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白话古文观止-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大臣。 (23)三江:指钱塘江、吴江、浦阳江(浙江省中部)。 (24)上党之国:此指中原各国。 (25)太宰嚭(pǐ痞):太宰,官名。嚭,人名,夫差的亲信。 (26)服之:使之降服,屈服。 (27)中原:此指原野。 (28)前马:仪仗队中乘马开道的人。 (29)句无:地名,在今浙江省诸暨县南。 (30)御儿:地名,在今浙江省嘉兴县境。 (31)鄞(yín银):地名,在今浙江省宁波市。 (32)姑蔑:地名,在今浙江省衢县东北。 (33)广运百里:方圆百里。东西为广,南北为运。 (34)二三子:你们,指百姓。蕃:繁殖人口。 (35)取:同“娶”。 (36)免:同“娩”,指生育。 (37)豚(tún屯);小猪,也泛指猪。 (38)母:乳母。 (39)饩(xì细):口粮。 (40)当室者:负担家务的长子。 (41)政:征,赋役。 (42)疹:疾病。纳:收容。 (43)絜(jié洁):同“洁”。摩厉:同“磨砺”,这里有激励的意思。 (44)庙礼之:在宗庙里接见,以示尊重。 (45)(chuò辍):给水饮。 (46)封:疆界。 (47)衣:动词,穿。水犀之甲:用水犀皮做的铠甲。亿有三千:言吴兵有十万三千人。亿:这里指十万。 (48)旅:俱。指军队有纪律地同进退。 (49)常赏:合于常规的赏赐,下文“常刑”指合于常规的刑罚。 (50)劝:勉励。 (51)囿(yòu右):即笠泽,吴地名,今太湖一带。 (52)没:吴地名。 (53)达:遗送。甬、句东:甬江和勾章以东。指今浙江省舟山县。句,同勾。 (54)壹饭:小小的恩惠。指曾有恩于越(指曾同意与越议和)。 (55)不忘周室:吴是周的同姓,故曰。寰宇:指屋檐下,也泛指房屋住处。 (56)视:视息,犹言生存。 (57)次:驻扎。
邵工谏厉王弭谤
《国语》
【题 解】我国古代历史家在记述历史事件时,有尚实录、寓褒贬的优良传统。他们往往忠于历史真实,并从那些孤立甚至偶然的事件中,去挖掘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以供后代统治者借鉴。《国语》这篇文章记载了周厉王被逐的过程。他执政时,由于残暴无道,遭到人们的谴责,然而他非但不思改弦易辙,反而采取高压手段堵塞舆论的批评。结果,人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举起反叛的旗帜,把他从国君的宝座上拉了下来。它告诉人们一条真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用今天的话说,如果统治者滥施暴政,且又堵塞言路,终将自食其果。全篇文字简洁,叙述有条有理,逻辑性强,很有说服力。
【原文】
厉王虐(1),国人谤王(2)。邵公告曰(3):“民不堪命矣(4)!”王怒,得卫巫(5),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6),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7)。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8),为民者宣之使言(9)。故天子听政(10),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11),瞽献曲(12),史献书(13),师箴(14),瞍赋(15),曚诵(16),百工谏(17),庶人传语(18),近臣尽规,亲戚补察(19),瞽、史教诲,耆、艾修之(20),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21)。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22),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23)。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24)。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25),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26)?”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27)。三年(28),乃流王于彘(29)。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标点本《国语》
【译文】
周厉王残暴无道,老百姓纷纷责骂他。邵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已不堪忍受暴虐的政令啦!”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者,派他暗中监视敢
于指责自己的人,一经巫者告密,就横加杀戮。于是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在路上相遇,也只能以眼神表达内心的愤恨。
周厉王颇为得意,告诉邵公说:“我能制止毁谤啦,老百姓再也不敢吭声了。”邵公回答说:“你这样做只能堵住人们的嘴。可是防范老百姓的嘴,比防备河水泛滥更不易。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口,就会伤害很多人。倘使堵住老百姓的口,后果也将如此。因而治水者只能排除壅塞而加以疏通,治民者只能善于开导而让人说话。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内亲外戚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年长的师傅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背理。老百姓有口,就象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象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样社会的衣食财富就会日益丰富,不断增加。人们心中所想通过嘴巴表达出来,朝廷以为行得通的就照着实行,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又能堵多久呢?”
