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楚汉逐鹿人物正解-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巨鹿之战后,他率诸侯大军与章邯的二十多万降卒一同西进,行到新安(今河南渑池县东),诸侯吏卒和秦吏之间发生了摩擦,原因是,当年诸侯吏卒中许多人服徭役或屯戍边疆经过关中时,秦吏卒对其有欺侮或不礼貌行为,现在秦吏卒成了降兵,诸侯吏卒就乘机报复,把他们当作奴隶和俘虏,对其随便折磨侮辱。秦吏卒们私下议论说: “章将军骗我们投降,如果能入关破秦就好;如果不能,诸侯军会俘虏我们去东方,秦朝必会杀尽我们的父母妻子。”秦国降卒做了俘虏,命运在别人掌握之中,他们对自己的未来产生忧虑情有可原,况且这种担心是诸侯吏卒翻往昔旧账,施行报复引起的,事出有因。这种不稳定的情绪本来只要制止报复,说明情况,加以笼络,也是不难化解的。但项羽听到秦吏卒们的议论后却认为: “秦吏卒人多,其心不服,到关中不听命令,事必危。”他叫来英布和蒲将军,作了安排,夜间将二十多万秦卒全部活埋于新安城南。当时秦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三头领已铁心投降,关中秦王朝眼看将濒临灭亡,项羽只要善待降卒,二十多万人本来可以顺利转化为自己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他残忍地处置降卒,不仅削弱了自己的力量,而且使三秦之民怨恨楚军,对项羽分封于关中的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三人痛入骨髓,这为后来刘邦兵出汉中,还定三秦及建立稳定的关中根据地提供了极好的条件。项羽入关中后,引兵西进,在咸阳大肆屠杀,又杀掉了已降刘邦的秦王子婴,放火烧掉秦朝宫室,大火三月不灭,他还掠取秦朝财宝与妇女后东去。看不出项羽对咸阳秦宫的仇恨能有什么直接的原因,杀害项梁的秦将章邯都被他纳降封王,却为何对已属义军占有的壮丽的咸阳秦宫难以容留。他要无理智地追求战胜者的心理痛快,也是他以往攻城而屠的惯常作风的正常体现。
  位于今西安市以西十三公里处的秦朝阿房宫是当时尚未完工的规模极其宏大的宫殿建筑群,历来传说也被项羽烧掉。在2208年后考古工作者于实地勘探发掘,没有发现火烧土和草木灰的痕迹。阿房宫被火焚的传说虽然不实,然而咸阳的秦宫室却实在是被项羽烧毁的。项羽在咸阳造成的浩劫当时就使关中秦民大失所望,他们痛恨秦朝的残暴,但秦灭之后面对项羽,又有了狼去虎来的感觉,这种感觉决定了他们在后来楚汉战争中的基本政治倾向。萧何能从关中源源不断地组织兵源和粮草输送给荥阳前线的刘邦,支持起屡战屡败的四年战争,应该有着来自于对项羽复仇的原因。
  前205年,项羽在齐地平定了并王三齐的田荣的反叛,田荣被逃逸之地的平原民众杀死。项羽自交战地城阳(今山东鄄城东南)一直打到临近渤海的地方,攻取许多城邑后,他烧毁和夷平了夺取的城郭房屋,把田荣的降卒全部坑杀。掳掠其老弱妇女,残灭生灵。这既是仇恨心理的发泄,也是想消除齐国得以反叛的基础。但适得其反,他不久因为刘邦攻入彭城而挥戈南下,一离齐地,齐人就相聚反叛。田荣的弟弟田横乘机收兵数万,迅速收复了齐国城邑,并重建政权,恢复齐国。项羽劳师北征,平定齐地,本想一举荡平反叛的社会土壤,但最终失掉了所得,劳而无功,战场上的胜利非但被他的暴虐行为全部抵消,反而在北方播下了一片仇恨的种子。
