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当代-2003年第3期-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教导总队内,中国第一支装甲兵部队也出现了。后来“昆仑关大捷”、缅甸远征军的指挥官,大部都在这个小小的机械化部队里。 
  桂永清之后,曾经留德,并曾在1932年春天依据八宝街的命令,将德国妻子送返回国的力行社成员李忍涛,负责化学兵部队。而比装甲兵、化学兵更引人注目,则是空军。 
  早在1932年3月,在力行社的第四次会议上,蒋介石就表达了他建设一支强大空军的决心。他3月24日的日记记载:“晚与力行社干部会议,对于航空及化学兵器之建设问题详加讨论……” 
  当年,杭州笕桥航空学校开学,蒋介石兼任校长,力行社毛邦初任副校长,力行社蒋坚忍为航校政训处主任。这一天,在隆重的成立庆典上,毛邦初把一批飞行员介绍给蒋介石。其中包括“一二八”抗战中首开击落日机记录的石邦藩。后来更加引人注目的,是空军“军神”高志航,先后击落11架日机的刘粹刚,以及驾机撞击敌舰的沈崇海等人。 
  比起毛邦初等外戚,贡献更大的,是曾与桂永清一同进入德国陆军大学的徐培根。徐培根,浙江象山人,是著名的“左联五烈士”殷夫的胞兄。他被称为“有卓越的学历与能力”,而“得到蒋中正的特别赏识”(邓元忠《邓文仪访问》)。这一年夏天,他被任命为航空署署长。 
  在出任航空署长的11个月里,徐培根以勃勃的生机、过人的精力,以及德国式的风格,开始了改革机构、淘汰冗员、建设机场、完善福利的系列工作。他大刀阔斧,同时筹建杭州、南昌、洛阳、徐州四大空军基地。首先动工的是南昌机场。他一改南京政权的疲塌之态,“动用三万民工,日夜赶筑”,结果机场在当年10月即完工。随即,杭州机场、洛阳机场也都提前完工。 
  这一年,徐培根更雄心勃勃地规划“自制飞机”,建设中国自有的航空工业体系。 
   
  三大新兵种的建设都落到蓝衣社的手里。在“发展精兵”、新兵种建设外,则是“训练组织”的出现。这一年,已从柏林回国的丰悌,开始筹备“中国童子军总会”。当年全国即发展童子军“658个团约53340人”。 
  童子军之外,是“公民训练”。“湖南帮”的一个重要人物潘佑强出任刚刚成立的国民军训处处长,组成“国民军事教官训练班”。在50天的集训后,被派赴到江西,对江西半省数十万男女进行军训。 
  “训练组织”之外,武汉,由邓文仪发展入社的工程师郑家俊,当年出任汉阳兵工厂厂长。他“全力整修”已一片荒芜的兵工厂,“并将上海炮厂的机件一部分迁汉装置”。1933年5月1日,兵工厂重新开工,首先生产制造“中正式”步枪,并开始研制中国自己的重炮和军用卡车。几个月时间,汉阳兵工厂就一举取代原奉天兵工厂,成为全国最大的兵工生产基地。 
  然后,是社会工作。 
   
  3 
   
  “削藩”、重整军备是“第二期革命”的核心工作。它新鲜热腾、虎虎有力地弥漫于全国,并波及海外。首先被重整军备焕发出惊人热情的是华侨。当年,徐培根刚刚提出“自制飞机”的计划,海外华侨在短短一月时间,即捐款170余万元。 
  不久后,面向内地、普通公众的“航空爱国奖券”发行了,几年时间,它一共发行了30期,无数市民、学童踊跃认购,形成了一波又一波的认购风潮。“荣誉士兵号”、“工人号”、“妇女号”、“学生号”等飞机,一架架被送到南昌、杭州。仅其中一次的奖券发行,就募集资金650万余元。 
  “第二期革命”的抗日、备战内容,改变了亿兆民众的蒋介石“是一个军阀”、南京政权“不抗日”的印象。然后,“第二期革命”就和“统一”、抗日互为因果,指向了“闹华五鬼”的其他三鬼,鸦片、腐败、贫困。 
   
