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盗墓 作者:华博-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出土的秦俑、铜车马中的人物及马的雕塑,在写实上连一个细节也不放过,它们不但是写实艺术的高峰,而且也为秦以后的写实艺术开了先河。秦陵出土的瓦当、方砖、空心砖,继承和发展了青铜器上的纹饰,又融合了秦人的独创,形成了云纹、叶纹、几何纹、夔纹、龙纹、凤纹等,形制多样,图案美丽,历来为中外艺术家所珍爱,成为研究中国文化艺术的宝贵实物资料。在秦陵出土的砖、瓦片、陶俑上面的文字,有秦小篆,也有秦隶。这种文字,正是中国古代文字史上的重要表征。它既继承了由甲骨文到金文大篆的减省,更完成了由小篆到隶书的形成,成为中国文字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时代。 

        相关文字描述 
        白居易《草茫茫》诗有“一朝盗掘坟陵破,龙椁神堂三月火”句,鲍溶《经秦皇墓》诗也写道:“白昼盗开墓,玄冬火焚树。哀哉送死厚,乃为弃身具。”都说秦始皇陵在秦末动乱中被盗掘。而“三月火”一句,暗示“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史事,与《史记》关于项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相应,说组织盗掘的是项羽。最早说到项羽发掘秦始皇陵的,是楚汉两军对峙广武时,刘邦列举项羽十大罪状,其中第四条就是“(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物”。 

        对于项羽“掘始皇帝冢”的谴责,后来虽然沸沸扬扬,千年不息,却并没有确定的实证。《汉书·楚文王传》这样记载:“郦山之作未成,而周章(周文)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说到秦始皇陵遭到盗掘,但是发起者与主持者似乎并不是项羽。《论衡》说,“秦始皇葬于郦山,二世末,天下盗贼掘其墓。”《太平御览》卷八一二引《皇览》也写道:“关东贼发始皇墓,中有水银。”《纲鉴易知录》云:“羽引兵西,屠咸阳”,“烧宫室”,“掘始皇帝家”。 

        看来,秦始皇陵可能只是遭到局部破坏,而发掘秦始皇陵的,是起义部众,也就是所谓“天下盗贼”、“关东贼”。“天下盗贼”在王朝破灭的时代发掘帝王将相陵墓,是历史上惯见的情形。 

        王莽败亡,赤眉军入关中,就曾经大规模“发掘诸陵,取其宝货”,由于当时尸体保存技术的优越,可能入葬一二百年之后体貌仍一如生前。   
       
      病态的盗墓嗜好:广川王刘去盗墓(1) 
         
        作案时间:西汉宣帝年间 
        作案地点:在今河北武邑县、景县以南,南宫县、故城县以北,滏阳河西岸以东, 
         山东德州市以西区域内的所有古墓 
        受害人:魏襄王、晋灵公等 
        作案人:广川王刘去 
        作案手段:刘去聚集一些无聊少年发掘古墓 
        作案后果:国内冢藏,一皆发掘,取墓中宝物归为己有 
        盗墓性质:不法贵族官僚的一种游戏 
        可信程度:《太平广记》中有相关记载 
        引子 
        春秋战国时代,诸国割据,群雄争霸,弱肉强食。经历几番征战,在华北一带就分布有燕、齐、晋、魏、赵等诸国,这些诸侯国的王公将相死后都建有墓地,至今仍能在华北一带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群。这些古墓埋藏了很多的奇珍异宝,成了几千年来盗墓贼觊觎的对象,广川王刘去就是其中的一个。 

        广川原为信都国,辖有今河北武邑县、景县以南,南宫县、故城县以北,滏阳河西岸以东,山东德州市以西,都于信都,在今河北冀县。广川王族在汉朝皇室中,也是最差的一支,其名声之劣,不在江都王族之下。 

