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者十年精华-第22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卡森·彼特
人事部
????
Number : 7682
Title :滑水板的故事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142期
Provenance :中国青年报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徐小敏
常常是那些有经营头脑的人而不是发明人从发明是获利。
1922年,拉尔夫·萨缪尔森18岁,住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莱克市。拉尔夫是个冒失的小伙子,如果有什么新鲜的或危险的事情,他总想去试试。萨缪尔森滑雪的技巧娴熟,可他还想在水面上滑行。
萨缪尔森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找一种能拉着滑水的人在水面上滑行的力量,显然只有快艇才能拖着人在水上滑行。萨缪尔森在滑雪板上系了一根100英尺长的绳子,又把绳子拴在快艇上,让驾驶员加速行驶。但滑雪板太窄,难以支撑他的体重,快艇的速度也只能在每小时20英里以内。看热闹的人都觉得萨缪尔森傻。从这次失败中,萨缪尔森明白了在水上滑行与滑雪的诸多不同点。
萨缪尔森又从堆放木材的地方买了两块9英寸宽的松木松。用开水煮沸的办法使木板两头上翘,然后把弄软了的木头夹上定型。做好的滑水板有8英尺长,每块板的中间有一个固定脚的皮带。
萨缪尔森用他的松木滑水板,在莱克市非常成功地完成了第一次滑水表演。第一副松木滑水板很快就坏了,萨缪尔森又制作了第二副,并加以改进。第二副滑水板将近9英尺长,1英尺宽,绑带下面装上橡胶垫,使脚能稳固地踩在滑板上。他还用一个钢圈保持滑水板上翘。
萨缪尔森用改进的滑水板做试验并逐渐掌握滑水技术。他使拉绳的长度和质地适合滑水,用带橡皮垫圈的金属环作拉手,还发明了跳跃滑水的方法。很快,萨缪尔森在湖里为湖边度假的人们表演滑水,成了本地的一位名人。
后来他又找到一艘装有飞机推进器的快艇,能以每小时50英里的速度拉着他滑水。在1925年夏天,萨缪尔森用一艘每小时80英里的快艇拉着他滑水。这艘快艇像一架小飞机,常常带着萨缪尔森一起飞起来有时能飞到20英尺高。
拉尔夫·萨缪尔森的伟大创举很快传开来了,每星期日下午总有成千上万的人跑来看他的滑水表演。但萨缪尔森并没有因此而富起来实际上他拒绝任何表演报酬,除非为拉他滑水的快艇付帐。萨缪尔森经营他的火鸡场井井有条,收入足够支付他每年冬天云佛罗里达的棕榈海滩表演滑水。那里是他单独表演滑水的舞台。正是他在佛罗里达的滑水表演,使富人们大开眼界,很多富人把这个新鲜玩意的想法带回自己的家乡,使家乡的人与试着在水上滑行。
萨缪尔森从来没有教过如何滑水。而纽约的佛莱德·伍尔科利用这一点,重新发明了滑水用具,并在1925年用“阿科瓦滑动器”的名称申请了专利。
????
Number : 7683
Title :令人啼笑皆非的翻译
作者 :文文
出处《读者》 : 总第 142期
Provenance :河北日报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民初有一位在《上海西报》工作的外国记者,中文不错,可是,有些中国成语或引经据典的词汇,他老是摸不着头脑,有时不免糊涂。例如,他翻译“胡适先生,驰骋文坛”这句话,就变成“胡适先生经常在写字桌上跑马”。中文译成外文,由于外国人常常照字直译,变得驴辱不对马嘴。如“一诺千金”,一位洋翻译就译成“只要一答应,就要付美金一千元”。“连中三元”这句话,翻译的人不了解,就译成“三块大洋连在当中”。有位汉学家解释“月是故乡明”说:“家乡除了月亮还光亮之外,其他一片漆黑。”
一九七○年“文革”时期,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又到北京访问毛泽东。在长谈中,毛泽东对于加在他头上的一些“个人崇拜”现象表示讨厌。毛泽东问斯诺:“北京的外国朋友有无谈到这些情况?”斯诺回答:“说过一些,但他们没有你那么坦率。”毛泽东说:“他们还有一点恐惧,怕是错了话。我是无法无天,叫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没有头发,没有天。”斯诺懂一点汉语,但水平不很高,结果,错误地把“和尚打伞”译成“手执雨伞,云游四方的孤僧。”
????