周厉王不听,于是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高章采)
【注 释】
(1)厉王:周夷王之子,名胡,在位三十七年(前878前842)。 (2)国人:居住在国都里的人,这里指平民百姓。 (3)邵公:名虎,周王朝卿士,谥穆公。邵,一作召。 (4)命:指周厉王苛虐的政令。 (5)卫巫:卫国的巫者。巫,以装神弄鬼为职业的人。 (6)弭(mǐ米):消除。 (7)障:堵塞。 (8)为川者:治水的人。 (9)宣:疏导。 (10)天子:古代帝王的称谓。 (11)公卿:指执政大臣。古代有三公九卿之称。《尚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九卿指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列士:古代官员有上士、中士、下士之分,统称列士。位在大夫之下。诗:指有讽谏意义的诗篇。 (12)瞽(gǔ鼓):盲人。因古代乐官多由盲人担任,故也称乐官为瞽。 (13)史:史官。书:指史籍。 (14)师:少师,乐官。箴:一种具有规戒性的文辞。 (15)瞍(sǒu):没有眼珠的盲人。赋:有节奏地诵读。 (16)曚(méng蒙):有眼珠的盲人。瞍曚均指乐师。 (17)百工:周朝职官名。指掌管营建制造事务的官员。 (18)庶人:平民。 (19)亲戚:指君王的内外亲属。 (20)耆(qí其)艾:年六十叫耆,年五十叫艾。这里指年长的师傅。修:整理修饰。 (21)悖(bèi倍):违背道理。 (22)原隰(xí席):平原和低湿之地。衍沃:指平坦肥沃的良田。《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井衍沃”。疏:“衍沃并是平美之地。衍是高平而美者,沃是低平而美者,二者并是良田。” (23)兴:兴起、表露之意。 (24)阜:丰盛。 (25)夫(fú扶):发语词,无义。 (26)与:语助词,无义。一说为“偕从”之意,句谓老百姓跟从你的能有多少?亦通。 (27)国人:“国”下原无“人”字,据别本补。 (28)三年:周厉王于公元前842年被国人放逐到彘,据此邵公谏厉王事当在公元前845年。 (29)流:放逐。彘(zhì智):地名,在今山西霍县东北。
赵宣子论比与党
《国语》
【题 解】这篇文章记叙了晋国政治家赵宣子举荐韩献子为晋司马的故事。举贤荐能的事迹本来代不乏人,且多被传为佳话。然而象赵宣子那样,不仅认识到举荐贤能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而且认为举荐无能之辈就是最大的结党营私,这是十分卓越的见解。但赵宣子为了考验韩献子,故意指使马车夫用车骑冲撞行军的队伍,致使一个无辜者丧失了生命。这种不以人命为重的做法,反映了当时人的价值的微贱。
【原文】
赵宣子言韩献子于灵公(1),以为司马(2)。河曲之役(3),赵孟使人以其乘车干行(4),献子执而戮之。众咸曰(5):“韩厥必不没矣(6)。其主朝升之,而暮戮其车(7),其谁安之!”宣子召而礼之(8),曰:“吾闻事君者比而不党。夫周以举义(9),比也;举以其私,党也。夫军事夫犯,犯而不隐(10),义也。吾言女于君(11),惧女不能也。举而不能(12),党孰大焉!事君而党,吾何以从政?吾故以是观女(13)。女勉之。苟从是行也(14),临长晉国者(15),非女其谁?”皆告诸大夫曰(16):“二三子可以贺我矣(17)!吾举厥也而中(18),吾乃今知免于罪矣。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标点本《国语》
【译文】
赵宣子向晋灵公进言推荐韩献子,让他担任司马。秦晋河曲之战时,赵宣子故意指使车夫以其车骑冲犯行军的队伍。韩献子将车夫逮捕并予处死。大家全都说:“韩厥的官一定做不长久了,那车夫的主人刚刚提升了他,而他马上将其车夫处死,有谁还能让他稳坐在这高位上呢?”
赵宣子却召见他并给予礼遇。说道:“我听讲侍奉君王的人应做到比而不党。对朝廷忠诚守信以举荐恪守大义的人,叫做比;利用举荐以谋私,叫做党。军事行动是不准冒犯的,触犯了则不徇私隐瞒,就叫做义。我将你推荐给国君,却担心你难以胜任;如果举荐了无能之辈,实在没有比这更大的结党营私了。侍奉君王的臣子却结党营私,那我今后还怎么执政呢?所以我以这件事来观察你,希望你能勉力而行。倘若能照着这样干下去,将来掌管晋国大政的除了你还有谁呢?”赵宣子一一告诉众大夫说:“诸位可以祝贺我了!我推举韩厥完全合适,如今我已知道将不会获罪于朝廷了。”
(高章采)
【注 释】
(1)赵宣子:春秋晋国人,名盾,又称宣孟,为晋正卿,卒谥宣子。言:进言推荐。韩献子:名厥。晋悼公时,韩厥为政,曾救宋伐郑,复霸诸侯。卒谥献子。灵公:晋襄公之子,名夷皋,为人奢侈暴虐,后被赵盾之弟赵穿杀于桃园,在位十四年(前620前606)。 (2)司马:官名,掌管军事。 (3)河曲:晋地,故址在今山西永济县西蒲州。鲁文公十二年(前615,即晋灵公六年)秦晋战于河曲。 (4)赵孟:即赵宣子。干:触犯。行:指行军的行列。 (5)咸:都。 (6)不没:不能终其位的意思。 (7)车:指车仆。朝、暮,这里喻迅速。 (8)礼之:以礼相待。 (9)周:忠信。 (10)不隐:不徇私包庇。 (11)女:同“汝”,你。 (1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