        广川王刘去所盗诸墓 
        在广川王刘去的封地内有很多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群。刘去平时喜好聚集一些无聊少年游玩打猎,做事放荡无羁,没有节制。封国内的古墓,无一例外,全都被他挖掘过。据说广川王挖掘的古墓多得无法统计,其中墓葬丰富奇异的,他给刘向列举了十多件,被刘向记录如下。 

        魏襄王墓是刘去盗窃的古墓中规模很大的一个。据《太平广记》的记载,魏襄王墓是用带纹理的石料做成的外椁,高八尺,宽窄能容纳三十人,用手触摸,光滑如新。外椁中间有石床,石屏风,刘去看到的时候,依然摆放周正。但是棺柩和陪葬的珍宝全部不见踪影,只是床上还有一个玉痰盂,两把铜剑,几件日常应用的金器像新的一样。广川王便把其中的一把铜剑拿起来带在自己的身上。 

        襄王墓的挖掘很让刘去费了点功夫,不知是出于防盗的目的还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气派,襄王墓上面是用铁水灌注的,刘去带人整整开凿了三天才打开。开凿后,从墓穴里冒出的又苦又辣的黄色气体浓得像雾一样,强烈地刺激人们的眼睛和鼻子,使人无法进入。刘去别无他法,只好暂时用兵把守,等七天气出净才又来继续自己的恶行。 

        初进襄王墓时,刘去遇到一个门,门上没锁。里面的石床长宽四尺,上面有石几,左右各有三个石人站立侍奉,都是武士装扮,身佩刀剑。再入一室,石门上有锁。推开门就看到了棺材,黑亮亮的可以照人。用刀砍不进去,用锯截开,才知道棺材是用生漆杂以犀牛皮做成的,有好几寸厚,摞了十多层。由于当时的力量不是很够,刘去他们没有办法打开,只好作罢。随后又进一室,也有石门,打开锁,看到一张六尺见方的石床。有石屏风,装饰铜叶的帐幔一具。铜叶有的散落在床上,有的掉在地上,显然是因为帐子腐烂了,所以铜叶坠落到地上。床上还有一个石枕,旁边很厚一层黑乎乎的灰尘,好像是衣服腐烂后形成的。床的左右各有二十个站立的侍女,有的是拿着面巾、梳子、镜子的形象,有的是端着盘子送饭的姿态。没有其它的器物,只有铁镜数百面。广川王刘去收罗了里面所有值钱的东西并且把这些归为己有。 

        刘去盗墓并不总能满载而归,有时候也是收获甚小。不过他只在乎盗墓游戏的过程,结果怎样他并不怎么放在心上。 
        非常不幸的是,晋灵公这位伟大君主的墓竟然也位于刘去的封国境内。晋灵公在如今山西绛县城东12公里的磨里乡南刘家村。墓冢如馒头状,长50米,宽40米,高30余米,五花土堆成。 

        据刘去所说,晋灵公墓内非常瑰丽壮观。四角都放置用石头雕刻成的鹰犬。男女石人四十多个,捧着灯烛站立在周围。棺椁已经朽烂不成原形,但尸体还没有坏,九窍之中都放入金玉。墓穴内其它的器物全都朽烂得无法辩认,唯有一个拳头大的玉蟾蜍,腹中是空的,可盛水,光洁润滑,像新的一样。广川王刘去就把这个玉蟾蜍掠走,用作储水磨墨用的水盂。 

        刘去虽然热衷于盗墓这种可耻的行当,并能从中体会到不少乐趣,但是在盗墓过程中,也有让他感到恐怖甚至让他心惊胆战,寝食难安。 
        《太平广记》载,刘去在盗魏王的儿子且渠的墓时,发现墓既浅又窄也没有棺材,只有一张石床。石床宽六尺,长一丈,除此之外还有一面石屏风。床下全都是云母。床上有两具尸体,一男一女,全都二十来岁。两具尸体头朝东裸身躺卧,没有盖被和穿衣服。他们皮肤的颜色像活人一样,鬓发、牙齿和手指也看不出同活人有什么差异。广川王非常恐惧,不敢触动他们,慌忙退了出去,并按当初的模样将墓穴掩盖。 

