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逃离大学-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张云帆仍在他选择的事业天地里忙碌着,他说,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的做事,就会有付出,但是在付出的同时,也在收获。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先后次序,这看似简单的顺序,却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作为。
亚洲最年轻的数据库专家
只有初中学历的晓末,成了亚洲最年轻的数据库专家。(黑体)
2000年8月1日,《光明日报》在一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晓末成为亚洲最年轻的数据库专
家的消息。
当时任北京天地数码公司数据库主管、只有18岁的晓末通过了MCSD(微软解决方案认证专家
)考试。此前,他于今年6月已经通过MCDBA(微软数据库认证专家)考试,从而成为亚洲地区
最年轻的数据库专家之一。
据悉,MCSD与MCDBA是微软认证考试中难度最高的两项国际性考试。”
那段日子,如果上网在搜索里打上一行“亚洲最年轻的数据库专家”,将会出现长长的一串有关晓末的报道文章。
可是这位年轻的数据库专家仅有初中学历,而且还曾是一个成绩差得让老师失望,让母亲绝望的孩子。
晓末也不知道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就开始厌学的,也许是从小学二、三年级吧。那时他就不明白,为什么上课时一定要坐端正,手要放整齐;为什么对老师只能说“是”,不能说“不是”。
反正小学那几年,虽说上的是一所不错的实验学校,晓末也没好好念过书,学习成绩当然好不到哪里去。晓末最怕的是学校开家长会。母亲每一次开家长会回来总是一脸失望,一脸怒气。虽然她不相信棍棒下面出孝子,可仍常常会因为晓末考试成绩不好而大打出手,每一次关起房门用竹条子使劲抽他时,奶奶就急得一边拼命捶门,一边大声喊叫:“我要告你虐待儿童”。
晓末妈妈说,我能不气吗?老师指着我的鼻子说:“看你人也挺聪明的,怎么生出那么个儿子。”可是这孩子你越打他,他对学习越反感,那时我简直到了心力交瘁的地步,全部生活内容除了工作就是和儿子较劲。我不知道,在中国,有多少像我一样焦头烂额的父母!我有时还会想,在这个独生子女的时代,由于父母将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唯一的孩子身上,子女和父母之间一直都在进行着一场“战争”——过度教育与反教育的战争,而这场战争使双方的身心都备受煎熬、备受折磨。如果这种两代人的痛苦最终能培养出人才,也算是“功德圆满”,若是我们的暴力压抑了孩子的潜能,造就了无数平庸之辈,那我们以两代人幸福的代价换来的是什么?失去的又是什么?
进了初中,晓末还是厌学。
他说,那几年我就没怎么听讲,上课时看着老师我就走神了,或者把书码得很高,老师看不见我,我就在后面睡觉。
那时我最痛苦的就是妈和我谈话。也许妈觉得我长大了,不好再打我了,她将教育我的方法改为谈话,一谈就是一、两个小时,只要晚饭后,我妈特严肃地喊我:“淘气,你到妈妈这屋来!”我就知道审讯开始了。每次我都假装特诚恳,要不,谈话就得持续3个小时以上。其实,她谈什么,我一句都没听进去,因为她和老师一样,动不动就谈理想,什么理想?要说理想,我就最想去当赌王什么的,不过要是那会儿说出来,我妈能背过去。
那时,我学习一点儿动力都没有,只是人人都这么学,我也得跟着,前途又十分莫测,心里特郁闷,就想找喳儿跟人打架。
初三那一年,我累,我妈妈比我还累,为了提高我的学习成绩,让我考上高中,她什么法子都想了,给我买参考书、买学习辅导软件,寒暑假还将我送进一所重点中学办的辅导班。到了初三下学期,几乎天天做卷子,做得都皮了。那时心里很矛盾,特想赶紧考完,别这么累,可又怕考试越近,复习时间越短,常常复习到夜里一、两点,主要是补化学,因为我化学最不好。
虽然累了一年,我中考还是没考好,分数只够上普通高中的三类学校。
晓末的妈妈说,当时看到儿子的分数,我真的很绝望,我说这孩子完了,没指望了,我原是对他寄托着希望的,这么多年辛辛苦苦,不就是希望他能上大学吗?我自己吃够了没有大学文凭的苦头,我就这么一个儿子,说什么也得上个大学吧。
当时儿子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上普通高中,要么上中专。朋友们劝我,上普通高中,将来仍然很难考上大学。我掂量来掂量去,为他报考了中专的计算机专业。
之所以给儿子报这个专业,是因为我是个电脑发烧友。1990年,当许多人还不知道电脑为何物时,我就用上了电脑,96年又成了第一批网民,还在网易上有了个人网页。那时我只是想让儿子以后能当个网络管理员什么的,能混碗饭吃。
上学的第一天,儿子拿回了教科书,我一看,心里便凉了半截:教材上的知识基本是已经过时的知识。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计算机知识的淘汰速度也异常地快,一些知识也许未能进入教材就被淘汰了。
难道让儿子花4年时间去学这些已经无用的东西?我心里很犹豫、很苦恼。但是不去上学,一个15岁的孩子又能干什么呢。
