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30三国论-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ザ鼙保蚴兜玫檬В跃筒皇性鳌!
  十五年(210)冬,曹操在邺县筑铜雀台。高台象征权力,曹操是要试探群下的反应。但反应不佳,或说其有不逊之志。曹操遂下令表白,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愿效齐桓、晋文,以助汉室。 
  十六年(211),曹操平关中。十七年(212),曹操还。献帝命其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礼如萧何(注二)。曹操这回可带剑大步上朝,无人再敢以刃挟之了。献帝又割河内、东郡、巨鹿、广平、赵国五郡中的十余县以益魏郡,魏郡几乎又增加一倍。 
  董昭见曹操凯旋归来,遂又开始为其以霸易王不辞劳瘁。董昭建议复古代五等爵,谓曹操宜进公爵。他说曹操曰:“自古以来,人臣匡世,未有今日之功。有今日之功,未有久处人臣之势者也。今明公乐保名节而不求大赏,德美过于伊尹、周公,然太甲、成王未必可遇。故明公若不定基,是谓不可。明公忠节颖露,天威在颜,耿弇床下之言,朱英无妄之论,常响耳边。昭受恩非凡,不敢不陈。”(《三国志·董昭传》)这段引经据典、委曲婉转的话要表达的意思其实并不复杂。它是复九州制的再版。这时曹操身为丞相,职位虽高,但封武平侯,即东汉时列侯的最高一级县侯,爵位同于诸臣。董昭提出重设五等爵,欲使曹操先进封为公,再为王,有自治封国,以出诸臣之上。一破非刘氏不王之典,二坏诸侯不能自治其邑之规。伊尹助商汤灭夏,汤死后,辅太甲;周公助周武王灭商,武王死后,佐成王。董昭说曹操匡扶汉室,胜过伊尹、周公,但像太甲、成王那样信用伊尹、周公辅佐的君主未必再能遇到,意指献帝恐怕不会甘愿曹操秉政。耿弇是刘秀的部将,曾到刘秀床下,劝其克取帝位;朱英是楚国春申君的食客,曾劝春申君争夺楚国王权,说这是天赐的“无妄之福”。董昭效仿耿弇和朱英,劝曹操建立自己的基业。曹操心喜此议,欲得众臣同意。荀彧名重海内,一言九鼎。曹操使董昭密咨之。 
  曹操自遇荀彧以来,十分赏其军事谋略,但却不大满意其政治倾向。他初见荀彧便称之“吾之子房也”,这很可能是一语双关,既谓其有张良之才,也喻其能像张良佐刘邦立汉那样助己建基。然而他逐渐发现荀彧如同管仲,是要协己称霸,而不是图王。他曾书与荀彧,追伤英年早逝的郭嘉曰:“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凝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猝尔失之,悲痛伤心。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少,又以此痛惜。”(《三国志·郭嘉传》)这话里有话,是望荀彧等能变得灵活一些。 
  董昭书与荀彧曰:“昔周公、吕望,辅翼成王之幼,功勋若彼,犹受上爵,赐土开宇。末世田单,驱强齐之众,报弱燕之怨,收城七十,迎复襄王;襄王加赏于单,使东有掖邑之封,西有菑上之虞。前世录功,浓厚如此。今曹公遭海内倾覆,躬擐甲胄,周旋征伐,芟夷群凶,使汉室复存。比之前者数公,若泰山之与丘垤,岂同日而论乎?今徒与列将功臣,并侯一县,此岂天下所望哉!”(《三国志·董昭传》注引《献帝春秋》)董昭受宠,遂颐指气使。荀彧不加理睬,认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曹操大失所望。十月,他出征孙权,表请荀彧随行。大军至濡须,荀彧病留寿春,忧死,时年五十。通常曹操出征,荀彧都是留守。