  前203年,项羽自成皋前线回师攻夺被彭越占取了的梁地,对外黄(今河南省民权县西北)攻打不下,几天后,外黄又投降了。项羽为此发怒。他命令城内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到城东,照往例又要全部坑杀。多亏一位少年向他说清利害,才赦免了准备坑杀的外黄人。
  项羽以暴虐出名,很难得到下层民众的支持与拥护。他在一生最后的垓下之战中,夜晚率八百骑向南突围,平明渡过淮河时剩百余骑,到达阴陵(今安徽定远县西北)迷失了道路,向一田间农夫打问,农夫骗他说往左,他向左奔驰,陷入了大沼泽之中,因此被汉将灌婴率领的五千骑兵追上包围,使他的生命走向终结。农夫有意指错方向,完全是出自对残暴之主的报复,这是项羽惯常滥杀民众所能得到的必然结果。
  项羽不仅常常屠城坑杀,而且以残忍手段处置他不喜欢的人物。汉将纪信在荥阳危急时假扮刘邦出城投降,吸引楚军使刘邦从别门逃脱,项羽俘获纪信后将其活活烧死。项羽一度夺取了荥阳,劝汉军守将周苛投降,周苛公开拒降,并指出: “你不是汉王的对手。”他一怒之下,投锅中煮死了周苛,并杀其助手枞公。大概是不满于秦王子婴献玺于刘邦的缘故,他在火烧咸阳时杀掉了业已投降的子婴。
  如果说残害所抓获的敌军将领在当时尚情有可原,那以下两次施暴就毫无道理: 一次是,在他分封天下的方案颁布前,有一个名叫韩生(《楚汉春秋》作“蔡生”,此处依《汉书》之称)的人力劝他建都关中,认为“关中依山屏河,四塞之地,土地肥沃,最适宜建都称霸。”见项羽没有认真对待他的建议,决意回故乡建国,韩生说: “楚人果然是猕猴儿戴人帽。”此话是说楚人像人样,但办不成事,固然是辛辣的讽刺,但饱含着对楚国事业的忠诚和对项羽称尊的支持。项羽听到后面一句话后,架起鼎镬煮杀了韩生。
  还有一次是,刘邦的少年同乡王陵曾在南阳聚众数千人,楚汉战争中归附刘邦。项羽派人把王陵的母亲带到军中,在王陵的使者来看望时,让其朝东坐在尊位上,想以此招降王陵。王陵的母亲在送归使者时私下哭着说: “替我转告王陵,让他谨事汉王,汉王是忠厚长者,不要因为我的缘故而持有二心。我以死为使者送行。”遂引剑自杀。项羽非常恼怒,烹煮了王陵的母亲。王陵原本不肯长随刘邦,这件事促使他一直随刘邦平定了天下。项羽请来陵母来招降王陵,他佯示尊重,也属必要的手段,这都未尝不可。但他不是着眼于感情的交流或人心的笼络,显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在陵母支持刘邦的真实态度明朗并伏剑自杀后,他以残忍的方式发泄怨恨,终于把饱含良好期望的事情办到了最糟糕的程度。
  项羽对个人施暴最失败的一次当属对楚怀王熊心的暗杀。熊心是陈王陈胜死后项梁拥立的楚君王,本来和项氏叔侄关系非浅。大概由于项羽的剽悍暴戾,项梁死后项羽一直受到熊心的设防和限制。项羽夺取兵权,巨鹿大胜,入关后威震天下,分封诸侯时他佯尊熊心为义帝,然而没有对其封土,实是已经架空了熊心,不久他又找借口逼使其自彭城迁移至长沙郴县,熊心在秦灭之前算是反秦义军的一面旗帜,众望所归,徙于郴县事实上已是最大的贬斥,但项羽竟在其迁移途中指使英布将其杀害。这一报复过分的个人残杀为汉军攻楚提供了重要的口实,使汉军在舆论上一直占有上风。项羽在分封诸侯前曾派人回彭城向熊心请示,试图得到熊心对分封方案的支持与认可,是想借怀王(义帝)之名压服诸侯,他暗杀熊心,事实上也严重动摇了自己分封天下的合法性。       楚汉逐鹿人物正解说 作者:李明华第三部分:寡道 霸王失手 宰割不公 分封起衅