        刘去在挖掘幽公的墓时发现,幽公的墓很高大。墓道的门打开以后,再下去一尺左右里面全是白垩土。将白垩土铲除一丈多深以后,见到云母,再下去一尺左右就是一百多具尸体,横七竖八相互枕压,都没有朽烂。奇怪的是,这些人当中,只有一个是男子,其余全是女子。有的坐着,有的躺卧,也有站着的。衣服的形色同活人一样。 

        更为神奇的是广川王在栾书墓里的遭遇。栾书墓棺椁和器物全都朽烂了。墓穴中有一只白色的狐狸,看见有人来吓跑了。随从们追赶着去刺它,没能抓到,只把它的左脚刺伤了。当天晚上,广川王梦见一个男子,鬓发眉毛都是白的,走进来对他说,“何故伤吾脚?”并“以杖叩王左脚”,广川王睡醒后,发现自己的左脚肿了起来并且生了疮,到死都没有好。 

        刘去之类的贵族官僚盗墓之风 
        广川王刘去在汉朝可谓是臭名昭著,他残暴成性,曾派人将自己的老师一家全部刺杀,又亲手杀死自己的两个姬妾,并将她们的尸体挖出来挫骨扬灰。这种令人发指的暴行,在广川王府已是寻常之事,单是被刘去肢解的姬妾就多达14个。后来刘去的丑恶罪行被揭露,朝野哗然,汉宣帝下诏革去了刘去的王位,将他贬为庶民,流放上庸(今湖北竹山县)。刘去在流放途中自杀身亡。 

        广川王虽死,但他大开贵族官僚盗窃之风。据《陈书》记载,陈叔陵“好游冢墓间,遇有茔表主名可知者,辄令左右发掘,取其石志古器,并骸骨肘胫,持为玩弄,藏之库中。” 
        
       
      病态的盗墓嗜好:广川王刘去盗墓(2) 
         
        通常盗墓最主要的动机是劫取墓主的随葬财物。但对于这些贵族官僚来说,盗窃更多是一种病态人格的反映。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G·迈耶、保罗·萨门在《变态心理学》一书中指出,盗窃癖中,“许多人都为了获得刺激”,“许多人都是盗窃狂,因为他们并不真正需要或使用被偷来的物品。他们的行为就是对一种‘无法抵抗的冲动’的反应,因为这样就可以获得一种放松感。” 

        刘去所盗春秋战国时期古墓的文物价值 
        近年来,春秋战国时期古墓频频被发现。 
        2003年8月,山西盂县发现大型春秋战国时期古墓群,出土了大量陶器和青铜器。陶器包括陶鼎、陶罐、陶豆等,做工精细,用料考究。考古人员在一座墓葬中发现了一柄罕见的青铜剑,剑长40厘米,宽5厘米,剑柄长约10厘米,剑刃上有多处钝口。这柄剑虽已断为两截,但依然有光泽。 

        2004年12月,河南淇县又发现7处春秋战国时期古墓群,它们分别是北阳古墓群、大马庄古墓群、桥盟古墓群、小马庄古墓群、黄庄古墓群、西杨庄古墓群、关庄古墓群,初步探明这7处古墓群内分布有近千座古墓。这些古墓中既有土坑墓,又有砖室墓,初步发掘有青铜器、玉器、铁器、陶器和瓷器等,文物种类繁多。 

        自2000年以来,考古工作者陆续在沈阳市建昌县发现春秋战国时期古墓,截止到2005年先后共发现62座,出土了价值珍贵的金质青铜短剑把、青铜壶、青铜豆、青铜鼎、佩戴的玉器、玛瑙、商周时代的石磬、战国前期的青铜短剑、陶器残片等文物285件。 

        这些古墓群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代丧葬习俗、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及陶瓷烧制技术具有很高价值。   
       
      深埋地下的天堂:秦汉陵墓特色(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