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者十年精华-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此之后就是他一生的运动史了。被医生判断此生无法再行走的这个男孩,不是别人,正是格连·康宁罕,美国前所未有的最伟大长跑选手之一,以及五项世界田径赛纪录的保持人。
“国际法之父”越狱
1618年,在荷兰的监狱里,一个被当做政治犯的囚徒“病”卧在墙角里,用被子紧紧裹住身体,只露出一点睡帽。他的旁边有一大箩筐借来的书。来探狱的妻子唤来狱卒。狱卒掀开被子一角,看了看说:“医生不在,挨到明天再说吧!”
傍晚时分,狱卒又来了,嚷道:“喏,你们的朋友在狱外等着,把该还的书送出去!这是最后一次方便,上司来了命令,今后犯人不准再看书!”当狱卒和犯人的妻子抬起箩筐时,突然又把箩筐放下了,疑惑地说:“这么重,里头藏着政治犯?”犯人的妻子冷冷地说:“亏你还长着两只眼!看清了,政治犯正生病躺着呢!”狱卒看看堆满箩筐的书,又看看墙角隆起的被窝和露出半截的睡帽,终于和犯人的妻子抬起那箩筐书,走出监狱的大门。门岗对犯人满筐满筐地借书早已司空见惯,何况又是狱卒帮着抬,便一声未吭地放行了。等在门外的犯人的朋友,很快就把书抬走了。不多久,经过乔装打扮的犯人就默默地站立在一艘驶向多佛海峡的商船甲板上。
4年后,这个逃犯在巴黎的陋巷中写成了《战争与和平》这部国际法巨著,为全世界始创了国际法的雏型。这个犯人就是被誉为“国际法之父”的荷兰著名法学家雨果·格劳塞斯。
(摘自《地平线》)
携带的图书馆
布鲁诺·弗斯特是一个研究记忆力的专家。他的脑子里记着六种语言、成千上万个电话号码和家庭地址、上千首诗、几十本剧本,还有好几部小说。他常喜欢告诉人家:对一个受过教育,又有良好记忆的人来说,碰上乘坐火车或者过一个枯燥的周末,不愁没东西消遣。弗斯特常常搭火车乘汽车去演讲。当他在长长的旅途中没有好书可以消磨时光时,会在脑海里想出一本好书来。他斜倚在座位上,闭上双目,在他那大型而又可携带的“图书馆”里,欣赏作家们(歌德、海恩、托马斯·曼恩等等)的作品。
Number:80
Title:信的趣闻
作者:黄柏永
出处《读者》:总第12期
Provenance:《浙江青年》
Date:1982。2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信,是人们交流感情、传递消息的工具。可是,你知道信的有趣经历吗?
古时候,在纸发明前,常见的“书信”是木牍,又称“尺牍”。后来尺牍也就成了书信的通称。古人还把写在绸子上,然后夹在一物中间寄出,叫做“尺素”的来指书信。“鲤鱼”也可代指书信。典出于汉《乐府》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鸿雁传书,则典出《汉书。苏武传》载:“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此后,也常用“鸿雁”来代书信。
还有一种信是口信。传递口信是极其庄重、严肃的事。为了保证口信传递得全面而准确,邮递员往往把内容编成歌谣,边走边念。在神秘的古印加帝国,流行的就是口信。历史上最出名的口信出在希腊。公元前5世纪,波斯人侵略希腊,雅典名将米太雅第用少量的军队,在马拉松大败波斯军。米太雅第命令一位部下以极快速度奔回去,向国内报告这个好消息。这个报信的人一口气跑了42公里,奔到城门口,只说了句:“我们胜利了!”就力竭倒地而死了。
通过实物传递信息的方式,叫做“物信”。在西方,人们常常寄递棕榈枝祝贺胜利。英国那些临阵脱逃的战士,往往会接到别人寄来的白羽毛。白羽毛含有蔑视的意思。假如古罗马皇帝给下属送去白羽毛,这个下属将终身受到凌辱。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小伙子用不同的树叶送交姑娘,这就是“树叶信”。我国景颇族中,小伙子为了表达爱情,把彩线扎好的芭蕉叶包交给情人,姑娘看到里面有沙枝、野芥子叶、石根哈等树叶时,就沉浸于爱情的幸福之中。
世界上写得最长的私人信函,是美国人杰奎琳·约翰写给她姐姐金·斯图尔特夫人的信,长达111。3747万个字,历时8个月。
世界上最短的信,出自于古罗马有名的恺撒大帝之手。他在一次出征中大获全胜,曾洋洋得意地发了一封全文只有三个字的报捷信:“VeniVidiVici”。意思是“来!观!胜!”欧洲史学家称它为“三V文书”。关于最短的信,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法国作家雨果和出版商的一次通信,信的内容分别只用了一个标点:“?”和“!”