  推翻秦王朝需要艰苦卓绝的战斗,而分配胜利果实则需要公平合理。这是一件极为复杂的事情。前206年11月,各诸侯国的军队随项羽自函谷关入关中,准备攻取秦王朝最后的巢穴,入关后却知秦王子婴已向经武关先期入关的刘邦投降。秦朝已经灭亡,战斗已经结束,如何安排战后的天下政治秩序,骤然间摆在了义军面前。时诸侯军队麇集关中,等待分享胜利果实。秦以后的天下也需要一种新的政治体系来维持。在诸侯军队出关返国前,必须拿出一个新的政治方案,这是摆在义军领导人物项羽面前一个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当时天下既有的政治形势是: 首先反秦起事的楚国在陈胜张楚政权垮台后,熊心被立为楚怀王,项羽和刘邦代表楚国,他们名义上归熊心节制;赵国由陈胜部属武臣攻占后实现独立,武臣在李良兵变被害后,张耳、陈馀立赵歇为王;燕国一直由武臣部属韩广攻占为王;魏国在魏咎死后,楚国支持其弟魏豹为王;齐国在田儋死后,其弟田荣扶立田市为王;韩国由楚国扶立的韩公子横阳君韩成为王,不久韩成因兵弱难立,投奔了楚怀王。在反秦斗争中,楚国为了为秦树敌,先后认可或扶植了关外其他五国的政权,它们的当政人大多是故国贵族子弟,当时是为了利用他们号召百姓,镇抚地方,但在反秦斗争中除魏豹率军随从入关外,各国多是将领参战,诸侯王的实际贡献并不大。而关中等地在秦亡后尚无真正的主人。
  确立秦灭后的天下政治秩序,有两个重大问题: 一是应采取怎样的政治统治形式;二是由什么人来执掌天下政治。就第一个问题而言,秦王朝曾废除分封,建立郡县,把整个天下置于一人专制权力的控制之下,要继续沿用这种政治方式,项羽就只能或者把楚怀王熊心推到至尊之位,或者取熊心而代之,自居至尊之位。从项羽与熊心的长期不和的关系看,他是不乐于推崇熊心的;但项羽自居尊位,又有许多难处: 首先是关外大片领地为各国诸侯掌握,他必须在武力攻夺之后才能高就尊位;同时身边的诸侯之军虽然跟随他入关,其实大部分不是他的部属,他要利用这些部队去攻灭六国诸侯,不仅成功无望,反而极可能激起反叛。由于这些原因,项羽无法采取嬴政当年那种郡县制的政治统治形式,只能采取分邦裂土,划地封王的分封制,与反秦诸军分享胜利的成果。
  接下来的问题是,什么人应在分封制中封土为王,这将决定战后天下政治由什么人来执掌。是按军功划分还是承认诸侯王的现状,这是两种不同的方法。刘邦、项羽等各国反秦将领有功无地,而许多贵族君王则有地无功,两种方法将导致分配结果和战后天下政治格局大不相同。项羽在反秦斗争中出生入死,立下了绝大的功劳,又忍受了巨大的失亲伤痛,他自然不愿空手而归,面对各诸侯为王的现状,他对大家讲: “当初起事时暂时拥立诸侯后裔为王,这是为了对付秦国,但披甲持枪,风餐露宿,最终攻灭秦国,平定天下,靠的是各位将相和我项羽的力量。”项羽的这番言论实际上表达了他如何分配灭秦成果的指导原则,即基本上要按功劳的大小来裂土封王。
  应该由谁来主持这一分配呢?因为楚国首事,项羽又战功最大,势力最强,曾统领各路义军,又有弹压各家的力量,只有他来主持分封,其权威性才能最少被人怀疑,也能极少受到动摇。反秦斗争把项羽推到了天下崇敬的地位,他极其自负,不愿让颇得熊心信任、威望曾一度超过自己的刘邦参与对天下政治格局的制定,于是他撇开众诸侯及其将领,自己操刀来宰割天下。
  项羽对战后天下政治格局有自己的设想。为大家分割天下要论功行赏,这本来也有很大的合理性,但在实施中却碰到了两个实际问题: 一是各国所立的诸侯虽无攻城野战之功,但在反秦斗争中的某一阶段也起过积极的作用,他们或众望所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