当时我就想,网络也是一所学校,何不让儿子从网上多学点东西呢。
从自己学电脑的经历中,我知道,电脑不是学出来的,是“玩”出来的,而且最好还要有一个环境。开始是我带着儿子玩,我教他上网,教他在迷宫一样的网络里如何不迷路,如何找到自己想学的知识。
刚开始,儿子在电脑上玩游戏时,也就玩一些大众化的游戏,我就跟他说:“你还玩那些低级的呀,你看,妈已经玩这个了。”我玩的是“文明”,玩那个游戏不懂英语可不行。这下他傻眼了,他知道,要想玩更好玩儿的东西,就得先过英语阅读关。
晓末说,我妈允许我上网后,一开始我只是毫无目的地在网上逛逛,也没觉得好玩到哪去。
一天,我无意间闯进了一个叫“ME”的孩子们的聊天室,我发现进那个聊天室聊天的,各个国家的孩子都有,大家都用英语交流。我用在中学学到的那点儿可怜的英语,加入了他们的谈话,可是没“说”几句,我就张口结舌地说不出话来了,不但“说”不出来,别人在说什么我也“听”不懂。这是我第一次感到知识不够用,第一次觉得自己英语太臭,懊悔当初为什么不多背几个英语单词,多记几个英语句型。
那时我就是一种好奇,我就想知道那些外国孩子在想什么,那帮家伙长得跟我们不一样,是不是脑子也不一样?要想跟他们交流,我英语太臭了,不行。这时我倒真想学点东西了。我将妈妈原来给我买的英语常用一万单词找出来背,还让妈妈给我买回了翻译软件,碰上“拦路虎”我就查英语词典或者去找翻译软件。
我开始跟很多外国人通信,一般通两三封信就断了,因为我的英语不灵,人家搞不清我说什么。为了让别人能听懂我的话,能够互相交流,我学英语更刻苦了。我还在网上有意浏览一些比较深的文章,弄懂一个句型就在信里用上,以此来炫耀自己。渐渐地我发现,我在聊天室里能听懂他们在说什么了,也渐渐能跟他们一起交流了。我在“ME”里交了不少朋友。其中,有一个加拿大女孩子叫阿曼达,她也十五六岁,我俩挺谈得来的。有一次,我们俩都上一个留言板的网,看上面一个日本人的贴子,他说他是北海道的,上哪个学校我记不清了。
我上了一个贴子:“你是个大狗屎。”阿曼达立刻凑趣:“真他妈是个大狗屎!”没一会儿,后面跟了一大串骂那个日本人的话,有以色列的,有美国的,还有香港的。那日本人在留言板上打了一个问号就走了。我心里特痛快,只是不明白,那些加拿大、以色列、美国人怎么也都不喜欢日本人。
我觉得在聊天室辟头一顿臭骂挺痛快的,平时妈不许我骂人,说一句粗话,能招来她3个小时的教育。其实那个“大狗屎”的单词我是刚刚学会的,想不到一下就用上了,还引来这么多响应者。那感觉真是好极了。
我觉得自己在学校呆了11年,最大的失败就是,走了许多学习的弯路,学了许多没有用的东西。比如说英语吧,从小学起,学校就开了英语课,可是一直学到初中毕业,我还不能开口讲话,死记硬背的单词和句型,真正记住的也没多少。学习效率低,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那时不是我自己想学,自己感兴趣学,而是在老师和家长的逼迫下学,所以没有学习的动力。
后来我又在网上认识了一位澳大利亚的网友,她叫曼尔,是一位大姐姐,在澳大利亚一家公司做游戏软件。我说我是中国人,我告诉她,中国有多么多么好,有长城,有长江,有黄河,还有许多迷人的东西。曼尔说她很喜欢中国,她很早就听说中国有种东西叫龙,问我龙是什么样子。我马上找了张龙的图片,传给了她。她很高兴,还照着那张图片画了一条龙给我传过来。我一看乐了,怎么将龙画成了一条大肉虫。我给曼尔写信说,龙是雄性的,它是力量的象征,而不是软绵绵的大肉虫。
从那以后,我和曼尔几乎每天都通一封信。曼尔知道我英语不大好,每次给我的信,难度都一点点地提高,这就促使我不断地要去学习一些新的知识,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曼尔每次给我回信都要指出我信中的毛病,有时是单词拼写错误,有时是单词运用不当,有时是语法错误。我真的很感谢曼尔姐姐,她在我人生最关键的时候给予的帮助我终生不忘。
可是后来我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这个错误让我失去了曼尔姐姐的友谊。
晓末妈妈说,那个错误主要是由我一手造成的。一次,曼尔来信,说她有一条很可爱的狗,她非常爱那只狗,她问晓末有狗没有。儿子对我说:“曼尔问我有狗没有。”当时我正在电脑上打字,也没往心里去,便随口说了一句:“你就说你有一条狗,叫公主。”说实话,我当时就没把这当回事儿,以为问问而已,随便搪塞一下算了。
儿子果真按我说的给曼尔回了信。曼尔马上来了信,很高兴晓末也喜欢狗。这以后,曼尔每次来信都要打听公主的情况,或问公主的生活起居,或问公主最近害没害病。到了这一步,谎话就只有继续瞎编下去了。可是每次回了信晓末心里就挺内疚的,但是他又不敢将实情告诉曼尔。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难以挽回的错误。
就在这时,曼尔来信,要晓末给她一张公主的照片。晓末慌了,来找我。到哪里去弄“公主”的照片呢?情急之中,我找来柯达的图片资料,里面就有一张狗的图片。于是,晓末就将那张狗的图片传给了曼尔,当时心存侥幸,心想,那澳大利亚与中国相距万里,曼尔不可能辨出真假。
没想到有一天,曼尔在澳大利亚看到了柯达的图片,发现晓末给她的所谓“公主”的照片是图片里面的。曼尔给晓末写来了一封措辞激烈的信,她说她做人的信条是诚实,不诚实的人是不应该做朋友的。从这以后,曼尔从网上消失了,晓末一次次地去网上寻找她,想向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