  这一年3月,全国禁烟委员会成立了。禁烟委员会的核心是邱开基负责的武汉缉私处。到1935年9月,总部位于日内瓦的国际联盟,特别提案赞扬中国反毒品行动的巨大成就。次日蒋介石更下令,1936年元旦为全国禁烟的最后期限。 
  百年烟患的根绝似乎近在眼前了。 
  鸦片之外,是反贫困特别是“复兴农村”。1932年的“大别山时期”,由贺衷寒主持,武汉成立了“四省农民银行”。这个银行总资本计一千万元,为破产农民提供小额低息的贷款。它的门市开始进入大别山的村村镇镇。虽然申请贷款的多数是原来的地主、土豪,但一两年后,大别山的农业,仍被认为“呈现出复兴的势头”。 
  “复兴农村”的关键是联省公路的兴建。1933年,“政学系”官员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七省公路计划。七省计划在三年内,修建公路二万二千公里。计划获批后,成千上万吨砂石土灰的运输,万千民工、兵士的征集,芟夷山野与沟渠的工作,一个浩荡的施工、建设场面……所有具体工作都落到了蓝衣社的头上。 
  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江西一省在1932年修建公路720公里。次年达2千余公里。七省共筑路5千公里左右,超额完成当年任务。 
  禁烟、反贫困之后,是反腐败。虽然南京“清流风暴”虎头蛇尾,但这一年,蒋介石仍然根据在武汉的邱开基、在南京的周复、在江西的康泽等报告,处决了7名高级官员,以作儆尤。到夏天,“根绝腐败”的念头又进入了蒋介石的视野。在所谓“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江西工作中,至少有两分是反腐…… 
   
  这,就是所谓的“第二期革命”。实施“第二期革命”的主力军,正是仍然潜伏的、但已相当庞大的中华复兴社。1933年8月27日的深夜,在庐山美庐别墅,蒋介石在日记里为复兴社写下了一个《宗旨》: 
  “革新教育、开发实业、调剂劳资、统制工商、平均地权、扶助耕农、唤起民众、注重道德、崇尚礼仪、创造武力、矢志劳动、誓服兵役、恢复领土、还我主权。” 
  几年后,在陕北的逼人日照下,毛泽东也从几个落网的复兴社特务口中知道了这篇《宗旨》,据说,对此他相当轻蔑。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还是曾国藩的那一套……同治中兴搞了十三年,他的中兴呢?三四年就到头了”。 
  但这寥寥的56字宗旨,所贯穿的,却是蒋介石全部的社会理想。他要建立的,是一个貌似朴素的半法西斯半儒教化社会。他决心从江西开始,把他半生的,从儒教徒、流民、军人到法西斯主义者的复杂阅历和经验,从个人延伸开去,转化为这么一个社会模型。 
  这个半法西斯半儒教化社会,也是贺衷寒的理想,是他以全部的心力和手腕,热切和激情,去百折不回地追求的。到此时,他已成为南京事实上的第二号人物,不仅权势,而且声望;不仅声望,而且作为和主张。在不久后的一篇文稿里,他把这个社会实验,称为“新江西模式”。这是一个不久后就被整个中华民国熟悉的词汇。 
  但“新江西模式”的主角,不是他。而是康泽。 
   
