击,轻装行军,大家都丢弃了。那样,不管风吹雨淋,太阳曝晒,身上的衣服、头发,都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浑身气味难闻,更可怕的是,每个人身上都长满虱子。有时在煮熟的米饭里,能看到一只只的小虱子,可是,女孩子们和男兵一样,照样吃下去。
夭夭九说,嚯!那么多!虱子是什么颜色的?黑的?像芝麻拌饭?
夭夭九又说,吃起来什么味道?是不是那样就像荤菜啦?
粽子说,部队行军对男人来说,可能会走就行了,应该不算太苦,女孩是太艰苦了吧。老太婆说,有一个晚上急行军80里,蹚过四五次齐腰深的刚开春的河,有的水流非常急,女孩子们手牵手拉着过。
夭夭九笑嘻嘻的,连称好玩好玩!太过瘾啦!
粽子说,那八个女孩有七个来月经,那是早春三月的河水。你不觉得那样很难受吗?我有个姐姐每次都痛得大哭。她们当时也很小啊。
夭夭九说,都来?那会怎么样呢?大家都在水里,血水会从水里翻上来吗?像拯救大兵瑞恩里面,血像红线一样……
在老太婆的往事里,夭夭九最喜欢听马首刀的故事。她并没有听到老太婆说的原版,她听到的只是粽子消化过的故事。夭夭九一想到刀,就把它想象成一个爱情故事,而不是一个抗日战争故事。它可能真的是个爱情故事,但是,老太婆似乎从来没有这么说。老太婆不谈爱情。可是,粽子转述马首刀的故事的时候,夭夭九就是看到了爱情。
战争岁月里有没有爱情
这是1943年的故事。
那时候的婆婆不到20岁吧。人们叫她小席,在粤港地区,有队员们总叫她席女。她的名字很洋派,叫丽莎,参加革命后,她很不喜欢自己的名字,因此,她经常也自称席女。席丽莎的名字,是她父亲取的,父亲出生于一个薄有资产的读书人家庭,是个学校校长。喜欢音乐、思想进步。日本打到闽南沿海地区,他带着家人乘船逃到香港。席丽莎下面还有两个弟弟。逃到香港后,当时她父亲找到工作,每月30港币,要养一大家人,七口挤在20平方米不到的一房一厅中,日子非常艰难。母亲也到处揽活挣钱,因为父亲坚持要孩子们完成学业。
16岁的席丽莎身边已经都是热血奔腾的香港进步青年。他们看《萍踪忆语》、《两万五千里》,看《大众生活》、《青年志十》。上国语研究班,参加香港新文学院活动,还有文通社活动,演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