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隐藏的论语-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病!

  孔子说:“坚信并努力学习,至死都安守在善道上。不入险地,不居乱世。人心向善、政治清明时就一展才华;社会混乱、政治黑暗时就隐姓埋名。国家政治清明,我们生活得贫穷低贱,是一种耻辱。国家政治黑暗,我们生活得富贵奢华,也是一种耻辱。”

  笃信是正信。圣贤之道,都是易行难信之法,之所以学习不得力,病根还在信得不透彻上。笃信包括理正信、事正信两个层面。

  理正信是指在道理上信得及。我们看老子、孔子、庄子一生清贫快乐,智慧无忧,所以他们绝不会是骗我们去学道。他们不贪图好处,不是想骗我们去壮大自己的“门派”。历代有智慧的人,都得益于圣贤的教化,他们也积极提倡、躬行实践着圣贤的教化,异口同声地肯定圣贤的智慧,可见“仁、道”确有其事。此属于理正信。

  事正信指在行动时能落实,面对利益好处时能放得下。理正信可以帮助事正信,但习性的调伏必须配合一些清心寡欲的修行,生活中不“耻恶衣恶食”,将心安守于仁、善才行。事正信是死而后已的修行功夫,但真肯放下的话,几年时间也能培养起相当的定力,做人会越来越快乐的。

  “守死善道”就是事正信的行证。当代净土宗净空法师将善道解释为“四好”: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言行能随时符合这四好,才是真信圣贤之道。好人有好报,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了,报应也比古时候快呢!但关键是:你真做到没有?做到了就能明白此话不虚。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及“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与孔子常说的“杀身成仁,舍身取义”是不是矛盾呢?不矛盾。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如果你通达了道,生死自在了,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则无妨碍。如果你还没有通达道,最好是好好保护自己,避开险地,以修仁、道为重。《孟子》也说:“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14』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用谋划它的事务。”

  这是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滑头哲学?你非要那样理解也没办法。本章是对上章守死善道,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进一步说明,强调人应以见道为本,务己本务,无须奔波名利,反失修德进益的大利。好比学生要以学习为重,心无旁骛才能学有所成。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样,要专心致志,一门深入,不能博杂,几年内就能有所收获。学道修德更是如此,要耐得住寂寞,致心一处则无道不办。

  『15』子曰:“师挚之始,关睢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孔子说:“从太师挚演奏的序曲开始,到最后合奏《关睢》的结尾,丰富而优美的音乐在我耳边回荡。”

  师挚是鲁国的太师。“始”是乐曲的开端,即序曲。古代奏乐,开端叫“升歌”,一般由太师演奏,所以这里说是“师挚之始”。《关睢》是《诗经》首篇诗歌。“乱”是乐曲的结尾部分,是合奏乐,此时奏《关睢》乐章,所以叫“《关睢》之乱”。

  本章借孔子赞颂诗、礼、乐之美,来赞颂人的高尚品德之美,说明“至德”多么丰富而美好啊,值得我们笃信并一生精进修学,大家何“乐”而不为呢?

  『16』子曰:“狂而不直,侗(tóng)而不愿,悾悾(kōng)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孔子说:“狂妄却不坦诚,幼稚却不老实,貌似忠厚却不讲信用,我真无法理解这样的人哪。”

  狂是急躁、急进。侗是幼稚无知。愿是诚朴、老实。悾悾同“空”,貌似忠厚的意思。人为什么会选择做这三种人呢?还是自私自利的念头放不下,为自己的一点点利益,虚伪造作以骗世欺人。可在明眼人看来,“如见其肝肺然”,哪里跑得掉!庄子说过:“嗜欲深者天机浅。”利欲熏心、鼠目寸光的人,是不可能有大作为的,人们一眼就能看透他。联系上章内容来说,不脚踏实地提升个人品德,又怎能体会到追求崇高品德的快乐呢——那可是如同聆听优美音乐般醉人身心、洋洋盈耳的啊。

  『17』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孔子说:“学习的心态,就象总赶不上,又担心被落下似的。”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道德、学问没有止境,精进也是没有止境的。所以追求道德品质的修养要竭尽全力,不能得少为足,这样才不会变成“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的似是而非的人。 
 
  
  
 
 
文服四海,德沛万方
 
 
      
   
  『18』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孔子说:“真是伟大啊,舜、禹受到天下人的拥戴,可他们并不感觉自己是在当皇帝的样子。”

  “而不与焉”,不少人把它解释成“舜、禹拥有天下,却不是武力争夺来的”,“与”怎么能解释为“武力抢夺”呢?而且,放在这里毫无道理。所以与的意思是:称誉、赞誉,自豪于。舜禹并不觉得当皇帝是件多了不起的事。

  人的道德修养,其实是“得无所得”的,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不会觉得自己与别人有什么不同,而是“法尔如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啊,没什么了不起。换句话说,那些至德之人,身处高位,也都是从事为民的工作而已。在孔子看来:孝弟即是从政,天下的百姓与舜、禹一样都是在以德治国。

  《金刚经》是一部破假相、显心性无相实相的经典,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住相修行。以布施为例,圣者眼中无施者,无受者,无所施。这叫“三轮体空”。好比你拿十块钱给乞丐,在一个圣人眼中,乞丐是假相、我也是假相、钱也是假相,都是虚妄不实的。惟有布施的慈悲之心性,是天道,他无相而能起妙用,即真正的实相。本篇的德,便是叫我们率性而为,通达空相,就象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不要有所执着,才是至德的境界。

  『19』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孔子说:“真是伟大啊!尧成为天下的国君。寰宇巍巍,宽广无量,好似尧的政治胸怀。碧海荡荡,波澜壮阔,还比不上万民对他的称颂。他留下的功业,无出其右者,他留下的文化,是多么的光辉灿烂!”

