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应是屐齿印苍苔-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成例,每一作家,文前系以简明的传历,便于读者人文相印,增生亲切感。
入选诸家,从年龄看,与“五四”同龄及20 年代出生的占小半,30 至40 年
代的占大半,50 年代的只有三位。中国近代史忧患相乘,绵延达百年之久,
这个时代的男女老幼,概乎言之,都可以说是生不逢辰,——反过来,当然
也可以说生得其时,因为毕竟亲历了惊心动魄的伟大世变。但无论如何,总
是多少经受过战争的洗礼,承担了世纪的怆痛,天地悠悠,幽州台上的感慨,
千载以下,依然浸染眉宇。从籍贯看,籍逮本省的屈指可数,多数是家在大
陆,蓬飘萍寄,因此离恨乡愁,时复缭绕笔端,“在异乡做梦,几乎梦梦是
真。”北京亭园的牡丹丁香,四合院里的日长昼静;惊涛骇浪、咆哮东流的
黄河,“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江南;不见于地图的无名溪谷,长留于心
版的风土人情,都是作家神游的所在。在海岛土生土长的作家,向往的也是
高原莽荡、落日苍黄的“幽幽思古之情”。从经历看,绝大多数是大学文科
出身,又献身于大学讲坛;半数以上,且曾远涉重洋,有的学成归来,有的
栖止海外,掌教执业,最集中的地域是新大陆。这里鲜明地反映出台湾政治、
地理、社会的特定环境和特定情势,自然也会影响作家的心眼手法。女作家
数量比重不小,细腻、委贴、灵秀、豪放,各擅胜场,恰巧和大陆文坛近年
出现的风光互相映照。
30 年来,台湾文坛的风雨似乎不少,但在这片散文世界里,却有一种尘
埃落定、水净沙明的气象,可以看作是台湾新散文成绩的一次检阅。台湾孤
悬海外,新文学的土壤同样是“五四”,不过感受时地风水的折光,同中有
异,异中有同。礼赞自然,剖析世态,缅旧怀往,托物寄兴,友谊温煦,骨
肉情亲,童年瞬息,记忆常新,这类传统的散文风格,潆洄流贯,一脉相承;
但观察更为细密,视野更为开阔,抒忧发愤,更见深广,题材也有所拓展开
掘。狭巷生涯产生“巷道意识”:区区心房,能载得多少宇宙的痛苦!但万
家灯火,正在迎接归人,无线电里的新闻广播,也会望衡对宇,瞬间把世界
勾连成一片。鸡尾酒会的热闹与殷勤,覆盖着人际关系的冷漠与虚伪。偏枯
的物质文明,不但吞噬自然,而且荼毒性灵。寄生在现代化的西方社会,从
护照到各种信用卡号码,构成整个生存价值的记号,“人生已经沦落到仅剩
几个数字,几个数字就可以道尽人生。”失根的兰花,因风四散的蒲公英,
门外即天涯的浮浪感与失落感,生活的新经验,给散文图谱带来新意象,包
孕着深邃的思索。表现技法也有新的体现,不同程度地从青涩转向黄熟,从
清浅转向丰深,从直白转向蕴藉。有的铅华落尽,真纯始见,娓娓而谈,引
人入胜;有的功候深藏,秀丽内含,闲闲而来,风致自见。据所知,60 年代
的台湾,曾爆发“横的移植”与“纵的传统”之战,现代西方思潮风行一时,
而在这些散文佳作中,却绝少见外来虚无消极的影响。可见中华民族载高履
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赋予了后代多么强大的抵抗力和消化力。
特别动人的是“一颗远悬的中国心”,共鸣交响,渊渊作金石声,走得
越远,回音越强。客居遥远的美国洛矶山下,爱倾听屋檐下水晶的羌笛,只
因为容易牵动八千里的乡心。在西雅图的多雨节季,凝神静坐,细读台湾先
贤遗诗,“一万里在缥缈烟波以外,三百年入断简残篇之中”。或者在雨中
心越灵飞,效《楚辞》天问:“生命何来?万象何俱?文化何始?历史何展?