《三国志·荀彧传》注引《魏氏春秋》曰:曹公馈荀彧食,发之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陈寿评曰: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司马光曰:荀彧之功不在管仲之后,其仁当居管仲之先。裴松之曰:世之论者多讥正是荀彧协规曹操,终使君臣易位,虽晚节立异,无救运移,功既违义,识亦疚焉。但荀彧若不翼曹操,实无人可与,势必群雄乱争,故择其而事,以拯国难。及至霸业既隆,剪汉迹著,夙愿不遂,遂亡身殉节。非机鉴先识未充其志,实非正道不用心也。 
  有人认为,荀彧数向曹操提及可效刘邦与项羽争天下之举,而后却又反对其称王,岂非自相矛盾?其实不然。刘邦、项羽最初是共拥楚怀王反秦的。灭秦后,项羽称西楚霸王,尊怀王为义帝,继而杀之。刘邦遂借此名义,为义帝服丧,责让项羽无道而讨伐之。前面引用过荀彧、鲁肃各说其主称霸、称王的话。荀彧劝曹操奉迎献帝时曰:“昔晋文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高祖东伐为义帝服丧而天下归心。”“天下归心”与“诸侯景从”是一个意思。荀彧认为晋文公、刘邦都是以霸主的名义号令诸侯的。鲁肃说孙权建立王业时曰:“昔高祖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鲁肃认为若不是项羽为害,刘邦是欲尊事义帝的。消灭项羽后,尘埃落定,刘邦乃在诸侯的拥护下由霸而王。“争天下”一词有两层含意,可认为是争天下之王,亦可理解是争天下之霸。尽管刘邦、项羽争天下之王的雄心不言而喻,但是他们在表面上争的还是天下之霸。除此而外,关键的问题还在于,荀彧向曹操提及楚汉相争之事时不是要讨论政治问题,而不过是出画的以弱胜强的军事策略。荀彧的政治主张还是希望曹操称霸事汉,或先称霸,待平定天下后再考虑其它。 
  曹操、袁绍等的倒董卓以匡汉与刘邦、项羽的亡秦复楚是类似而实不同的行为。刘邦、项羽纠集的士众都是要坚决去掉当政暴秦的,对是否真复已亡之楚并不很在意。曹操、袁绍等聚合的人物对剪除行篡的董卓没有二心,但对如何对待衰弱的汉室却有分歧。汉家四百年,以儒说为教,许多士大夫是真的抱着除乱拯衰的思想参加义兵的,荀彧便是其中的代表。袁术、袁绍在行僭时都遇到了强大的阻力,曹操要想顺利易帜就必须得搬开这个障碍。曹操除荀彧,屡下有才不必具德的求才令等,都是在为代汉做准备。 
  裴松之认为《三国志》里贾诩与荀彧并列不合适,但我认为这要比《后汉书》里孔融与荀彧并列好些。贾诩虽有助纣为虐之嫌,但更有亡羊补牢之功。贾诩深识治乱中的德智的关系,孔融则根本不知。孔融、荀彧二人虽志向皆在保汉,但才具品性则天差地远。曹操对孔融是厌恨而开罪族之,对荀彧则是畏忌而阴除之,表面还要祭奠之。 
  十八年(213)春,曹操见吴森严,引军还。献帝诏并十四州为九州。寻即又策命曹操为魏公:“朕以不德,少遭愍凶,君定天下,功高于伊尹、周公,而赏卑于齐桓、晋文,朕甚恧焉。今以冀州之河东、河内、魏郡、赵国、中山、常山、巨鹿、安平、甘陵、平原凡十郡,封君为魏公。其以丞相领冀州牧如故。又加君九锡,其敬听朕命。”(《三国志·武帝纪》)(注三)献帝只好得过且过,仿效周王依赖霸主,以维系自己日薄西山的法统地位。曹操辞让。荀攸见荀彧死,不免生畏,遂领百官劝进。曹操乃谢恩受命,将与子相誓终身,灰躯尽命,报塞厚恩。曹操遂建魏国,进曹宪、曹节、曹华三女为献帝夫人,初置尚书、侍中、六卿等。荀攸由汉官转为魏臣,出为魏尚书令。 
