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战国策 译析-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办妥。 


段干越人谓新城君
  【提要】

  叫上级重用自己,总不是一个该直接了当陈说的事情。尤其在主张谦虚内敛的中国,就更应该讲点技巧来推重自己。

  【原文】

  段干越人谓新城君曰:“王良之弟子驾,云取千里马,遇造父之弟子。造父之弟子曰:‘马不千里。’王良弟子曰:‘马,千里之马也;服,千里之服也。而不能取千里,何也?’曰:‘子繿牵长。故繿牵于事,万分之一也,而难千里之行。’今臣虽不肖,于秦亦万分之一也,而相国见臣不释塞者,是繿牵长也。”

  【译文】

  段干越人对新城君说:“王良的弟子驾车,说是要日行千里,他遇见了造父的弟子。造父的弟子说:‘你的马不能跑千里。’王良的弟子说:‘我的边马是千里之马,辕马也是千里之马,却说我不能日行千里,为什么呢?’造父的弟子说:‘你的缰绳拉得太长了。缰绳的长短对于驾御来说,其作用不过万分之一,却妨碍千里之行。’现在我虽然不才,但对秦国的作用多少也有那么万分之一吧,您见到我却不高兴,这也正是缰绳拉得太长了的缘故吧。”

  【评析】

  段干越人通过马跑千里与缰绳拉得太长的关系的言说,指出如果不重用自己,秦国就不会有大的发展。他充分运用了类比的方法,避免了直接自荐的卤莽和直白,曲折形象地说出了自己的心中所想,完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
  【提要】

  燕国当时处在现在的河北、北京、辽东一带,地理上离秦国很远,离战祸纷争也比较远,地缘上非常有优势。苏秦的合纵战略正好发挥了燕国的地理优势。

  【原文】

  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曰:“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车七百乘,骑六千匹,粟支十年。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粟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粟之实,足食于民矣。此所谓天府也。夫安乐无事,不见覆军杀将之忧,无过燕矣。大王知其所以然乎?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兵者,以赵之为蔽于南也。秦、赵五战,秦再胜而赵三胜。秦、赵相蔽,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燕之所以不犯难也。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过代、上谷,弥地踵道数千里,虽得燕城,秦计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赵之攻燕也,发兴号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众军于东垣矣。度呼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距国都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是故愿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国必无患矣。”

  燕王曰:“寡人国小,西迫强秦,南近齐、赵。齐、赵,强国也,今主君幸教诏之,合从以安燕,敬以国从。”于是赍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

  【译文】

  苏秦为合纵之事,去北方游说燕文侯:“燕国东有朝鲜和辽东,北有林胡和楼烦,西有云中和九原,南有呼沱河和易水。国土纵横二千多里。军队有几十万,战车有七百多辆,战马有六千匹,粮食够十年支用。南边有碣石和雁门的丰饶物产,北边有枣和栗子的获利收成,老百姓即使不耕作,仅靠枣栗也够吃的了。这就是所谓的天府之国。安居乐业,没有战争,看不到军队覆灭将领被杀这样忧心的事,这种和平境况没有谁比燕国更好的了。大王您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燕国不遭受战争的原因,是因为有赵国在南面作蔽障。秦国和赵国发生了五次战争,秦国两胜而赵三胜。秦赵互相削弱,而大王却保全燕国,控制住这个大后方,这不就是燕国不受侵犯的缘故吗。况且秦国攻打燕国,要越过云中和九原,经过代郡和上谷,长途跋涉几千里,即使能够攻下燕国的城池,也知道根本没有办法占领它。秦国不能侵犯燕国的道理是很明显的。如果赵国攻打燕国,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只要一声令下,不出十天,数十万军队就能进驻到东垣一带。再渡过呼沱河和易水,不到四五天就可以到达燕国的都城了。因此说秦攻打燕,须得在千里之外开战;而赵攻打燕,是在百里之内开战。不担心百里之内的祸患而看重千里以外的战事,策略上的失误,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希望大王您和赵国合纵相亲,天下诸侯联合一体,那么燕国就一定没有忧患了。”

  燕文侯说:“我的国家弱小,西面迫近赵国,南面靠近齐国。齐赵都是强国,现在承蒙您的教导,号召我国合纵以使国家安宁,我愿意把国家交出来听从您的安排。”于是供给苏秦车马和金银布帛,让他到赵国进行合纵。

  【评析】

  赵国是燕国的地理屏障,燕国得益于赵国免除了秦国的战乱,这是任何一个有政治地理概念的人都清楚的事。苏秦抓住了这个根本点不放,指出联合赵国、共同抗秦才是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大计。其雄辩先树立燕国信心、描画国泰民安的景象,接着指出这些景象的背后原因。最后指出了合纵抗秦才是燕国的最好选择。既有逻辑力量,也不乏折服他人、指点天下的气势,同苏秦的其他游说一样,同为合纵名篇。 


燕文公时
  【提要】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苏秦、张仪等谋略家、雄辩家在战国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非常的有分量。凭着他们的三言两语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收复十座城池。

  【原文】

  燕文公时,秦惠王以其女为燕太子妇。文公卒,易王立。齐宣王因燕丧攻之,取十城。武安君苏秦为燕说齐王,再拜而贺,因仰而吊。齐王案戈而却曰:“此一何庆吊相随之速也?”

