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人生设计在童年 作者:高燕定-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观察高倩从小学到初中这段时期,有的书反复看了好几遍,比如《红楼梦》、《青春之歌》、《子夜》都看过多遍,阅读期间也和我交流一下感想,我感觉她每次读后都有不同的想法。在不同年龄依靠自己的眼光去理解,虽不能求得完美,但毕竟是自己的感受,印象比较深刻。
  一部《红楼梦》形成了红学,几十年来红学研究搞得轰轰烈烈。既然有研究,就说明有很多还没有弄明白的问题。所以,我认为,阅读文学作品,并不见得要待人们把什么都弄明白了,再告诉你怎么读这本书。
  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不一样,与解数学题也不一样。一道数学题可能有几种解法,但是只会有一种答案。人文学科的很多问题可能也会有几种解法,但不见得有固定的、标准的答案,而是有各种各样的“说法”。看书也一样,让别人看了后再告诉你答案,这真是扼杀人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有人认为名著看不懂就是白看。我认为,看不懂也可以看,好的文学作品可以慢慢品尝,在人生的不同时期阅读,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现在的孩子让家长操太多心,家长说教也很费劲,很多人动不动就说是“独生子女”造成的问题。可是,一些独生子女并没有问题呀!我看倒是家长和教育界的认识出了问题。很多孩子“不懂事”是由于没有思想,没有受过传统文化,特别是名著的熏陶,人长得牛高马大却思想幼稚。经过长期文学熏陶的孩子,就会了解世事,有思想,有情感。
  美国有的著名大学在申请表里要求考生写下近期阅读的作品,并且要求写一篇评论文。普林斯顿大学则要求学生回答关于自己的种种爱好、习惯的问题,下面是问题和高倩的答案。
  你最喜欢的书——《我的安东尼亚》;
  最喜欢的音乐作品——( 俄裔英国钢琴家 )弗拉基米尔·阿什凯纳齐的《热情奏鸣曲》;
  最喜欢做的事情——边阅读边听钢琴曲;
  最喜欢的电影——《大鼻子情圣》( 法国古典悲喜剧 );
  每天最好的时间——午夜以后;
  最喜欢的科目——历史;
  最喜欢的报纸栏目——国际新闻;
  两个最能表现你的形容词——“求知的”,“充满激情的”。
  从一个人看什么电影电视,听什么音乐,关心什么事,就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人说填写大学申请时很费苦心。其实,如果想如实地表现自己本身,只须“有一说一”。有的学生填申请、大学面谈以前全家开会出主意,研究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就是因为平时没有什么想法,没有足够的积累,没有思想储备,只好临时依靠“集体智慧”来“打造”。
  从一个人的阅读爱好可以看出一个人,这也已是学界共识。有的大学要求考生列出一个曾经阅读过的书目清单,通过这个清单大致就有了这个学生的轮廓,这是考试成绩所不能替代的。
  文学作品要“早读”
  不过,这个阅读清单也不是可以随便编造的。高倩报考得州大学时,申请一个叫“第二计划”( Plan II )的荣誉课程项目,这是全国最有名的荣誉项目。有的学生可以考入全美前10名的大学,但是无缘踏入“第二计划”的门。当时她还申请了最高的全额荣誉奖学金,全校每年录取1万多名学生,只有12人获得这个奖学金。最终甄选是将20多名进入决赛者请到学校两天,由项目主任、名教授、名律师等组成的10人委员会,在一个会议室的长桌上,对考生进行10对1的考问。问题五花八门,有位精通中国文学的教授问她:为什么《红楼梦》也叫《石头记》?为什么宝玉失玉后变得失魂落魄?还有位教授要她谈谈风水,等等。10位评委轮流提问,每个问题都只能三言两语简单地答。但是,一定要看过书,了解这些知识,才能讲得出来。
  高倩从三年级开始第一次看英文版的《红楼梦》,到高中毕业前已读过3遍,有关《红楼梦》的问题就能轻松地答出几句。风水是最后一个话题,她简单介绍了基本的风水原理后,指着会议室一面墙上的镜子,在紧张的气氛下对众评委说:“我今天的位置不好,正对着这面镜子,所以我想,这份奖学金我是得不到了。”她这知识和幽默的巧妙结合,引起全场大笑,接着,评委用掌声欢送她退场。
  从小阅读名著的孩子,感情比较细腻,懂得如何分析复杂事物。因为很多古典作品比较含蓄,有时一字一句就起了起承转合、牵动全局的作用,需要阅读者细心体会琢磨。很多家长苦于对大孩子还要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有的家长传授素质教育的“家经”,就是介绍自己怎样不厌其烦地教孩子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遇到什么情况该怎么处理,对父母、同学、老师应该怎样;要诚实不撒谎,要努力奋斗不偷懒……事实上,所有这些道理,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有论述。其中,有教诲,有批判,有鞭挞,有唾弃,有颂扬,有歌唱,让心灵一片空白的孩子从小就浸渍在这样的文化营养里,慢慢地吸收,慢慢地渗透到内心深处,是最根本的素质教育方法,是一种治本的方法。回想起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很少对她进行长时间的各种“教育”,因为我相信前辈圣贤们流传下来的思想精华、社会现实中的耳濡目染已经足够。事实上,从小受文学熏陶的她在思想上很“正统”,也很“传统”,反而是我们这些社会上历练过来的成年人,需要净化陶冶,洗去身上的积垢。
