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者十年精华-第10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在吃饭!”杰姆对他的进步感到惊讶。
布里恩指指立在那儿的呼吸器。“我去掉了它,我自己能呼吸了。”杰姆明白了他的意思。
杰姆很高兴。“好,小伙子,我知道你象一个战士,”他说,“我真为你自豪。有一天你将成为一个优秀运动员,因为你有运动员的毅力和勇敢!”
布里恩被夸得脸红了。
“我给你带了点东西。”转眼之间,杰姆把“索普”杯大赛时穿的那件衬衫递到了布里恩的身边。这是杰姆穿过的,一件真正的运动衫。
接着,杰姆谈起了他的最艰苦的比赛,谈到了他们所遇到的最强硬的挑战,谈到了日常的训练,还谈到了他的烦恼。
布里恩听得出了神。在他心中,一个美梦重新做起。“我是一名优秀射手。有朝一日我还要踢球,我知道我能。”
布里恩利用一切机会锻炼活动。用床栏作柱子,他试着坐起来。头和肩抬起了两英寸,这是一个巨大的胜利。过了一些时候,又能抬起四英寸。
当杰姆下一次来时,布里恩能动脚趾了。杰姆大笑着,看着仍然那么瘦弱单薄的布里恩。他甚至怀疑:“如果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也能做到这一切吗?”
布里恩正等得不耐烦,杰姆走进了门。
“哈罗!”布里恩脱口而出。
“你能说话了!”
“谢谢!”布里恩向朋友伸出手,“多谢你来看我。”
杰姆脸红了。“我为此感到骄傲,”他轻轻地说。然后,他对他的崇拜者微微一笑。“你是一个做到了一切的人,布里恩,你记住吧,这是你自己做到的。”
但布里恩知道:没有杰姆·米勒,他是不可能做到这一切的。
3月14日,布里恩出院了。他才仅仅能够站起来。医生们告诉他,他应该继续接受几个月的体育疗法的治疗。他没有在意,还是回家了。
六月初,布里恩终于回到了草坪前的足球场。“这一球,为了杰姆·米勒!”他大喊道。他向前两步,抬起右腿,把球一脚射去。
对布里恩来说,这一射虽然只有十五码远,但就象取得了“索普杯”一样漂亮!
Number:3556
Title:空中白宫
作者:陈诗信
出处《读者》:总第47期
Provenance:环球
Date:1984。3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坐落在美国首都宾夕法尼亚大街1600号的“白宫”,是美国总统兼三军总司令的官邸。于是,“白宫”就成为美国最高政治权威的同义词。“空中白宫”呢?顾名思义,当然是安置在飞机上的总统办公室了。每当美国总统出国访问或在国内视察,他的座机就是一个“五脏俱全”的“小白宫”,这就是在新闻电讯中经常出现的“空军一号”。
“空中白宫”与SAM
美国总统兼任三军总司令。因此,从一般意义上讲,美国总统只要登上任何一架空军飞机,这架飞机立即成为“空军一号”。然而,事实上,美国总统外出,并不是任意见机就上的。总统使用的飞机,由美国空军的一个“萨姆小组”负责(萨姆,即SAM,是英语“特别飞行任务”一词的缩写)。SAM由白宫军事处领导。
SAM的总部设在离首都不远的安德鲁斯空军基地。这个基地上有一个戒备森严的“SAM区”,那里停有专供总统使用的各种类型的巨型运输机和直升飞机。
美国总统到底拥有多少架喷气式飞机和直升飞机?“对那些杂种说,我只有一架!”这是当年约翰逊总统告诉手下如何回答众议院拨款委员会调查总统有多少直升飞机的提问时说的。“我每次只能坐一架”,这话对了一半;因为,为总统短程旅行所备用的直升飞机为13至16架,机身涂着蓝白色。为远程飞行准备的总统座机和供总统调用的各种类型的大型喷气客机有20架上下。SAM准备的专机机组人员有200多人。他们都是千里挑一的佼佼者。
“空军一号”种种
任何一架美国空军运输机都可能成为“空军一号”,但是真正成为总统座机的,目前只有两架。它们是由波音707改装而成,飞行代号“天使”,编号一为26000,一为27000。从外表看,机身涂着银、蓝、白三色,尾翼上漆有一面星条旗,前舱门的右下方有一个总统座机标志:一个爪握橄榄枝与13支箭的秃鹰(美国国徽),四周写有“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字样。
把“空军一号”称作“空中白宫”,一点也不言过其实。它每天24小时都处于准备起飞状态;18名机组人员和最精密的仪器,使它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与白宫进行最紧密的联系;举凡总统所需要的一切服务,它都可以提供。偌大一架客机只有60多个座位。机上有通讯中心,有两个特大的总统专用舱,以及家属起居室和盥洗间,随行人员办公室、客舱等。供乘客用的火柴、笔记本上都有总统徽标。为了节省时间和减轻重量,机上使用的都是只用一次即扔的塑料餐具。
“空军一号”机组人员要掌握有关总统生活的一切细节,包括生日日期在内。1976年7月13日午夜,福特总统乘坐“空军一号”到费城去看全美明星垒球比赛,起飞不久即是14日总统的63岁生日,机组因为事先作了准备,届时立即端出一个生日蛋糕和好几瓶香槟酒。
总统出门不仅是一次“免费旅行”,而且在机上享有头等舱的各种招待,包括不花钱的高级酒。一次,福特总统出国访问,因为醉酒,穿着裤衩在飞机上到处找厕所。当时的白宫办公厅主任为了维护总统形象,下令以后除了回国的最后一段旅程,“空军一号”不得供应酒。但是,这实际上行不通。不久,在总统的另一次旅行中,“空军一号”一起飞,总统就要服务员拿开酒瓶的启子。机长无奈,只得通过特急电话请示白宫军事处。军事处的答复是:不得拒绝给总统供应酒,但要把酒兑得淡一些。