而我又何自认?”瞿然惊觉此身远离灿烂文化的主流,脚下已不是孕育自己
的乡土:“我来自雨水满布的三江五岳,来自中华文化的根桩,我的生命来
自殷商实物深埋的沃土!? 。我的精神仍汇入本位文化主流之中,是这主流
带动着我参与宇宙天机的生命运行的!”
还有更撩人心弦的呼声:
在中国,你仅是七万万分之一的中国,天灾,你可以怨中国的天,人祸,你可以骂中国的
人。? 。当你不在中国,你便成为全部的中国,鸦片战争以来,所有的国耻都贴在你的脸上。
于是你不能再推诿,不能不站出来,站出来,而且说:“中国啊中国,你全身的痛楚就是我的
痛楚,你满脸的耻辱就是我的耻辱!”
因为古老的大陆,是“所有母亲的母亲,所有父亲的父亲”,“所有祖先的
大摇篮”;素朴的事实,远胜深奥的哲理。而这种崇高的民族整体感,只有
经过彻骨的震撼和灵魂的炮烙才能体会。50 年前,朱自清为《中国新文学大
系》选编诗集,收前辈诗人59 家,其中包括鲁迅、胡适、郭沫若、徐志摩、
李金发这样的姓氏在内,而在《导言》中独许闻一多为爱国诗人,而且“几
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爱国诗人”,而在台湾的散文家中,爱国热情力透纸背的,
却指不胜屈,这是特别引人注目的。
我们还听到了“散文革命”的声音,提这个口号的是诗人兼散文家余光
中。他有一整套醒目的主张;社会意义与美感价值不应畸重畸轻;正视现实,
才能超越现实;真实的丑优于虚伪的美;他楬橥从“五四”破茧而出,使散
文与当代生活的节奏同步;作家要具有对现实的高度敏感,掌握文字的高度
适应力。他悬想中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光;应该有木箫的甜味,
釜形大铜鼓的骚响,有旋转自如虹一样的光谱,而明灭闪烁于字里行间的,
应该有一种奇幻的光。一位出色的散文家,当他的思想与文字相遇,每如撒
盐于烛,会喷出七彩的火花。”他数量可观的散文创作,忠实地实践了自己
的主张。试读读《听听那冷雨》,看看他对散文艺术作了多少探索与革新。
以雨入诗文,古往今来,何止千百,而并非每一篇章都有自己独特的意蕴、
意境、面貌、个性,自己独创的文笔。他使用重重叠叠的叠字叠句,参差错
落,贯串全文。有的是近似的排句反复出现;有的是同声叠韵,如“走入霏
霏更令人想入非非”,“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别具匠心;句子的结
构灵活多变,短句短到点点滴滴,一字一句,二字三字一句,长句像连绵不
断的雨脚,一口气长到39 字;杂以流动自然的少量韵语段落。方块字的形
象性和平仄声,神而化之,竟凝结为一幅绵绵密密、千丝万缕的雨景,一阵
阵远远近近、紧敲慢打的雨声,甚至那潮潮湿湿的雨意,清清冷冷的雨味,
飘飘忽忽的雨腥,一齐进入读者的眼耳鼻舌身,同时渗透每根神经。李清照
的《声声慢》连叠7 字,称“卓绝千古”;杜甫的公孙剑器,白居易的浔阳
琵琶,王禹偁的黄岗竹楼,脍炙人口,都乞灵于巧妙的借喻形容,而《听听
那冷雨》,却直接用文字的雨珠,声色光影,密密麻麻,纵横交织而成。这
也许可以帮助我们对中国文字和现代文学的表现力增加一点信心,也应该承
认这在“五四”以来的散文领域中,算得是别辟一境。
台湾风物宜人,土地膏腴,却并不对艺术创造提供良好的条件。台湾文
学的成就,我坚信将有公正的文学史家,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一章,给以
足够公正的评价。
为《台湾散文选》作序,我不是适当的人选,因为“寡人有疾”:我既