  现在的孩子,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上学,特别是上了初、高中以后,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让他们抓紧时间大量地扫描一遍文学名著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事,而是非常必要的。有没有真正看懂其实并不重要,只要能够投入,认真地读下来,多少会有些收获。以后有时间的时候还可以仔细品尝、慢慢消化。特别是在网络时代,帮助孩子从小开始培养阅读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和爱好,是与电脑游戏竞争,对抗网络垃圾文化,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高尚的思想情操的孩子的有效办法。我认为对高深的名著,不一定要给予指导,可以让孩子自己看,自己理解,不同的时期多读几遍,每次读都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和体会,随着岁月的增长逐渐深化理解。
  论文:教育的核心
  在高中的后两个学年里,高倩在她的电脑里留下了314篇文档,共计600多页四五十万字的各种文稿。写作论文已成为优秀的美国教育重要的核心部分,它贯穿在各个课程里。
  女儿上大学去了,经她同意,我接管了她这台高中时用过的电脑。在她的电脑文档里,仅在高中的最后两年时间,就留下了314份文字处理文件。其中有一页两页的信件、备忘录,有三五页或十几页的各门功课的作文。不难想象,由于大多数课程都要写作文,一个人的能力可以得到系统的锻炼。
  其实,许多优秀的美国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就已经打下了很好的文字和写作基础,也就是所谓的童子功,有的功夫到了成年再练就难了,就像人们到了成年以后才开始学外语一样。
  在高中阶段,除了可以拿回家写的作文之外,还有很多当堂作文考试,成绩都要计入学期学年的总成绩,与报考大学直接有关。当堂作文考试的命题通常是对某一本书的评论,老师每次都随作文发一份评分标准,其中90~100分的标准是这样的:完美的细节,有深度的评论,要联系自我,结构清晰有逻辑;极其少的笔误,使用有力的、多变的词汇;卓越的句型变化,准确的有技巧的上下文连接转换;极其少或根本没有重复的内容,令人感兴趣的引言;用没有重复的结论做结尾。
  查看女儿的当堂作文,都是手写的,一般5页,细数一下,共约120行左右。这真使我这个当父亲的汗颜!
  当堂作文时间一般40分钟,高速的写作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大量的、密集的写作要求确实使学生们受到了快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训练。良好的美国中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在作文方面的严格训练,使他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某个事物、某项议题做出快速的判断和准确细致的分析,并且提出较严密的解释、解决方案和措施,将之付诸文字。
  必须指出的是,美国的某些写作考试或者比赛的命题是无法猜测的,老师猜题的本事,实际上就是“作弊”的本事,在这儿一点儿也用不上。以高倩九年级时参加的一次地区作文比赛为例,参赛的学生们是从一个大箱子里抽签,抽出自己的作文命题。那个箱子里装有从旧报纸旧杂志上复印下来的纸片,剪成的各不相同的几百张大小不一的小条子。那些小条子上要么是报纸上一篇文章的标题,要么是某杂志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或者一段话,不做任何加工,就权当作文的命题了,没有具体的要求,怎么写都行。出题先生很省心,不用花头脑去想;老师学生赛前也省了很多心,不用猜题,不用做模拟练习,全凭真功夫。一个大考场,每个人拿到的剪报都不一样,也就是说每个人的考题都不一样,当然这对评卷先生的水平也是个考验。那一次,高倩抽到的一个小条子是从一份旧报纸上复印下来的一句话:“科学,在它解决问题的同时却产生了更多的问题。”
  高倩只用45分钟的时间就写完了这篇文章,我看到比赛结束以后她带回来的这份整整3页的手写稿纸,除了在最后1页有两行画掉以外,其余的一个字母都没有涂改。老师看了文章后说,这篇文章一字不易,就是一篇好文章,叫她输入电脑保存起来留作纪念,还在英文课上朗读给同学们听。这篇获得地区比赛第二名的作文,读起来未必十分完美,尤其是结尾,看得出来,收束得较仓促。当时,由于作文比赛时间的下半时和一场数学比赛冲突,她只用了不到一半的比赛时间匆匆赶完作文,又及时冲到另一个赛场参加数学比赛。
  这篇论文是这样写的:
  科学的阴暗面
  人们几乎没有一天不听到关于某个科学研究项目的投入、有关科学研究的信息,甚至于某个新的科学研究被突破的消息。我们,作为人民,对于这些项目和研究成果非常激动,是因为它们解决了有关健康、技术和许许多多的问题。然而,在1930年出版的《大学》报上,阿拉哈姆·佛莱斯勒( Abraham Flexner )说,“科学,在它解决问题的同时却产生了更多的问题”,这个论点看起来似乎有点愤世嫉俗,但却真正是一种合乎情理的观点。
  首先,科学作为一个整体而言,它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标准,从这一点看是一个进步。但是它也可以产生一些问题,因为高标准的生活方式只属于我们社会里的富足阶层,它会增加社会阶层的分裂。举例而言,当年,当世界越来越面对电器,比如说灯泡时,只有那些富人,也就是所谓的精英,才买得起这些小玩意儿,而穷人们还只能作为继续使用蜡烛的旁观者。
  其次,与健康有关的科学突破也可能成为问题,新的医药或外科技术就是许许多多案例中的几个例子。比如,有些药物在为人们医治某种病的同时却给人带来其他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