世界上最慢的信,是1493年哥伦布放在瓶子内写给西班牙女皇伊萨柏拉的信。它被投入大西洋后,一直漂到1852年才给美国船长发现,整整行走了359年。
世界上最快的信,是1981年初有个人从伦敦寄出的一封信,只两分钟,就到了加拿大的多伦多收件人手中。这封信是在伦敦扫描后,通过卫星,把每一页信的影像传到对方的接收站,然后再投送的。所以,收件人收到的是与原件一样的摹写信。
一生中写了上万封信的人,是法国著名作家伏尔泰,共有2。1万多封,而且大多数信洋洋万言。为此,人们称伏尔泰是“世界写信冠军”。
世界上每天收到信件最多的人,也许是美国前总统卡特了。他每天平均要收到信近600封。这些信全都由一台安装在白宫的电子计算机,模仿卡特的笔迹,在20分钟里处理完毕。
信,从古代靠人背述原话的口信,发展到了今天用微型录音机把话录在磁带上,从邮局寄送,使远方亲友听到你的声音,这就是“会说话的信”。
Number:81
Title:保险箱与窃贼
作者:拉·别尔金
出处《读者》:总第12期
Provenance:世界奇案新探
Date:
Nation:苏联
Translator:
1865年9月25日中午,马萨诸塞州康可德国民银行出纳员把银行的门一锁,出去吃了一顿便宜的油炸鳕鱼,回来时发现保险箱被撬,偷走了价值35万美元的有价证券。
没有发现任何利用炸药或利用撬凿工具的痕迹,保险箱的门上甚至连一点擦痕都没有。保险箱显然是用仿配的钥匙打开的。
穆尔和他的同党
这把仿配的钥匙掌握在一个小农场主林顿·穆尔手里。两年前他就开始精心准备洗劫康可德银行这是19世纪最早的一次银行被盗巨案。
穆尔和他的同党加里·哥瓦尔德连续六个月每天半夜潜入银行,选配通向保险箱的各扇门的百宝钥匙。他们很顺利地完成了这件事,但当他们终于一步步地到达保险箱跟前时,却发现这儿等着他们的似乎是不可克服的困难。保险箱的钥匙孔是英国结构,而且是专门设计的,看来没法取模。
但是穆尔更狡猾。他开始打听并且找到了推销这种保险箱的经纪人。穆尔装做要买这种保险箱,把这种保险箱的结构的秘密全部探听到手,很快就设计出了开这种保险箱的钥匙。这位农场主差点在最后一刻败下阵来,因为保险箱里装钱的盒子是用另外一把锁锁着的,这盒子又重又大,根本无法带着走。穆尔正绝望之际,突然瞥见这个盒子的钥匙就挂在保险箱里的一个小钩上。
以后几年穆尔又盗窃了几家银行。他并不总是用百宝钥匙,他是第一个使用钻头和炸药开保险箱的。1866年春天,穆尔和他的同伙看上了一家工厂里的保险箱。他们把一台钻床弄了进去,固定在保险箱旁边的地上,很快在箱门上钻了一个孔,然后只不过把五盎司的普通黑色炸药塞进孔里,就把这个老式保险箱的门炸开了。
穆尔发明的开保险箱的方法已经非常普遍并有效,于是制造保险箱的公司便想法把锁移到了箱门的反面。但是穆尔和他的狐朋狗友又把这一新玩意儿攻破了。钻头变得比过去更长,炸药比过去稍多一点,最后只要使劲一推,被炸得摇摇欲坠的箱门就往里倒下。