  十九年(214)春,献帝使魏公位在诸侯王上。秋,曹操征孙权。参军傅干谏曰:“天下大具有二,文与武也;用武则先威,用文则先德,威德足以相济,而后王道备矣。往者天下大乱,上下失序,明公用武攘之,十平其九。今未承王命者,吴与蜀也,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阻,难以威服,易以怀德。愚以为可且按甲息兵,全威养德,以道制胜。”(《三国志·武帝纪》注引《九州春秋》)曹操未从。荀攸死在途中。有人怀疑亦为曹操所害。曹操曾曰:荀攸外愚内智,智可及,愚不可及。冬,夏侯渊屠枹罕,斩宋建,凉州平。曹操南征还,诛献帝伏皇后,灭其族及二皇子。初,伏皇后在董承被诛后书与父屯骑校尉伏完,令图曹操。伏完畏惧不敢,后卒。曹操因闻有此书而动怒下手。献帝命魏公置旄头,宫殿设钟虡。 
  二十年(215),曹操征张鲁,降之。二十一年(216),曹操还,献帝进之为魏王。二十二年(217),献帝命魏王设天子旌旗;出入如天子,有人警戒清道;戴天子冕冠;乘天子车舆;曹丕为魏太子。二十三年(218),曹操在邺县,汉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等见汉祚将移,在许都起兵,结果兵败被杀。二十四年(219),曹操与刘备争汉中,不果,还军解关羽围襄阳、樊城之围。西曹掾魏讽等在邺县谋反,谋泄被诛。孙权取南郡,向曹操上书称臣,并说之顺应天命称尊。曹操示群下曰:“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耶!”实欲试探反应。侍中陈群、尚书桓阶、前将军夏侯惇等遂奏道,汉祚已尽,天命已在曹魏。曹操曰:“‘施于有政,是亦为政’。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略》及《魏氏春秋》)桓阶劝曹操正位,夏侯惇以为宜先灭蜀吴,然后遵舜禹之轨,曹操从之。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县人,夏侯婴之后,与族弟夏侯渊并随曹操起兵。夏侯惇未有想到自己的如意打算竟把曹操的毕生之愿送进了天国。二十五年(220)正月,曹操溘然长逝,享年六十六岁,谥武王,葬邺县高陵。夏侯惇追恨前言,不久病卒。 
  曹操迈着稳健而又艰难的步履走在令人神往但却坎坷不平的王权路上,待伸手可及时,却撒手人寰。要说桓文霸而不王,是自谓力轻的话,那么曹操实王而未王,则多是顾忌汉家名重。不过曹操生前还是作好了应对变故的准备。自己能顺势即位,那是如愿以偿,若未遂意,那便留下周文王的名声,让嫡子去效周武王。但是,他虽未成为君主,但也不是霸主,而应称为僭主,他挟天子胜过桓文挟王命。他只能有万世帝王计,不会有万世霸王计。他因如是经历,立起英杰之身,亦遗下奸雄之影。 
  尧舜禅让,西周分封,东周争霸逐王及秦汉集权专制,这几种政治制度和政治形态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后代王朝的体制。汉末王权渐衰,春秋霸权这一政治形态再次出现,然而枭杰雄豪仍多把它当成沽名钓誉、掩饰真机的手段,虽有大贤君子怀抱实践它的理想,却未能如愿。历史数次出现的这一形态始终未能成为制度。 
  注一:周时王畿方千里,王畿之外为九服,每五百里依次为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藩服。内六服为中国,外三服为夷狄。服谓服事天子;里数为理论说法,实际并非如此。 
  注二:依朝仪,臣下朝拜天子皆要报官职和姓名,去剑脱履,小步趋进。刘邦以萧何功高,特命其入朝只报官职即可,余礼概免。后世帝王效之,以优遇重臣。 
  注三:九锡:古天子赐诸侯有大功者九物为九锡。赐车马以代步,衣服以表德,乐则以化民,朱户以示别,纳陛以安礼,虎贲以备身,弓矢以专征,斧钺以专杀,秬鬯以祭祀。            
第15章 大贤荀彧     
  曹操迎天子,平定北方,荀彧认为可一边修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