Number : 7684
Title :滴血的钻石
作者 :姚伟民
出处《读者》 : 总第 142期
Provenance :环球
Date :1993
Nation :
Translator :
翻开一部人类寻觅宝石的史册,你会发现钻石是酿成众多悲剧的“罪魁祸首”,种种巧取豪夺使它散发出浓重的血腥味……
钻石引起的仇杀
当年布尔贡季·卡尔·斯梅雷依大公(公元1433…1477)曾为得到一颗名叫“桑西”的上品钻石而出师征战。他随身还携带了一堆小颗粒钻石,意在显示即使不能如愿似偿,也可以在已拥有的钻石重量上压倒对方。然而大公兵运不济,在法国南锡市的一场战役中战死。敌兵闯进大公的帐筵,发现了那一堆钻石。敌兵中有假充内行者提出用锤子敲击钻石,以辨真伪。结果,这帮对钻石的硬度与脆度不分的家伙竟将所有钻石击为齑粉。末了带着没有上当的得意狂笑离去。
18世纪初,一颗名叫“佛罗伦季涅茨”的大钻石为科西嘉海峡的托斯康大公约安·加斯通所占。1735年,俄罗斯女皇安娜·约安诺夫娜瞅准托斯康陷入经济困境之机,想低价买下“佛罗伦季涅茨”,她委派自己的宫廷侍从前去谈判。侍从带上女皇的亲笔信和由几百名加尔梅克人与哥萨克人组成的卫队出发前往托斯康,准备文的不行便来武的。尽管后来谈判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但显而易见,女沙皇是不惜以士兵的鲜血来攫取“佛罗伦季涅茨”钻石的。
五六百年前,在印度中部的戈尔孔德发现了一块硕大的钻石,体积为46立方厘米,重约800克拉(合160克),这块钻石被命名为“蒙古巨人”。他的第一个主人是布尔汉·尼扎姆·沙赫二世。不久,强大的蒙古王阿克巴尔占有了它。阿克巴尔有个孙子名叫奥林格·扎布。此人好妒且贪婪成性。他篡位并将其父下了大牢,提出父亲须交出“蒙古巨人”方可获释,但其父却将“蒙古巨人”传给了女儿埃斯汉。直到其父去世,奥林格·扎布才从埃斯汉手中间接得到那块大钻石。
钻石河谷的传奇
从前,在巴西的齐阿曼季诺地区,牧人们习惯用一些闪光的石子作为游戏的筹码。有一次,一个名叫贝尔纳季诺·洛博的葡萄牙人路过此地时发现了牧人们手中的玩物。1727年,他收集了一堆这样的石子(实际上是钻石)回到首都里斯本,一下子成了大富翁。
消息传开,一群群寻宝者急赴巴西。为此,巴西政府决定掌管盛产钻石的河谷,并且蛮横地将不明就里的牧民们驱赶到干旱地区。真所谓祸不单行,1776年9月巴西发生地震,随后又是大旱,牧民们的生活可想而知。直到1805年,那些劫后余生的牧民们才重新返回故乡。
“齐阿曼季诺”这一地名实际上是“钻石”的谐音,那里童话般的事情发生得太多了:一个幸运的骡夫往地下插木桩子时竟意外地获得一颗重9克拉的钻石;一个牧人将一块沙石抛向母牛,沙石裂开后竟露出了几颗钻石;外来客人买来当地产的鸡宰杀时常会在鸡嗉子中发现钻石……
钻石出土万骨枯
钻石曾经完全是凭借奴隶的体力的最原始的方法开采的。仅仅在非洲的马托·格鲁索一地,1850年以前就采集了价值1500万荷兰盾的钻石,为此10万奴隶付出了生命。执政者曾在该采矿地颁布了总计51条严酷的条例,一旦某个黑奴被怀疑将钻石吞进了肚子,他便会被关在禁闭室中,并且被强迫每天吃下小圆石和强力泻药。这些小圆石是编了号的,直到它们被全部拉出来,并且没有发现有钻石杂在其中,这个黑奴才能走出禁闭室。凡有违禁行为的奴隶都被押送到安哥拉,一任他们在那儿被疟疾和舌蝇(能传播睡眠病)折磨致死。然而,即便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之下,私贩钻石的数量仍达到总开采量的1/3。
