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四书集注-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重在此。”  〔10〕“为政在人,取人以身”,故不可以不修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故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欲尽亲亲之仁,必由尊贤之义,故又当知人。亲亲之杀,尊贤之等, 

       皆天理也,故又当知无。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 
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 
之者一也 〔1〕。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2〕。子曰〔3〕: 
好学近乎知 〔4〕,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5〕。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 
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6〕” 

        〔1〕达道者,天下古今所共由之路,即《书》所谓五典,孟子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知,去声,所以知此也,仁,所以体此也,勇,所以 

       强此也。谓之达德者,天下古今所同得之理也。一,则诚而已矣。达道虽人所共由,然无是三 

      德,则无以行之。达德虽人所同得,然一有不诚,则人欲间之,而德非其德矣。程子曰:“所 

      谓诚者,止是诚实此三者。三者之外,更别无诚。” 〔2〕强,上声。“知之”者之所知,“行 

      之”者之所行,谓达道也。以其分而言:则所以知者,知也;所以行者,仁也;所以至于知之、 

      成功而一者,勇也。以其等而言:则生知、安行者,知也;学知、利行者,仁也;困知、勉行 

      者,勇也。盖人性虽无不善,而气禀有不同者,故闻道有蚤莫,行道有难易,然能自强不息, 

       则其至一也。吕氏曰:“所入主涂虽异,而所至之域则同,此所以为中庸。若乃企生知、安行 

      之资为不可幾及,轻困知、勉行,谓不能有成,此道之所以不明不行也。” 〔3〕“子曰”二 

      字,衍文。 〔4〕好,“近乎知”之知,并去声。〔5〕此言未及乎达德而求以入德之事。通上 

… 页面 22…

      文三知为知,三行为仁,则此三近者,勇之次也。吕氏曰:“愚者自是而不求,自私者徇人欲 

      而忘反,懦者甘为人下而不辞。故好学非知,然足以破愚,力行非仁,然足以忘私;知耻非勇, 

      然足以起懦。” 〔6〕“斯三者”,指三近而言。人者,对己之称。“天下国家”,则尽乎人 

       矣。言此以结上文“修身”之意,起下文“九经”之端也。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1〕,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 
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2〕。修身则道立,尊 
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 
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3〕。 
齐 〔4〕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5〕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 
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 
大臣也 〔6〕;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7〕;时使薄敛〔8〕,所以劝百姓也; 
日省月试,既禀称事〔9〕,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10〕,嘉善而矜不能, 
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 〔11〕,厚往而薄来 
  〔12〕,所以怀诸侯也〔13〕。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14〕” 

        〔1〕经,常也。〔2〕体,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子,如父母之爱其子也。柔远人,所 

      谓无忘宾旅者也。此列九经之目也。吕氏曰:“天下国家之本在身,故修身为九经之本。然必 

       亲师取友,然后修身之道进,故尊贤次之。道之所进,莫先其家,故亲亲次之。由家以及朝廷, 

       故敬大臣、体群臣次之。由朝廷以及其国,故子庶民、来百工次之。由其国以及天下,故柔远 

      人、怀诸侯次之。此九经之序也。”视群臣犹吾四体,视百姓犹吾子,此视臣视民之别也。〔3〕 

      此言九经之效也。道立,谓道成于已而可为民表,所谓”皇建其有极”是也。不惑,谓不疑于 

       理。不眩,谓不迷于事。敬大臣则信任专,而小巨不得以间之,故临事而不眩也。来百工,则 

      通功易事,农末相资,故财用足。柔远人,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涂,故四方归。怀诸侯, 

       则德之所施者博,而威之所制者广矣,故曰“天下畏之”。〔4〕齐,侧皆反。〔5〕去,上声。 

        〔6〕官盛任使,谓官属众盛,足任使令也,盖大臣不当亲细事,故所以优之者如此。 〔7〕 

       忠信重禄,谓待之诚而养之厚,盖以身体之,而知其所赖乎上者如此也。 〔8〕远、好、恶、 

      敛,并去声。  〔9〕既,许气反,读曰饩。禀,彼锦、力锦二反。饩禀,稍食也。称,去声。 

      称事,如 《周礼》槀人职曰“考其弓弩,以上下其食”是也。  〔10〕往,则为之授节以送 

      之;来,则丰其委积以迎之。〔11〕朝,音潮,谓诸侯见于天子。聘,谓诸候使大夫来献。《王 

      制》:“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12〕厚往薄来,谓燕赐厚而纳贡薄。 〔13〕 

      此言九经之事也。  〔14〕一者,诚也。 

       一有不诚,则是九者皆为虚文矣。此九经之实也。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 
道前定则不穷 〔1〕。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 
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 
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2〕。诚 
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 
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3〕” 