“空军一号”与历史事件
美国总统出访常常与国内外大事有关,因此,“空军一号”难免与一些重大事件沾边。
美国总统4年一选,两党“厮杀”之后,新来旧去本是很自然的事,但是有一回竟然把“空军一号”也带进了两党斗争。1952年11月5日总统大选揭晓,共和党的艾森豪威尔当选,在任的民主党总统杜鲁门支持的史蒂文森失败,在任总统给当选总统照例发出贺电。杜鲁门总统的电报说:“祝贺您获得大胜……如您仍然想要前往朝鲜,‘独立号’当归您使用。”“独立号”即是当时的“空军一号”,杜鲁门曾把他的专列、座机都用他的故乡密苏里州的独立城命名。
杜鲁门为什么要把“独立号”给艾森豪威尔使用呢?与其说是“热情”、“好意”,不如说是恼羞成怒。原来,在总统大选投票前10天,艾森豪威尔抓住打不赢又脱不了身的朝鲜战争这个当时美国“最使人烦恼的问题”,在底特律宣布:如果当选,他将亲自去朝鲜结束这场战争。这个诺言不仅打中杜鲁门的要害,而且抓住美国公众的心理,使共和党获胜成为定局。所以艾森豪威尔一当选,杜鲁门就拿“独立号”刺了他一下。没想到艾森豪威尔在当天下午的回电中就回敬了杜鲁门:“我非常感谢您拍给我的慷慨而又多礼的电报……最令我感激的是,您提出要我使用‘独立号’。但是请放心,三军中有谁能提供任何一架合适的运输机,便足以满足我计划中的朝鲜之行了。”新老两位总统就在这种不愉快的气氛里开始了交接工作。
在美国历史上,第36任总统是在“空军一号”上宣誓就职的,这是一件值得一提的事。1963年11月22日上午11时许,肯尼迪总统乘坐“空军一号”、副总统约翰逊乘坐“空军二号”来到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城。12时半,肯尼迪在通过闹市区时遭到枪击,下午1点20分在医院去世。在保安人员的护送下,约翰逊登上“空军一号”,并依照宪法立即开始就任总统的准备工作。2点15分,装在棺材里的肯尼迪的遗体被运来并装上“空军一号”的尾部。在前舱里,一边是惊魂未定的约翰逊夫人,一边是身溅血迹的肯尼迪夫人,美国第36任总统手扶圣经,向着一位女法宫宣誓就职。当天下午6点,“空军一号”返抵华盛顿,先卸下已故总统肯尼迪的遗体,随后走出新任总统约翰逊。
在美国历史上,在“空军一号”上就任总统、又乘“空军一号”离开总统职位的大概只有约翰逊一个人。而尼克松、福特、卡特等都只是在总统任期最后的几小时内登上“空军一号”返回故里,而在走下飞机时已经变成“前总统”。
“空军一号”的中国之行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和恢复外交关系,“空军一号”也扮演过引人注目的角色。从1972年起,尼克松、福特、里根先后都乘坐“空军一号”访问过中国。
但是,“空军一号”到中国的次数却多于3次。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尼克松总统就任之前,“空军一号”是供总统专用的;但是,尼克松总统上任后,由于世界局势的变化,美国的外交活动大大多于他的前任时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经常奉命从事“穿梭外交”,因为总是紧急出访并须与白宫保持不间断的联系,因此“空军一号”就打破了“总统座机”的限制。在飞行日志上,基辛格乘坐“空军一号”的次数比总统夫人还要多。这位被讥为“美国唯一的四颗半星将军”,“总把它当作自己的座机”。
基辛格的中国之行,责任之重及其戏剧性进程使他成为全世界所嘱目的人物。他第一次到中国,是乘坐巴基斯坦飞机秘密来的。在这段时间里,他完全与白宫失去联系。后来,他谈到这段旅行时说:“尼克松有胆量!他派我一个人去,到时无法同国内联系,他不怕我把阿拉斯加卖掉!”但是,1971年10月16日的第二次中国之行就完全不一样了:为了准备4个月后的尼克松总统的访问,总统把自己的旅行班子“空军一号”和私人驾驶员艾伯塔齐上校一起交给了基辛格。这次飞行应当算作“空军一号”的第一次中国之行。飞行路线是从华盛顿横越北美大陆,然后经夏威夷、关岛、上海,飞抵北京。这可算是4个月后尼克松访华的一次试航,一次没有总统的“空中白宫”飞行。
Number:3557
Title:德克萨斯州的绑架案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47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匪徒把他放进一个薄木箱中,埋在地下。日子一天天过去,希望越来越微……
一
“如果你不给他们7万5千块钱,他们就要杀死我。这些人是当真的。”接着,卡嗒一声,电话挂断了。
对贝布科电子工业公司创办人兼总裁鲍康来说,电话挂断后的嗡嗡声就是焦灼等待的开始。他是在1982年9月23日星期三,在德克萨斯州拉马克市他的办公室中接到这个电话的。电话中传来的是他21岁儿子迈克的微弱声音。鲍康听得出声音是用录音带事先录好的。他只听清了其中一两句,接着就是那句令人寒心的话:“这些人是当真的。”
鲍康知道他儿子被人绑架后,竭力保持镇静。他走到办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