粗疏寡学,又孤陋寡闻,对台湾文坛所知甚少,本集诸家的作品,百分之九
十九是初读。1984 年5 月,在国际笔会东京会议期间,有一面之雅者,不过
杨牧先生等二三子;只是四年前在香港中文大学的一次现代文学研讨会上,
有幸认识余光中先生,得开眼界,接触他的作品,自此锐意搜求鸩读,以为
暮年一乐。由于心折,难免偏爱,因此对他谈得比较多。希望不止于一偏万
里,伊于胡底。鹊桥难渡,心源可接,妄言多失,读者谅之。
1985 年7 月18 日时在上海盛夏中
历史学家的散文 ——唐振常《澳洲散记》序
我国实行启关去锁,对外开放以来,描述异国风光的文字日见其多了。
这可以说是一种新时代的新事物,却并非破天荒第一遭。稍一回顾,清末维
新运动前后,有识之士蒿目时艰,瀛海采风,遥天述异,就曾经时行过一阵。
容闳、王韬、薛福成、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张元济等人,就都有过类
似的著述。严复的借石取火,潜心译事,则几乎是尽人皆知了。百年来巨大
的历史演变,世界与中国已绝不是旧时的面貌,但为了振兴中华,必须急起
直追的情势,虽今昔异途,却并无二致。
时代毕竟不同了,从前有资格出洋游历的寥寥可数,现在却多于过江之
鲫。其中以考察为名,行公费旅游之实的可置不论,行踪所至,触景生情,
形诸笔墨的有心人,依然是各类知识分子,尤以作家为多。礼赞科学文明,
描绘繁华景色,记述名都胜迹,间及奇风异俗,经纬其间的,则大都是友谊
的交流阐扬。——这是和过去最大的不同点,标志着祖国命运的变化,因为
只有国家与国家、人民与人民之间平等相处,才能产生真诚而不是外交辞令
式的友谊。但一般的友好访问,难免浮光掠影,现在这类文字,渐由绚烂归
于平淡,应当看作是一种进步。例如这《澳洲散记》,因为作者是历史学家,
海外讲学之余,观察所得,涉笔成文,言之有物,而娓娓如话家常,就别具
一种亲切有味的风格。
唐振常同志的生活经历,很多跌宕,也很发人深思。他是四川的世家子
弟,降生时虽已后于“五四”3 年,童年耳濡目染的,依然是传统的封建教
育。他就读的中学是道地的古董传习所,上课、集会、就餐、临寝,都得朗
诵经书“语录”,连厕所门前,也高悬木牌,大书“道在屎溺”,为30 年
后林彪发明的小红书开了先河。初入中央大学,还是屈从家长意志,专攻农
艺。但旧世界的重重束缚,并没有把他禁锢住,他终于中途易辙,考入燕京
大学,一转而读外文系,再转而读新闻系,并从反面落墨,副修历史,受教
于名师陈寅恪,同时又投入席卷中国大地的民主浪潮。跻身社会以后,辗转
于报馆编辑和文艺工作之间。他写成第一个电影剧本,就碰上“阶级斗争”
的钉子,以骇人的罪名,遭到康生的迎头痛击。不久就是现在通称“十年浩
劫”的那出“革命”荒诞剧开场。那时他似乎已经四大皆空,当造反派“宽
大”为怀,准备给他一条出路的时候,他的志愿是当门房。但“四人帮”化
为灰尘以后,不旋踵间,振常忽然改弦更张,以历史学家的新姿崛起,为蔡
元培修传,评章太炎功过,代“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以“只手打孔家店”名
噪一时而终于销声匿迹、谣诼纷纭的吴虞勾稽生平,拂清尘雾,又给清末《苏
报案》中久已坐实为“奸细”的吴稚晖写翻案文章,代已无法自明的死人辩
诬,以其材料的翔实,论据的坚强,态度的公正,见解的新锐而引起学术界
的注目。
黎澍同志为振常的第一本历史论文集《章太炎与吴虞论集》作序,戏测
振常改行,可能与文艺写作易招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