        〔1〕凡事,指达道、达德、九经之属。豫,素定也。跲,其劫反,踬也。行,去声。疚,病 

       也。此承上文,言凡事皆欲先立乎诚,如下文所推是也。 〔2〕此又以在下位者推言素定之意。 

       “反诸身不诚”,谓反求诸身,而所存所发未能真实而无妄也。“不明乎善”,谓未能察于人 

      心天命之本然,而真知至善之所在也。 〔3〕此承上文“诚身”而言。诚者,真实无妄之谓, 

      天理之本然也。诚之者,未能真实无妄而钦其真实无妄之谓,人事上当然也。中,并去声。从, 

… 页面 23…

       七客反。不勉而中,“安行”也。不思而得,“生知”也。择善,“学知”以下之事。固执, 

        “利行”以下之事也。圣人之德,浑然天理,真实无妄,不待思勉而从容中道,则亦天之道也。 

       未至于圣,则不能无人欲之私,而其为德不能皆实。故未能不思而得,则必择善,然后可以明 

       善,未能不勉而中,则必固执,然后可以诚身,此则所谓人之道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 
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 
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 
已千之。〔2〕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3〕” 

        〔1〕此“诚之”之目也。学、问、思、辨,所以择善而为知,“学而知”也。笃行,所以固 

       执而为仁,“利而行”也。程子曰:“五者废其一,非学也,”〔2〕君子之学,不为则已, 

       为则必要其成,故常百倍其功。此“困而知”、“勉而行者”也,勇之事也。〔3〕明者择善 

       之功,强者固执之效。吕氏曰:“君子所以学者,为能变化气质而已。德胜气质,则愚者可进 

       于明,柔者可进于强。不能胜之,则虽有志于学,亦愚不能明,柔不能立而已矣。盖均善而无 

       恶者,性也,人所同也;昏明强弱之禀不齐者,才也,人所异也。诚之者所以反其同而变其异 

       也。夫以不美之质,求变而美,非百倍其功,不足以致之。今以卤莽灭裂上学,或作或辍,以 

       变其不美之质!及不能变,则曰天质不美,非学所能变:是果于自弃,其为不仁甚矣!” 

      右第二十章。 〔1〕 

       此引孔子之言,以继大舜、文、武、周公之绪,明其所传之一致,举而措之,亦犹是耳。盖包 

       费隐、兼小大,以终十二章之意。章内语诚始详,而所谓诚者,实此篇之枢纽也。又按:《孔 

       子家语》亦载此章,而其文尤详。“成功一也”之下,有:“公曰:子之言美矣!至矣!寡人 

       实固,不足以成之也。”故其下复以“子曰”起答辞。今无此问辞,而犹有“子曰”二字,盖 

       子思删其繁文以附于篇,而所删有不尽者,今当为衍文也。“博学之”以下,《家语》无之, 

       意彼有阙文,抑此或子思所补也欤? 

      自〔1〕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2〕 

        〔1〕自,由也。〔2〕德无不实而明无不照者,圣人之德,所性而有者也,天道也。先明平善, 

       而后能实其善者,贤人之学,由教而入者也,人道也。诚则无不明矣,明则可以至于诚矣。 

      右第二十一章。子思承上章夫子天道、人道之意而立言也。自此以下十 
二章,皆子思之言,以反复推明此章之意。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 
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 
天地参矣。 〔1〕 

        〔1〕“天下至诚”,谓圣人之德之实,天下莫能加也。“尽其性”者,德无不实,故无人欲 

       之私,而天命之在我者察之由之,巨细精粗无毫髮之不尽也。人、物之性,亦我之性,但以所 

       赋形与不同而有异耳。能尽之者,谓知之无不明而处之无不当也。赞,犹助也。“与天地参”, 

       谓与大地并立为二也。此自诚而明者之事也。 

      右第二十二章。 〔1〕 

        〔1〕言天道也。 

其次致曲 〔1〕。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 
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2〕 

… 页面 24…

        〔1〕“其次”,通大贤以下凡诚有未至者而言也。致,推致也。曲,一偏也。〔2〕形者,积 

       中而发外。著,则又加显矣。明,则又有光辉发越之盛也。动者,诚能动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