  4 
   
  1933年6月下旬的一天,南京下着微蒙的细雨,长江码头一片泥泞。在夫子庙一带,卖零杂玩意的小贩很晚才出来摆摊,油纸伞三三两两,汽车、人力车零零星星。 
  几年了,南京不是一片骚动,就是这样的萧条。这一天,一个面目贤惠、挺着已经很显眼的肚子的年轻妇人,心里这样感慨着。在码头上,她送一个身材矮胖的青年军人走进了“要员候船室”。 
  开往九江的轮船鸣起汽笛了。站立在码头上的妇人,不断地挥舞着手,站在轮船甲板上的那个军人则一动不动、目光深远,说不清楚他是在看着妻子,还是在看她背后迷蒙的南京。 
  这是他们结婚一年多以来常见的别离。此后的十余年,还有更多这样的送行。但几十年了,虽然这样的情景有很多,而且都犹如发黄的相片渐渐模糊。这一天他大致的面容,却一直在妇人的脑海里。 
  30年后,妇人陪伴着儿子住在台北的一处普通民居里。这个失去了男主人的住所,简陋而寒素。惟一显示它与平民住宅不同的,是一个火苗不时跃出的壁炉,墙壁上异常显眼的一个蒋介石手书条幅。壁炉和条幅之间,则悬挂着一张大大的相片。相片上的人,佩带有两颗金星的中将肩章。 
  正是海峡对峙的肃杀年头。这个冬天,当年在肚子里的那个儿子已经通过秘密渠道,绕道香港前往北京了……然而,在海的那一头,他还活着吗?活着,那他是不是还在神秘的秦城监狱里?儿子这一去能见得到他吗? 
  妇人一阵一阵地咳嗽起来。她是四川人,原本也熟悉潮湿的气候。但自从踏上这个小岛后,她就患上了哮喘。每年秋风刮起的季节,她总要这样的咳嗽。 
  一会,电话响起了。妇人慌忙拿起了听筒。果然,电话是儿子从香港打来的。在电话的那一头,儿子的声音似乎很伤感,并隐隐地有一些哽咽:“周恩来果然没有失信,我见到他了。母亲,他,他还活着。……但是生活得很不好,身体也很糟糕,恐怕离世不远了。” 
  活着,还活着!泪水冲涌上妇人已经略略浑浊的眼睛。儿子又说了些什么,她一句都没有听到。整整15年了啊,整整15年两岸分离、死生契阔的岁月光景。 
  这个妇人,名字是朱素怀。她是蓝衣社“四大金刚”之一康泽的妻子。 
  儿子的电话挂断后,妇人静静地坐在壁炉边,心神不宁地遐想着。岁月,又一下子回到了1933年6月的那次离别,那张面容。 
  那就是30岁时的康泽。 
   
  30岁康泽的面容,隐隐地浮现在湮没的历史、过往的时间里。与怀孕的妻子离别后,轮船经过一天多的航行抵达九江。康泽不顾旅途的劳累,他出示自己的“要员证”,向九江警备司令部借了一部车后,连夜赶赴南昌。 
  南昌与南京不同。四五年来,南京一直给人破败、沉重感,但南昌却是一个大兵站、大兵营。南京有深重的腐败痕迹,但南昌却要不时地经历敌兵逼近、全城大震的恐慌。一些住在城里的地主因为收不上老家的租子破产了,一些有钱人远逃了,许多商铺关门了,它处处可见逃难的灾民。南昌天空灰蒙,空气里似乎都有硫磺火药的气息。 
  当夜,康泽住在南昌行营的一处客房里。卫士泡上一杯茶后就退出去了,他却不顾旅途劳累,连夜开始阅读一些江西近年的军情民政资料。 
  南昌的夜色覆盖了这个矮胖的身躯。但泛白的灯光却照射出他的面容。这一张有点横肉、略失丑陋的脸,显示了他苦寒的出身。但上扬的眉毛和森冷的目光,也衬托出他几分军人的英气。是眉目使这张脸生动起来了。 
  这是一个经历苦寒、个性极其要强的人。早在12岁时,作为失去父亲的孤儿,康泽一边帮助母亲,在租赁来的田土里苦挣苦熬,另一边则负责起了全部的家务。他时常在严冬腊月到小溪边洗衣服,手被冻出了一个个口子。但即使在这种境况下,因为先生的卑微资助,他也终于不辍读书。 
  这一年春节,他甚至在集市上摆了一个地摊,代人写春联卖字,以这样微薄的收入帮母亲过了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