  对曰:“人之饥所以不食乌喙者,以为虽偷充腹,而与死同患也。今燕虽弱小.强秦之少婿也。王利其十城,而深与强秦为仇。今使弱燕为雁行,而强秦制其后,以招天下之精兵,此食乌喙之类也。”齐王曰:“然则奈何?”

  对曰:“圣人之制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故桓公负妇人而名益尊,韩献开罪而交愈固,此皆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者也。王能听臣,莫如归燕之十城,卑辞以谢秦。秦知王以己之故归燕城也,秦必德王。燕无故而得十城,燕亦德王。是弃强仇而立厚交也。且夫燕、秦之俱事齐,则大王号令天下皆从。是王以虚辞附秦,而以十城取天下也。此霸王之业矣。所谓转祸为福,因败成功者也。”

  齐王大说,乃归燕城。以金千斤谢其后,顿首中,愿为兄弟而请罪于秦。

  【译文】

  燕文公时,秦惠王把他的女儿嫁给燕国的太子做妻子。燕文公去世后,易王继位。齐宣王趁着燕国大丧进攻燕国,夺取了燕国十座城邑。武安君苏秦为燕国的利益去游说齐宣王。

  苏秦见了宣王,先拜了两拜表示祝贺,接着就仰起头来念悼辞。齐王手按铁戈向后退了几步,问道:“你这是怎么回事,先贺喜接着就念悼辞?”苏秦答道:“人饿的时候,之所以不吃乌头(一种毒药),是认为即使能填满肚子,可是不久就会死去。现在燕国虽然比较弱小,但也是强秦的翁婿之邦。大王贪图十个城邑的便宜却和强大的秦国结下了深仇。现在如果让弱小的燕国做先锋,而强大的秦国做后盾,从而用天下的精兵攻击您,这与吃乌头充饥一样危险。”

  齐宣王说:“既然如此,该如何办呢?”苏秦回答说:“圣人做事,能够转祸为福,因败取胜。因此尽管齐桓公虽有女色的牵连,自己的名声却更加的尊贵;韩献子虽因杀人获罪,但自己的地位却越发稳固,这些都是转祸为福、因败建功的例子。大王可以听从我的意见,不如归还燕国的十座城邑,并用谦恭的言辞向秦国道歉。当秦王知道大王是因为他的缘故而归还了燕国的十座城邑,一定感激大王。燕国平白无故收回城邑,也会感激大王,如此,大王不就避开了强敌,反而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吗?再说燕秦都会讨好齐国,那么大王发号施令,天下诸侯又有谁不会听从呢?大王只用话语表示亲近秦国,又以十座城邑取得天下的支持,这可是霸主的事业,也是所谓转祸为福,因败建功的好办法。”

  齐宣王听后非常高兴,于是把燕国的十城送回,随后又送千金表示致歉,并在一路上叩头,希望结为兄弟之邦,恳请秦国赦罪。

  【评析】

  苏秦刚开始就以念悼词先声夺人,紧紧地抓住了齐王的心。然后剖析了秦、齐、燕三国之间的利益关系,秦国可以联燕攻齐,齐国面临着这种威胁之后开始改变态度。之后苏秦据古论今、旁征博引,指出归还十座城市才会转祸为福。论证非常的有力,尤其是引用齐桓公、韩献子等历史人物的经验,给论辩内容增加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把这种历史智慧自如地运用和贯通于论辩中,给人一种不可抗拒的说服力。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
  【提要】

  苏秦为燕国奔忙游说、劳苦功高,但却在国内受到谗言的陷害。苏秦只有坦诚表白自己、对那种以礼仪信用来攻击他的论调针锋相对才可以在燕国站得住脚。让我们看看苏秦是如何为自己辩护的。

  【原文】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

  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使臣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不可乎?”燕王曰:“可。”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

  苏秦曰:“且夫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廉如伯夷,不取素餐,污武王之义而不臣焉,辞孤竹之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数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扬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哉?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且夫三王代兴,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君以自覆为可乎?则齐不益于营丘,足下不逾楚境,不窥于边城之外。且臣有老母于周,离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足下皆自覆之君也,仆者进取之臣也,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

  燕王曰:“夫忠信,又何罪之有也?”

  对曰:“足下不知也。臣邻家有远为吏者,其妻私人。其夫且归,其私之者忧之。其妻曰:‘公勿忧也,吾已为药酒以待之矣。’后二日,夫至。妻使妾奉卮酒进之。妾知其药酒也,进之则杀主父,言之则逐主母。乃阳僵弃酒。主父大怒而笞之。故妾一僵而弃酒,上以活主父,下以存主母也。忠至如此,然不免于笞,此以忠信得罪者也。臣之事,适不幸而有类妾之弃酒也。且臣之事足下,亢义益国,今乃得罪,臣恐天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