  唯尧则之,是说唯有尧效法天的精神。这里是赞颂尧象天一样伟大、宽广。“民无能名焉”正如“民无得而称焉”,都指至德的清净无相。

  尧是孔子最为推崇的国君,是以德治国的典范。他公天下的政治胸怀、治世的丰功伟绩、对社会礼乐文化的影响都达到相当的高度。拿今天的话说,尧在“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几个方面都作出了自己不可磨灭的贡献。

  政治的规律从古至今都是差不多的,而尧却能做到以德治国、天下为公,该是具备何等的品德与才能啊,他留下的政治智慧,使全人类为之赞叹!

  现在西方所谓的民主制度,其实基本都给庸俗化和形式化了,根本够不上以德治国的标准。选举时各党派相互攻击、诋毁,其“私”心昭然若揭!全世界的选举弊案早成为“旧”闻甚至是“臭”闻了。再如总统共和制,有时比君主制的独裁还更独裁,它总是巧妙设置了种种“特权”,让总统可以不通过议会就能轻易发动一场战争。西方政治制度下的议会,表面看是代表民意的,但我们不要忘了,一但“民”成为“议员”,其身份、待遇就由“民”变为“君”了,所以议员将以极块的速度蜕变成勾心斗角的政客,那他究竟还能否代表“民意”,就很难说了。

  而中国几千年的君王政治体制,过去为了革命的需要将之一笔批入“封建”帝制,其实是很不合理的。首先“封建”一词乃分封土地、建立诸侯的意思,中国自秦始皇开始就消灭“封建”制度,采用郡县制了,已具备现代国家政治管理结构的雏形。其次,中国不同朝代“君主制”下的“政府”(宰相为首的官僚体系)、皇权与相权的比重、二者运行的方式等,各不相同。比如说汉代,经过了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的转变;唐朝实施了相权的分立(中书、尚书、门下三省掌握行政权,与君权分开);明朝则废止了宰相,皇权加强了。可后来的皇帝应付不过来,就使内阁渐渐权重,“首辅”内阁大学士更象是宰相了。象这样迥异的历代政治制度,岂能不加分别地一概纳入“封建”之下呢?就我看来,中国历代帝制中凝结了精深的政治智慧,岂可随意一概而论!

  “天下为公”不是说“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而是指以民心、民利为重。真正的公平是各居其位,各得其所的,就如五个手指虽长短不一,却缺一不可一样。所以,仅仅以政治制度的形式是无法判定它是否“天下为公”的,真正的“天下为公”是使有德能者居之。三代之治正是遵循了这样的规律,才成为为政以德的典范。

  『20』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舜有臣五人:传说是禹、稷、契(xiè)、皋陶(gāo yáo)、伯益等人。乱臣:乱,古义为“治”的意思,乱臣即享有很高权力的权臣、能臣。唐虞之际:尧在位的时代叫唐,舜在位的时代叫虞。斯:指周武王时期。有妇人焉:指武王的乱臣十人中有武王之妻邑姜。三分天下有其二:《逸周书·程典篇》说:“文王令九州之侯,奉勤于商。”相传当时分九州,文王得六州,是三分之二。

  舜有贤臣五人,而天下大治。武王说:“我有治国重臣十人。”孔子说:“人才难得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唐尧虞舜到周武王的时候,人才最为鼎盛,可周武王的十个治国能臣,还有一个是武王之妻,实际的臣子只有九人。早在文王的时候,商朝的天下周已得其三分之二,可周依然服从商朝的统治,周朝的政治道德,可算是最高尚的了。”

  “有妇人焉”不是瞧不起妇人,是因为她是武王之妻,不算是臣。山西的晋祠供奉的就是周武王之妻“邑姜”,世世代代受人礼敬。现在讲“妇女能顶半边天”,过去是说“妇人也操持得半个天下”,可见古人的“男尊女卑”没有那么严重。妇女地位变得低下是宋明以后的事情。“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有一位伟大的女性”,此话一点不假,女人操持家务、教育子女,协助丈夫对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周得天下就有赖“三太”之德:太姜生泰伯、仲雍、季历三位圣人;太妊(rèn)生文王;太姒(sì)生武王、周公。这三位女性养育了三代数位圣人,成就千古盛世之治。所以后人把已婚妇女称为“太太”,就是希望每位女性都具备“三太”之德,用心培养子女,造福社会。

  孔子在本章慨叹人才难得,实际上是感叹世人至德之不修。若能提升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