千斤顶和炸药
1868年的秋天出现了一颗溜门撬锁的“新星”。此人就是吉姆·戈普。戈普租下了纽约海外国民银行的地下室,开了一个经营地毯的商店。但他真正的营业是在商店后屋进行的。他和两个同谋者根据图纸弄清了银行的布局,然后就从这间地下室里袭击了银行。
1869年6月27日晚,戈普和他的同谋者在天花板上钻了一个洞潜入银行。他们在保险箱的门和壁的接缝处先打进一个小的铁楔子,然后再换一个大一点的铁楔子,一直换到两英寸粗的铁楔子。最后把铁楔子固定在千斤顶上,把门挤压下来。里面那扇门仍然用普通的黑色炸药炸开。就在这天晚上,海外银行被盗120万美元!
戈普立刻又开始策划另一个劫案。1878年10月28日整个财界受到震惊:曼哈顿银行被盗274。7万美元!罪犯采用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地道、铁楔子、千斤顶、炸药……
老式保险箱在百宝钥匙面前已经名誉扫地了。1867年詹姆斯·塞尔詹特设计出一种圆形的锁,要开这种锁必须知道一组规定的号码。罪犯就拷问银行职员来探知这个号码。于是塞尔詹特又进一步设计出一种有定时装置的保险箱,不到时候你就是知道保险箱的号码也打不开。但是,保险箱还有其他弱点箱壁。用生铁或平炉钢制造的老式保险箱是防不了以钢钻和炸药武装起来的窃贼的。1885年,格林、霍尔和麦尔文设计并生产了一种用碳钢做的防钻保险箱。人们称这种保险箱为“专利权的冠军”。它宣布了使用钻头和炸药的骑士的末日来临。果然,此后银行家们高枕无忧地过了两年。
松了一口气
但后来窃贼使用了甘油炸药,银行家的平静日子也就终止了。为了对付这一新情况,保险箱制造商把保险箱的门做得更加严密,锁孔也没有缝隙,使窃贼无法把甘油炸药放进去。于是硝化甘油便登上舞台。硝化甘油是一种液体,箱门不需要很大的缝隙便可以灌进去。窃贼在试用这种新爆炸物时至少炸死了20人。但他们最后还是掌握了使用这种爆炸物的技术。
直到1890年,科学家还不知道什么金属可以对抗硝化甘油。盗保险箱的窃贼欣喜欲狂,几乎每天都发生盗劫银行案。但不久,杰出的英国科学家罗伯特·海德菲德宣布了自己的发明锰钢,这种钢既不怕钻头也不怕炸药。人们使用这种钢做保险箱,把箱门做得严丝合缝,甚至一片香烟纸夹在门缝里保险箱就关不上,整个保险箱没有一点缝隙可以灌入一滴硝化甘油。于是撬箱贼一败涂地。
银行家的喘息时间一直继续到1913年,这时奥克兰市的一个叫汤密的人发现了乙炔焰的妙用。这个发现完全是偶然的。
有一次汤密因为无票乘车,在宾夕法尼亚的一个小镇上被从火车上赶了下来。晚上天很冷,汤密就到附近一家炼钢厂的炉边去烤火。他看到工人正用乙炔焰切去铸钢桶上的铁渣。这一痛快利落的方法使汤密又惊又喜。他留在工厂工作,很快就掌握了使用乙炔焰的技术。之后的一年中,他和他的同伙就用这个方法撬开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