钻石死神的索命符
西班牙国王阿尔方斯十二世(公元1857…1885年)的一只钻戒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不祥的饰物之一。国王最初将这只金刚钻戒赠给了元配妻子梅尔谢杰斯。她戴着它一直没摘下来过,但不久人却死去。于是国王又将它转送给自己的祖母赫里斯京娜皇后,然后这位老皇后也很快便谢世了。这样,钻戒又被转赠给阿尔方斯十二世的亲姐姐,没过几天,姐姐撒手人寰。国王旋又将它赠给了妹妹,可3个月后,妹妹同样夭亡。国王只得自己戴上,不料很快他也一命呜呼。从此谁也不敢再戴它,最后只得将它捐赠给一个人们公认的女圣徒。
钻石“杀手”
我们再讲讲一块名为“希望”的蓝色钻石。1712年,法国旅行家塔韦尔涅把一块闪烁着蓝色光芒的钻石从印度带到巴黎。当时的法王柳多维克十四世买下了它,交由宫廷首饰匠皮托将它雕琢成了一颗重68克拉(合13。6克)的三棱锥形钻石。它区别于常见的四棱锥体,被认为具有魔力。
柳多维克十四世先是将其点缀在自己衬衫胸口的花边褶皱上。不料才过了7个月,国王便驾崩了。接任的柳多维克十五世很长时间不敢动用这块钻石,但后来不知为什么他又让人将其饰在自己佩戴的金质大十字勋章上。没出5年,柳多维克十五世便死于天花。
1789年9月蓝钻失踪,一段时间后出现在荷兰首饰匠吉奥姆·法里斯手中。继而,吉奥姆的儿子偷走了钻石。不久,吉奥姆·法里斯坠山而亡,他的儿子受到良心谴责投水而死。
1820年,这块多事的蓝钻石为英王格奥尔格四世购得,但不久格奥尔格四世便出现了严重的精神错乱。于是钻石被贱卖给了银行家霍乌帕,这位银行家为钻石起名“希望”。随后,霍乌帕的孙子却在纸牌桌上将这块钻石输给了美国商人弗朗凯尔。不久弗朗凯尔宣告破产。
钻石进拍卖行后辗转到了土耳其苏丹阿卜杜勤·哈米德手中。这位苏丹又将钻石赏给了情人泽尔玛。但由于争风吃醋,泽尔玛很快做了刀下鬼。1909年,哈尔德苏丹被迫退位,并很快发疯而命赴黄泉。接下来,这块经历曲折的蓝钻石又到了希腊人曼塔里特斯手中,然而不久曼塔里特斯及妻子、女儿便在一个山谷里摔死。
1941年,这块钻石成了俄罗斯大公卡利托夫斯基的掌上之物。然而,大公获宝仅仅两天,就暴尸在巴黎街头。从1958年起,“希望”成了美国斯密特索诺夫斯克学院的珍藏品,直到今日再没有发生过轰动一时的新闻。
????
Number : 7685
Title :别吓我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142期
Provenance :女友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映儿
男人最怕听女人说:
▲二十几岁
“我爱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